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使用道具
千眠

2011-12-20

[方法探讨] 双语教育的困惑

本帖最后由 千眠 于 2012-1-10 10:47 编辑

看看坛子里的爸爸妈妈,双语教育的动力很大,而且教育的开始越来越早,真的是从宝宝不会说话的0开始培养双语。

然而,我对这样的双语教育还是很困惑的。


华语和英语的双语教育,在新加坡是发展得最早,最普及的,可以说是全民双语教育,结果新加坡人的英语好吗?

一口让人无语的SINGLISH,口音怪到无与伦比。

新加坡人的华语好吗? 年轻一代的中文整体水平肯定不比我5年级的女儿好。因为新加坡人在大量的词汇运用中放弃了华语词汇,所以新加坡人无法完整的用中文表达,只好中英混杂着说话。

如果双语的训练,是为了培养像新加坡人说的那种杂交中英语,我倒觉得不如起码能自豪地说好一种语言。

……

太早双语,会造成一种语言都无法完全掌握吗?

有必要太早开始双语学习否?

----这些都让我困惑。

在中国创造条件让孩子双语学习,环境不是天然的,家长必须付出很多的额外的努力,可是努力会收到什么效果呢?

一株植物,是要长好根茎才能开始嫁接新内容的,那么一个人呢,能不能从0开始给孩子输入不同的内容? 新加坡的经验好像是养出了畸形的语言,这些不够大家反省和考虑一下吗?

真的要15个月内就开始双语教育?

我不反对天然的多语种教育,因为每一种语言还是有清晰分辨的方式;可是像新加坡人那样,父母中英文混合一起教,会有什么后果呢?

我不认为两种语言都不靠谱的后果是好后果。


----------------------

注:新加坡并不是帖子的重点,她只是我们学习中可以参照的众多镜子中的一面,想回复我对新加坡语言的想法的,可以先参考一下142,157楼,189楼(分别在16页,17页,19页),另外也许我还会另外用这个镜子再说其他。


(评分到30页为止)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4 贝壳 +60 理由 收起
semain + 10 说的很好。
武汉飞鱼 + 20 大家都误解汉语不用学,只要有环境就能“学.
惟意 + 10 不错的话题~!!
椰子婷 + 20 我很喜欢!
43788 查看 332 收藏帖子 (34)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疯子妖精

    2011-12-20 09:20:35 使用道具

    不过我在我们这儿看见老外的孩子2种语言都不错。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
  • 93776940

    2011-12-20 09:29:56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93776940 于 2011-12-20 09:37 编辑

    我也非常赞同你和绿柚子版主的观点。
    只是这种声音太小,没有和音。懒得说,说了必被拍,影响和谐。
    我个人一直走着自己的路,一路上都有很多教训,但是那么多人走了那么远的路,却没有一点点教训,而是乐谈经验,然后引来无数跟风者。这些跟风者,先天不足,后天欠缺,所以,也别指望最后的结果会有多大面积的改观。现在的大干快上,大跃进,喊口号式的运动方式,并没有很明朗的未来。当然,少部分可能能修得正果。
    对没有启蒙英文的,我们可以多讲必要性。但是对有英文的,这里面要讲明白早期启蒙英文的限度。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习惯和兴趣,而不是培养他外语优先的表达习惯。所以,除了快乐去学很重要以外,也不能过了,过犹不及。
    过多的关注英文,对孩子亲子活动是会有干扰作用。我曾经用分子分母去形象比喻过。
    使用高频的英文,培养孩子相对更厉害。但是后面要跟进的方面很多,要保持一路的优势,就要创造一路的条件。这对家长的考验很高,对经济要求也比较大。
    如果能慢点,随心所欲一点,既达到目的,又能持之以恒,小步慢走,优势也有,虽然不是非常大,不是精英,但是足够给他快乐的未来,轻松的英文能力。并且也不过度损耗童年的正常步调,更加有益于培养全面的健康的快乐的人格。而且我们不用航行太快,经济负担就轻些,绞尽脑汁的事情就少。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40 理由 收起
    武汉飞鱼 + 20 我很喜欢!
    千眠 + 20 谢谢参与
  • yinhao9678

    2011-12-20 09:30:25 使用道具

    同意先把中文说好,中文是非常美妙的表达,常常惊叹中文怎么能如此简洁地表达出精妙的含义来。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
  • 三秦狗狗

    2011-12-20 09:31:45 使用道具

    顺应国情,顺其自然。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千眠 + 10 谢谢参与
  • manlian

    2011-12-20 09:34:52 使用道具

    因为新加坡有陪读政策,以前查过相关的资料,感觉教育体制不是很好,看了楼主的文章,感觉说的很对,中国孩子如果没有天然双语条件或留学打算的,还是应以汉语学习为主,以防邯郸学步。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
  • 93776940

    2011-12-20 09:51:53 使用道具

    怪现象之一,群起而上,不论环境、条件。多早不算早,多迟不算迟,这句口号差点让我笑喷。
    怪现象之二,轰炸式教育。音频视频和阅读以及亲子,高频,能有多高就有多高,不能拔高就自己后天去补,自己没学会走还强拉着孩子跑。
    怪现象之三,排斥兴趣班,对亲子无尚推崇。过了那个度。君不知,某个阶段有某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不能小看亲子,但是亲子是唯一性的吗?兴趣班真是画饼充饥吗?到了某个阶段,你跟不上孩子思路,孩子没有好的环境的时候,你就再拖孩子后腿,要想继续保持优势,你继续排斥兴趣班专业老师,试试看你培养出啥来。当然,你可能觉得不用跟进,那前面从几岁几岁甚至是0岁的培养,你又能比后天者强多少。
    怪现象之四,亲子共读培养出来的孩子,都只是以亲子为主,后期的效果是可望不可及的。很多经过的人,到了小学初高中,都不断的修正自己以前的认识,发现亲子共读的功利性,并不会很大。和成绩、应试能力关系不会有想象那么大。最终不得不向应试教育屈服。亲子英语,是先天不如中文的亲子共读。但是大家对目标和目的的那个热衷程度,有过之无不及。真的会有那么大效果吗?有请前几辈做得比较好亲子英语的家长,现在孩子大了后,谈谈经验教训。让我们更加全面的看看整个过程和可能的结局。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40 理由 收起
    武汉飞鱼 + 20 我最怕“亲子”最后搞成棍棒教育了
    千眠 + 20 谢谢参与
  • vivian_chh

