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ZT 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七田真论述)


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
             七田真《超右脑照相记忆法》第五章

犹太人的教育:从一岁半开始让孩子背诵《旧约》

犹太人是非常优秀的民族,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约有30%都是犹太人。

犹太民族为什么如此优秀呢?因为这个民旅非常重视知识.从孩子一岁半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记忆训练。

犹太人对儿童教育的主张和其它国家完全不同。很多国家的教育只是着眼于眼前,例如日本,日本的教育就是为了应付眼前的考试;而犹太人的教育则是着眼于未来。可以说,日本教育的目的是为现在所用,而犹太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所用,因此两种教育对儿童的期望不同。犹太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够创造犹太人的未来、实现犹太人梦想的下一代。

犹太人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他们读《旧约》。在犹太人看来,由于担心孩子不明白而错过教育机会,只是父母的一种过分保护而已。

为了在孩子身上种下好种子.犹太人让小孩子学习记忆。因此可以说,犹太儿童从一岁半就开始有意识地接受记忆训练了。到了三四岁时.他们开始在私塾里面学习。每个孩子刚走进教室时都会受到大家热烈鼓掌欢迎,以让他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也许他会在打开的书本
中发现葡萄,这是为了让他觉得学问是甜美的。

犹太人认为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所以孩子4岁时就要开始完全的思考行为。那时候,大人会告诉孩子们.世上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不要拘泥于一个想法.因为还有很多其它的思考方式。与此同时,记忆训练也在继续。孩子到了5岁时就要记住全部《旧约》。《旧约》是一本大部头经典,能全部记住,水平就是非常高的了。

犹太语中“学习”一词的说法是“密什那(Mishnah)”,意思是反复学习。犹太教育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育孩子:知识不是为了自己而学.而是为了“给予”:“给予”才是人应有的生活方式。

犹太人认为,完整的人应谈是关心体贴他人、懂得“给予”的人。为了“给予”,要不断地学习,一生不断地学习——这一教育宗旨和日本的教育相去甚远。

思考能力和刨造性的基础在于记忆
在日本有一种观点,认为记忆力好的孩子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就差。这种轻视记忆的想法是错误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基础正在于记忆。

记忆分为左脑记忆和右脑记忆。所谓有记忆力而没有思考力,正是因为这种“记忆力”是左脑的记忆力。如果右脑记忆力得到开发,事情就完全不同了。创造性是右脑的属性.右脑记忆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开发右脑记忆.还能够激发出创造性、感性、灵感和直觉。

汤川秀树所著的《天才的世界》一书中说。“天才”是伟大的开创者和创造者,是完成了客观上被认为具有巨大价值的工作的少数人。他们具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自信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富于预见性和洞察力。
其实,这些特性都是右脑的资质,只用左脑工作的普通人和它们无缘。

相信大家能够理解:通过右脑记忆训练开启了右脑的大门之后,能够引发出属于右脑属性的灵感、直觉、创造性和独创性。

通过不求理解的“素读”和死记硬背培养天才

筑波大学的加藤荣一教授有一本着作叫做《天才满世界》,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1991年3月1日.我在竹村建一先生的宴会上遇到了创业家井深大先生。我向他请教“使脑子变聪明的方法”.他回答说:“就是要大量的死记硬背啊。古代日本人的做法就是‘素读’——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都作过这种‘素读’练习。汤川秀树先生从3岁就开始接受这种训练了。那时候他学习的有《论语》、《孟子》等,除了老庄不教,因为不适合儿童学习。但是少年时代的汤川自己把老庄也读了,觉得很有意思。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量子力学出现时他一下子就理解了。而其它人却不理解的原因。就是因为读了老庄。”

战后的教育原则变成了“先记简单的再记难的”、“先理解再记忆”,这种观点是分析性的、成人式的,是把成人的思考方法强加给儿童。实际上,儿童擅长记复杂的东西,擅长不加理解地死记硬背。

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

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

日本江户时代的“寺小屋”(寺小屋即私塾——译者注)也教孩子们“素读”《论语》。法国的小学让低年级学生背诵民族性文学作品《塞根先生的羊》和《最后一课》,让高年级学生背诵难度更高的莫泊桑的作品。德国的好母亲会让孩子背诵50个左右的故事。犹太人_也孩子背诵《旧约》。

以前,日本的小学也让孩子们在上课时一起朗读、背诵课本内容,他们的声音连从学校旁边经过的人都能听见。后来这一习惯逐渐消失了,真是遗憾。

近来小学里而逐渐开始重新尝试这种“素读”训练了。这股风潮始于山口县小学老师们的实验.而其契机|说起来还有些不寻常:有一个叫A的孩子,平常毫不起眼。老师听说他能够背下来10页课本。就让他在课间休息时背一下看看——老师认为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可是A居然背了下来!尽管有的地方不太流利。周围昕着的孩子们喊着说:“我也行!我也行!”都自己练习了以后再在大家面前背。后来全班孩于们的平均成绩都有大幅提高。真是不可思议。

让受教育者记牢基础知识

我们现在这一代人往往不了解右脑教育.大家认为,“如果孩子连道理都不明白就背诵诗歌呀,《论语》呀,‘九九表’什么的,不会有任何好处。”这其实是左脑型思维的想法。

好的右脑教育是排除了“道理”的教育.要让受教育者认真记忆基础知识。很多人说,现在已经是计算机时代了,记忆可以交给计算机来完成,人类只要知道如何思考就行了。是这样吗?

