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2-1-3 04:49 编辑

按:2011年11月6日,国内著名琴家书画家金蔚先生作客德国汉堡致謙学堂,为学堂的师生带来了一次精彩的讲座,内容主要涉及中国传统书画欣赏與学习。

整理文字保持讲座的口语风格。

关于儿童学习中国传统书画的讲座

时间:2011年11月6日上午
地点:德国汉堡致謙学堂
讲座人:金蔚 先生
录音整理:  苏彤 陈怡 赵玲 米育莹 洪勤 刘璐  (初校:怀仁  未经金蔚先生最后审阅 错漏之处敬请谅解)
     小朋友不喜欢听理论,都喜欢具体的,玩儿个什么东西,对他们来讲是感兴趣的,我以前在师范里当过三年的老师,就是教美术的,我的专业也就是绘画。

      对小朋友来讲的话,教画画不要超过十五分钟,然后需要具体落实到一个好玩的东西就可以了,如果给他讲很多理论的话,他们不是特别喜欢接受。我现在就简单地谈一点中国书画的学习方法和介绍。

      中国绘画跟所有的中国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看到的这些纸面艺术品,比如说这些书画,我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中国画都是黑乎乎的,没有特别丰富的色彩。可能魏晋或者唐代的人物画上会有些颜色,但是这个颜色也是比较单块的,一块一块单块的颜色,不像现代的一些作品。西方古典的画法与此也是比较接近的。西方的古典绘画我们去看,它也是比较单一的颜色,也不会说在这个衣服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颜色。可是我们今天学油画,似乎一块上面常常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种画法的影响是来源于印象派对光影的感觉才有的。所以西方的绘画,我们看它的脉络呢,好像是颜色越来越多,越来越花哨。那么中国的绘画到了宋代以后,宋代已经开始黑乎乎了,到了元代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以这种水墨为主。后来在中国的画坛上,基本上都是以水墨、淡彩为主。所以让我们看中国画,有时候有色彩的常常还比较古老一点。

      这套国宝在线的书都是唐宋的绘画,非常经典,但是对于我来讲美术史或是欣赏的话不太特别适合,因为它没有涉及到清代的画。而我们常见到的画都是清代的那些画,比如吴昌硕、齐白石。所以当我们看到这种唐宋的画作时,反倒有时候有陌生感。会奇怪这个画是国画吗?怎么国画画得这么像。因为唐宋的很多画都画得特别精致,都特别得像。中国古代绘画的传承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到了齐白石的时候,我们一讲学国画就是学齐白石了,一笔、两笔、三笔,哇,一个小鸟!一笔、两笔、三笔,一个青蛙!很多时候我们去学国画是不是都会这样学啊?实际上,这个路现在看来也是有一定的问题的。这就给你造成一种概念化的东西。对学画的人来讲,这样虽然入门很快,但是收效甚微,可能一辈子的路子非常的窄。

    在中国古代学习绘画常提一句话,或者说学习中国艺术都是这样的,叫“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这里“上”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上古,一个是好的。所以读经典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古代的,越古老的,相对来讲它的好的可能性越高。否则它怎么能够流传于世间一直都没有被替掉呢?就是因为它太好了,而不是说它印得多,不是说某个人推广才导致的。光一个人推广,一个政府,一个时期推广都没有作用的。当年《毛主席语录》推广得多好,所有人书架里都是,其他的书都没有了,可是今天你去找,找都找不到。就是这个道理。一本书它能最后存在于世界当中,不是靠强行推广的。所以学习国画时,就是要学习比较古老的范本。我觉得最晚起码得是到明代,不要学的太晚,不要去学习齐白石、吴昌硕这些人的画。否则的话可能你的路子不会太宽。当然我只是这么建议,也未必完全是这样的。因为每个人不一样。就是说在学习过程当中,有些人学得很低,但是他自己的水平也会提高。

       艺术学习有两个方面,一个叫蒙,一个叫养。蒙是很难教的,难教的就是天生的,是你妈妈给的,就是所谓的天赋。但是我们做教育的就是不论你这个人聪明不聪明,反正我们就按照最好的方法教就是了,我们只教养。所以一定要取法乎上,一定要找最古老的、最好的作为范本。

       就中国画来讲呢,特别是元代以后,书法的作用就非常非常重要。书法是所有中国造型艺术的基础。就是说你要想学习绘画,首先得要学好书法,一定要!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你如果写好书法以后,学画的话,花三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能够马上到达一定的层次。如果单是画画不会写字,可能要通过五年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书法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赶上去的,可能有时候学习书法五年还没入门。所以书法是要练童子功,要从小孩就开始练。中国古代没有专门以书法为生的人,也就是说我就是书法家,我除了写书法啥事也不干。可是古代人写字都比咱们好,我们随便找一个一百年前的帐房先生,一个秀才,他写的字可能都比现在一个大书法家的字好得多。为什么呀,就是因为他们从小练字。书法这个功夫以后是见风而长。如果你练你在五岁的时候练了两个月的书法,之后你有机会看见很多好书法,比如说这个题画上的书法,在你的知识结构里面就会找到合适的位置,你就觉得这笔特别漂亮,啊,这样写是很好看的,你也知道他是怎么写出来。这样你到二十岁三十岁的时候突然哪一天想成为书法家,假如,你要努力一下的话是能上去的。像康有为后半辈子就成为书法家了,前面都在干革命,后来革命不成功,家里六十多口人要养活,怎么办,人家说那你也是有名的,你名人书法写两个吧!他就写两个卖钱,你看养活家里六十口人,之后成了一个书法家。这个为什么?小时候他有练过书法的基础。

       像古琴也是一样的,像绘画也是一样的,小时候画过,中途不用学,以后见风而长。画《富春山居图》的黄公望,所有现在留下来的作品都是六十岁以后画的。他五十岁多以前都在做幕僚,就是帮人家做政客.结果那些上司贪污了,坐牢了,然后他也跟着坐牢。坐牢完了以后他就去学道去了,做了道士然后就开始画画。我真的很佩服他!看他七十多岁画的《富春山居图》。那张画前后画了七年的时间。他心里都不着急的。我自己是画画的,一般画画的人还有这种概念,就是说我要把这张画画完。我那么年轻都会这样想,我要画多少画,画多少时间把它画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没有这种紧迫感,他对生命的这种坦然——你想在古代的时候,一个七十岁的人是什么概念啊,他可能随时面临着死亡,但他居然一直画这张画,慢慢地画,一点都不着急。这种心态啊,这种对人世的感觉,而且完全是一种玩的感觉,所以他留下来的那种信息,那种给人的愉悦感,无可比拟。一天画就的画,是你一天的快乐,如果七年画就的,是你七年的对这种东西爱、对这种感觉的叠加。所以一篇文章要写得时间要长,一本书要写的时间要长,一件东西要做得好,时间要长。这个时间长是一个美妙的感觉的叠加。所以达·芬奇说,他没有一张画是画完的,我想什么时候改就去改一改,就是说他要把所有的地方改到完美,是完美的叠加。

