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千眠 于 2011-12-21 22:14 编辑

我是查资料的时候,无意发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01司機難忘的一晚
02熱情by鄭呈皇
03一條腿的幫沒有腿的by盧俊義
04她們這一家(趙小蘭的家庭教育)by劉墉
05生命中總有來來去去的朋友
06出賣合歡山?by鄭一青
07高材生人情世故0分by蔣碧君
08孩子,音樂比課本更重要by洪蘭
09德國小孩=殘酷教育


佳文共讀10 『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by嚴長壽(總裁獅子心) 五5姓名:_________
  人生路上,挫折常常會沒有預警地從四面八方襲來。可能是無法抗拒的天災地變;可能是難以預料的生老病死;可能是努力工作,卻懷才不遇;可能是全心付出,卻換來情人變心的回報;可能是用功苦讀,卻進不了理想的學校;可能是辛苦創業,卻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面對各種不同的挫折,每個人的「容忍能力」都不同。
有的人受不了被拒絕
  一個高學歷的朋友,從拒絕接受他感情的女生住處跳樓自殺,留下無限的遺憾與惋惜。
  「他條件那麼好,還怕找不到更漂亮的女朋友嗎?」
  「沒想到他長的那麼帥,還會殉情!」
  「何苦如此專情?天涯何處無芳草!」
大部份的親友們都以為他是個死心眼的癡情奇男子,其實了解內情的人都曉得,小到大,他不知道拋棄了多少個女朋友,讓多少人為他傷心難過,卻受不了被人拋棄一次。
有的人受不了被誤解
  到國外留學多年的朋友,提起出國一段不甚愉快的職場往事,仍然氣憤難耐。當年因上班的地點,位於寸土寸金的商業精華區,幾乎每
天都為了找停車位而遲到。直屬上司希望他能準時上班,便建議他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
  由於職位低、年資淺,朋友心想,「公司的停車位哪輪得到我來停呢?」
  為求慎重起見,他再三詢問上司,「不會有問題嗎?真的可以停嗎,?」
  上司拍著胸脯保證,「絕對沒有問題,可以停啦!」
  不料第一天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就出事了。
  上班後不久,上司突然叫他,「你的電話。」拿起話筒,劈頭就被一個陌生女子罵了一頓,「我是公司的副理,立刻把你的車子開走。
誰叫你把車停在我的位子上,害我上班遲到!」
  被對方罵得莫名其妙,上司卻一點表示也沒有,朋友立即提出辭呈,不管公司怎麼留都沒有用。
有的人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我認識一個辦事能力很強朋友,他什麼都好,就是受不了被挑出錯誤。只要有人當眾指出他「哪裡做錯了」,便辭職不幹。
  很多面試他的主管起初都想不通,以他的學歷,早就該升官了,為什麼一直在原地打轉?等他提出辭呈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有的人受不了一點不完美
  好友的女兒生日,特地邀請幾個漂亮的阿姨去為小朋友慶生。
  切蛋糕時,有個小客人拿到蛋糕缺一角,他馬上把蛋糕推開,「我不要吃破一個洞的蛋糕!」
  「只缺一小角啊,蛋糕還是很好吃喔!」任憑阿姨們說破嘴,他就是不接受這塊缺了一角的蛋糕,最後只好換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給他。
  看他為了一點缺角而拒吃蛋糕的表情,我很替他的未來擔心,是否每次都能如願換到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呢?

  1、想想自己,受得了挫折嗎?  2、受得了被拒絕嗎?
  3、受得了被誤解嗎?      4、受得了被挑出錯誤嗎?
  5、受得了失敗的打擊嗎?    6、受得了期待落空嗎?
  7、受得了不完美的存在嗎?