汽车坏了,拿着厚厚的说明书却因对汽车一无所知而一筹奠展——得到的信息再多,如果不能根据自身已有的信息(记忆)来进行交叉检验的话,就无法对这些信息加以利用。

人们常说培养丰富的创造性需要有预见能力。这种“先见之明”要由“后见能力”来培养。“后见能力”即是向过去学习的能力。向历史展开来学习非常重要。培养预见能力和创造性的关键是在何种程度上记住了过去的信息。

大量输入信息.让“量”转化为“质”

讲到富于创造性,没有人比发明家更富于创造性了。我们向发明家可以学习什么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发明学会会长丰泽丰雄先生说过,“创造工学的基础是量、量、量;好的想法是和量成正比的”,
“如果你想变成发明家,就要知道很多前辈们的发明方法”。

有人曾经问著名作词家佐藤八郎先生:“您的诗的确是太好了。为什么您总能写出好诗呢?”他回答说:“因为我记得很多诗,能够背下来的有5000首左右。知道大致内容的有50000首吧。这些诗都装在我脑子里。它们在我自己作诗时给了我很大帮助,让我能够写出好的诗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写不出好诗。”

我们一定要知道:高质量的思考是和“量”成正比的,“量”是可以转化为“质”的。

被卢梭的“自由化教育”搞糟的美国教育

美国在1957年进行丁第一次教育改革。那一年.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人造卫星1号. 因此美国在和苏联的宇宙开发竞争中落了后。这对美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美国政府立刻开始重新制定教育政策,实行教育改革。然而当时采用了卢梭和杜威倡导的 “自由化教肯”理论,主张不背诵,不重视记忆,强调幼儿的自由思考。结果导致孩子们学习能力极其低下,甚至不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弗吉尼亚太学的E D.哈什教授对此进行了反思,认为背诵非常重要。他这样写道:

朝鲜的孩子必须要“背诵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很多书”;中国西藏从8岁到10岁之间的男孩“在朗读和诵经上花去了大部分时间”;智利的阿劳干人为了“教授母语的微妙变化、传授对部落习惯和传统的深刻理解”而把背诵歌谣作为教育方法;非洲刚果的丛林人通过长时间不断地听自己几乎完全不理解的讨论,而能够“在10岁到12岁 时就详细地了解所有物品的历史和家族间的往来关系”;印度尼西亚的教育政策主张“背诵是社会共同使用的方法”:泰国则采取“反复朗读直到可以背诵”的教育 方针;亚利桑那的帕帕果印第安人则要求孩子必须能够单独完成很长的仪式.他们认为“即使要花一年时间在能够口述全文之前都要背诵,不论背多少次”。

卢梭和杜威所主张的新教学方法规避背诵,试图让孩子自然成长。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促进精神独立发展;然而这种教育中也有几个缺点。放任自流不意味着孩子就因此能够自然成长。

哈什教授在书中认为,一直以来打着“培养创造性和开发能力”的旗号的美国教育使孩子的学习能力显著低下,导致了班级和学校的混乱状态。其各种原因中最应该受到谴责的就是卢梭和杜威的这种有很大缺陷的理论,而他们的理论在美国学校中被普及并为教育政策制定者们所采纳。

效仿日本而得到改善的美国和效仿美国而招致失致的日本

第一次教育改革失败后,美国在1980年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教育改革。这一次参考的是日本教育。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时,把教育改革作为国策的首要任务。命令教育部官员们设立教育改革咨询机构。1983年由美国“国家优异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这篇报告在美国国内非常畅销,卖出了3500万份.它使美国国民开始了解学生们学习能力显著低下、学习时间不够以及教师索质低下等问题。由此,美国各州开始着手改善教育现状。

继这一报告之后,1986年本杰明·杜克教授出版了《日本的学校》一书。这本书的第一章提出“美国要学习日本”,指出美同的优越性已经终结,必须从日本教育中吸取经验。当时美国已经出现了班级和学校混乱的局面。而日本的学校仍然井然有序。杜克教授把日本的教育视做值得学习的典范。

美国开始把目光重新放到教育的基本宗旨上来.重新开始重视“背诵”——要记住该记的东西。人们反省以前那种上课却几乎不考试,从而导致记忆无法巩固的做法,认为需要通过考试来巩固和提高学习能力。美国学生以前上课时间少,现在也要向日本学习,增加学习时间。这使后来的SAT(能力判定考试,报考大学时必考)成绩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

主张”自由化”、“人性化”、“社会化“的教育理论试验的失败使美国人认识到卢梭和杜威的教育理沦有不少欠缺之处,美国人得出的结论是:以这种教育理论为根基的学校政策不仅是导致美国教育失败的元凶.还是使国家衰退的元凶。

然而不知何故,日本却认为这种主张无秩序、无规律的错误教育理论是理想的教育模式,并开始采用。结果给日本带来了和美国一模一样的教育衰退。

美国通过学习日本教育而获得新生,但日本却由于学习美国而踏上了教育荒废的道路。


这种倾向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于平成十四年(2002年)开始实施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沿着美国人自己已经后悔了的老路接着走。