    2011-12-20 09:52:33 使用道具

    进来学习下,家宝是从18个月后开始英语启蒙的,平时大部分还是中文启蒙的时候多,英语就是听听歌,睡前讲讲故事,日常没有用英语交流,我也很想学习下,到底哪种系统的启蒙方法是比较科学和有效的,从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真的希望更多的有经验的父母进来讨论,而且将这种方法论的东西能提亮到一个醒目的位置,让家长多多反思,而不是忙着到处烧钱买书找资源!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
  • xianyun0403

    2011-12-20 09:55:08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gldnpncs

    2011-12-20 09:56:4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gldnpncs 于 2011-12-20 10:00 编辑

    6岁之前接触和学习一门语言,能以母语的形质被孩子轻松掌握,这是很多语言学家和教育家都认可的事实。中文学得好对英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是口语和听力需要的语感应该是越早培养越好吧。曾经看过一个视频,某中国人在美国的一次演讲,内容幽默风趣,把美国人听得多次哄堂大笑,但他的口音实在是太中国了!
    我给孩子的定位是出国移民,所以我不会把时间花在读经上,而是尽量让她多看原版书和原版动画,希望能让她对英语培养出母语的感觉,这样她以后不用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去学习一门外语,至少不用像我们这代人那样纠结和头疼于口语和听力吧。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千眠 + 10 谢谢参与话题
  • 肥皂泡泡

    2011-12-20 09:58:09 使用道具

    喜欢这样的话题,可以百家争鸣!呵呵。

    我认为如果父母自身条件好,你可以尝试双语养育。

    如果自己的英文都够呛,那么还是慎之而为吧!

    就像有些人工作,不是态度不好,而是能力不够。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千眠 + 10 谢谢参与话题
  • xpzhang123

    2011-12-20 09:58:27 使用道具

    困惑中。我还在中文和英文如何平衡中摇摆。。。


    xpzhang123于2011-12-20 09:58补充以下内容:
    困惑中。我还在中文和英文如何平衡中摇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千眠 + 10 谢谢参与话题
  • grapeputao2003

    2011-12-20 10:05:37 使用道具

    这让我想起奥运期间的故事,我们的学生在服务奥运期间获得了英语自信,因为很多非英语国家的人们的英语远远不及我们的学生说得好。特别是欧洲国家。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千眠 + 10 谢谢参与话题
  • 93776940

    2011-12-20 10:15:49 使用道具

    肥皂泡泡 发表于 2011-12-20 09:58
    喜欢这样的话题,可以百家争鸣!呵呵。

    我认为如果父母自身条件好,你可以尝试双语养育。

    是的。我也是这个观点。论坛强人,依托家庭的强建立起来的,以后仍然是他家的优势。但是,对一般情况者,后面的两不像,应该是看得到的。
    人家强,强的是父母强。环境强。给予一出生就耳熏目染的舞蹈家庭,孩子即便不学不教,到了3-6岁,她的舞蹈功底也是极强的。她们的兴趣爱好习惯,能自然而然的建立,根植。只需要有一个契机,孩子就能表现出来。并且,父母是一点不累一点不辛苦,就塑造出了具有家庭优势特色的牛孩。运动员家庭的孩子,也具有这个特点。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个体化看,家庭是没有这个条件。回过头来,适当的介入,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介入是为了精雕细刻去复制别人,无优势的家庭去攀比有优势的家庭,你基础就已经不存在。过程中,必然夹杂着非常多的杂质,杂质就会使最终形似而神不似。外表看是牛娃,底子里已经快要烂掉了。因为可能牺牲的是时间、精力、性格、能力的培养。人家是强在这方面,孩子培养顺着这条路,照样能培养出健康快乐轻松的孩子,但是我们如果要达到同样的目的,必然要牺牲其他方面极大的代价。

    试想,孩子的环境,必然是国语环境。可能一辈子都是国语环境的可能性大,还是可能后面是外语环境的可能性大?部分打定主意出国的不在此列。国语说得好(英文大众化),性格好的孩子能生存,还是国语不好,只是具有英语这个偏才的孩子,更适合今后的生存?不论是对于兴趣培养,幼童交往;还是对于学校时期的应试教育;抑或者工作在国内的大部分环境。

    我个人的看法,英文启蒙暂时就是作为一种长项优势就可以。比如,国语都好,某些人具有舞蹈长项,某些人具有唱歌的长项,某些人具有绘画长项,某些人具有运动长项,某些人具有组织领导能力的长项,某些人具有适应力的长项,某些人具有英文的长项。其实他们谁更加容易成功,不言而喻。
    当然,家庭有一点条件,就利用这一点条件上英文,无可厚非。毕竟英文作为应试的一个大头,作为将来可能比较实用的一个手段,具备稍微一点点的优势,是有利的。但是绝不是英文论坛里面推崇和表达的那样。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长评参与
  • saramevan

    2011-12-20 11:27:35 使用道具

    论坛里的英语板块做得非常棒,给很多希望孩子具有一定英语能力而不知从何入手的家长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路线、方向、实施方法、理念以及各种各样的英语资源。
    把英语板块做到精细精心并不是意味着英语就比汉语更有优势。
    关键还在于对孩子实施英语启蒙的人的理念。
    即使有什么东西被妖魔化 了,被妖魔化了的不是英语也不是汉语,而是实施的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以,我喜欢听到不同的声音。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兼听则明,谢谢参与:)
  • Ashley

    2011-12-20 11:32:16 使用道具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母语是最基本的,无论他学多少种语言,他自己都会选择一种作为基础语言,所以不用担心会混淆,只要方法得当,混淆的可能几乎为0。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千眠 + 10 谢谢参与。
  • Pink52505

    2011-12-20 12:37:5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Pink52505 于 2011-12-20 12:41 编辑
    93776940 发表于 2011-12-20 10:15
    是的。我也是这个观点。论坛强人,依托家庭的强建立起来的,以后仍然是他家的优势。但是,对一般情况者, ...