────────────────────────────────────
  「挫折容忍度」,說簡單些,即是「一個人承受打擊的能力」。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強,自然學到的經驗越多,累積的成功及本錢也越多。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弱,自然會想辦法躲避挫折,同時喪失自我磨練的機會。
  記得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他剛從軍中退伍時,只有高中學歷,無一技之長,只好到一家印刷廠,擔任「送貨員」。一天,這年輕人將一整車四、五十捆的書,送到某大學的七樓辦公室;當他先把兩三捆的書扛到電梯口等候時,一位五十多歲的警衛走過來,說:「這電梯是給教授、老師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搭,你必須走樓梯!」年輕人向警衛解釋:「我不是學生,我是要送一整車的書到七樓辦公室,這是你們學校訂的書啊!」可是警衛一臉無情的說:「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師,不准搭電梯!」
  兩人在電梯口吵半天,但警衛依然不予放行,年輕人心想,這一車的書,要搬完,至少要來回走七層樓梯二十多趟,會累死人的!後來,年輕人無法忍受這「無理的刁難」,就心一橫,把四、五十捆書搬放在大廳角落,不顧一切的走人。後來,年輕人向印刷廠老闆解釋事情原委,獲得諒解,但也向老闆辭職,並且立刻到書局買整套高中教材和參考書,含淚發誓,我一定要奮發圖強,考上大學,我絕不再讓別人「瞧不起」。
  這年輕人在聯考前半年,天天閉門苦讀十四個小時,因為他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已無退路可走,每當他偷懶、懈怠時,腦中就想起「警衛不准他搭電梯」被羞辱、歧視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後來,這年輕人終於考上某大學醫學院。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也變成一家開業診所的中年醫生,然而,他靜心一想,當時,要不是「警衛無理刁難和歧視」,他怎能從屈辱中擦乾眼淚、勇敢站起來?
  而那位被他痛恨的警衛,不也是他一生中的恩人嗎?
*************************************
  經國先生曾說:「失意時需要忍,得意時需要淡。」的確,人,都有失意,不順遂的時候,然而,我更相信,:「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人只有在遭遇挫折,被他人百般刁難、岐視、嘲諷時,才能「打醒自己」,讓自己被「當頭棒喝」而驚醒過來!這豈不是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因此。如果現在的挫折,能帶給你未來幸福,請忍受它。如果現在的快樂,會帶給你未來不幸,請拋棄它。「生命中的每個挫折、每個傷痛、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祝福大家都能夠突破自己所不能突破的難關。
==========================================================



佳文共讀09 『德國小孩 = 殘酷教育』         五5姓名:____________
  幼兒教育是人成長的第一步,這一步能否走好與人的性格形成和命運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德國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挫折惶恐無助,不如從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本事。因此,“殘酷教育”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成為流行趨勢。
  上午9時,沉浸在冰天雪地之中的德國北部城市漢諾威寒冷無比,然而位於市區的瑪格瑞特幼兒園門口十分熱鬧。孩子們背著碩大的雙肩揹書包,精神抖擻地陸續走進園內,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為了深入了解現在德國流行的“殘酷教育”,我也走進了幼兒園。

  幼兒園是一座兩層小樓。室外有大片的活動場地,草地、沙地、石頭地……卻沒有看到國內常見的塑膠地。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膽子很大,登梯爬高一點都不含糊。老師們則站在遠處觀察,不怎麼干涉。
  我發現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卻不穿棉衣或防寒服,頂多穿一件絨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褲或短裙的。看著我大驚小怪的模樣,陪同我的雅娜老師解釋說:“孩子應該比大人少穿點衣服。他們精力旺盛幾乎可以用來‘發電’。活動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腫的服裝還會影響他們的靈活性。”