再比如宋代画家李成。他儿子说,我爸爸在画画的时候,一张画画了半张,这半年他就不去动它了,再过了半年,再把另一半画完。那这种创作概念是什么呢?就是一种自己的乐趣在里面,自己的兴趣在里面,我特别想画的时候我把它画出来了。      

我的书法老师最奇怪的是,他说你字一定要坚持练的,但是你想练的时候你就练,你不想练的时候你就不要练。他保持了我对写字的一种乐趣,对这种东西的喜欢。我在北京见启功先生,启先生跟我说,一个小孩的家长跟他说,一天要孩子练多少多少的字,二十张、五十张地练。这个家长问,我的孩子能不能成为你这个书法家。他说肯定成不了,因为他讨厌这个东西。
        
我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跟我关系最好的,我们上下铺,现在关系也很好。我高中的时候写字写得很烂,但是他比我好几倍,写得特别漂亮,但是高中的时候我疯狂地去什么兴趣班啊,什么学习啊,到处去看画展,去练书法,可是他不要,我说你为什么呀?他爸是老中医,从小就逼着他写那个书法,他每天都要写的,到高中的时候他自由了,他不要再写了,他看见这个东西就烦,但是他倒成了一个爱好者,他挺喜欢的,但是他自己就不要弄了。他就觉得这种,一拿起这个笔,一对着那个字帖就是他不愉悦的感觉的开始。所以这件事情也是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够过于地让孩子有一个压力:比如一定要成为一个书法家,或者一个画家。中国艺术很奇怪的,不是这么培养出来的。你看这个画册里里边很多画家,像许道宁原来是卖药的,因为他希望药卖得好,所以他就画一张画送给别人,同时做点生意。那个时候有人就觉得他的画很好看,于是最后吸引了不少顾客到他这来买药,最后他成了一个画家了。像黄公望这些人都是他们自己喜欢(画画)。再比如那个吴镇,天天在家里画画。住在他家边上的另外一个画家叫盛懋,买盛懋的画(的人)都要排队,吴镇的老婆就对他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啊?人家都在那里排队买他的画,你这个画一张都没有人买。”这个吴镇就说了,他说:“五十年后不复尔!”就是将来五十年以后就不这样了。他说,你看着吧!吴镇是干什么的呢?吴镇是帮别人算命的,就是卜卦、占卜的。那么最后他的绘画呢,成了元四家之一,但是那个盛懋呢,却没有。现在看来,盛懋呢只能是元代的第二流的,而不是第一流的画家。        

所以我觉得要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概念呢?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感觉,就是让他们感觉到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是非常有意思、非常快乐的。我觉得这个最为重要。有的人喜欢说这种话:“哎,我的孩子已经三岁了,我的孩子七岁了,他在绘画上得了一个什么什么奖。”这种引导我以为要慎重,就是不要太刻意做这种引导。真正画得好的,都是自己自发喜欢的,小时候接触过。当孩子要自己努力的时候,这个力量是无穷的;当你要给他努力的时候,这个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只有那些特别听话的孩子才会听你的话。而特别听话的孩子呢,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他的优点就是说,他特别能够有合作,他特别能够听你的话;而一般情况下这些孩子自己的那种创作能力是相对比较弱的。所以事情都有两面,一般情况下特别听话的人,他的创造力、改变能力比较弱;一般情况下,特别喜欢改变,有创造力的孩子,他传承古代的,继承的能力比较差。所以你对一个特别有创造力的孩子,你就要告诉他,学习古代;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你就要告诉他,要有自己的想法。这是正确培养的一个方式。所以对孩子的培养,要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喜欢整天乱画的,你就要告诉他:要对着古代的东西画;如果他喜欢整天对着古代的东西画的,你就告诉他,你看看其他东西,你画我吧,你画只狗吧!
     
因为天下的人都是偏的多,正的少。如果这个人很正呢,又气象不大,经常是这样的,很奇怪。这就是人啊,人无完人!偏才呢,都是一路独长的,但是他不全;而通才呢,可能什么都会,但是技巧平平。事情常常都是这样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什么都会,什么都很好,不一般。   

所以蒙养两个字都不能缺,蒙就是天生的条件,养就是后天的培养、调养、修养。其实每个人都能成才。如果反方向去养,就养偏了、养坏了。如果一个人本来就喜欢创作的,你和他说就这么画,喜欢怎么画就怎么画,这样容易一意孤行,最后没有传承,东西不经看。但是有的人摹古的能力很强(你又要有另外一种方式培养)。

  学画主要是乐趣,什么时候学都不晚。但是练字要早一点。练字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摹,描红。这是最笨,最傻,却最好,最快的,最能出效果得方法。买中国古代的字帖,就用透明纸在上面用墨描。或者是碑拓(举起《中国书法经典》一本)。这个字看起来是白的。现在书很便宜十块钱一本,你买十本,一百块钱,别心疼,就把这十本描黑以后,你试试,所有的字都会很漂亮。你如果对着帖子写的,(原来)这个写字的人没法和你交流。但是如果你描的话,就好像是一个唐代的人把着你的手写字,你一笔出去了,他马上把你拉住了。这个是最快的。所以中国以前写书法都是描红出来的。

      
    只是现代人,总是觉得自己开始搞艺术了,这个方法太笨了。其实传统就是这样的。
   所以我说先别说什么练书法,就是“写字”。之后再说书法。不要觉得我这个就是艺术。如果简单的运笔方法都不懂,那艺术基本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劝大家学中国书画一定要先学习书法。绘画可以慢慢学,要先学书法。比如这书(《中国书法经典》)就非常好,就一个字一个字往里面描。孩子是最喜欢描的,你每天给他描一页就可以,就让他描。(问:要教孩子用笔吗?)不要教孩子用笔。就像小孩学语言一样,你告诉他用嘴了吗?你告诉他前鼻音后鼻音怎么发吗?用不着的。孩子的感受能力不知比大人强多少倍,无法计算。七八岁的孩子学一年古琴,成人学三年都赶不上。孩子对琴的感觉和记忆能力,练都不用练,马上就上去了。而且这种水平到了三十岁,他的人生阅历一丰富,见风而长,琴一弹(感觉)就会出来的。

     所以不要告诉孩子们用笔,也许你的用笔是错误的,你怎么知道你的运笔是正确的。其实最好的运笔是“拨镫法”(拨灯法):就是拿起一根棍,拨古代的油灯的办法。这是最自然的。没有什么一定要怎么样拿。我们现在这么拿笔都是清朝人想出来的,说王羲之爱鹅,所以用“鹅首法”,这样一拿手指就死掉了,只能用臂力。因为清代书法追求金石学,不喜欢巧的感觉,喜欢拙,这样写字就用力而拙,但不巧,学不成王羲之的。所以何绍基写字这么写,叫“回腕法”,等于把手死住了,那股别扭劲,但也有美感,较劲的美感。清朝的艺术总体来说都是较劲的美感,就像石头把树压弯了,这个也有美感的。但是做一棵树,最好是堂堂正正的,这是大雅的美感。

