这位网友代表了中国很多人的态度。所以想专门评论一下。以下评论只就事,绝对不就人,如果有得罪的地方也请谅解。
首先说明一下圣经。
其实我个人对圣经的了解程度,还不如对汉语论语的了解程度。论语好歹我在陪着儿子读之前好歹还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过我以前一直以为是“士可忍孰不可忍”,跟儿子读了之后我那个汗哟)。
另外类似中国人眼中的英文八股的典型代表应该是莎士比亚。
我是学英语专业的,不过要很惭愧的说,莎士比亚的英语原著,我买了不少,但是到现在还在书橱里面落灰。所以我说自己是事倍功半。里面的古英语的确是多一点,这也是我没有敢选择莎士比亚的原因。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the garden of eden, the tower of babel类似这样的在日常英语中也可以见到的句子,其实就来自圣经。圣经对于英美人来说其实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他信不信教。就跟论语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一样。也许有人不喜欢论语,也不了解论语,但是论语对他的影响却是他不可否认的,因为那些被有些人成为“老八股”的东西,已经内化到整个民族,变成了我们语言的一部分(当然这种排斥继续下去,这种影响的确会不断的淡化以至于消亡。好在现在不少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里面,如果不保留自己民族的一些东西,将失去的不只是文化遗产,还有民族的身份。)
圣经的命运实在比论语好很多。因为他从来就是欧美人的文化传统之一,从未中断。所以圣经是有很多版本的,从最早的古英语版本到现在不断更新的版本大概有十种之多。最为流行的相对口语的niv就有很多受众,最近的一些版本的圣经基本上都是由百人参与翻译(因为我们知道原始的圣经并非英语),针对有中学文化程度的阅读者。所以如果对圣经有偏见的网友可以去稍微了解一下圣经的内容,结构和不同的版本。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通过间接经验认识某个事物。对任何东西,可以有怀疑的态度,但是应该在认识的同时怀疑和批判。这就好比看远处的女人是美女还是丑女要靠近了看才看得清啊,只是听到有人(而且也许不止一个人)说这女人好丑,就判定她丑,是不是有失公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