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可盈妈 于 2011-11-24 10:01 编辑

  西安市一位农民十多年前执拗地不让一女一儿上小学和中学,而由他在家进行私塾教育,当年许多报刊报道后曾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十几年过去了,私塾试验成功了吗?不上学的孩子长成了什么样?

  琅琅书声来自古城小巷

  古城西安。西门高大的箭楼附近,一条狭窄的小巷。

  推开两扇厚重的黑漆木门,里面空无一人。靠楼梯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张“家世”、“宁静”、“孕育”、“危巢”的毛笔字片。楼上宽敞的空地上,60岁的王磨竹安闲地坐在椅子上,一名男童蹲在地上用粉笔写字,地上密密麻麻全是古典诗词和成语。

  我问小孩几岁了,叫什么名字。孩子一板一眼地回答:“我叫寇振杰,今年5岁半。

  王磨竹告诉我,这个小孩是4岁送来的,看到孩子很聪明,就收下了。王磨竹每期只收一名孩子,实行全托式,吃住全包,一周一接。他认为这样全接触有利于指导孩子学习。学了整一年,现在已结束,将要上学前班了。

  小振杰在这里学到了什么?王磨竹拿起桌上一摞卡片,这是他花费了四个月时间整理编写的一套400张联词韵文卡。我拿起其中一张“乡字韵卡”看:“乡曲襄助福同享,音响思想完吉祥,嵌金镶玉绵富贵,万象更新景录象。”他说,这里有很多同音字,会前边自然就会后边,小孩掌握起来很快。

  王磨竹家里是字片世界,从楼梯开始,到处贴满字片,门上贴“门”字,窗上贴“窗”字,墙壁贴“墙壁”,水管贴“水管”,直观形象,好读好记。

  5岁半的小振杰可以背诵《三十六计》、《百家姓》、中国省名速记歌、标点符号歌、儿童古诗50首等,一边背一边还做些稚气动作。王磨竹说,重点是在6岁前,先让他把大量的古诗古词背到脑子里,不理解也没关系,以后长大自会理解,年龄一大记忆力就差了。

  小振杰是王磨竹教过的第六个孩子。然而王磨竹至今引以为豪的则是自己的儿子王萌迪。

  
  满怀信心独育未来栋梁

  王磨竹隶属西安市莲湖区西关村第三小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城郊农民。他有一女一儿,十多年前他执拗地不让孩子上小学、中学,而由他自己当老师在家进行私塾教育。

  这是一个传统文化韵味很浓的家庭,书房藏有文房四宝和大量的中外图书,王磨竹拿起任何一本都十分珍爱。王磨竹先祖是明朝按察司王建章,到了他这一辈却多灾多难,他14岁时患了骨髓炎,上完初中一年级就辍学了,双腿落下残疾行走颠簸,他不甘于此,仍坚持刻苦自修。

  后来他看到郭沫若文集中有一篇《天才与教育》,还看到日本本村久一的文章《从0岁开始的教育》这两篇文章都指出要抓紧早期启蒙教育。王磨竹是38岁才结婚的,婚前他发狂地读古书,习书画,自信胸中有了一定的底气后,才迈出这人生的重要一步。他与比他小十岁的杨静薇结了婚,并对她说:“今后我要用我的方式教育咱们的孩子,你不要挡我的手。

  不久,杨静薇怀孕了。头胎是女儿,王磨竹按既定的方案实施,没有达到渴望的预想。王磨竹又满怀信心地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孩子身上。妻子怀孕到七个月时,他买回唐诗录音带反复播放,对未出生的婴儿进行胎教。这次生下的是男孩,从牙牙学语时王磨竹就开始教他认字,出生八个月时,王萌迪已能认识不少字了,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听到一个字时,就会用稚气的小手去指那个字,而且准确无误。这使王磨竹的自信心更足了。