    说得好,每个家庭情况不同,所以要依据实际制定计划,而不能生搬硬套,我给孩子的定位是出国留学,所以我希望的是双语教育,前提是孩子开心,父母不累。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
  • smileysr

    2011-12-20 13:10:02 使用道具

    我也有这样的困惑,孩子英语启蒙一个月了,但是我感觉我骨子里还是更看重他的中文学习,每天中文阅读的时间都比英文阅读多。但是英语到底教不教,如何教也非常困扰我。我也希望在父母不累,孩子快乐的前提下,能培养一个中文基础扎实,而又有英语兴趣的孩子,但是要怎么做,困惑呀。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
  • 包包

    2011-12-20 13:16:15 使用道具

    有点道理的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4 理由 收起
    千眠 + 14 谢谢参与
  • 93776940

    2011-12-20 22:20:4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93776940 于 2011-12-20 22:21 编辑
    93776940 发表于 2011-12-20 10:15
    是的。我也是这个观点。论坛强人,依托家庭的强建立起来的,以后仍然是他家的优势。但是,对一般情况者, ...
    xianyun0403  说这么多唯有一种感觉,就是忒认命。  发表于 17 分钟前
    确实不是几句话能表达清楚的,所以表达不清楚也不奇怪。
    我这个想法也不单是针对亲子英语或者英文论坛说的。我曾经也用过类似的口吻和语气说亲子共读。在某些绘本群,亲子共读的论坛。孩子性格没有塑造好,性情没有培养好,兴趣习惯爱好没有建立,多数新人刚接触刚入门亲子共读,都寄希望于此。认为别人的好,自己也能复制,孩子也能复制。所以也有紧迫感、焦虑感、也有抓到救命稻草,登上成功和希望的列车的心理。
    殊不知,这也正是延续了不成熟的一种表现。之前没做好,谓之不成熟;现今抓到救命稻草,更谓之不成熟。
    我用的就是,如果孩子喜欢玩,(因为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孩子太好玩太贪玩,对阅读不感兴趣,所以举这个例子),如果家庭有比较成熟的教育理念,玩,照样能塑造出性格,培养好性情,建立兴趣爱好习惯。真正等机会来了,有个契机,照样能在其他方面表现出移植效果。
    为什么没玩出性格、性情、习惯和专注性?这回头还是家庭本身的不成熟所致。当然了,以前不成熟,现在想学习,可以学,通过亲子共读或者亲子英语这个载体,也无可厚非。不过,如果学的不是神似,而是形似,徒拿孩子做了实验品、牺牲品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很给力! 很启发,谢谢参与话题!
  • lisa1901

    2011-12-20 23:39:57 使用道具

    双语教育,怎么把握这个度真的很重要。我个人认为听,读,和写是比较实用的,也是在非英语环境下比较容易提高的。假如听,读,写的基础都很好的话,说真的不是什么大问题。口语里面用到的词汇远远比听读写用到的少,口语的句式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除非是演讲。而且有好的听读写的基础,一旦来到英语环境,口语自然而然就能熟练。所以我会更注重宝宝的听和读这两面的有效输入,有了一定量的输入,写和说的输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一开始就太强调说和写了。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千眠 + 10 谢谢参与话题!
  • 千眠

    楼主 2011-12-21 06:44:10 使用道具

    93776940 发表于 2011-12-20 22:20
    确实不是几句话能表达清楚的,所以表达不清楚也不奇怪。
    我这个想法也不单是针对亲子英语或者英文论坛说的 ...

    我说的这个内容有点走题,我认为玩还真的可以培养专注力,女儿小时候,我总是鼓励她全力以赴的玩的,并不三心两意(玩的时间纯粹的玩,绝对不一边玩,一边吃饭,一边做别的),而且每次玩都说好玩多久,时间结束了,比如该吃饭,就洗手吃饭,吃饭的时候,吃完之前不能离座,不能同时玩任何玩具,也不能同时看电视……

    到了女儿读书,女儿已经养成了守时和有不错的关注力的好习惯。

    很多的不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读书时期开始形成的,是从宝宝时代,因为玩的习惯不好,因为吃饭的习惯不好而形成,……

    一个人小时候形成的习惯,是最难改的。
  • 3285196

    2011-12-21 08:03:52 使用道具

    兴趣 培养兴趣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6 理由 收起
    千眠 + 6 谢谢参与话题
  • smallbird

    2011-12-21 08:05:59 使用道具

    新加坡人的英文比国人好多了。他们很多公司的工作语言是英文,国内多少人可以做到。口音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能交流,我们中有多少人可以跟老外自由交流?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10 理由 收起
    千眠 + 10 谢谢参与话题
  • 千眠

    楼主 2011-12-21 08:33:51 使用道具

    在网络上,查找最佳接触英语时间的同时,我发现了,原来有一种病症,叫做双语失语症,贴一些相关内容在这里,作为一种参考:

    下面帖子的原链接:http://www.educareblog.com/blogs/educare/archives/134007.aspx

    孩子学外语和双语失语症
    Educare [url=]@ 2009/3/12 0:28[/url][url=]阅读(1271)[/url] [url=]评论(8)[/url] 引用通告 分类: 你问我答

    我在新浪博客发布了孩子学外语的最佳时期一文之后,有位网友对我的观点提出了疑问,他给我提供了一个新闻链接http://baby.sina.com.cn/news/2009-03-05/090137834.shtml,其中专家的观点与我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相互矛盾。这则评论在我再次上网时已经不见了,我不清楚原因,但是我很庆幸在评论被删去之前看到了它。这位网友的提问,让我对这个问题能够思考的更深入一些。
    通过GOOGLE搜索到了相关主题的一些新闻:
    http://en.eol.cn/kuai_xun_4210/20080107/t20080107_275007.shtml
    http://www.mom-baby.com.cn/?action-viewnews-itemid-42446
    这些新闻中列举的一些孩子根据专家鉴定都患有失语症,而这些孩子在患失语症之前都接触过多种语言。
    我截取了这些新闻中的内容以及专家的建议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1. 两岁半女孩岳铃家中爸爸说大连话、妈妈说四川话,本来会说话,跟随父母到广州后听到广东话……渐渐地,他们竟然发现原本能说几句的女儿,嘴里竟然只会冒出“咿呀”“不”“啊”等一个字一个字了,不仅连一个词都说不清楚,连腔调都是怪异的。
    新桥医院儿科主任赵聪敏教授表示,因为岳先生夫妻双方语言差异较大,用两种方言教孩子学说话,会造成一种“多方会谈”的环境,而孩子目前还小,这不仅不能增强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反而会对其学习语言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语言思维混乱