  走進活動室,只見裏面堆滿了各種墊子,孩子在上面盡情地翻滾嬉戲。6歲的喬安娜正在圓形的蹦蹦床上彈跳,一不留神把2歲大的托尼撞倒了。托尼大哭起來,而站在一旁的老師並沒有馬上跑過去安慰他。3分鐘後,老師走過去溫和地說:“托尼,你剛剛被喬安娜撞了一下,很委屈對不對?可你是小男子漢,難道還沒有哭夠嗎?”托尼點點頭,立刻收起抗議的哭聲,用袖子擦去臉上的鼻涕和眼淚。
  我留意到牆上貼滿了“15名小科學家的研究學習成果”。難道還包著尿布的小孩也懂得研究和寫報告嗎?“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好處就是,年齡大的孩子會教年齡小的孩子,年齡小的孩子會主動模倣年齡大的孩子。他們在一起製作東西,墻上所展示的成果就是他們的小發明。”幼兒園的負責人蘇珊娜博士笑著對我說,“這種教育模式能激發孩子勤動手動腦,主動團結合作。比如,配對遊戲、合作拼圖、合辦聚會等,孩子從小就能體會到團體合作的力量。”
  蘇珊娜博士強調說,來幼兒園的孩子主要的任務就是玩,通過玩來教他們,老師只是一個觀察者、幫助者,要充分發揮孩子的天性。園內以小組和個別活動為主,至於進行什麼活動,由孩子自己決定,可以畫畫、聽故事、到戶外玩,只要是幼兒園裏能進行的活動,幹什麼都行。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到了中午12時。我看見孩子們三三兩兩地來到餐桌旁。老師把飯盤放在孩子面前,大點兒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紀小的、不會用勺子吃飯的孩子就用手抓著吃。今天剛剛入園的3歲大的格碧妮站著不動,一會兒看看這兒,一會兒看看那兒。老師讓她坐在小凳子上,用手勢啟發她自己吃飯。可是,格碧妮不會抓著吃,呆呆地坐在那裏。老師耐心地用手比畫著教她,
卻絲毫沒有要喂她的意思。直到吃飯時間結束,格碧妮一口沒動的飯菜就被“沒收”了。
  看到這兒,我有些不解。雅娜老師說:“德國人從來不喂孩子吃飯,如果孩子餓了,自己會主動吃的。格碧妮現在不會自己吃,下次就會了。”蘇珊娜博士說:“孩子不會做的事,老師只在必要時給以言語或者行為上的鼓勵和暗示,大人不要強迫他們做什麼,也不包攬,因為那樣可能會抑制孩子‘獨立行為’的發展。幫他完成某些事,日後他就只會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而缺乏創造性。幼兒園提供3個午餐時間———中午12時、下午1時和下午2時,孩子自己決定何時用餐。”
  在午睡的問題上,老師也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如果在床上躺20—30分鐘還沒有睡著,他可以出去玩。這讓我想起鄰居4歲大的兒子米希爾到我家時的情景。米希爾沒有見過中國的餃子,抓起一隻生餃子就往嘴裏塞。當我想制止時,他媽媽卻制止了我,說:“別管他,這樣他才知道生的是不能吃的。”
  蘇珊娜博士認為,家長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給以孩子儘量多的愛而不是寵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要常把“對不起”、“請原諒”和“謝謝”之類的詞挂在嘴邊。由於得到父母的愛護和尊重,德國的小孩從小就參與家庭的各種活動,並提出自己的意見,比如購買什麼樣的家用電器、汽車,如何佈置房間、處理家務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與父母一起商討,父母也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充分肯定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
  在德國,愛護兒童、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已被列入法律條款。一方面法律規定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另一方面,嚴禁父母“嘮叨、打罵或不愛子女”,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雙親。此外,法律還詳細解釋了兒童享有的各項權利。
  從下午2時開始,家長們陸續趕來接自己的孩子。中國的父母天冷時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緊緊地摟在懷裏,聽說德國人不這樣做。這時,我看到一些還在牙牙學語的小孩被家長一手抱在胸前。有趣的是,他們的抱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隻胳膊上,紅撲撲的小臉朝外,後背貼著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著,樣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在瑟瑟的寒風中,“狠心”的家長不給小孩過多的遮蓋,還不慌不忙地走出幼兒園。