美国教育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教育理论,美国教育认为:以往那种强迫所有学生整齐划一的学校体制不好。每个人要接受适合自 己情况的特殊教育.因此要将学生从用墙壁分隔起来的学校框框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恢复人性,把学校变成非管理性的、自由的空间。这种教育理论使公立学校的学 生守则上去掉了关于服装的规定——因为对服装的规定被认为是剥夺学生的自由。学校没了秩序,老师们无法继续保持以前那种坚定的指挥姿态,从而使学生们失去 了面对权威时所产生的尊敬感,很多人陷入了享乐主义之中。

返回原点

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方法中有一种是教孩子按照字面来“素读”四书五经。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四书”指《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它们是儒家学说的中心,朱子(即朱熹)把它们视做孔子师徒传授学问的途径.将其一一加注后敦给自己的弟子们。“五经”是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它们出现在四书之前。早于唐代,是昭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古典。同样也是儒家的5种经书。


四书五经对日本思想界有巨大影响,明治时期的伟人们多数都是从四五岁就开始习读四书五经。福泽谕吉、森鸥外和夏目漱石等人即是如此。那时候他们不学习意思和解释,只是反复地读,并最终全部背诵下来。


日本现在的国语教育以解释和欣赏为中心。背诵古典作品的习惯逐渐消失——因为人们认为不了解含义的背诵没有意义。然而大脑能够理解的所谓“含义”其实很模糊,难以应付突发情况。

“素读”创造出聪明的大脑

我们是如何掌握语言的节奏的?是通过小时候反复地听优秀的文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才常常对我所指导的保育院和幼儿园里的老师们说:“从两三岁的幼儿期开始,请让孩子们把岛崎藤村和官泽贤治的诗背下来。不明白意思也没关系。’’

2岁~3岁是唯一一个能够无意识地体会到语言所具有的音律和节奏的时期。从幼儿期就开始习读四书五经的人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从父母那里获得了成为文豪的基本素质。

人们认为,过去人长大后能够自然而然地写出很好的汉诗,而现在成人却往往由于没有在幼儿期养成“素读”习惯而写不出好诗来。

我前面讲到过,获得诺贝尔奖的汤川秀树博土从3岁时就开始习读四书五经了。汤川博士家共有兄弟5人——芳树、茂树、环树、滋树和秀树,他还有两个姐姐。这5个男孩从小就接受了外祖父小川驹橘每天晚上的“素读”训练——先是四书,然后是五经、唐宋八大家、《十八史略》,一直读到《资治通鉴》的开头部分。

学问决不是一朝一夕学会的.有了这样的背景才诞生如此罕见的这一家学者。

幼儿时期接受过“素读”练习的人,长大后学习外语.比如学德语时记忆复杂的倒形变化表没有一点困难。德语单词变化表非常复杂,让一般人挠头,但对受过“素读”训练的人来说却是轻轻松松尽脑入海。2岁、3岁或4岁时练习过背诵的大脑的吸收力格外强,记忆复杂的词形变化也相当容易。

由此可知,幼儿时期的“素读”能够训练出一个和普通人完全不同的大脑。这种大脑不仅吸收力特别强,创造力也出类拔萃。

可以说,正是幼儿时期每天晚上的“素读”练习帮助汤川秀树博士提出了中子理论。

学习《论语》的理由

学者中村正直和福泽谕吉一样,都曾对明治时期的青年产生过巨大影响。中村正直48岁时被选为东京学士院创立委员(适逢东京学士院创立之时)。此时.他在东京学士院杂志发表过3篇论文,其中一篇题为《四书“素读”论》。在这篇论文中,他首先讲述了自己从幼儿时期开始接受的“素读”教育:3岁开始学习“素读”,从《大学》开始,读了《中庸》、《论语》和《孟子》。读完四书后又读五经,还开始学习唐诗选。10岁时他在“学问所”参加了“素读”考试,成绩为甲等,作为奖励获得3块白银。,10岁就能够参加这种考试是昌平学院(东京大学前身)自成立以来从来有过的事情,一时被传为美谈。

正直还写道,自己35岁时去英国伦敦留学。因为一直练习“素读”的缘故,记起英语来特别轻松。那时候上正直每天早晨5点起床,朗读背诵唐宋八家文、《左传》和《史记》等。明治维新以后,随着西洋音乐开始流行,汉字“素读”几乎完全被遗忘,学生们只读搀杂着假名的课本,学习变成以意义理解为主。这真让人遗憾。

为什么必须要读《论语》呢·因为《论语》是最好的古代经典,它讲述了为人的基本准则。尽管完成于2500年前,《论语》却超越了时代和体制的差别.书中讲述的处世之道和思想等历久而弥新。

西有《圣经》,东有《论语》。传统中,日本视《论语》为最可从中获益的书,是精神的支柱.可以在心中增添做人的深度,培养自己的风骨。《论语》的确是有这样的力量。

二战后,联合国军队司令官麦克阿瑟来到日本,和当时的首相吉田茂往来甚密。麦克阿瑟的父亲也是将军,曾在20世纪初来过日本。他常常对麦克阿瑟感叹那时候接触过的日本将军许多都是出众的人物。但是麦克阿瑟自己亲自和日本军官们一接触,发现并非如父亲所讲的那样。他就问吉田首相这究竟是为什么。吉田首相是这样回答的:“明治的许多将军们都学习古典作品,所以懂得人所应该具有的操守。昭和的将军们就并非如此了。”