    2. 男童月月(化名)的爸爸是日语翻译,妈妈在外资企业上班。为了让月月成为“语言小天才”,爸爸每晚回家后就和月月说日语,妈妈则说英语。平时白天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轮流带月月,就和他说普通话或上海话,保姆带月月出去玩时,和他说浙江家乡话。没想到,身处“多方会谈”语言环境下的月月到了2岁还是不会说话。
    医生深究了月月的家庭语言环境,这才发现,原来竟然是他过早处于多种语言的混乱环境,造成语言系统失衡,难以用一种单纯的语言来表达,因此不开口说话。据专家介绍,失语症是由大脑皮层语言中枢受损或变异而引起的言语功能障碍,丧失了文字语言理解力,形成表达上的功能缺陷。如果发现早,只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就能恢复。而一些儿童过早地学习第二外语,甚至从出生起就接触多种不同语言,只会让孩子混淆口音,还可能造成语言思维混乱。
    “过早接触外语,容易让孩子患上失语症或自闭症。”
    市儿童保健所沃乐柳副教授建议,“幼儿最好是在3岁以后再开始学习外语。过早学习有时反而会影响幼儿以后学外语的正确发音。何况学好母语是最关键的,如果在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母语之后,再开始学习外语则较为适当。”
    专家表示,虽然幼儿在语音的模仿能力上有一定优势,但是与年龄较大的儿童相比,幼儿在学习的目的性、坚持性上都处于较低水平。况且目前本市大多数幼儿主要还是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下,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地点,以有限的方式接触有限的外语,在这种环境下,首先要学好母语。

    3. 家长五年苦心栽培,6岁娃娃会讲三国语言却失语在家。月月(化名)在父母的训练下6岁就会英、法、日三门语言,但一个月前,月月突然变得内向起来,总将自己关在房内,对于父母的关心,月月只能以哭相告。昨日,经过儿童医院的医生诊断,月月患了失语症。
    经过检查,医生告诉张青,月月得了“失语症”。原因就在于她这么小的年龄大脑就输入了多种语言,以至于她在这种杂乱的语言面前难以用一种纯粹的语言方式来表达造成的。重医心理科况主任提醒家长,患失语症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给月月定位什么是母语。家长应告诉孩子汉语是母语,只有让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慢慢解决“失语”问题。

    显然所有专家所持的观点和我文中所提到的观点是完全矛盾的,那么究竟哪个观点是正确的呢?
    我们一起来思考几个问题:

    双语失语症是不是儿童才会得的病?
    双语失语症是神经学专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人群中,双语失语症是一种常见病例。使用双语或多语的成年人也会突然患双语失语症。美国每年新增的双语失语症病例有45,000例,其患者年龄分布在各个阶段。大量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双语失语症并不是由于语言神经基础遭到破坏引起,而是语言系统被弱化造成的。造成语言系统弱化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语言系统受到抑制、语言系统很难被激活或者是各种语言发展不均衡。




    是不是在三岁之后学外语就不会得双语失语症?
    双语失语症既然不是一个三岁儿童专有的疾病,三岁之后学外语一样会有得双语失语症的可能性。在Franco Fabbro的研究文章中,他研究的其中一组双语失语症患者(20人)第一次接触第二语言的年龄是5-7岁。

    三岁之后学外语比三岁以前学外语患双语失语症的几率会小多少?
    我搜索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双语失语症的研究论文,还没有找到关于三岁之前学外语和三岁之后学外语患双语失语症几率不同的相关研究文章。我不太清楚这些专家在设定三岁为接触外语的门槛是依据什么研究结果?很希望能看到相关数据支持。

    如何理解:“过早接触外语,容易让孩子患上失语症或自闭症”?
    “过早”和“容易”之间的关系在上个问题中已经提到。如果没有数据能够证明“过早”和“容易”之间的关系,那么这句话应该改为:“接触外语,孩子会患上失语症或自闭症。”听起来就像:“吃饭,孩子会噎着。”

    过早接触外语患双语失语症的孩子占过早接触外语的孩子的比率是多少?
    新闻中提到“如今这种患上“失语症”的孩子频现本市各大儿保科门诊……在不少因为孩子患上失语症而到医院咨询的家长中,不少都让孩子过早学外语”。看到这样的新闻用语,父母们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多孩子都因为过早学外语患失语症了,看来专家说的是对的。
    孩子无论患什么病,大多都会到医院就诊,因此医院专家所接触的都是患病儿童。过早接触外语没有患失语症的孩子是不会去医院的,专家们也没有机会接触。即使患失语症儿童“频现各大儿保科门诊”,这些儿童在总体学外语儿童中的比例也不一定很高。目前我没有找到数据支持,因此我也不敢妄下结论,我当然希望专家们是能够提供足够的数据来下这个结论的。

    这些孩子患失语症的病因究竟是接触了多种语言还是周围社会环境给孩子施加的心理压力,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新闻中提到的六岁的月月突然不说话是由于遭到“幼儿园同学的嘲笑”,那么这种失语真正的原因是由于孩子接触了多种语言还是由于遭到了“嘲笑”?两岁的孩子由于接触了多种语言而一直不开口说话,究竟是接触了多种语言导致的还是多种语言发育不均衡导致的?

    千眠的思考:孩子是不是因为从小接触多种外语,导致自己无法纯粹完整地表达一种语言,因此,受到了其他孩子的嘲笑呢?
    从小双语教育的家庭,孩子说话是很容易混杂了不同语言的,这种情况下,如果被嘲笑了,应该怎么办? 这是家长应该提前想到,并且应该为孩子处理好、消除掉这些因双语而造成的潜在的负面心理影响。

    过早学习是否会影响幼儿以后学外语的正确发音?
    孩子学外语的最佳时期一文中已经介绍了孩子大脑中语言“插件”的发育过程,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讲,越早接触外语,大脑越容易产生对这种语言的敏感。专家所说的“过早学习有时反而会影响幼儿以后学外语的正确发音”中的“有时”的确让人不解,“有时”是什么时候?是不是“有时”还不会影响呢?这种模棱两可的结论首先不知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其次让父母们听了之后应该如何决策?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批驳专家的观点,也不在于解释清楚问题,只在于提出几个思路让父母们思考,正如孩子爸爸在“序”中所言“因果关系不是轻易得到的”,在面对专家所下的定义和所提供的建议的时候,请父母们做一个理性的思考者。

    参考资料:
    1. Franco Fabbro,The Bilingual Brain: Cerebral Representation of Languageshttp://psych.umb.edu/faculty/adams/fall2003/paper2/bilingual%20brain.pdf

    2. Franco Fabbro,The Bilingual Brain: Bilingual Aphasiahttp://www.uniurb.it/lingue/matdid/donati/LinguisticaGenerale/2006-07/bilinguismo2.pdf