  蘇珊娜博士說:“德國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他們需要自然的生長環境,不可過於控制,給孩子留下儘量多的自由發展空間。比如,抱孩子時孩子的臉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視野基本一樣,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動,全身能充分地與陽光和空氣接觸,有利於他們適應自然環境,茁壯成長。”
==========================================================

佳文共讀08 『孩子,音樂比課本更重要』 by洪蘭(2004.11.24中國時報) 五5姓名:______
  某小學的合唱團上電台接受訪問,並現場演唱幾首得獎的歌,唱完後,主持人問:「你們練唱會不會擔誤功課?父母親同意嗎?」領隊老師急忙說:「我們都是下了課、放了學或是周六才練,沒有擔誤到功課。」但是主持人好像不相信,又再次追問,甚至問個別團員求證。
  我聽到他浪費時間去問這種問題不禁很感嘆,難怪教改不成功,連電台主持人都認為音樂不重要,應該以功課為重,一般的父母就更不用說了。
  其實,對孩子心智的成長來說,音樂比課本更重要,因為它直接觸及靈魂深處,可以陶冶性情。一個愛音樂的孩子是快樂的,重複、有規律的旋律會活化大腦中的快樂中心,我們唱歌時常會不由自主地微笑起來。一個有甜美歌喉的人是上天的寵兒,因為他擁有一個隨身攜帶最好的自娛娛人樂器,孩子的歌聲更是天籟。
  美國曾有一位音樂老師,在聖誕節前二周出車禍昏迷不醒,無法帶領孩子去參加聖誕節的聖歌比賽,但是學生們自動自發的練習,在沒有老師的指揮下拿到了第一名,他們把這第一名的錄音帶放給昏迷的老師聽,奇蹟似的讓老師醒了過來。老師說,她在白茫茫大霧中不知往那裡走,心煩意亂時,突然聽到天使的歌聲,她順著歌聲的方向走去結果就醒來了。
  對孩子一生來說,擁有音樂素養遠比留在教室中背那些死的知識重要,知識永遠學不完,但是音樂的素養卻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給人力量,使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電影「真善美」中,瑪麗亞說當她心情不好時,她就唱我最喜歡的歌;「國王與我」中,安娜也跟她的兒子說,當你害怕時,你就吹口哨,口哨是旋律,吹著吹著你就不會害怕了。
  從研究上看來,音樂反而更能增加孩子的學習效果,因為學音樂時,孩子學會紀律,音樂是有組織,有旋律的,它的節奏很重要,這些都幫助孩子大腦的發展。研究者分析1998年美國SAT成績,發現參加合唱團和會彈奏樂器的學生,在SAT成績上比不會任何樂器的人高了52分;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也發現在做枯燥工作時,音樂能幫助減少錯誤,他們發現90名校對人員在有音樂的環境下挑出的錯字比沒有音樂時多了21.3%,因此,鼓勵孩子練唱,不但抒解他的心情,提升他大腦的活化,更能增加他學習的效應,真是何「樂」而不為呢?
  音樂豐富我們的心靈,父母親真的不必在意每周一點點的練唱時間,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資訊很快翻新,孩子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所要用到的知識是現在還沒有發明的知識,父母又何必在乎那短短的一、二個小時課堂學習的時間呢?
==========================================================

佳文共讀07 『高材生人情世故0分』 by 蔣碧君(國中教師)  五5 姓名:___________
  模擬考甫結束,我承諾招待考前幾名的學生到家中作客。約定時間的前一個星期,我便和外子忙裡忙外的打掃兼採買,而我那從不下廚的另一半也研究起食譜,費心準備當天的餐點和零食。星期六早上,我開車去接學生,看見他們雀躍的模樣,我忍不住洩漏中午的菜單內容。沒想到他們竟七嘴八舌的說:「為何不叫披薩或麥當勞呢?」「可是我比較想吃麵耶!」「老師妳煮的東西能吃嗎?」一陣哄笑之後,我有點被潑冷水的感覺……
才進家門,我正要開口介紹師丈時,聽見有人竊竊的說:「他是誰啊?有點胖!」「一點也不帥……」
我抬頭看見外子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趕緊要學生向他問好。趁他們坐定,我趕緊走進廚房和外子一起準備飲料,誰知道這時竟有三個同學偷溜進我們的臥房,對著房裡的照片及擺設品頭論足起來。我強忍心中怒火,提醒他們應該尊重別人的隱私,難道已經國三的學生,連這點基本禮貌都不懂嗎?一陣說教之後,他們變安靜了,氣氛也搞得怪怪的。
吃完午飯,他們嚷著要離開,我也不想強留他們。只是一回頭,面對滿桌未收拾的杯盤和一地的雜誌、撲克牌、CD……我忽然覺得臉上一陣熱,是我沒把他們教好嗎? 這些孩子功課都很好,怎麼那麼不懂事呢? 不會體貼別人,不懂得別人的用心,將一切視作理所當然;不懂得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甚至連做人的基本禮貌都不懂,吃完飯不知道收拾自己的碗筷,臨離去連一聲謝謝也沒有……是因為升學考試不考這些,所以不會?還是家中父母沒教或不懂得教呢?