用耳朵记忆效果好
有一种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叫“听觉记忆法”。就是不看教材,只是通过用耳朵听来记忆。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训练方法。

用耳朵来记忆的记忆法是印度的传统。古代日本寺院里的小沙弥也是靠听来记住讲经和尚说过的内容的,比如《般若心经》。

高保己一虽是盲人,却以超群的记忆力精通和汉两学。他小时候的学习方法就是请别人给他念书来记。

给孩子反复读几遍之后,孩子就可以记住听到的内容。不断重复这种做法,就能够获得“用耳朵来记忆”的记忆力(而不是“用眼睛来记忆”的记忆力)。这样培养出来的记忆力是“优质”记忆力。

据说高保己一每天都读《般若心经》100遍以上。重要的是要发出声音来背诵,这样可以把所读的内容存入深层意识中,在日后某一天会在大脑里面突然打通一条通往深层意识记忆回路的道路,记忆的质量将得到改善。耳朵记忆训练能够帮助开发右脑,使人“过耳不忘”。它使盲人高保已一写出了《群书类丛》666卷。

1.汤川秀树,日本物理学家,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
.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
3
.中村正直18321891)日本明治时期教育家,被梁启超称为维新之大儒
4.森鸥外 (1862~1922) 日本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
5.夏目漱石 (1867~1916)   日本近代作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绘画。

季谦先生(王财贵老师)回复此文:

谢谢贴出此文,此文甚有见地,应广为流传。

我自早就很喜欢铃木镇一和七田真先生的说法。(唯七田真先生走美国「格连杜曼」的风格,在「聪明」「才华」的考虑上着墨较重,文化智慧的氛围稍嫌薄弱,是其不足处。)

可 惜的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日本政府自从二次战后数十年来的教育,也是以美国「马首是瞻」,甚至如七田真在本文所说的,日本政府是专门学美国「已经证明失败 而且已经放弃」的理论,民间的这些苦口婆心,政府是一概不理的。他们也只能在社会民间到处呼喊,跟从的家长,就要负很大的社会压力和金钱支出,例如七田真 开了许多「研习班」,收费是很高的,(在台湾也有七田真学校,学费惊人),因不是政府行为,终究也只能产生小小的影响力。有人说日本政府聪明,但我看并不 然。

现在,世界上那一个国家能迅速摆脱美国教育理论的阴影,依人性之内涵与发展程序设计出一套合乎人性顺乎自然的教育方式,那个国家就要 大出人才,领导世界,(当前犹太人在美国只的人口比率不到百分之五,但在高等学术界及金融界,其力量占百分之五十以上,所以当今实质上领导美国的人是犹太 人。)纵使不说什么领导世界,依儒家的教育理想,教育本是「赞天地化育」的工程,孩子来到这世界了,我们就应顺其性顺其生把他教好。

吾人的读经教育,即是出于这样的理想而提出的,那一天谁发现了更能顺应人生人生的教育方法,请提出来,吾人即依之而行。

远 来的和尚,只要他真会念经,我们也喜欢听。因为他念的经是真的经,真的经只有一部,如果我们本来就会念,则他们念的一定跟我们一模一样(如七田真此文与吾 人读经大有相合处,可相印证)。但如果远来的和尚所念的居然与我们原先念的不同,则必定有问题,要嘛我对他错,要嘛他对我错,要嘛两者都错(或皆不完整, 各取一面),绝无两者皆对的道理。

五四时代胡适之引进美国的杜威,与中国教育理论大相径庭,中国人说:「美国对,中国错」,所以把中国打倒了,都学美国去了。现在我们推广读经,与美国杜威大异其趣,谓问谁来思考:杜威对?还是读经对?或许两者皆非?

当 然,最天真的想法是:两者皆对,可以互补。其实经只有一本,在相同章节中,只有对错,没有互补。可能互补的情况,只有在不同章节,或此有彼无,或此无彼 有。吾人所注目者是儿童教育,认为儿童是教育的黄金期,面对儿童期提倡「儿童读经」,不提倡「儿童理解」。杜威等一百年前的美国学者所提倡的是「儿童理 解」,用我常说的话以及七田真在本文亦说到的,就是:「用成人的学习模式来强求儿童」。所以针对「儿童教育」,诵读与理解,只有对错,没有互补。

所谓互补者,杜威等人所说的「以理解为重」的学习,那是在十三岁以后的事,吾人少谈十三岁以后的教育,因为那已经是「大势柢定」的时候了,不需要再谈了。

如 果要重理解的话,须知高度理解能力的培养,必来自于记忆训练的副产品---脑神经发达。而且一个有理解能力的人,不会装作不理解。所以,基本上,理解是不 必教的,追根究柢,理解力也是不能教的。头脑好,基本信息诸存量够,年龄与经验到了时候,不必教就自己会,或只须稍加指点,就豁然贯通,而且如果没人教 他,他也会主动要求学习。头脑不好,满肚子草包,本来就不想学,一学就头痛,即使有人认真教,怎么教也教不动,最后只好两相放弃---老师见了他就心烦, 不想教,他自己也逐渐厌学、弃学。这种人,成年以后,能图个自己的温饱已经不错了,还想让他「八荣八耻」,致力于「和谐社会」?