     所以练字的时候不要管他(用笔)。用你的笔去磨合古代,如果你的笔完全能描出来,那你的运笔肯定就和古代完全一样了。不要教孩子们回锋,你看王羲之的字有几个是回锋的?就让孩子们直接拿笔描出那个字形,不回(锋)自然有回(锋)的。你就告诉他用这个尖尖的毛笔,一笔下去就填满,不能改的。他自然就知道了,不回腕不收笔锋,根本就不可能填满的。时间久了就会了。
     就造型的能力,西方人是靠素描的,五眼三庭,眉毛到鼻子的距离基本等于鼻子到下巴的距离,每个人基本都是这样。用相互比对的方式来找形的感觉。中国古代的书法形的要求是非常准确的,一撇一横到什么地方,每个字要求非常精确,学习了这个以后,抓形的能力就会很好。只要把书法写得一模一样,以后画画画树要一模一样,并不难,你的眼力已经培养出来了。
      写字是最正统的中国艺术留存,别的艺术都容易受外来艺术的影响,如绘画都受西方影响,当然这也是可以的。今天这个时代,都受外来影响。对书法来讲,因为老外没有书法,所以在汉字文化圈很纯粹地保留了这份审美,很难西洋化,很纯。(书法)和古琴一样,相对来讲是比较纯的中华文化遗存。所以学习(书法和古琴),容易把握到文化的精髓。
     学画呢,就买些好的画书给孩子们看看,让孩子看看这里有个阿姨啊,姐姐啊,小动物在干吗。这里在骑马,让他数数有几匹马。让他看看就知道了。人就怕没吃过好东西,他吃过好东西后,就不会退步。你吃过好茶叶,别的差茶叶一来你就知道不好喝。你给他看过好画,长大后看到烂画,一看就知道不行。就怕他没见过好的。
      所以给孩子们机会看最好的东西。要看经典!这套书为什么叫《国宝在线》?这些宋元的画都是国宝,最好的东西留下来了。中国古代的绘画并不是三笔两笔就画完的,我们要改变这种观念。三笔两笔画完是因为那个年代的艺术家比较落魄,为了卖钱。作品如果和金钱结合的时候,画作品一定要快,要有一定量,容不得你画七年,那还卖给谁去。
      我有很多朋友走专业画家的路。我说我很幸运,教古琴,不用卖画过日子。其实卖画有时是会把一个画家折腾坏的。我的画家朋友我很清楚。有些水平天资绝对不在我之下,可是他现在画不好,为什么?因为比如黄公望要七年画十张画,或者五十张、七十张,一年平均就十张画。每张也不是很大。你想想他把多少精力花在这张小小的画上。古人说:“宋代的画是咫尺有千里之遥”,一尺里有一千里可以看。今天的画家里,谁的画能一尺里看一千里的。我们
的画家都是三棵树,一块石头,下面坐个人,完了,却是丈二尺的画。为什么?为了卖钱,
赶活。所以把十年的愉悦感浓缩到一张画里,和两天的愉悦感浓缩在一丈的画里,感觉不同。如果一张画画十年,真的可以看十年、百年,如果只画了两小时,那也顶多看几小时。
        当然有时候一两笔就能画得很好的人。也一定要有精工的基础,基础不能丢掉。要知道什么东西能看十年,能看不厌,然后再提炼出来。      

     如果在坐的孩子练过书法,我再教你一个月,就能画得有模有样了。懂得运笔,有了审美,就行,不难的。只要能长寿,像黄公望,六十岁以后开始有作品存世,到八十岁。所以我现在想不急的,我还年轻。     

     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孩,都可以的。齐白石三十岁开始学画,之前是做木工的。人想干事情是死不了的,九十多岁还在玩。在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你自己也可以玩一玩,画一画。现在我的学生在北京教学生描古代的画,那两个月下来每个人都能画。如果你们和我一起上课,我给大家准备好工具材料,这个看一遍就会了。       你说要创作的能力,这个要综合修养的。       第一步要学书法,然后再学学画。       如果大家有疑问、建议、想法,大家可以和我提一提。问一: 您说孩子学书法越早越好,那大约多大开始比较好。答:从他认字开始就可以了。你给他古代人的、经典的字。你教他,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字。他开始一个字一个字认的时候,你就可以用手在上面描一遍,这个就很漂亮。小孩练字不在于多像,而是这个东西像拍照一样进他脑子里了。         

    等他长大后,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漂亮,翻翻记忆就好,他记得住,大人记不住。所以这为什么小时候就要开始。大人练字有个好方法叫“读帖”,成人小时候没练过字,大了以后练字的一个好的方法呢,就把帖子放在书包里,随时有时间,像排队、等车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着玩就好,强迫自己盯住看,每天盯五分钟,不用过两个月,脑子里就会有字形,写出来就好看。(问:要不要动脑子啊?)不用动脑子。傻盯着就行。人其实不傻。傻盯着是显意识跑掉了,但是其实潜意识在看。就像平时街上的广告,你不注意地走过,不知不觉都记住了。         

     所以小孩练书法,一定要把帖在家里放得低一点。孩子路过就能看到。不要买带方框的,有米字格的帖。这种帖子最差的,这就是我们现代想出的一个低招术,就像不读经而读白话文一样,就是最后它搞不清哪个是最漂亮的。好像写字一定要有一个框了。其实这些都是大人想出来的,当你写字很好以后,掌握了很多感性的东西以后,然后你再去分析古人的作品,用米字格甚么的去分析它,为了得到一些理性的经验,这个时候是有作用的,但对初学者来讲你不能用这个东西,初学千万不要学这些东西。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7 贝壳 +140 理由 收起
lindatian + 10 我很喜欢!
qinbaoba + 20 很给力!
相视而笑811 + 10 感谢你!
禅性文心 + 20 我很喜欢!
非常 + 10 我很喜欢!
猴妈 + 20 感谢你!
high5 + 50 感谢你!
21383 查看 142 收藏帖子 (215)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26 04:30:0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1-12-19 05:55 编辑


       
       (金蔚老師講座現場)

         那些所谓考生作品,千万不要学。这就好像教小孩写文章用《怎样写作文一百篇》那樣,就完了。你一定要去看作品原本的东西,古人讲那是下真迹一等。你老是看这种有米字格的字就是给你划定了,好像原本就每个字都一样大小的。可是你仔细去看看古代的书法,比如我们看看这个欧阳询颜真卿的楷书。你看这些字,这个永和那个永是一样大小的吗?它不是一样大的啊。有长有短,有大有小,有歪有斜。楷书也是有正有斜它才有乐趣呀。所以,不能硬去把格子打好,把字往里面填。你要直接看大师的,这是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学西洋画也是这样的,直接临摹大师的,不要临摹考生作品。学画苹果,你就直接学塞尚的苹果是怎么画的,你就去临他的去。塞尚的画可能看起来结构不是那么清楚的。考生作品倒可能是从暖色调到冷色调的清清楚楚的,然后结构是一笔一笔跟削出来的,画出来的苹果都像有毒一样。那个都是假的,你教这些技巧就误导孩子对艺术的审美。所以你用大师的作品给孩子看,这个东西可以告诉孩子字和字之间的距离关系是怎么样的,通篇的感觉是怎么样子。如果你画好格子的话,那就没有这个概念了,所有的整体感觉都已经没有了。如果每个字都很漂亮,可是你东写一个西写一个,整体能好看吗?完全用格子框起来把字填进去,放的宽宽的能好看吗?!不好看。所以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整体的教育。我们不能把孩子想得太笨。