  两岁时,王萌迪已经读过《毛主席诗词37首》、《红楼梦词曲50首》,背诵了《百家姓》、《千字文》,3岁时已经认识了4000多字。4岁,已会默写《朱柏庐治家格言》、《弟子规》。5岁,又背会了《唐诗三百首》、《伊索寓言》,并开始写日记,每天写100字。6岁又背会了《孙子兵法》、《道德经》。9岁后又背诵了《周易》、《心经》,多次通读了《四书五经》。王磨竹还给孩子购买了许多古典读物连环画,有《中国成语故事》、《中国喜剧十种》、《少儿科普故事选》、《史记故事》、《绘图唐诗》、《资治通鉴》等。还订阅了小萌迪爱看的《奥秘》、《少年科学》、《环球画报》等杂志。萌迪5岁时开始参加书法比赛,获得全国性奖励11次。

  到了上学的年龄。王磨竹胸有成竹地坚持不让萌迪上学,而由他在家进行私塾教育,为了不使萌迪“独学而无友”,王磨竹仍让大女儿王萌曲和小萌迪一同呆在家中学习,学习间隙一同玩耍做伴,两个孩子相处得很好。

  因材施教侧重文科强训

  11年前我曾到王家作过采访。亲眼看到9岁的萌迪左手举着一本《王羲之草诀歌》字帖,右手握一杆毛笔,蹲在地上,蘸着清水一写就是大半天。越写越熟,越写越快,屋外的水泥地上,留下一片片水迹斑斑的字迹。练习到一定程度,王磨竹让孩子在宣纸上写,几年过去,王萌迪写过的宣纸已有几百卷,摞在一起,足足1米多高了。

  王磨竹给孩子制定了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早7点起床,9点到11点,1点到2点,3点到5点都是学习时间,晚上7点到8点阅读1小时,其余时间可以休息玩耍。

  王萌迪的记忆力好得惊人,他一天背150字,一月背4000字,累计已可熟练背诵总数15万字的古文典籍。

  当时我半信半疑,便想考考他,拿起《道德经》翻到58章让他背,他马上背道:“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其日固久。”对照书本,一字不差。

  冬天的早晨,萌迪常跟爸爸上街跑步,在环城公园甬道上用粉笔练硬笔书法。有一天,父子散步时,父亲出了上联:“粗。”儿子答:“细。”父亲续出:“粗绳。”儿子答:“细线。”又追一句:“粗绳拴白马。”儿子脱口而出:“细线绣金龙。

  不让孩子上学,王磨竹也经受了压力。妻子对他说:“娃大了不上学,邻居熟人也经常议论呢!有人说,自己教得再好,没个毕业证,将来谁认你呢!”她也曾担心没有毕业证对孩子今后深造不利,但她还是信任支持孩子他爸。

  王磨竹充满成就感而且十分自信。他说:“古代典籍是中国的国粹,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必须从早期教育开始。小孩子记忆力好,接受新知识能力强,一月背4000字,一年就可背4万字文章,10年就是40万字。年轻时就把中国古代文化基础打好。社会上出人头地就靠一点,现代科学只允许干一样儿,不允许跨得太多。达•芬奇、但丁、薄迦丘都是文学艺术方面的特长突出,著名作家贾平凹可以不懂数学、化学,这并不影响他写出精彩的小说,陈景润不学古代汉语,也不影响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培养一个人要有侧重面,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也是这个道理,世界上的全才是没有的。要因材施教,创造环境发展他的才能,过去有人说学得越多越好,实际是个很大的误区。人一生学的东西后来有很大一部分都用不上,却白白耗费了很多时间,应该是学以致用,能用的多学,没用的不学。人一生很短暂,最好不分散宝贵的精力。

  教子有方备受专家赞誉

  王磨竹采用的方法是不同凡响的,理论上能不能站住脚?在一些热心人的穿针引线下,王磨竹带孩子登门请教专家名师,也有陕西名家来王磨竹家看望孩子。王磨竹特意准备了一本册页,让一位位专家学者留下对孩子奖掖勉励的墨宝。时隔不久,册页上已经写得密密麻麻,睿智灵感飞动,墨迹熠熠生辉。

  著名学者霍松林的题词是:“中国古代的无数文化名人都是传统教育方法培养出的,当前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必须培养一大批精通古代文化的专门人才,而这批人才的培养吸取传统教育方法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王磨竹同志培养萌迪所取得的惊人成绩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希望能引起教育界和各界人士的重视,总结经验,采取措施,很可能由此起步开拓前进,创出新路。

