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侯敏泽回忆私塾教育
                                                     ——名人童年家庭语文教育

    侯敏泽,1927年6月生于河南渑池县。幼读私塾五年。1948年大学毕业后赴解放区参加革命。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曾任《文学评论》主编等。著名的美学家及文学理论家。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中国美学思想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文学价值论》《形象·意象·情感》、《主体性·创新·艺术规律》等。

侯先生从五岁进入私塾,一学就是五年。

私塾和后来出现的小学虽然性质上是相近的,但课程和学习方法都有极大的不同:前者只学一种课程:古书,学习方法主要是背诵;后者却要分成语文、算术、体育、音乐等科。进入私塾之初,首先要学的是《百家姓》和《千字文》,待这两种蒙童读物读烂、背熟之后,接着就进入了《四书》、《五经》的学习。依次为《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经》、《尚书》。对于古书的学习都是要求做到从头至尾背得烂熟之后,才可以丢掉不读,开始一种新古书的诵读的。比如说,你认为《诗经》已经学好了,不必再读了,你就要将它放在老师的面前,行个礼,然后转身背诵,从第一篇《关睢》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背起,一直背到最后一篇《殷武》的最后一句“旅楹有闲,寝成孔安”为止,老师认为你背熟了,才同意你不再读此书,而另读新书。

侯先生学的《五经》中除《诗经》是要全部读熟之外,《周易》当时并未学,《周礼》、《礼记》等只选了很少几篇,《尚书》选得多一些,也不超过十篇。每篇开读之前,都要先由老师进行讲解,然后再进行诵读。诵读是连老师所讲过的重要的注解,例如说郑玄《毛诗序》关于《诗》的一些重要的论述,朱熹《诗经集传》关于“兴”的笺释之类:“兴者,兴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等等,也是要一并熟读并记住的。

    除了学习并背诵上述那类古书之外,还读了《古文观止》、《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等著作。他感到的是,以一个儿童来学习古书,譬如说《唐诗三百首》中的部分诗篇,以及《论语》、《孟子》由于其文接近口语、较为浅近,且取譬生动(如《孟子》),因而还是基本上能够理解,还多少可以引起学习兴致。他认为,有些书,像《周礼》、《礼记》,特别是《尚书》这样古奥难懂的书,要一个年龄只有几岁的儿童来读它,背诵它,索然无味,盲昧不解,苦不堪言!

    但有些书,如《古文观止》之类,由于学习时间较晚一些,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再加上它所选录的记叙文、论说文等等,大都写得很生动、形象,读起来也津津有味,令人回味无穷。至于一些抒情性散文,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陈情表》之类,读来更是令人回肠荡气,兴致盎然,其乐无穷。与诵读《尚书》的篇章感受上有霄壤之别。

    这就是侯先生在童蒙期所受的语文教育。其特点就是吃进语文,把读过的书都吃进了,既吃进了语文,也吃进了文学的,还吃进了哲学和历史。

侯先生十岁左右考进渑池县立高小五年级的,开始接受现代性质的教育。

私塾教育对侯先生有哪些影响呢?侯先生回忆道:
这五年私塾所学到的东西,说实在的,比后来的正规大学中文系四年所学的东西都要多。前几年在一次学术座谈会上,听到北大的费振纲先生谈:现在大学学生中认真读书的风气很令人忧虑,他带了一个博士生,指定那个学生在一年之内必须将《诗经》通读一遍,不想一年之后问他,他竟然基本上没有读,真令人不胜感慨!我所受到的古文化教育对我的一生的影响不仅是深远的,而且可以说是几乎无处不在的。

    “五年的私塾教育,使我初步学会了写古体诗。十二三岁时,日寇侵略至我县,激愤异常,‘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于是就拿起粉笔在日寇经过的路边的石碑上写下了一首怒斥日寇侵略行径的古诗。

“传统的私塾教育并非是没有缺陷或局限的,不必无保留地赞美它。但它的强调背诵的方法,确实是很有其可取之处的。童蒙时期的心灵,像一张纯净无尘的白纸。他在此时的所习所学,常常永生地刻在他的心灵上,与他的生命相始终。所谓‘器成彩定,难可翻易’。尽管早年我所背诵的东西,并不都是我能够理解的;但由于儿时的记忆特强,这些背诵过的东西到后来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理解力的提高,以往不理解的东西理解了,并且像刻在心上一样忘不了,可以烂熟于心地背诵,这对于我后来的学术研究工作,真可以说是受用无穷。凡我幼时读过的古书,几乎都可以招之即来,想到就用,不必临时一一去查书,哪句话出自哪本书,以及哪本书的哪一章等等,真是方便无比。成年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有些看过的东西也很想把它们背诵并记下来的,却常常力不从心,当时即使背过了,很快又会忘掉,远远无法达到和儿时背诵过的东西那样记得牢靠。”

侯先生的回忆没提到作文,大约那时确实没写作文,但这并没影响侯先生日后的成就。我以为,现在的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学校教育都应该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改变。

4049 查看 0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还没人评论此主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