没有把头 脑建设起来,没有把基本工夫做下来,真是人生的大不幸,这是从「根」上发起的不幸,是「注定」此生永远没有机会的人。但这「命运」不是他自己造成的,而是 父母老师造成的。其实,当今各国政府既已以义务教育法规把所有的儿童都收到国家体制中给予教育,家长老师又已养成了一面倒地相信政府的习惯了,政府理应为 此一大事负完全责任。政府如不愿负此教育失败的责任,请把教育权开放出来,让社会家长共同担负,相信家长是乐意的。

人生最重要的教育时机,是儿童期。儿童期以记忆之训练为主轴,记忆之训练,以反复诵读为最简便,诵读以诵读经典效应最为广大深远。此应是天地间不可易的道理,谁忽视了此道理,谁即残害了其子弟。一个国家用教育政策残害其儿童,等于一个国家自取灭亡。

中华民族要复兴了吗?愿天佑我中华!

(附 及:今天又谈到十三岁的界限,恐怕有人又受挫折了,所以再交待一句:我之所以强调十三岁之界限,是为了强力警告有十三岁以下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不要忽略了 儿童教育的大好时机。主要的意思并不是在打击十三岁以上的人。但,如十三岁以上的人还有志于成才,也要从读经开始,先做几年「弥补」的工夫。不拘何年岁, 只要能背诵中外经典三十万字以上,我皆可培养他成卓荦国际大才,不辜负其此生。)

10228 查看 55 收藏帖子 (5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2-7 19:38:06 使用道具

    大量朗读背诵改变大脑素质(七田真 论述)

    [摘自七田真《学龄前儿童智力开发的秘密》中《6岁后的教育方法》]

    教育不能迟于6岁吗?
      儿童是不是一过6岁,再想提高其素质就完全不可行呢?

    不,并不是这样的。因此,作为家长,千万不可以放弃。6岁儿童的大脑的80%已基本形成,似还有20%可以努力的余地。据说这剩下的20%需要到20岁左右才可以逐渐发育完成。

    但是,从6岁再开始进行教育,比较起0岁时开始的教育来说,前者不会取得如后者那样令人瞩目的的效果、应该知道,即使是可能取得相同的成果,但从6岁才开始教育,要付出的努力之大,取得成果之难都是与0岁时起无法相比的。

    我们已经说过,所有的宝宝都是天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发现他们的天才资质岀现递减的现象,逐渐远离了最适合的教育期。

    但是,这绝不是说,儿童在婴儿阶段所具有那种完全的潜意识,随着年龄增长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只不过在后来由于潜意识受到了抑制,无法发挥出作用罢了。

    所以,只要我们了解潜意识的工作原理,就有可能将儿童身上潜藏的优异才能开发出来。

        儿童本来就是天才
    首先,家长们要关注到儿童本来的特质,也就是说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而且也必须让自己的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天才这一事实。您是不是经常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你真讨厌”、“你太差劲”之类的话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您的孩子自然也会认为自己很差劲。

    人本来都被赋予了优秀的潜意识,只不过如果孩子们一心认为自己差劲的话,那么优秀的意识便没有办法发挥岀作用来。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进行具有负面效果 的暗示。家长如果能够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上天赐予的,具有优秀的天资,这样也就会让孩子有这样的自觉意识,能够专心地投入学习,那么孩子们就会在短时间内转 变成非常优秀。

    如果您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中感到困难,那应该是他在基础能力上有所缺陷,所以必须提高他的基础能力。

    那么应该如何来提高儿童的基础能力呢?方法就是,反复不断地学习基础内容,直至完全地记忆下来,培养孩子完全记忆的能力。

    孩子们本来都具有潜在的、优秀的素质,在学习方面有着百分之百的能力。

    如果孩子以负面的暗示使得自我评价受到影响,认为自己不行,没有拿满分的能力,那么这些潜在的优秀素质就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来。

    原本并没有记忆力差的儿童
    本来并没有哪一个孩子学习能力低于别人。所出现的差别只不过是因为让他们学习的方法不同导致的。

    儿童的能力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要通过不断地重复来培养。重复次数越多,儿童大脑里建立起来的学习回路就会越粗,传递起信息来就越轻松。

    对于学习来说,重复是最重要的。但是,家长总是会错误地一个劲地将孩子赶着往前走,认为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能力。

    如果家长不断反复地念图画书给给孩子听,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记下书中的内容,可以全部背诵出来。这样,他们就可以自己读图画书了.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当然在于培养儿童的心灵,那么接下来,应该就是提高儿童大脑的机能了。那么,应该怎样来提高儿童的大脑机能呢?也是通过反复学习的方法来 提高的。通过反复学习法进行学习,会使大脑更优质,记忆力更好。这样,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随之而来的,学习也会变得很轻松。

    记忆力差的原因在于,由于没有进行反复学习,脑子里的学习回路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因而学习能力也就相应较差。

      所有学生都拿满分
      这已经是30年前的事情了,当时东京都第二砂町中学加藤文三老师的教学就使得所有班上的孩子都拿到了100成绩。
       
    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变得喜欢学习了。这是因为这位老师把所有班上同学都拿满分当作一个目标,不断地反复进行同样内容的考试。

    通过重复进行相同的考试,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取得了满分,没有一个孩子跟不上教学的进度。