  书法大师卫俊秀的题词简捷明快:“后生可畏。

  隶书大家陈少默细心地在册页上打下红线方格,用鸡毫写下韩愈《进学解》两行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著名书法家曹伯庸的题词是:“积学储宝。”跋文小字为:“萌迪小友携其近年书作来舍下,观其所临各帖已具面目,四体皆能,且能背诵唐诗、孙子兵法等篇,常闻其家教函严,故能有此根柢。望能锲而不舍,当有所成也。聊书数字以勉。

  著名教育家张岂之的题词是:“在中国,近代文史大师都经过严格的家庭教育,王国维、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等大师莫不如此,而且在同等的家教中更加着于基础训练:如文字、书法、韵律等等,所有这些烂熟于胸中成为学问的酵母和原料,到一定时候就会产生创造性的著作。今天我目睹萌迪四岁时所誊写的三字经,以及四岁半时抄写的千字文,对于中国传统书法的各种体裁均有所临摹和心得,且能熟背孙子兵法、道德经和幼学琼林,且有解释,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萌迪已取得的成绩,主要由于他父亲不慕名利,教子有方,有信念,这在今天太可贵了。祝萌迪父亲和萌迪在家教的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果,并希望公之于世。

  当年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工人报、西安电视台、羊城晚报、天津日报、知音杂志都对王磨竹的这一怪异创意和出众举止做过报道,曾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王磨竹在家办私塾的事传得很远,许多人对此好奇,都想看看稀罕:都解放40多年了,西安城里还有这么一位食古不化的老学究,太特立独行了。这条道走得通吗?

  网开一面广寄文思才情

  萌迪一天天长大了,他的房间堆满了书,大部分是古代文学著作,也有武侠小说。

  随着年龄提高和理解力增强,他学习古代典籍兴趣很浓,感觉不到一点压力。他说,小时候读书很快,不明其义,先读下来,先背下来,人常说书要读活,但开始是读死书,长大后再慢慢体味,逐渐洞穿。虽然他学习古代典籍幼时是遵从父亲意志,但学习后也慢慢尝到甜头,兴趣也上来了。他最喜欢姜夔、秦观的词,李白的诗也喜欢。父亲最担心他读死书,变成两脚书橱。萌迪自己则挺乐观。他说:储备知识,用处肯定很大。书读得多,还要有灵性,才能让所学的知识活起来。

  外面的世界诱惑太厉害了。萌迪是个社会人,不可能成为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痴秀才。整天满脑子都装着同一类东西,他有时也想跳出来接触一下别的东西。他的姐姐萌曲上了电脑学习班,家里买了小霸王电脑,萌迪很好奇,也在电脑上学打字,玩游戏,渐渐入迷,后来又迷上了上网,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在网上也写古典诗词。他经常上故乡网的“   唐风宋韵”、六艺网的“桐声初试”,还当过一段版主,经常在论坛上发帖子。深厚的学养似乎终于找到了一个缺口爆发出来,他如痴如醉,思如潮涌,陶冶在美好的意境中。萌迪的网名有“孤影书生”、“一介书生”。他写的诗词很清丽,内中可见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有一阕《鹧鸪天》是这样写的:“夜雨晨风辨未真,恍然谁觉又逢春。病闻窗外飞燕语,愧对囊中旧日薪。往日事,且休论,高楼独敛已黄昏,山河满目望何远,怎得怜取眼前人。

  他在网上结交了许多爱好古典诗词的网友。虽然长期在家过封闭生活,但他的性格很随和,虽然够不上非常活跃,但也决不是死板孤僻。几年间,他曾去过北京、洛阳、成都、重庆相会自己熟悉却从未谋面的网友。他们常在一起同题吟诗,自感其乐无穷。家里保存着几大本诗选,里面都收录有萌迪的诗词。其中有中国文联出版社的《中国诗人网络诗歌精选》,还有几本《有所诗》,他几乎每年都能收到一本辑录的网友诗词。