    3. Prachi Dave,The Implications of Bilinguality and Bilingual Aphasiahttp://serendip.brynmawr.edu/exchange/node/1902

    4. Fran?ois Boller, Rita Sloan Berndt, Jordan Grafman, Giacomo Rizzolatti, Ian H. Robertson,Handbook of Neuropsychology: Language and aphasia / editor, Rita Sloan Berndthttp://books.google.com/books?hl=zh-CN&lr=&id=GnClBoAtzVcC&oi=fnd&pg=PA69&dq=bilingual+aphasia+age+3&ots=7FLSxLmsxx&sig=OxnSJLgVZg-nmc_KvcZ0x3SMu9w#PPA87,M1
  • 千眠

    楼主 2011-12-21 08:46:18 使用道具


    双语失语和多语失语症的治疗康复和评估

               双语失语(bilingual aphasia)及多语失语(polyglot aphasia)症都是相对单语失语而言。前者指发病前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失语者,如普通话和英语双语者脑损害引起的普通话英语双语失语,后者指发病前熟练掌握两种以上语言的失语者。关于这两种病症的治疗康复和评估我们接下来阐述。
                  在我国语言和方言异常复杂,单纯按照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间差异度区分,我国有较多的双语人群,如南方的广东地区就分布着大量的普通话一粤语、普通话一闽南语等双语或普通话-粤语-闽南语等多语人群,同时也就出现大量的双语和多语失语患者。依据语言获得及运用机制,两种语言在大脑中的存储主要有两种形式:①共同存贮:两种语言彼此联系,可以互相转译,共贮于一个单一的语义记忆系统中;②单独存贮:两种语言各有独立的加工和存贮系统,各自进行信息编码、语句分析、独立记忆存贮。存贮的形式与双语间的差异有关,影响双语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语言使用熟练程度、使用语言的环境、习得语言的语境、习得动机及年龄、语言音的结构距离等。

    双语失语症的评估
           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双语失语检测法是Paradis的双语失语症检测法(the bilingual aphasia test,BAT),现BAT语言库中有一百多对语言的成套BAT检测表及检测工具,通过听、说、读、写四种语言形式,对每一语言从三方面进行调查:①语言水平:语音、语调、句法、词汇、语义;②语言任务:理解、复述、接受判断、词汇判断、提问:③语言单位:词、句子、段落。BAT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双语历史,共50题,调查语言获得和语言环境。第二部分:具体针对每一种语言,调查该语言的各项能力,共24项,427题。具体为语言使用背景、使用情况;自发言语;词语理解,指物、简单指令、稍复杂指令、复杂指令;听音辨词;语句理解;语义分类,同义词、反义词;语法判断;语义的可接受性;有/无意义词的复述和判断;系列,言辞的流利度;命名;造句;语义对立;形态变化;量词的使用;描述;计算;听力测验;阅读;抄写;听写;读词识图;读句识图;写作。第三部分:双语中两语言转换检测,即翻译能力,共四项,86题,具体为词的辨认;词的翻译;句的翻译;语法判断。见表4-4。




           在制订各种语言的检测表时应考虑双语中两语言的对应差异,根据BAT设计原则,编制成对应不同语言的检测表,对各检测项目的合理性和检测难度要有统一的标准。BAT检测库中有全套普通话一英语双语失语检测法、粤语一英语双语失语检测法、普通话一粤语双语失语症检测法,可直接使用,如其他方言地区应用可参照林谷辉和陈卓铭的《双语失语症的评估》一书,进行相应的编译。多语失语症患者要进行每两种语言之间的检测。


    双语失语和多语失语症的康复治疗
        (一)恢复模式及影响因素
        Paradis将双语或多语失语症的语言恢复情况总结为九种模式:①平行恢复:失语后语言同等受损,出现同步平行的恢复,在临床上最为多见;②差异性恢复:指失语后语言同等受损而恢复有差异,有的语种恢复较好,有的恢复较差;③连续性恢复;④选择性恢复;⑤对抗性恢复;⑥混合性恢复;⑦变换对抗性恢复;⑧不同失语症恢复;⑨选择性失语症恢复。
        影响失语恢复的因素都同时会作用于双语和多语失语症患者,如:性别、年龄、利手和教育水平、病变情况、康复欲望等。此外还有母语因素、环境语言因素、语种差异三个方面:①母语,在语言获得关键期的第一种完整语言为母语,而第二语言甚至是第三、第四语言的获得大都比母语的获得要晚一段时间,有的还是在语言获得关键期以后。通过各种脑成像的研究发现,使用母语时,脑激活的区域较非母语小,推测母语受损的可能性较非母语小,同等受损时,母语更易被康复激活,从而更易恢复。②环境,双语和多语失语症患者听理解和口语表达对语种的选择都受环境语言的影响。所以,有意识地设计患者预后的康复环境语言,有意识地加强环境中促进语言恢复的因素,能够提高语言恢复的效果;另外,患者发病前最常使用的语言及当时的环境语言也会影响其语言的恢复。③语种差异,双语和多语失语症患者所掌握的两种语种间结构的差异可影响该患者各种语言的恢复,如:在广东地区的普通话和粤语双语者,在非失语时,普通话和粤语口语视场合要求灵活使用,在书面语中大多使用普通话,两种语言的关联性明显大于使用普通话—英语或粤语—英语的双语者,由于语言间结构差异小,可以表现为更容易连带恢复。

        (二)双语失语和多语失语症康复语言的选择

        治疗师在对双语和多语失语症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必须确定以下几个问题:应先治疗一种语言,还是两种或更多种语言同时进行?应选择哪种语言开始治疗最佳?应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这些都是单语失语治疗中没有遇到的问题。
        以上问题要针对双语和多语失语症患者个体情况分析后决定,大多数学者认为:对发病早期或病情较重的双语和多语失语症患者最好针对一种语言治疗。在选择哪一种语言作为康复治疗时,意见分歧较大,主要有四种不同的选择方式:①选母语;②选病前最熟悉语言;③选患者最先自发恢复的语言;④选发病治疗时环境语言。如果四种方式选出的语言均一致,建议参照失语症评定和康复治疗,以康复治疗单一语言为突破口,提高该语言各项能力,通过翻译训练,再延伸至其他语言中。如果四种不同的方式选择出不同的语言,要视各种选择、患者个体情况、各语言能力评定的差异和试验性康复训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如果母语是病前最熟悉的语言,又是最先自发恢复的语言,而环境语言不是该语言时,建议以母语作为康复治疗语言,有目的地改变该环境,使环境中出现的语言最大程度地倾向于康复治疗语言。