    这才正是培养孩子基础能力的学习方法。加藤老师通过这样的教育方针,使班上所有学生都跟得上教学的进度,这样整个班级的平均水平不断提高。原本不太爱学 习、没有耐性的孩子在升人中学后,通过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的学习,都变成了全心投入学习的好学生。学校的名声也因此得到了改变。

    改变授课方法带来的
      原来也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比别人学习差。所出现的差别也只是因为在课堂上让他们学习的方式不同所致。因为老师没有要求他们进行完全的记忆,所以他们也就做不到完全的记忆。

    如果在课上让孩子们进行完全型的记忆,那么他们的素质就会出现改变。会培养起干劲,面对学习呈现出积极的态度。不是用填鸭式的灌输方法,而是培养孩子们自己主动向上的学习欲望,这样大脑也就能够轻松面对学习内容。

    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转变成具有高水平能力的好孩子。这其中的秘密就是通过反复学习来改变大脑。所有孩子原本大脑的机能都是一样的,是由于外在的因素使得他们之间出现了差别。也就是说,由于教授的方法不同而造成的。

    一直以来的授课方法,都只是将重点放在对课程的理解上,一直都把理解当成授课的中心,而不是去关注改变孩子能力的本身。

    由于没有把对大脑机能的训练当成重点,那么理解能力还不够发达的孩子们就会被这样的授课方式“抛”在一边。

    通过不断的重复使记忆得到加强,会对理解力有很大的提高。一般认为理解是很重要的,而背诵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看法占了主流。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正是这样的看法才正是损坏孩子们大脑机能的元凶。

      正背诵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
      七田教育培训机构出版了一套教材《背诵文集》,会对儿童的大脑开发助一臂之力。虽然现在一般认为,理解力比背诵更重要,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E.D.哈许教授在他的著作《教养创造国家》一书中强调,鲁索和杜威的教育原理简单的认为,信息积累型的的“灌输”教育是不好的。对此,哈许严厉指出这是有“缺陷的理论”,正是这样的理论使得美国的学生出现学力能力不足的现象。哈许强调培养孩子记忆力的重要性。
       
    背诵不单单只是对知识的背诵,它还能改变大脑的质量。


    背诵不同于课堂上那种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的灌输不会开发大脑的功能,只是试图传输给大脑更多的信息。

    而背诵则是通过记忆必要的知识来进行反复学习的过程,这就是哈许所说的“文化常识”。

    关于背诵,哈许在书中这样写道:“以前在朝鲜,必须要‘背诵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很多的书籍’;在西藏,‘8岁到10岁的少年花一半以上的时间来诵读经书,并背诵这些经书’……”

    很多家长向我们报告说,背诵了《背诵文集》的孩子们,培养了很好的记忆力,在之后的学习也感觉到很轻松,而且效果也确实在英语学习等方面显现出来。

    我们从犹太这个优秀民族中也可以了解到这一点的作用,越是在短时期内不断重复、反复背诵的孩子,具有越强的记忆力,大脑也会发育得更好。犹太民族把背诵作为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孩子从3岁起就开始朗读背诵圣经。也正是这一点培养了这个优秀民族的聪明大脑。

        听觉记忆优于视觉记忆
    关于记忆,还有另外一点未被人们所知。这就是比较起由视觉进行的记忆来说,通过听觉进行的记忆更为重要。

    这一点我们从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在日本的初中和高中的学校里,采取的都是以通过视觉来记忆的以译读为中心的英语学习法。    .

    但是,这样的学习方法使得大多数的学生张不开口说英语,学习效果之差也是众所周知的。

    如果将学习方法改变成为以耳朵为主的学习法,就会使得学习的效果出现明显的变化。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们不仅可以轻松地听懂英语,而且还能轻松地说英语。

    如果从耳朵大量地、高速地输入信息,就会使大脑的质量发生变化,使听、说的能力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改变。

    由于一直以来没有一本书介绍这样的英语学习法,所以现在这种学习方法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家长们可以尝试一下,给小孩子们不断重复听英语版的《泽子的一天》和《义夫的一天》的故事。

    这样,可以使孩子们的耳朵能够正确辨别出不同的音节,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

    与其让孩子们捧著书念,通过眼睛去记忆,不如不断地念图画书给他们听,还可以放CD给他们听。

    不要以为孩子们会认字了,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念书,而不愿念书给他们听,要知道这样的做法是不好的。

    不同于以理解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筑波大学的加藤荣一教授早在10年前就出版了《天下天才》一书。

    在这本书的“天才制造法’’的章节中,加藤教授写道,1991年3月1日,他在竹村健一的晚会上见到了索尼的创立者井深大先生,向他请教如何使大脑变得更 聪明。井深大先生说:“那就是更多地背诵。死记硬背汉文,这可是以前我本人的经验。二战前日本诺贝尔级的科学家有10个人,他们全部都这样背过书。汤川秀 树还在4岁时就开始背书。那时一般认为《老子》和《庄子》是不适宜少年背诵,所以背诵的都是《论语》和《孟子》。”

    但是汤川在少年时就连《老子》、《庄子》也一起背诵了,而且还感觉到其中的乐趣。这就是后来使他在碰到量子力学时能够一下子就理解的原因所在。他说这是《老子》、《庄子》的力量。

    加藤教授说:“这是正确的。二战后的教育原则发生了转变,认为‘要先记住简单的内容,而复杂的内容应该先理解’,理解以后再记忆’。这虽然是笛卡尔真理的认识,但却是成人化的方式。是将成人的思考方式强加给儿童。”

