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点沙沙 于 2011-12-6 14:32 编辑
西药大家都知道,在这就不单独说了。
常人对中医中药实在是误解太多,其中就包括“中药毒副作用小”这一条。这浅显的漏洞,明眼人自然一看就知,于是当成是中医中药自身给大家的误导,对此口诛笔伐,不甚快哉。唉,看到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我这个外行,除了叹息,还能怎样呢?谁让中医他不争气,他咋就没有发扬光大呢!!!
**************************************************************************
以下文字源自百度: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内经》对如何用药十分讲究,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当今不少的人认为中药大多数源出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纯中药制剂,比化学药品的药性平和而安全,总认为不会发生药物毒副作用。其实不然,如果任意滥用,乱役药石,同样亦会发生毒副作用。
据文献载,已发现能致死的中草药就达20多种,如有大毒的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有中等毒性的驱蛔虫中药苦椅子,有毒的息风止痉的中药蜈蚣等。在中草药中有一些药物不仅具有毒性,甚至是剧毒,如:水银、斑蟊、红砒石、白砒石等。有的生药的毒性还是较大的,如生附子、生半夏、马前子、生草乌、马豆、生南星等。这些药物经过炮制后,虽然毒性可大为减低,但若滥用或药量过大,仍然会发生毒副作用,或出现中毒甚至死亡。所以在应用时,应严格掌握剂量。据报道,曾经有位过“专家”用附子治疗风湿病,因用药量(增加一倍),结果病人呜呼矣哉。
有毒性的中、草药用时虽应注意,但对一些常用的中草药,也仍然要讲究剂量,若药量过大。同样也会导致副作用。如甘草,药性平和,能调和诸药有健胃之功,具有补中益气,泻火解毒,缓和药性,和中缓急之效。但若无故而久服,就能影响脾胃气机,有碍消化功能;黄药子用量过大,可导致肝脏损害和黄疽;木通用量过大,可引起肾脏损伤;苦寒的龙胆草、大黄及生石膏用量过大或长期滥用,可引起食欲减退、胃痛、腹泻等消化道的副作用。
有的人说:“补药无害,多多益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是误解,如人参、党参、黄芪等滋补药,如果滥用乱服同样也可导致毒副作用。曾有病例报道,有这样一个人,本来身体已是健康无病,就因服用了一支东北人参,结果导致胃部胀满疼痛、头晕、面部潮红、血压升高、大汗淋漓,经诊断其症状乃因服用过量人参而致“人参综合征”。此人病好后,在很长时间乃食欲不振。诚然,补药也不能随便滥用,无病照样伤身。
为此,中草药也要注意合理用药,不滥用,不贪多,要遵医嘱服用,只要善于辨证施治就能收到药到病除的预期效果。
该贴已经同步到 雨点沙沙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