        (三)语言能力的转换
        为了使双语和多语失语症患者达到最大程度的隶复.这时语言治疗的目的不只是一种语言的恢复,因此使治疗后已恢复的语言向未治疗语言的转换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语言能力的转换是建立在神经生理和语言结构的基础上.即使对两种语言同时进行治疗,其直接治疗效果也主要表现在一种语言上,然后再通过患者的康复努力而转换到另一语言: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程度影响语言问的转换,如果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结构等方面有更多的相似性,则语言的转换更易.此外。第二语言如环境语言的康复也易产生向母语的能力转换。

        (四)翻译
        目前仍不知道裔译是否有一个独立的大脑处理中枢,但双语失语症患者可能表现为多种翻译障碍,临床上有以下形式:①翻译不能,不能从语言1(L1)翻译为语言2(L2),如同时也不能从L2翻译为L1,则为双向翻译不能:②自发翻译,指强迫性地把自己或者对方说的每一句言语都翻译成另一语言;③非理解性翻译,指患者不理解翻译要求,而是机械地将某一语言翻译为另一语言,甚至将翻译指令也译为另一语言;④荒谬性翻译,指双语失语症患者可以把L1翻译为L2,但不能自发说出L2,而且不能从L2翻译为L1。因此,双语失语症患者的大脑损伤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选择性地仅仅抑制翻译过程的组成部分,而另一组成部分因为在神经学上是独立的,翻译功能可能丝毫不受干扰。翻译功能损害使双语失语症患者只能说任—种语言面不能进行两种语言对译。

        对于正常人的两种语言翻译,表现为善于将不熟练语言翻译成熟练语言。当出现翻译功能障碍时可以在以下几方面给予康复:
        1. 词的辨认训练如:普通话-英语双语者,进行两组字词的连线训练。马骝(粤语)-猴子(普通话)、恤衫(粤语)-衬衣(普通话)、银纸(粤语)-钞票(普通话)、老豆(粤语)-父亲(普通话)、心抱(粤语)-儿媳妇(普通话)。
        2.词的翻译训练可进行口译和笔译两种训练形式,如“琴日”(粤语)翻译成普通话“昨天”;“肥皂”(普通话)翻译成粤语“番枧”。
        3.句子翻译    行口译和笔译两种训练形式,如:“食紧饭”(粤语)翻译成普通话“正在吃饭”。
        4.使用语种的指令表达如“他不要这三本杂志”要求用英语说出(或写出)“He does not want these three magazines”,再用普通话写出(或说出)。
        5.语法判断利用语言间的语法差异点,设计某些正确或错误语句,可采用听判断和阅读判断两种形式,判断是否错误并给予改正,如:英语和普通话双语训练。请判断这个句子“她知道我是”或“I do not understand you are saying what”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将其修改正确。

    来源:http://ibbs.ci123.com/post/4062.html

  • 千眠

    楼主 2011-12-21 08:51:03 使用道具

    临床汉语失语症诊疗新进展
    来源:广东医学杂志 点击数:1414 更新时间:2007-4-25 文章录入:Admin
        陈卓铭,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神经康复、神经心理
        临床汉语失语症诊疗新进展
        陈卓铭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语言障碍中心(广州510630)
        失语症是由于大脑语言中枢病变造成的后天习得性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知、理解、组织运用或表达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功能障碍。失语症的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脑炎、脑变性疾病等,其中三分之一的脑损伤出现失语症表现[1,2]。
        1失语症临床诊断
        失语症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标准的失语检查法,它是研究病态语言行为的重要手段。国际上,各国学者根据自己母语特点和研究目的的不同,设计了许多失语检查法。我国目前常用的汉语失语检查法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将国际上较通用的英语版失语检查法直接翻译成汉语使用;二是国内自行设计的汉语失语检查法,又分为非标准化检查法和标准化检查法两种,目前大多使用标准化检查法;三是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汉语失语检查法[3]。
        翻译版失语检查法最早有Henry Head's Test汉语版,此检查法在上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是一种主要针对理解功能的临床简单检查,现使用较少;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the 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简称BDAE),国际上使用较多,国内有多个地区的汉语翻译版。该检查法既包括语言功能本身的检查,又包括非语言功能的检查,可用于评价患者语言交流水平及失语症分类;西方失语成套测验(the western aphasia battery,简称WAB),此检查法较BDAE精减,除可测试大脑的语言功能外,还可测试大脑的非语言功能,应用于失语症临床分类,国内也有多个地区的汉语翻译版,使用较广泛;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clinical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简称CRRCAE),此检查法参照日本的标准失语症检查(SLTA)编译,有30个分测验,9大项目组成,大多项目采用6级评分法,9大项目包括:听、复述、说、出声读、阅读理解、抄写、描写、听写和计算。在翻译版失语检查法中如果为达到失语症分类目的,推荐使用汉语版WAB,为达到失语症功能评定目的推荐使用CRRCAE,对于发病前掌握两种语言或方言的失语症患者建议使用Paradis的双语失语症检测法(the bilingual aphasia test,简称BAT),汉语有普通话-英语、普通话-粤语、英语-粤语双语失语检测法3种编制版本[4]。
        国内自行设计的失语检查法以参照国外失语症检查法为基础,结合国情,并考虑汉语文化、语言特点及方言等,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胡超群等编制的“临床汉语言语测评方法”,北京医院王新德等编制的“汉语失语检查法(草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高素荣编制的汉语失语检查法(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简称ABC)。其中ABC使用最广泛,具体检查内容:谈话(问答、系列语言),理解(是/否问题、听辨认、口头指令),复述(词复述、句复述),命名(词命名、列名、颜色命名、反应命名),阅读(视-读、听字-辨认、字-画匹配、读指令并执行、读句选答案),书写(写姓名和地址、抄写、系列书写、听写、看图书写、写病情),结构与视空间(照画图、摆方块),运用,计算,失语检查总结条图[1]。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汉语失语检查法为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检测法(简称:语言障碍ZM2?1),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研制,江苏常州钱王景[HT5”〗康复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S-YYZ-01语言障碍诊治仪即采用该种检查法。语言障碍ZM2?1检测法是通过优选各种失语症检查方法的敏感指标,结合汉语和计算机应用的特点自行设计,实现病历管理-检测评估-各残存功能显示-康复建议-康复实施等程序化完成。该检查可实现自动分析音量、语速等语音参数,并设计了针对汉语语言障碍的12项利手检测。通过听检查、视检查、语音检查、口语表达四部分,共65题,设计有表达、理解、复述、命名、阅读等失语症检测的各项指标,计算机模糊识别运算各种检测因子出现的概率,可分离出构音障碍、失语、智能障碍和听觉障碍等,共可筛查出19种语言障碍。在达到全智能化诊断的同时,还提供了诊断符合率,让客户分析诊断的可信度。使其能真正做到非专业人员也可使用。一次检测正常人约需11 min,一般患者25 min,系统设定最长检查时间52 min,目前正通过国家“十五”攻关课题进行多中心临床验证,设定常模。该检查法对失语症患者的评估较传统的人工检测优势在于:检测指标客观、检测过程严谨明了、检测操作方便、检测评估量化客观,目前国内已有十几家医疗机构应用于临床失语评估。失语症计算机辅助检测和治疗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普及,是我国失语症诊治发展的方向[5~7]。
       