    加藤教授很敏锐地发现了二战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所以在以理解为中心的英语学习法的作用下,即使学了10年英语依然不能开口讲英语。只要改成以记忆为中心,就可以在半年里达到开口讲英语的目标。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理解记忆的重要作用吧。

    以理解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够改变大脑的质量,而以记忆为中心则会改变大脑的质量,改变理解的质量。如果想要提高理解力,只要从改变记忆力人手就可以。

    最近,致知出版社出版了《人生力与命运》一书,是木田元先生与渡部升一先生的对话集。在这本书的第五章中有一节叫做《关于背诵的建议》。

    木田先生出生于1928年,现为中央大学名誉教授,哲学家。渡部先生出生于1930年,上智大学名誉教授,广泛进行着评论、著书的工作。

    在这一章节中,两位的谈话内容是这样的。

    木田:可是最近大家连背诵也不愿意做了。都把背诵当成一种机械性的工作,认为背诵会对思考、理解,乃至创造力带来毒害。可是我认为这恰恰是本末倒置了。如果让我放言几句,我会断言,记忆应该比任何一件事都来得更重要,最开始就应该先学会背诵。

    渡部:从没有集中精力背诵过的人是不会重视背诵的作用的。认为背诵会毒害教育,这种反教育的说法,是出现在学校争端之后,在教育方面引起了关于个性与创造性方面的争论。不问理由,先进行背诵。“背诵会毒害教育”这种看法认为这样做是对个性发展的背离,会摧毁创造力。

    木田:恰恰相反。

    渡部:确实是恰恰相反,特别是背诵这一点。可是人的大脑,并不会只是把背诵下来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堆积在大脑中,一定会将这些内容作为一种材料,而创造力也正是从这其中产生出来的。通过将背诵的内容重新组合,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发挥出创造性来。

    我本人呢,就认为,教育把个性和创造力来当作目标这件事本身就是错误的。教育首先应该把背诵当成目标。在背诵的基础上,积累的知识越丰富,即使不进行教育,才越可能使个性和创造力展现出来,发挥出来……

    木田:我也这么认为。

    当代的两位大学者一致强调背诵才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让他们不断重复记忆那些基础,直至完全记忆。完全记忆不会只停留在记忆的水平,还会改变儿童大脑的质量,改变儿童记忆的质量。

    这样,原来还是难于学习的大脑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重复会培养大脑的完全记忆能力,而完全记忆又会引导出更优秀的大脑机能,从而引导出大脑优秀的创造力。


    所以,即使6岁以后,只要通过对基础内容的重复,就可以改变大脑的素质。可以通过重复将原来是外在型意识作用下的大脑改变成为由潜意识作用的大脑。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1-12-7 19:38:55 使用道具

    大量朗读和泛读能够打开深层记忆回路(七田真 论述)

    摘自 日本著名教育专家七田真著作《超右脑英语学习法》
    大量朗读和泛读能够打开深层记忆回路
             
        学习方法有以理解为中心的方法和以记忆为中心的方法。左脑学习法是以理解为中心的方法。与此相对,右脑学习法则强调背的重要性。

        这两种学习法谁好谁差非常明显。以记忆为主的右脑学习法在效率上要比以理解为主的左脑学习法好得多。但是,还是有太多的人使用左脑学习法,认为光背不行, 不明白意思就背诵是毫无意义的。还有的说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完全背下九九表了,可是他们没有理解乘法表的意思,所以得不到真正的知识。按照他们的观 点,教小孩儿说岛崎藤村【注1】的诗和汉诗也是白搭,因为他们立刻就会忘了。也还有许多其它的误解存在,认为记忆力强的小孩儿会缺乏思考能力,并把这归罪 到以背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身上。

    因为有这样的背景存在,所以这两种学习方法中效率较差的一个反而广泛流传了起来。但是过去不是这样的。江户时代的寺子屋里,孩子们读四书五经时就是泛读。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4部书,它们是古代儿童必须要读的书。泛读不需要理解意思, 只要大量地背,能把书背下来就行。泛读能够引起大脑素质的变化,我们就会获得这样一种能力:在我们第一次看见或听见某种事物时,深层记忆回路就会打开。这时不仅记忆被完全发动了起来,和记忆相关的理解也会开始工作。

    只理解却不背的学习方法不会改变我们大脑的素质,理解也只能停留在浅层上面。我不是说理解不重要,理解也是很必要的。但他的必要性不在于学习要以理解为中心,理解过后就完事了,这种学习方法仍然要重视背的作用。

    单纯的朗读和泛读能够在人类的潜在脑上留下深刻的记忆,这些记忆日后会变成出色的灵感、直觉能力和创造性。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专门练习背诵的泛读学习效果

    但 是当人们的海马【注2】记忆被开发出来以后,学习就会变得非常轻松。我们本来采用的就是这种教育方法。后来,实行新的小学制度,从此开始转变为采取以理解 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们先读然后理解。在此之前采取的都是让学生“只管背诵”的方法。大概也有过泛读、泛听《论语》的时候吧。四书五经都是泛读,汤川 博士【注3】也是很小就开始由祖父带着学习《论语》和《孟子》。据说他的中子理论还是和这一经历分不开的。