  在诗词长进的同时,萌迪的书法也日臻成熟。楷草隶篆,四体皆会,得心应手。张旭的狂草,董其昌的行书,都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扎下了根基。他手书的一幅10米长的条幅李白长诗《蜀道难》,装裱后显得颇有气势。

  学海无边时时自加压力

  王磨竹越来越惊异于儿子的进步。萌迪学习自觉性极高,时时自加压力,倒是父亲不时提醒他劳逸结合,坐久了要放松自己。

  进入青年时代,萌迪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强,他常常有自己的思想。学了十几年的古代文化,怎样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他觉得,父亲的教育方式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学习不可能专门致力于从事哪一门,因为社会时代都在不断前进,那种做法可能会非常片面。私塾方式教1岁—8岁的孩子比较合适,教9岁—20岁的孩子就行不通了。因为青年人有文化、有思想,思维活跃,采用单调封闭的教学方法会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脱节。在萌迪的眼里,父亲的成功和失败各占50%。他说:“我对父亲终生都是很感谢的。但人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对于父亲坚持的东西,我是无话可说的。要创新就意味着要付出代价。

  王磨竹事事计划周到,但是也有不完善的方面。11年前,我曾问过他让孩子单学文史不学数理化,将来上大学,恐怕有问题。他乐观地回答:“不要紧,那些都好学,一两年就补上了。”但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时间一天天过去,离考大学的时间越来越近,王磨竹并没有及时补上这一课。很快,他便遇上了麻烦。早先王磨竹曾想让儿子报考山西孔子大学,可是参加高考即使报文科也需考数学,缺了这条腿,显然难以通过。

  2001年9月,在父亲同意下,萌迪进入西安广播电视大学电脑美术专业深造,两年后大专毕业。后来参加成人高考时,他的语文考了90分,历史考了80分,数学、地理、政治均不理想。

  2003年8月萌迪又步入西安外事学院新闻专业再次深造。

  对于未来的人生设计,萌迪的看法是:明天是个未知数,我相信自己有能力,一定要拼一下。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

  现代私塾世人如何评说

  走出王磨竹家的小楼,我的脑海里反复萦绕着一个问题:王磨竹成功了吗?该怎样评定他的大胆试验?

  王磨竹的教子思路和培养目标是明确的,通过尊孔读经,要让孩子成为中国文化方面的专家,他着手很早,占尽先机,强调学以致用,向孩子灌输了大批的古代典籍,使他从小就打下了雄厚、扎实的基础。同时,在书法研习方面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王磨竹的做法也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他排斥现代学校教育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按照自己意志强化实施封闭性的单一学科教学,培养的人才突出专业化,也存在先天不足。历经一长段非常规教育的蜿蜒跋涉后,孩子还是汇入了常规性的主流航道。毕竟如今早已不是尊孔读经的时代了。

  等到萌迪真正步入社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地发挥特有专长,为社会大做贡献之日,我们方能正确评判他早期专业知识储备的潜在意义。现在还不到喝彩的时候。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30 理由 收起
球球 + 20 很给力!
大梵天 + 10 我很喜欢!
19496 查看 66 收藏帖子 (7)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lyggym

    2011-11-24 09:50:35 使用道具

    有启发,不过学校还是要上的。
  • 家有三宝

    2011-11-24 09:59:52 使用道具

    很有耐心地看完了,一句话还是坚持,
    但这个字体太大了,看了有点不舒服,能否将字体调小点,让后面的人看着舒服,谢谢
  • 可盈妈

    楼主 2011-11-24 10:03:06 使用道具

    家有三宝 发表于 2011-11-24 09:59
    很有耐心地看完了,一句话还是坚持,
    但这个字体太大了,看了有点不舒服,能否将字体调小点,让后面的人看着舒服 ...

