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开心农场的鹦鹉》
今天,我在开心农场里看见一只美丽、牙齿锋利、然而又很温和的鹦鹉。它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里面的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
这只鹦鹉的颜色太漂亮了!它大部分是白色的,白得像云朵,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羽毛,黄得像香蕉。它的嘴巴和脚是青黑色的。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这只鹦鹉很美丽。
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吃草根,就喂了它一根,不料,它用嘴巴把草根咬断了——我只听见“咔嚓”一声,那声音就像照相机的声音!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都会用目光盯着我,我感觉我像它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
这只鹦鹉很温和。因为怕它咬我,我就带着警惕,摸了摸它——还好,它没用嘴咬我,我放心了!它的羽毛摸起来像绵羊的毛,轻轻柔柔的,很舒服。当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会竖起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真像一顶皇冠!而且,它总是一动不动、安安静静的让我抚摸。这真是一只可爱的鹦鹉!
开头就是“今天我在开心农场里看见一只鹦鹉,”(在我学习之前,她的日记就一直是开门见山)“它大部分是白色的,”(我问她,白得像什么?她就说了下一句)“白得像云朵,它的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我问她,黄得像什么?她就又说了下一句)“黄得像香蕉。它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里面是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青黑色的。它的脚总是抓着铁杆。”(我问她,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怎么样……她就说了下一句)“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这只鹦鹉很美丽。”
开始说吃草这一段了,她说“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吃草,就喂了它一根,不料,它用嘴巴把草根咬断了,我只听见“咔嚓”一声,草根断了,它吃草时发出“咔嚓”的声音就像照相机的声音!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就会用目光盯着我,我感觉我像它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这一段很好啊!我很满意。女儿对六根六尘掌握得还是比较好的。
最后一段有点问题“爸爸摸了摸鹦鹉,我带着警惕,也摸了摸它,它没用嘴咬我,我放心了!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会竖起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这只鹦鹉太温和了”我总觉得不太好,只能让她先写下来。
我发现她把外形分开几个自然段写,这样有点问题,我就告诉她,外形应该合并成一个自然段。第一段里,“它的脚总是抓着铁杆”,我觉得和外形无关,应该去掉。第二段很好,就不动它了。最后那一段,我考虑好久,就让她把“这只鹦鹉太温和了”放在第一句,算是帽子,不知道对不对?我觉得“爸爸摸了摸鹦鹉”有点多余,就让她去掉了,让她改成“因为怕它咬我,我就带着警惕,摸了摸它”,她说羽毛摸起来像绵羊,我想就绵羊吧,也不去动它,因为我也想不出来怎么比喻更好一些,以前她写过一篇《小狗阿妹》,里面也有形容小狗的毛摸起来像毛毯,我总不能每次都告诉她摸起来像毛毯吧?我让她加上“轻轻柔柔的,”比较对称一些。“当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会竖起来,”这些是我引导她说出来的,后面“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这一句是我教她的。“真像一顶皇冠!”这一句是她自己说的。我发现。
这个“脚”好像很弱啊!可是我不知道怎么修改,只好这样了。才学习一个月,好像对“脚”掌握得不是很好,“脚”总是有点单薄的感觉,希望老师能够指导,谢谢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