    2失语症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进展

        面对语言认知这一高级心理活动,传统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方法往往只是根据外部行为表现或结果去推断其心理过程,难以作出非常客观的评价,所以,迫切需要一种能直接反映这一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有关脑功能成像的技术(如:PET,fMRI及MEG等)用于语言认知的研究,可提供心理活动相关脑组织的精确定位,空间分辩率高,但时间分辩率差。事件相关电位用来研究脑语言认知加工过程,可以提供这一心理活动的实时脑电信息,时间分辩率高,但空间分辩率差。脑功能成像和事件相关电位的联合应用为认识语言认知的脑内加工机制提供了一种比较直接、客观的途径,是方法学上的重大进展。
        目前失语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N400研究显示,失语症患者进行词义分类或词汇抉择的实验发现,额叶损伤的Broca失语患者表现出良好的N400语义启动效应,而颞顶叶损伤的Wenicke失语患者N400波幅降低,且无明显N400语义启动效应。这表明,Broca区的损伤并未改变N400的特性,而Wenicke区的损伤则降低了N400的敏感性,与Wenicke失语有关的后部皮质-内侧颞叶系统对于N400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N400波幅有可能作为理解困难或理解障碍程度的客观指标被用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检测[8]。
        PET及fMRI等脑功能成像技术应用于观察语言现象的千变万化,研究脑语言加工中听觉和视觉加工通道;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以及编码、转换和提取等加工过程;分析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加工,了解汉语字、词、句的加工。目前通过PET及fMRI等脑功能成像技术可以直接观察语言某一加工过程或步骤的脑区激活及协同情况,从而可以推断某一语言加工过程的脑区定位。如听词初级激活的脑区为左颞顶皮质区;语义加工在外侧裂周围脑区,特别是额区和颞区;处理听觉信息和语音转译在左颞上回和颞中回;处理词汇及语意在左侧颞下回;信息编码在双侧海马、海马旁区及颞枕交界区;说词在初级感觉运动区及左半球的运动前皮质和辅助运动区。
        通过对失语症患者与正常人的比较研究,可以确定某些较细的语言任务的脑功能定位。通过对某些语言操作任务障碍的恢复过程进行跟踪研究,可以了解其补偿途径或通路,对语言康复训练规律的探讨有积极意义。如对一例右利手脑卒中阅读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治疗前后阅读时fMRI表现,发现治疗前主要活动区是左侧角同,而治疗后则位于右侧角回,这提示治疗后皮层生理功能的改变和神经通路的联合及功能重组,为患者的预后提供了线索[8~10]。
        3失语症康复治疗
        失语症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发挥残存的语言能力及确定最有效的交流方法,达到语言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语言康复机制、利用汉语特点的康复设计、计算机辅助康复及个体化的康复设计等方面。
        对失语症康复机制的研究是失语症研究的热点,也是临床脑科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失语症患者可能存在着两种基本的,也可能是互补的现象:神经功能联系的消除和修复,有可能是病损侧(多为左侧)大脑半球语言网络的结构修补和重建,另外,对侧半球相应代偿区语言网络的激活。
        脑神经的可塑性是指脑神经可以为环境或经验所修饰,具有在外界经验的作用下不断塑造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在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期内,其结构和功能特别容易为环境和经验所影响,是其可塑性的最高时期。即使在脑发育成熟之后,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可塑性,其可塑能力可终生保持。脑的可塑性表现在三个层次上:①神经细胞的轴突和突触可塑性;②旧的神经通路的修复和新的神经通路的形成;③皮层的功能代表区的可塑性。脑的可塑性是神经康复的主要理论基础[11]。
        利用汉语特点的康复设计是失语症康复的另一研究热点,主要涉及语言学和心理学[12]。如提出的汉语声调为突破口,汉语声调的优先康复方案[13];利用我国方言复杂的特点,使用双语和多语的语码转换,诱导概念提取和理解,设计双语和多语特点的言语治疗方案[4];  利用汉字方块字的结构特点设计阅读康复方案[14];利用汉文字形、音、义的结合,其认知形式、认知途径、字意分析判断和存储特点设计汉语特色的康复方案[12,15,18]。
        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是失语症治疗不断追寻的目标,主要的切入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语言功能的缺失(功能障碍);实际交流能力低下(能力障碍);交流对象及环境不利(社会障碍);行为异常、无动机其他高级神经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基于失语症不同的障碍侧面产生了很多的语言治疗技术:①刺激疗法:Schuell创立,以改善语言机能为目的,强调促进、刺激言语,而不是教授言语。通过刺激-反应-刺激的反馈回路,促进形成新的通路。②阻断去除技术:强调在无意识状态下,逐渐进行具体的内容材料(如词和句子)的训练。③程序操作法:运用操作条件反射原理,把认知刺激法和操作条件反射法有机地组合起来。设计一系列细致的、严格限制的逻辑性步骤,指导患者一步步接近所希望的行为。④机能重组法:通过再训练发生了功能重组而得到的代偿。⑤促进实用交流能力治疗:主要侧重于日常的交际活动和信息交流,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治疗强调要充分利用患者残存的能力,灵活应用多种交流技能,把多种信息传达手段结合起来并同时进行,提高接受和表达能力,以满足生活和心理的需要。
        失语症言语康复的训练原则: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少到多,从基本能力的康复训练到复杂行为的训练。首先应安排容易及早奏效的康复内容和项目,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患者的治疗信心,调动积极性。改变作业难度的途径有多种,如从内容的复杂程度(如线段、平面、立方体圆形辨认作业);从熟知程度(如蔬菜、家具、动物等);从速度、数量的增减;从判断作业正确的标准;从提示线索的信息增减等均可改变作业的难度。康复作业的难度力求作到能控制患者的错误数量,理想的作业难度水平应该是使患者需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以正确率80%左右为宜。否则不仅难以奏效,而且会使患者丧失信心,产生畏难情绪。如直接康复训练原理主要策略见图1。
        在进行交流策略的训练时要考虑患者的哪些交流策略可以强化利用,哪些需要调整和训练。在施行各种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可与交流策略训练相结合,进行统一训练。另外要注意家属指导及环境调整,做好心理疏导工作[1,12,18,19]。
        近年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图、义、声像动画可进行人机交互,计算机科学在康复医学的应用也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语言障碍ZM2?1为汉语失语症的计算机应用的产品,其主界面包括系统简介、病历管理、诊断系统、康复训练四大模块。实现康复训练与诊断检查有机地结合,对每个患者的每项诊断,可直接进入该诊断的个体化康复处方,系统共设计19种康复处方,实现康复个体化,做到为每个患者度身订制康复训练[16]。
        图1直接康复训练原理在康复内容中设置了:听康复、视康复、语音康复、口语表达、发音器官、学老师平台六大项内容,每大项内容又涵盖许多子项目,如听康复设计框架见图2,实行语言障碍全方位康复。其中单纯听康复就分出13种康复类型。语言障碍ZM2?1设计了500道康复题,包括 1?000 个康复界面。图2语言障碍ZM2?1听康复设计框架在康复训练中最具特色的是“学老师平台”。该平台由“复述、命名、判断、理解、阅读、组句”六大部分组成。治疗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康复平台内容,如自行添加、选择、输入命名图片,自行建立大型图片库,录入提示语音,输入提示文字等,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不再受语言、文化、地域等因素束缚和限制。
        在康复训练中通过运用计算机最新科技成果,达到人机即时反馈、精彩的图像显示,栩栩如生的动画表达方式,人机互动,从而在康复应用中显得简单有序。使治疗师摆脱单一枯燥且繁重的训练工作,使患者体验到康复训练的乐趣,在不断康复游戏中超越疾病的束缚,达到语言程度最大的恢复[16,17]。
        1~19(略,需要者请与作者联系)
        (收稿日期:2004-08-09编辑:庄晓文)
         