這些孩子生活在優渥環境中,只學會了自以為是,學會了理所當然的接受,只學會了永不滿足。或許我已LKK,但是每天面對這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面對一群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未來棟梁」,我竟心虛的想問:「他們會變成這樣,是誰的責任和損失呢?」【2004/04/21 聯合報】
===========================================
讀者回應─滿懷歉意對號入座 by  林緣昭(中縣讀者)
  那天看到「高材生,人情世故零分」這篇文章,心裡好有感觸。隔天早餐時,就念了這篇文章和三個孩子分享。他們各有不同的反應,但應該都有收穫吧!也和大家分享。
老大,國中一年級,聽完後一臉尷尬,沒發表任何高見。她平時話不停口,也是像文章中所提,把「老師你煮的東西能吃嗎?」這種損人的話掛在嘴邊的女生,而且她更常說的是文中也提到的「可是我比較想吃麵耶!」每次大家一起外出用餐,若是去的地方沒有麵食,她一定很不高興的說:「哦!我比較想吃麵耶!」
也許她有種被「點名」的感覺。
老二,國小四年級,聽完後她說:「老師那麼不爽,乾脆痛扁他們一頓!」我告訴她,我覺得老師不會痛扁他們,只是很痛心,為什麼「好學生」能把學校功課學習得那麼好,卻在另一門「做人」的基本功課上得了零分?老師也檢討自己,是否少教導了這一個部分?只是老師很無辜,因為身為媽媽的我,也覺得做人很重要,所以該教的教,該講的講,每次要外出作客,一定重複:「要有禮貌,鞋要擺好,不亂動東西,玩具玩完要收拾……」可是我一開口,孩子就嫌我煩,嫌我囉嗦。聽完我的長篇大論,老二說:「我和姊姊常不懂妳的用心。」聽到她這句成熟懂事的話,讓我先是一愣,不知該接什麼話好;回神後才回她:「學習當個好客人,也是重要的功課,希望妳以後會是一個好客人。」
老三,國小二年級,聽完後他拿了報紙,仔細再看了一遍,然後說:「老師下次可能不會再請他們到家裡吃飯了。」我說:「小鈞,你覺不覺得你很像說『為何不叫披薩或麥當勞?』的那一位同學?」他反駁:「我哪有?」但說得很心虛。我好像看到自家小孩出現在報紙上老師的家,心裡滿是歉疚,更覺得我必須再次和他們談談關於所謂人情世故的課題。【2004/05/03 聯合報】
親愛的,請和爸媽一起看完這篇文章,並在背面寫下和爸媽討論後的想法。
==========================================================

佳文共讀06 『出賣合歡山?』by鄭一青(天下雜誌278期) 五5 姓名:___________
  每個人生命中都需要一條清澈的河,一座青翠的山,去記憶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事物。但當每個人都移民到一座應當被保育的高山上,蓋一座大房子時,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合歡山在大量民宿和遊客湧入後,未來會如何?