    我们本来采用的学习方法还是不 考虑意义、只管背诵。但是“不用明白意思,只要记住就行”的做法受到了批评,所以后来就被废除了。其实即使不明白意思,只要一味地背下去,就能够打开通往 海马记忆的大门。这扇大门打开以后,无论学习什么都很容易。过去的泛读学习其实是培养素质的很好的教育方法。当学习法变成了以理解为中心时,我们的记忆就 变成了侧头叶记忆这种浅层的记忆。

    虽然如此,错误的教育还是占领了大部分市场,而开发大脑优秀潜质的教育却被逐渐排挤了出去。有一位和福泽谕吉【注4】齐名的杰出人物叫中村正直【注5】, 他从小接受的就是泛读教育,从而开发岀自身优秀的能力。10岁时中村就受到了昌平学院(东京大学的前 身)的表彰,去英国留学。他能够把《论语》全部背下来,所以学习英语对中村也特别容易和轻松。虽然他没有把《论语》也带到英国去,但是仍然能够全部背出来 ——从头到尾琅琅上口,《论语》已经全部印在他的脑子里了。中村正直所开发出来的记忆时和普通人完全不同素质的记忆,所以他能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绩。像他 这样的人过去由很多,于是我们不得不对那种从阅读开始学习、以理解为中心的方法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注:
    1.岛崎藤村 日本明治时期“明星派”代表诗人之一,着有诗集《嫩菜集》
    2. 海马记忆 大脑海马(hippocampus)是位于脑颞叶内的一个部位的名称,人有两个海马,分别位于左右脑半球. 它是组成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担当着关于记忆 以及 空间定位的作用. 名字来源于这个部位的弯曲形状貌似 海马 (希腊语 hippocampus).
    3.汤川秀树,日本物理学家,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4.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
    5.中村正直(1832-1891)日本明治时期教育家,被梁启超称为“维新之大儒”。

  • misxy328

    2011-12-7 20:18:18 使用道具

    比较同意这一篇的观点
  • zhhq92168

    2011-12-7 20:31:07 使用道具

    严重同意!现在的教育流于快餐了!


    zhhq92168于2011-12-7 20:31补充以下内容:
    严重同意!现在的教育流于快餐了!
  • 心月妈妈

    2011-12-7 20:59:58 使用道具

    现在理论太多,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学习吧。
  • 杨云帆

    2011-12-7 21:06:11 使用道具

    精彩,七田真的理论总是令人耳目一新!
  • agan007

    2011-12-7 21:14:32 使用道具

    我也比较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可以参考
  • henry785110

    2011-12-7 21:42:55 使用道具

    赞同这个观点,因为我发现我孩子背英语,越背记忆越好
  • grapeputao2003

    2011-12-13 12:32:05 使用道具

    熟、读、悟、用、巧、新
  • fanmj

    2012-3-13 16:39:46 使用道具

    严重同意!现在的教育流于快餐了!
  • xhl200410

    2012-3-16 08:18:11 使用道具

    不错的文章
  • zzbluecat

    2012-3-16 08:53:41 使用道具

    古代的私塾不就是这样的吗?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 相视而笑811

    2012-3-16 10:50:39 使用道具

    习惯了理解地记忆,素读起来还挺吃力的,呵呵.
    吃力也要坚持读下去!
  • 荸荠泡泡

    2012-3-16 10:56:21 使用道具

    长篇大论,学习了
  • bfcmm

    2012-3-18 23:00:36 使用道具

    学习了~~~~
  • qiuyubaisha

    2012-7-22 18:33:49 使用道具

    赞同这个观点!
  • gedatou2007

    2012-7-23 13:41:17 使用道具

    学习了,谢谢
  • 虎子妈妈

    2012-7-25 09:25:21 使用道具

    人类在在发明文字之前的学习方法就是口耳相授。靠的就是反复重复直至背诵乃至永不相忘。这似乎应是最符合自然地学习之法。而素读就符合这一方法。
  • sangshaw

    2012-7-31 23:15:22 使用道具

    我刚刚开始给孩子素读,相信只要开始就不晚!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2-12-27 14:51:02 使用道具

    复习一下这个经典的帖子。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qinbaoba + 10 我很喜欢!
  • 小勒

    2013-1-30 23:24:47 使用道具

    学习了,好文章,貌似最笨的素读确实最实用的,朴实无华的才经得起考验
  • jiangneng

    2013-1-31 22:01:51 使用道具

    同意,喜欢七田真右脑,我有好些学生在上这个课
  • baiying0668shi

    2013-1-31 22:40:35 使用道具

    看了一些七田真的书,和王教授的观点很多都是相通的,好文章,好思想!
  • xmfdong

    2013-2-1 12:34:04 使用道具

    真好,及时看到了这篇文章,对以后教育女儿更有信心了。
  • 宫小燕

    2013-4-20 11:43:17 使用道具

    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
  • ponderxdq

    2013-4-22 17:52:29 使用道具

    原点是什么点?零点?
  • bjansu

    2013-4-28 14:28:12 使用道具

    经典收藏慢慢学习。读经重复坚持。可是对于两岁多的孩子,不配合怎么办,光听不说可以吗?
  • zhenghui2

    2013-5-3 11:31:13 使用道具

    多谢,向您学到了很多,长见识了~~
  • 糊涂爸爸

    2013-5-12 21:37:14 使用道具

    不敢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