    版权声明:广东省医药卫生信息网为非营利性网站,大部分资源均经网上搜索整理而成,仅供网友私下交流学习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者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网友自己承担!本站仅提供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除部分原创作品外,本站对转载、收集之资源不享有版权,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电话:020—81906047
  • ljm33844

    2011-12-21 09:04:13 使用道具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住在我家楼下有对小夫妻,丈夫英语非常好(他两个姐夫都是英国人),本人也是高校教师。妻子在孩子1岁左右呀呀学语的时候便提出要使用双语教育,于是,孩子在家,妈妈和奶奶跟他说带口音的普通话,爸爸跟他说英语,舅舅外婆来了跟他说方言,姑姑姑父每年回来探亲也跟他说英语,到外面玩大家都说普通话,结果那孩子说话很迟,2岁多都不会说多少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到现在六岁了说话还不利索,主要是发音怪,小朋友都笑话他。说实话,双语养育也是看环境看语言天份的,一刀切不可取。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谢谢参与话题!
  • 千眠

    楼主 2011-12-21 09:05:02 使用道具

    我贴双语失语症出来倒不是想吓着大家,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双语失语症的患者是很少的,因此我假设,这样的患者很少,看了一下资料,形成这种病症的主要原因有4种:语言功能的缺失(功能障碍);实际交流能力低下(能力障碍);交流对象及环境不利(社会障碍);行为异常、无动机其他高级神经功能障碍(心理障碍)。

    有的能力作为父母很难介入和作出改善,只能看孩子自己的能力,不过心理障碍这一块,还是可以调控的;

    我觉得要培养双语混说的孩子的父母,除了要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问题,

    一个小孩子掌握了多种语言的时候,很容易混搭着表达,这样的表述方式,对孩子交友的影响,有的孩子听不懂,就会嘲笑,越嘲笑,孩子越紧张,越紧张可能就越表达得不顺畅,最后,可能因为害怕别人的嘲笑而不敢说话,这就太可惜了。

    提早告诉孩子混搭着说话的优势和歹势,鼓励孩子使用纯粹的表达方式,例如说纯粹的中文,和纯粹的英文,告诉孩子,即使有人嘲笑也没关系,只是对方对多语言没有认识而已……

    这样孩子就能更轻松面对有可能遇到的负面心理影响了。
  • 千眠

    楼主 2011-12-21 09:48:57 使用道具

    绿袖子 发表于 2011-12-21 09:26
    人们面对利益和风险的思维方式通常是:能获得利益的那个人是我,风险都是不注意的人才会遭受的。所以很多 ...

    我和你的想法很一致,孩子也是一年级学校提供的外教英语课程才开始接触英语(有一年的课本连字母都没有,纯粹听听),1年级结束后,才开始正式跟中国老师课外英语培训,现在孩子5年级,英语方面已经比较突出,她跟中国老师学的语法就是理解透彻,功底扎实;所以我觉得起码6-7岁开始接触英语,肯定不算晚,孩子也不会在学习英语方面因迟学而吃亏。

    我对大家都一窝蜂地迷信外教,也是觉得困惑的;

    举个例子:女儿的学校捆绑了一个大班(46人拆成2个班)上课的外教芝麻街课程,上个月,外教用英语和孩子们解释比较级和最高级,因为学校课程还没有学过比较级和最高级,外国人用英语解释比较级,越解释用词越深奥,孩子们很迷惑,于是老师找一个最矮的,中等的,最高的孩子来示范,然后又找瘦的,中等肥瘦,最胖的孩子做示范,其他孩子都以为老师做游戏玩呢,

    只有上过中国老师教的语法的我女儿,明白老师是在教语法;

    找个中国的好的英语老师,不仅性价比高,老师稳定,可持续性学习,而且,对孩子学语法有特别明显的帮助,我是认为找中国老师很重要的。不必认为外教就是好;

    我女儿同时参与了一个小班的中国老师课程,和大班的外教课,互为补充,如果只能上一个,我会选择中国老师的课程,因为接近4年下来,我觉得中国老师的每周3小时课程是对孩子更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