          练字还有一个方法。给孩子一支铅笔,双勾描字。就是把字帖蒙上纸去描,让孩子描写空心字,把字勾出来。小孩特别喜欢干这个。孩子一天勾五个字,他就把这个字就记进去了。当他自己用笔写的时候,很自然地就好看了。因为字帖里面的字以及字与字的相互关系距离都已经刻在脑子里了。      
         
            这个看起来最傻最简单的方法,就能让孩子的书法进步。     
           可是,真正的书法是要怎样能够写好的呢?光靠练字是不行的。     
           真正的书法家都是文章第一的。不会写文章的人也是不会写书法的。现在有书法家专门写古代人的诗词,今天写一首白日依山尽,后天写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整天写别人的诗文。就这么成了书法家,那顶多现在是“书法家”,可能很红。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很难留名,因为书文不能同“意”。因为在写字的时候,他的文章和书法是一个意思的。颜真卿的书法为甚么写“祭侄”文稿最好,因为他的书法是雄浑博大堂皇的。所以当他的侄子因战乱而死的时候,他可以用这种笔触来写出自己悲愤的情绪。就好像一个唱花脸的人,在唱古代豪侠壮士的气势。而王羲之呢,是魏晋的潇洒名士,所以他最适合写的就是《兰亭雅集》。假如你要颜真卿来写《兰亭雅集》那么你等于是叫一个大花脸来唱小生咯,你觉得怪不怪?所以,书文不能合“意”,书法是写不好的。

          因此要写好书法,文章一定要好,文章好以后字自然会好。没有说字真的特别好,文章不行。现在所谓字好而文章不好的那些人顶多也就是一个技术。当天下人都不写字的时候,你可能成为书法家,大家都不会写嘛,你练一练就成为书法家了。今天的状态就是这样。因为大家都不会写,你练一练就成了书法家了。但是,如果大家都会,其实你就不行了。但是历史的筛选,是很严格的光靠练练字本身是不行的,因为功夫在字外但是怎么练字呢?王羲之说:字无百日功字是不难的,没有一百天的功夫。只要你花过功夫,见风而长。

    问:就是小孩子他开始学书法的时候,教材有甚么选择?像我们小时候开始练楷书,现在有人说从隶书开始。楷书从哪个字体开始写,是孩子自己选还是怎样?
    答:是这样。楷书的,就是大家都认同楷书的写法的时候。就是大家都认同楷书作为标准的,是因为中国一贯的习惯就是楷书。
    我也很推崇楷书。因为楷书是联系上下左右的一种"书"。就是说它上能接篆隶,下能够通行楷,所以练了楷书以后呢,路子会特别的宽广。高能够写书法,低能写字。因为楷书是最常用的,也是为什么现在我们中国大部分书籍的印刷都是用楷体。这是有其道理的。楷书练好是有用的,楷书练好了以后练隶书也很快。可是隶书练好了以后练楷书还要转一阵子。
          隶书其实容易,比楷书在训练容易把握。因为隶书的用笔,一个是容易掌握,还有一个是比较古朴。总的来说比楷书显得更古朴一点。每个人的定位不一样,很多人认为隶书最古朴典雅,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接近于我们中国传统的审美,用笔都比较正。楷书来的变化相对来说比较多,学习楷书后的路子也比较宽。各自都有好处。
           一般情况下我建议初学的时候还是要学楷书的。你可以学下楷书,然后再去学隶书。这个可以讓孩子自己选。
           比如他喜欢写楷书,你让他写楷书几种唐代大家的楷书,也让小孩自己看。每个孩子有自己喜欢的帖子。我记得很清楚,我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爸带我到一个老师那去,那个老师拿出几本这种碑拓给我看。有颜真卿的,有柳公权的。颜真卿的就是那个《麻姑仙台记》,看起来很肥的。一般人都觉得好难看。奇怪的是我上小学三年级,之前从来没见过这个字帖,第一次关注这个,他打开这个书的时候我就喜欢那个《麻姑仙台记》,肥肥胖胖的那个东西。那个书法老师也是个年轻人,说:很奇怪,怎么这个小孩喜欢这本呢?呵呵 。他说:一般都是人家教过以后才会喜欢颜真卿。 我的天赋就是这样。我就是看的其他都是没感觉,看这个《麻姑仙台记》我就有感觉。但是现在我不学颜真卿,不学《麻姑仙台记》了。再比如董齐昌的书法,我十七八岁的时候看他的书法,我不想学,为什么呢?我说这种书法里的感觉嘛,我随便写一下就有点像了。实际上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自己个性中和颜真卿或者董其昌的某些秉性有非常接近的地方。但是我不愿意学这种,因为这样反而一学就很容易像。我愿意去找那个我不容易学像的,而且大家都认为好的。二王是正脉,所以我就去学王羲之的《兰亭序》,或者去学二王的法贴。结果学了二王的帖子以后,到现在让我写几个二王的字我没有那么方便。后来颜真卿的我也学了一两个月,现在让我闭着眼睛写颜体字我能写得很像,或者让我写董其昌的我也能马上写得很像。为什么?就是这个人某个方面跟你的心性是很接近的。可能最后到五六十岁我的书法风格形成的时候,就和他们很像了。所以有时候你学五年的帖子,可能学不像,有些你学一个月就很像了。为什么?你和他性格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学习的时候,你让孩子们先学找哪个字是有通感的,他喜欢的话你就让他去写。不要左右他,他喜欢去学隶书你就让他去写隶书也行,他如果看到篆书喜欢你让他描纂书也可以。没关系的,从哪个地方入门都可以。都没甚么概念,因为没有楷书的时候确实写隶书的也有大家,没有隶书的时候也有篆书大家,对吧?
          比如米芾不学二王、不学王羲之,怎么学也学不像。最后,他说了,他说:不恨己无二王法,但恨二王无己法 ”。所以一个人去学另一个人的书法,可能永远都学不像。所以,在孩子们在学其他人的时候,不怕最后学来学去没有个性。学了以后还是他自己。假如这个人写字的时候完全是像这个古代,完全没有个性,那我就告诉你:这个人的个性就是没个性。所以,他就是一个继承者,但是也有他的社会作用,不用去改变他的。如果他现在能画得画和梵高一模一样,你不要去改变他,他的本事就是到这呀。但是也是不错的。所以,中国古代在评价一个人的书法的时候,是说不变则明变则智。都是值得嘉奖的,就是我祖宗的家法不丢,那这个人是明白的。如果我自己创新,那这个人是智慧的。只要好都值得嘉奖。像和不象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现代人会有这样的说法:写得和古代一模一样的是书奴,一定要有创新。这种思想都是受西方的影响,