    好的,谢谢提醒!已经调小了,看看是不是好点?因为文章太长,怕看得累,所以调大点。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50 理由 收起
    大梵天 + 50
  • iris0623ying

    2011-11-24 10:03:37 使用道具

    主要是现代社会的功利性太强,王磨竹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已很不错
  • wlala0105

    2011-11-24 10:05:32 使用道具

    只学一门是不可取的。
  • shellybruce

    2011-11-24 10:14:48 使用道具

    。。。。。。。
  • DANGDANGMA

    2011-11-24 10:38:53 使用道具

    只学国文而放弃其他是不可取的,全面发展很重要
  • wsying1982

    2011-11-24 10:54:48 使用道具

    先看看以后会如何,虽然我自己做不到这样的坚持,但是由衷地佩服他们。
  • ljm33844

    2011-11-24 11:03:14 使用道具

    这是个糊涂爹,现在去读大学进中文系毕业时找工作都够呛,还让自家孩子不上学在家里学国学。这样的学法哪可能考得上正儿八经的大学,你当人家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都是玩着过的吗?还一两年就能补得上数学,听着都觉得离谱。如果家里财力雄厚,那孩子上不上学问题都不大,在家里教好了将来继承家业就行。一般普通人家,还是要按部就班进学校接受教育,毕竟找工作时学历也是很重要的。
  • 清风过山岗

    2011-11-24 11:06:30 使用道具

    看看将来能不能成为第二个韩寒
  • vivian_chh

    2011-11-24 11:08:01 使用道具

    最近的话题从移民为教育,到私塾办教育,都是对体制教育的一种否定,不知道管文化的领导在大喊文化大繁荣的时候,怎么反思这个问题,5年后是否能有所进步,拭目以待。
  • 岑岑妈

    2011-11-24 22:07:50 使用道具

    我觉得之前都很好,但是十二岁之后是必须进学校了。小学教的数学花一到二年就能补好。但是初中开始就会有别的学科。不能单纯就学一科。
  • b85064997

    2011-11-26 00:18:12 使用道具

    只学一门很冒险 但有成功的 比如打台球的XXX 我们不好讲什么
  • mickeydd

    2011-12-2 11:52:19 使用道具

    人有很多成才的道路,赞一个
  • 秋天的小猪妞

    2011-12-2 19:25:08 使用道具

    哎我是做不到的
  • 叮叮当铃

    2013-2-4 14:57:37 使用道具

    看完了,无语。
  • 黑羽天使1982

    2013-2-4 16:26:46 使用道具

    从小就只接触文学方面的东西,怎么知道孩子在其他方面就没有潜力甚至更大的潜力,又怎么知道孩子对其他的东西是不是更有兴趣。孩子从这么小就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而且一直在家对社会和人的接触这么少,怎么和人相处。不赞成这么极端的做法。
  • redsheep

    2013-2-4 16:29:17 使用道具

    没见过,来看看
  • songweiywd

    2013-2-11 01:12:48 使用道具

    人不能脱离社会吧
  • zbmouse

    2013-2-15 23:17:50 使用道具

    说点什么,都有点隔应
  • ericayy

    2013-2-15 23:23:17 使用道具

    这个孩子严重偏科,爸爸只让他学古文,但是忽视了理科,要知道,理科的思维跟古文的思维完全不一样,当然孩子长大之后会忘记曾经学过的物理数学内容,但是不可否认,理科对孩子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孩子爸爸太偏激了
  • 碧云金毛

    2013-2-15 23:42:06 使用道具

    地地道道的坑爹。
  • zgw79

    2013-2-15 23:53:37 使用道具

    孩子始终需要接触更多的社会生活和各种知识
  • helifang

    2013-2-16 09:21:03 使用道具

    全面发展才行呀,学无止境呀
  • 心月妈妈

    2013-2-16 10:10:17 使用道具

    奇怪的是,既然一直在学国学,为啥历史才考80分?这个爹想法是好的,但是视野太狭窄。
    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 kitty_214

    2013-3-28 14:54:22 使用道具

    不太能理解这样的做法,孩子应该全面发展的,这样看问题的高度也会不一样。
  • hyq_5188

    2013-4-16 13:44:01 使用道具

    还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
  • dongdongwen111

    2013-4-17 11:33:16 使用道具

    有启发,不过学校还是要上的
  • lily18800

    2013-4-17 11:45:34 使用道具

    感到不适合现今的社会。全面学习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