         好和不好是关键。像和不像是没有关系的。你若是个美女,和你妈像不像无所谓。你还是美女。所以好和不好是关键。没有一个人会说她和她妈长得一模一样,所以她就不是美女了。没有这个概念,所以不要说:哎呀,你画得跟那个宫廷画画得一模一样,你就不是个好画家。这其中一定有你自己的东西。哪怕你跟他的作品一模一样,说明你的心气和他的吻合了。只求好,不求不一样,面貌没有关系的。变不出面貌来的,我也可以告诉大家,变不出面貌来的。书法就是书法,变不出面貌来。有其内在的法则在里面,人就是人,变不出什么花样来的。所有人都是两只眼睛。只是说她的单眼皮漂亮,她的双眼皮漂亮,她的眼睛一大一小也很漂亮,都有的。没有一个定局,但是如果她长三个眼睛,一定不漂亮。把人都吓跑了。所以,不讲求不一样,讲求要好的。所以,我们画画写书法的时候不要怕跟以前的人像,论好不论像。没关系的。

    *****************
    问:写字的时候要不要教孩子笔画的顺序
    : 开头的时候一定要带孩子一起描字的。描了几天以后,描了几天以后她自己就知道了是怎么写了。我女儿也是啊,她一开始都是倒着笔顺,我就带她一起描。所以开始要教笔顺,孩子慢慢就会了。

    问:孩子如果是左撇子要不要在写字时纠正?
    :我们中国人写字主要还是用右手去写。你可以去引导,但是不能太刻意的,就是要带领他慢慢地来,引导孩子用右手写。习惯左手的孩子硬要把他把成右手的话容易结巴。外国人一般不太管的。中国古代也有很厉害的左笔书法家。西方的话,像达芬奇的画,大家都摹不了他的素描,因为他是左撇子。我们右手排线都是这样排的,他左手排线就这样排。所以,中国现代的费新我就是左笔书法。以前扬州八怪里的高凤翰半身瘫痪了,所以只有用左手写,也能写出好看的字来。这个跟写字顺逆没关系,跟审美有关。但是大部份书法都是右手写字的。所以也可以引导孩子用右手去写,但是画画的话完全没有问题。通常说的双管齐下,我看那个人一定是左撇子练出来的。古代友人两个手一个手画枯枝,一个手画叶子,画得活灵活现。双管齐下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左撇子的孩子你让他适应右手,但不要强扭。这也是作为修养的一个典型例子,如果他是一棵松树,你就不要让他长成柏树,你只能让他长成一棵很好的松树。一个左撇子,你要培养他成为一个适应右撇子社会的左撇子,就可以了。你不能把他完全拧成用右手,这样可能对他有问题。对他身心发展可能都有问题,所以不要强扭。要顺势而生,教育理念都是这样。
             还有写生和和学习古代要并重的,两个都要重视,一方面带孩子欣赏书画的美,另一方面要引导他在自然界中发现美。其实有些东西都是有共通的。画法和自然的物理都是相同的,这些都可以说得很细。

    家长问:请问让小孩子用水在一种特殊纸上练字有没有意义?
    :就是那种一会儿就干的免墨水纸吧?也可以的,没关系。小孩子这样玩玩也可以。你可以让他在上面摹摹大字,也是有好处的。
           其实拿毛笔是不怕多的,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古代的侠客们不练剑时,腰里也要配一把剑,手里拿一把剑,这种感觉时刻都在的。我弹琴也不总练的,但只要有一把琴在,我今天摸两下,这个感觉都在的。但是如果离开琴三天我心里就难受了,就想它了,所以不能离开它的。
          所以要想写好书法,一支毛笔拿着玩玩也是好的。拿顺它,拿到这个东西就像你手中一部分一样,自然画出来东西就不一样,有感觉的。你不相信你拿一根棍子整天背着扛着,到时你不用学,打人就特别厉害,至少不会把自己勾倒(师笑)。
         人和物的磨合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写字,拿一支笔玩玩也是好的,让小孩玩玩毛笔,涂一涂,描一描,都是有好处的。他能感觉到这个东西存在,都有作用,而且这都是暗示。手里整天拿着毛笔和圆珠笔,这种暗示是不一样的。所以比如经典,即使不读,这本经典放在包里都厉害的,绝对的。(众笑) 你想想,你走到哪里要带这么多不同的东西,为什么还偏偏要带一本《论语》,说明你很重视它的,而且这本书会对你产生作用的。你孩子掏你包时发现还有一本《论语》,也会产生作用的。为什么宾馆里都放一本《圣经》啊,这个观念不一样,这书不看都有用的。
           大家有机会都要学习传统文化里这些好玩的事情,而且这种学习的乐趣,这种愉悦感,我亲身感受到了,可以说无可比拟。一般的东西玩了之后要感到空虚和腻烦,要觉得厌倦。传统文化里这些爱好不会令人厌的,而且会养人,为什么画画的,写书法的人会长寿啊,人家叫做“烟云供养”,这些东西很养人的,让人有一种愉悦感。为什么古老的事物今天仍能悦人眼目,就像古琴,不是因为古老才留到今天,而是因为它充满了生命力,才留到今天。这些东西看起来都是富有生机的,会让人喜欢,会让人长寿的。为什么年纪大的人,小孩子都喜欢养一些鸟啊,花花草草,他看到的是一种发芽,成长的感觉,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得到涵养,精神上有一种向上的感觉。所以为什么这些艺术品,比如说王羲之的书法,一千多年,人们还在看,就是因为它具备一种生命力,对人的调养是你在别的地方得不到的。所以大家喜欢这些东西,看这些东西,是有乐趣的。比如写字,会让人上瘾。别说练书法,很多人拿一支钢笔在那写写,都会上瘾的。所以这些知识文化,会给人带来很多乐趣。

    家长问:对于孩子临摹的作品,您有什么建议?
    答:你就给他大师的作品,他最喜欢什么就临什么。

    家长问:如何保护孩子不受挫败感?孩子在临摹大师作品时会觉得好难。
    :对,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比如说我很喜欢这张画,想把它画下来,结果有挫败感了,就不想画了。我告诉你,大师的作品,不必临全部,临局部就可以了。比如说我最喜欢这棵树,你就临这一棵树好了。不必临摹很多东西的;比如说看到这张很大的《富春山居图》,就想现在要把它画下来,千万别有这种想法。你看到这画里的两颗石头和一棵树我是能够把握的,就画这石头和树好了。画画不必临摹很难的,就找那种简单的,觉得你能驾驭的那些去画。比如说这张(东白师拿出画册示范),我可能能画得差不多,每个人都有那个胆量。这两笔精气神聚在一起。一时画不好再来一次,再来十次也没关系。你画二十张和这个有点像了,你今天就进步了,明天你就有胆量画更大的。不要一开始就画大的,就画这三笔两笔,好像其他都是空白的,这也会让人感觉很美。你从这个练起,但这个也很高,它的意境也很好,也很耐看。

    家长:不过孩子好像不会面对一件作品临好多次,他喜欢面对不同的作品在那里临。
    答:也可以的。

    家长:比如在绘画课上,老师可能会就用笔让孩子临一些画,就透视方面又让孩子临一些画。这样行吗?
    :哦,他是要个孩子这种不同的概念。我觉得作用并不大。这些绘画理性的知识是容易学的,比如你学了十年的画,我来告诉你这些理性的东西,一个月就可以把它讲完。比如如何透视,如何把它画立体,这些东西是很简单的,是容易理解的,而且放之四海皆准。因为它是物理,很容易掌握,不用担心,并不难。比如说如何把这棵树,这座山画远了,如何把这个石头画得有立体感了,这是很简单的,有套路的。临摹的时候不用管,孩子甚至可以不懂,中国古代这种懂不懂的问题和艺术是两码事。
             现代所谓的“进步”,有时候是没用的。就像我们学汉语划主谓宾定状补,那写文章的人也不用划主谓宾定状补,会划主谓宾定状补的人也不一定会写文章。但如果这个人文章写不好,他去研究一下主谓宾定状补,可能也会有点作用,至少不会写错句吧,顶多这个作用。但是先学这种套路可能会有问题,所以不用先学很多套路,画画不用那么多套路的,艺术不是这样的。教古琴也是,所以我不先教那些基本理性的东西,这些有时会给你一种障碍,我觉得先模仿就行了。
            看这些书特别有意思(东白师举起画册),我没事就看看,你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特别有意思的东西,看着看着你就把这些东西记进去了。
           如果学中国艺术,我觉得书法某种程度上比古琴都重要。对中国人的修养来说我觉得仅次于读书了,读书之外就是练字,非常重要。书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文化人的象征。
           对中国读书人来说,有两样东西是不能丢的,一个是文章,一个是书法。从古到今,你看哪个读书人不写字,写字人不读书啊。
           还是劝大家多练字。

    家长问:练多少为适啊?
    :不用多。
    家长问:每天把那些磨盘倒上墨就要十分钟,一个星期练两次行吗?
    答:小孩练字不用多,每天写个五,六,十来个字,慢慢描就行了。不用多,让他吃不饱,感觉还不够为宜。然后他自己还想练,如果他真的喜欢,你不用说他自己就练了,自然就会进步了,练进去一个字等于一百个字啊。
           中国古代的人不练这么多的,王羲之的真迹你只要研究透十个字就是书法家了。所以孩子们只要有一个字记到脑子里,这个字就会起到酶的作用,把所有的字都变好,会发酵的.一个字就行了,不用多的。但是一定要有一个过程,这叫见风而长。很简单,不难的,方法正确,学起来很简单。所以一个人是可以干很多事情的,而且每一样都可以干得很好。像苏东坡,写书法写得好,填词填得好,写诗也不错,搞政治也行,墨也要做,这样那样,什么都要干,事情多得很。活也活到六十多岁,人家水平那么高,为什么啊?方法正确,轻松完成。所以方法正确是非常重要的,触类旁通。(待续)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1-26 04:30:4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2-1-3 04:46 编辑

    家长问:我有个问题想不清楚,比如教孩子艺术,更多的是培养孩子一些感性的东西,让他多接触自然什么的 , 也会培养孩子对细节的敏感。但这种过分拘泥对细节的重视,是不是会影响他对大局的把握,尤其对男孩子来说,比如会变得多愁善感。

    答:多愁善感是天生的,有自己心性一方面根源,和父母遗传也有关系。如果孩子多愁善感,父母一方常常也是多愁善感,这种是思维方式的流传。这方面父母也可以检验自己,你的孩子多愁善感,常常你自己也是多愁善感。如果你的思维方式是这样:哎呀怎么会这样不舒服啊,哎呀今天下雨了,哎呀好郁闷啊,哎呀人家说一句话你就气得不行。你的孩子从小站在你身边就和你学习了,所以做父母的自己也要注意的。不过敏感的人也是有他的优点的,敏感的人如果能够正确处理,他的心量可以放得很大的,还真正是豁达的人。真正能够放开的人其实都是很敏感的。那些很糙的,不敏感的人,其实他是放不开的。当然我一下子这样说你可能反应不过来。真正能干大事的人并不一定是我们想的那种,很豪放,很那样的。我们的想法有时是错误的。我们看历史的人,有时觉得李白,岳飞,那些人一定是豪侠壮士。但是你没见过他们,这些人的细腻敏感之处也是非他人可及。只是他通过学习,通过人生的感悟,自己有大的(超越),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满身肌肉,充满阳刚,不一定是大丈夫。他的心量不一定大。现在西方人研究,越壮的男人,你和他相处起来,他却是越小气越自私的。统计出来倒是不壮的人心量蛮大的(师笑)。这也是有道理的,

           一个人有他自己的命运,多愁善感的不一定差,整天傻乐的也不一定好。关键要达到一种平衡,各有它的作用。敏感的人,对痛苦敏感,对快乐也敏感。为什么那些搞笑的演员,私底下都很郁闷呢。这些人自己很郁闷,他才知道笑点在哪里。对他来讲普通的事情根本高兴不起来,所以他一定要找非常搞笑的。对他来讲刚好达到平衡的时候,所有其他人都笑翻了。

           所以人呐,不能看表象,也不能只看一边的。特别敏感的人也是有他的好处的。他吃东西很挑剔,但另一方面如果让他做菜,他会做的特别好,也很精致。

          人生来都是双刃剑,都是双向的,所以这个“我”字,这边是个“戈”,那边是个“戈”,是矛盾的。所以艺术家的敏感既是他的痛苦之处,也是他成功的因缘,看你怎么去处理了。还有对于大局,有没有大局,跟你教他关注的东西不一定有关。人生很复杂。象有些从事政治的人,艺术水平也挺高的,水平也不差,你说他这个人有气势吧,可能也很有气势,你说他敏感吧,搞政治的人多么敏感啊,猜忌多疑,那比常人都严重多乐。你说一句话他都觉得你要怎么样,你要造反?

          但是对于他个人来讲的话,这是他痛苦之处也是他成功之处,你没有办法去分析他。

             每个人不一样,时代也很复杂,不能去随便定性一个孩子的。你看着很弱小的一个男孩子,心量有时候是很大的;你看很弱小很柔的一个女的,她的心可能是很硬的,作为教育我们就是在孩子自身的基础上把他培养得更好。跟圣人为友肯定是好的,肯定是能够利益孩子的生命的,而且心性会得到提升。有些小时候多愁善感的人长大了脸皮厚得很,有些小时候很阳光的人长大起来很郁闷的。这种阴转阳、阳转阴的过程都有可能,随着孩子身体年龄长大,他是要改变的,所以很难说。

          我们再回到具体问题。比如说练字,用墨啊。比如磨墨,磨墨也要教的,怎么磨墨呢?磨墨是一种乐趣。写字要多磨墨,这句话有道理在里面。民间有句话叫“磨墨见功夫”。初学者要写字最好要磨墨。磨墨的作用是很大的。第一,磨出来的墨你是爱惜的。自己磨出来的墨首先就有一个字叫“惜墨如金”。你会随随便便把它浪费掉吗?不会的,因为你花心思墨出来的,所以你教小孩把这个墨磨得很浓很浓以后,他就已经对墨水有爱了;然后他再蘸着去写的时候呢,他写五个字,是很愉悦的那种感觉。假如是买的墨汁挤出来的话,他就会觉得这个东西太多了,还是累赘。他自己磨出来的那么大一盘墨汁,他能舍得把它倒掉吗,他得把它写完。写不完放起来明天再写。磨墨有很多很多好处,第一个好处我们就会惜墨,会珍惜这个墨。第二,磨墨跟拿笔的姿势是一样的。墨一定要买贵的,不要买个五块钱、十块钱的,好像就是小孩玩玩的,这都不对的。要买起码买一百块钱以上的。一百块钱以上这锭墨你半年都用不了。一百块钱算什么。你人生一辈子磨几次啊?墨一定要贵,记住。最贵的墨磨出来才有效果、才好、才有感觉。而且磨墨的时候有香味的,这个感觉就出来了。好墨有墨香的味道,不会有墨臭的味道。第三是磨墨的时候练功夫。就是功力也能长上去。为什么说长功力呢?功力怎么能长上去呢?磨墨叫小朋友一定要把底面磨得纯平,不要磨成弧面的,也不要磨成斜的,尽量把它磨得纯平。怎么磨呢?要这么磨,往里磨(东白师示意逆时针磨墨)。那为什么要这么磨啊?比如说我们画这个草,画兰花,这么(顺时针向外画)画是很容易的。但是你要这么(逆时针从外向内)画就不容易。写书法的时候写一捺容易,写一撇不容易,为什么呀,因为这个手是逆的。当你通过了这个磨墨练习以后,第一你的逆笔就可以没问题了,用起来就非常的顺。第二为什么要磨得纯平呢?如果磨斜了,说明你的手是斜的,力不匀,所以你能磨平墨之后,说明你能均匀用笔了,悬腕写字根本不成问题。第三点,一边磨墨一边看字帖,哎呀,好想写啊,墨还没有磨浓呢,这个时候,手腕已经松了,神已经旺了,一下去写能好吗?肯定是好。如果我们用墨汁写,墨汁一下子倒下去了,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神很旺,很想写,但这个手还是紧的。所以磨墨有一个好处。所以古人写字写一遍就写成的,不要写一篇书法写个十遍。因为先在磨墨时把这个字都看好了,怎么写,难点是什么,哪个是困难的,了然于胸,然后这个手在磨墨中已经顺了。第四点,磨出来的墨比墨汁好得多。你们以后试一试,同样一个书法家,你们用磨好的墨和用墨汁倒给他写,同样的一幅字,你去看神气。墨汁写出来的就好像不新鲜的蔬菜,磨出来的墨就是鲜活的。

    屡试不爽。如果写大字,还可以马马虎虎。如果写小字,一定要磨出来的墨,神气才好,不然就像冻住的苍蝇一样。如果是画画,你用墨汁,画出来的画不活的,不新鲜。磨出来的墨就鲜活的。这个东西说是这么简单,磨出来的墨你自己看,你才能明白。

          所以磨墨一个是会惜墨,一个功力的见长,一个是手松神旺。第四点呢,你磨墨,墨还磨人哪,把人的性格磨得很缓。所以说要磨墨如病夫,磨墨就像生病的人一样,慢慢磨,磨完了以后你就写三个字都没有关系,这个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只要是好墨,剩下的磨可以用,它不会臭的,明天还能用。用之前,因为它已经是宿墨了,第二天你要继续磨。每天都要磨一下,这个墨是不会臭的,而且很好用,昨天的磨和今天的磨一起磨,养着这个磨盘的。所以你看我前几天从曾韵那儿拿的磨盘到现在已经能用了,因为有宿墨和今天的墨,不停地磨,出来的墨非常的好,极棒的颜色。

    问:那你建议砚台是洗还是不洗呢? 答:一般情况下,练字常用的砚台都不用洗,磨得勤自然干净,一点都不脏的。(问:要用保鲜膜包一下吗?)不用包,就是放在那儿磨,磨完了以后再盖上盖。(问:底部的墨会不会干住呢?)只要保持潮湿,里面的墨不会干住的。待会儿我还要教你们磨墨的方法,怎么样才能把磨出来的墨用得更好。以上这个四点都对磨墨的人有助益的。具体怎么磨墨呢,就是磨盘里水放一点点就行,一两滴,五六滴都可以,一小勺子就行。然后开始磨,磨到非常浓,象油漆一样,再加五六滴水,再磨,象油漆一样,再加五六滴水,再磨,象油漆一样。你们常常是哗一杯水都倒进去,然后这个墨碇好像东西掉在里面一样,再磨,这样磨出来的墨不好的,永远没有精神。为什么呢?讲些科学道理给大家听听,如果只加少量的水在里面,不停的磨,墨的颗粒都集中在里面,然后你继续磨,墨粒能磨得非常得细。如果你倒很多水去磨,墨粒在里面乱跑,你根本就捣不碎了。所以磨墨就像捣糨糊一样的,捣糨糊就是捣一点加一点水,捣一捣,再加点水,再捣捣。你一盆水倒到浆糊里去就不行,你在那里捣,浆糊在那边跑,你根本就捣不好。       所以磨墨一定是小 量地磨,磨得极浓如漆,再加水再磨如漆,只有这样磨出来的墨,写字画画才是精神的。如果我把墨磨得如漆了以后,最后在里面加五六滴水,然后再拿墨条调五六下,停!这个叫“以活其机”,那个墨就变活了。磨盘里面就是极清和极浓的东西在一起,如同阴阳交融。这个时候你蘸出来的墨画在纸上都是活的,于微小处有变化。如果你不磨得象漆一样,永远画出来的画像灰的,灰扑扑的,没有神气。然后要用宿墨加新鲜的墨磨在一起,这个墨调完以后非常好用,即活又有覆盖力。问:用不完怎么办?用不完的墨就盖上盖,写意画和书法都没问题。问:再用就加水磨是吗?答:对,再加几滴水,再磨,不停的磨。问:要是十天半个月不用怎么办?答:对,十天半个月不用,在夏天可能会臭的,那就再加水继续磨,再继续用,再继续磨,过一段时间就不臭了,而且这样的磨很好用。问:对磨盘有什么要求吗?答:磨盘最好用底是纯平的圆砚。如果你特别讲究,肯定是端砚、瑟砚。墨条是第一重要的,因为墨条直接对你的作品产生作用,其他就没那么直接了。比如砚台又不会粘在你的画上。在画画上真正讲究的人,对笔不一定很讲究的,因为笔也粘不到那个画上去,写字的人对笔可能很讲究,画画的人常常不是很讲究。当然要说讲究也很讲究,以达到效果为标准。画画最讲究的材料是纸、墨和颜料。真正好的画家这些东西都是自己做的,也是一种乐趣,象颜料我们都是自己做的。自己把矿石磨碎,然后再用水把沙子飞出来,再继续磨,再飞出来,飞出来以后晒干,晒干后就调胶,画上去。这颜料一千年都不会变色,这是一种乐趣。问:都有哪些颜料呢?答:小朋友现在学画都用锡管颜料。但是大家要记住,真要当画家颜料是要自己做的。比如这种绿色(拿一本画册示意),是一千年不变色的。这种颜料你现在在市面上买都买不到的。你买了的颜料涂上去很难看的。这种绿色都是要自己做的。就是买来孔雀绿,买来以后,弄细了以后加胶,一边加,加完就用。用还有方法,这些东西都可以教的。所以有绘画班的话,比如我们带孩子一起画这张画,两个月以后你就可能画得一模一样。颜料怎么上都是有方法的。先上什么后上什么我不教你不会,我一教,你马上就会。所以这些东西都不难学的。比如像这个绿叶子,怎么上。这个绿和这个绿是一种绿。但这种绿怎么会泛白的呢,这个绿会偏绿一点?就是这个磨得细些,这个绿颜色磨得粗点。粗点就是绿的,再磨细了以后就变成粉了。就像我们玉米一样的,玉米本来是黄的,一磨成粉末,玉米茬子还带些黄,特别细就变成白的了。所以这里也是这个概念。你看不懂的时候你不知道,以为是两种颜料,不是两种颜料。一种颜料画出来的。不过这就需要我们在中药店买个碾钵来碾颜料。         中国人用颜料是很好玩的,有时候在一张画里只用一两种颜料,但是你看上去非常丰富。其实颜料并不多的。比如在这张画里,就有两种颜料,这种是石青,这种是石绿。这是孔雀蓝,这是孔雀绿。但是上的很丰富,很有变化。实际上就两种颜料,我给你两块石头,我们就可以把它做出来。比如这件衣服的蓝色,最原始的是这种蓝色,再磨白了就是袖子的那种蓝色,再继续磨就是中间那种蓝色。所以就看颜料磨的细致的程度,不是靠加白粉,不是象西洋人的那种概念。所以西洋人的颜料都很厚,而中国人的颜料都很薄,可是很薄的颜色也到位了,因为用的是颜色本来的颜色。比如说孔雀绿,为什么中国人只用这两种绿颜色和蓝颜色,为什么,因为这两种颜色是透明的。一旦透明,就有无限种可能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做很多不同的底色,而它们是透明的,所以我们可以画各种各样的绿色。比如我们可以打一层黄的底,把透明的绿颜色遮上去,就是黄绿色了,等于调出来了。所以画中国画的概念是不需要调色的,这就和弹古琴一样,不需要和弦的,是先后来的——不调色的中国画。比如这个颜色怎么画——中国红——朱砂的本色。这种颜色加在水里面,在碾钵里多碾几下,变细了就泛黄了。这个颜色再磨得细,就变成橘黄色的感觉了。所以颜料天然就有变细而产生变化的特点。所以我们做一个绿颜色的底子,再把红的罩上去,就像在上面罩了一块黄玻璃一样,颜色就变成了黄绿色的感觉。所以中国画不是靠调出来的,是靠覆盖出来的。中国画的颜料都是透明的。所以你看古代画的原作——可惜你们原作看到太少,很多看起来有很多颜色的地方都很亮,象宝石一样,亮得晶晶闪闪的。那个绿颜色,黄颜色都是透明的。所以中国人的颜料不是调的,是很讲究的。现在世界上都公认,中国画用的颜色是最高级,最漂亮的颜色。古代人已经选过了。问:在哪里可以看到原作啊?答:在故宫可以看到原作,所以中国画的材料是一等一的重要。如果没有颜料,永远画不出好的味道。因为我使用宝石画的,你是用塑料画的,能一样吗?不能一样的。而且宝石画的,纸都变黑了,变黄了,可是这个东西,一千年不变。(完)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qinbaoba + 20 来迟了,刚看到很受用
  • jennysiu

    2011-11-26 09:49:18 使用道具

    waiting ........
  • liushengli9595

    2011-11-26 09:59:4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liushengli9595 于 2011-12-13 16:01 编辑

    跟着学习。谢谢分享!
    女儿4岁2个月时在一个国画老师的指导下画过一幅画。女儿现在有时还拿出来看呢。
  • ymei

    2011-11-26 10:35:19 使用道具

    真好,收藏阅读,谢谢楼主!
  • jjyami

    2011-11-28 14:13:05 使用道具

    waiting ........
  • 云起楼

    2011-11-30 11:18:02 使用道具

    谢谢。。。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2-1 23:17:39 使用道具

    沙发楼上传第二部分。
  • elvier

    2011-12-4 03:09:37 使用道具

    学习了,我还记得小时候学写字,老爸让我回锋。
  • diana_d

    2011-12-4 22:09:28 使用道具

    很喜欢,谢谢你的文章
  • nancyzhang

    2011-12-6 16:52:53 使用道具

    还有吗?期待!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2-6 16:58:10 使用道具

    nancyzhang 发表于 2011-12-6 16:52
    还有吗?期待!

    還有,其他部分在潤飾中。今晚再上傳一些。
  • 非常

    2011-12-6 19:23:52 使用道具

    这是多好的贴子啊。希望大家认真的体会。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2-7 05:35:51 使用道具

    第二楼第二张照片後是新上传的讲课内容。
    另外,朋友们问起金蔚老师提到的两套书在那里买,一套是国宝在线(比如这是其中一本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28315&ref=search-1-pub),一套是中国书法经典(比如这是其中一本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54697&ref=search-0-mix




  • 禅性文心

    2011-12-7 07:07:49 使用道具

    多谢,正准备给孩子练书法呢,不知如何入手,看了有点启示!
  • 非常

    2011-12-7 08:33:01 使用道具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2-6 16:58
    還有,其他部分在潤飾中。今晚再上傳一些。

    谢谢 ,辛苦了,期待
  • nancyzhang

    2011-12-7 15:45:39 使用道具

    辛苦了,真是好文章。
  • jasmine1376

    2011-12-7 16:17:56 使用道具

    学习了,谢谢!
  • michou

    2011-12-7 16:32:16 使用道具

    正要看这方面的东东,好及时,谢谢了
  • milkrabbit

    2011-12-7 18:18:26 使用道具

    谢谢,很受启发
  • milkrabbit

    2011-12-7 18:39:34 使用道具

    想问问文中说的那种透明的薄纸哪里有卖?这种纸叫什么名称?
  • 千江有水

    2011-12-13 14:27:57 使用道具

    蒙以养正,心平气静
  • 相视而笑811

    2011-12-13 15:26:08 使用道具

    读得我直掉眼泪! 幸亏今天有机会得到这样的教诲,否则将来孩子在学习书法国画的时候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呢!! 谢谢春夏妈妈!!!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2-14 22:25:39 使用道具

    第二楼××××××后有更新。请查看。
  • sharron

    2011-12-14 23:48:02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其实孩子有他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只是咱这当父母的不解风情啊。。。紧急充电中。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2-19 05:55:44 使用道具

    沙发楼有更新,在×××××××××下。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2-25 17:03:00 使用道具

    板凳楼更新。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2-1-3 04:50:1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2-1-3 04:50 编辑

    终于初校完毕,更新完毕。再次感谢所有参与整理的朋友!感谢金蔚老师!
  • elvier

    2012-1-3 12:36:30 使用道具

    实在是太棒了,春夏总有非常好的帖子,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