  沿著台十四甲線從合歡山往埔里方向緩緩下行。六月中的合歡山,冷冽而清新的山風下,台灣鐵杉、玉山箭竹、紅毛杜鵑把翠綠的青巒染上一抹紫紅。但在逐漸接近清境農場時,只見一百多條小水管沿著公路突兀地一直拉到清境農場一帶,而幾座二、三公尺高的大型民宿招牌,大剌剌地與遠方壯麗的北萊山形成諷刺對比,四處大興土木,很難真正和過去青青草原上的原野景象連在一塊。
  合歡山清境農場一帶,短短一兩年內,在成功的集體行銷和一部份媒體炒作下,變成快速移植台灣庸俗化觀光的熱門旅遊地點,一年前來清境農場的人潮逾百萬人次,而清境農場的總房間數也從五年前的三百六十間增加到近千個房間,而目前正大興土木的民宿陸續完工後,明年底更將有近一千六百間住宿房間。其中,近半數民宿是由為尋找更美好生活而上山的新移民所蓋,新移民已佔了近千名當地人口數的一半。在清境,每棟房都蓋得獨特,品質遠超過大多數過去山區的旅館。但每一個漂亮的個體,加總起來,卻沒有等於漂亮的整體。
  「我們還是沒學會如何和大自然融合,」生態旅遊協會監事、中研院動物所研究員陳章波表示,原來上山是希望能夠親近自然,但是現在大家一窩蜂地上山蓋民宿,結果又掉進了台北都會的漩渦之中,「我的房子接著你的房子,到了山上,人還是都關在房子裡。」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馬繼康,在看到媒體大幅報導合歡山新移民的故事後,對媒體大篇幅宣揚錯誤訊息非常憤怒,不僅打電話去抗議,也投書報社,但「我好像狗吠火車,」馬繼康沉痛地說。部份台灣城市新移民到了天涯海角,卻仍然充滿了都市人的思考和生活方式。馬繼康批評,許多都市人想要遠離塵囂,接近自然,但真正身處自然時卻又無能力享受,只有把山下的那一套搬到山上來,卡拉OK、健身房正是這樣的產物。
  「只因為民宿業者喜歡吉野櫻飄如雪的感覺,便要捨棄這裡秋天滿山通紅的紅榨槭落葉繽紛的美好,而耗費巨資物色八十棵櫻樹,移植到山上,絲毫沒有想到這會對此地生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馬繼康批評,這不僅辜負了出走的理由,也看不到對這片土地真正的熱愛。
  面對遽增的觀光人潮,一到假日就塞車成了很大的問題,而一旦碰到冬日合歡山賞雪熱潮,大排長龍的上山車潮、凌亂的攤販和垃圾,更是把整座山妝點成恍若台北夜市。「台灣的山真的很美,但是到處垃圾真是很可惜,」任教淡江大學的一位美國籍教授既震驚於台灣山林之美和植物的多樣性,也非常不解台灣人四處留下「觀光」 痕跡 -「垃圾」的「惡習」。「一座山能承擔幾座房子?一座山能禁得起多少車?」陳章波強調台灣人要謙卑地認識自然,向自然學習,要建立真正的生態旅遊,而不是在大自然中觀光消費,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毀了台灣的山林。
  合歡山一帶在目前缺乏總量管制和整體規劃下,放任個人和業者各憑本事開發,固然在經濟不景氣和農業蕭條下,創造了獨特的繁榮景象,但這種榮景可以維持多久,能不能永續經營觀光和自然資源,是許多人共同的疑問。水源是第一個浮上的問題。五月底,上演在清境農場的一場搶水大戰,就透露了在短短期間之內快速無規劃地開發,所顯現的窘境。位處高山的清境地區,二十餘年一直面臨缺水問題,多仰賴清境農場從遠自二十三公里外、瑞岩慈峰地區的慈翁溪保育區水源地,以引水幹管接引水源供應地區民生用水、灌溉用水及營業用水。需求大增下,五月底更在斷水數天之後,與居民發生口角和搶水衝突。生態的衝擊,更是被漠視。廢水的排放是未浮上檯面的必然污染問題。「從過去的農藥和肥料,到現在這麼密集的污染源,沒有人評估對濁水溪上游的影響是什麼?」
  長期研究山林生態,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所長陳玉峰指出,當城市的游資都跑到山裡,將帶動過去集中下游的污染往上游走。連企業人士如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與以發展觀光聞名的宜蘭縣長劉守成,看到合歡山一帶如此大規模開發蓋房子,都很擔心水土保持的問題。「山有好多層皮,而這種大規模開發,所形成的剝皮效應,未來土石流的機會大增,幾乎可以預期,」陳玉峰指出。「照這樣無節制地開發下去,清境農場只剩五年的光景了,」一位荒野保護協會的會員悲傷預測。
  見晴農場負責人、清境農場觀光發展促進會施武忠倒沒有這麼悲觀,他認為當台灣經濟這麼不好,卻還有這麼多人對這裡有信心,願意投資建設民宿是好事,但他也期待政府公權力能夠介入管理,「我們也希望能維持好山好水,不要被毀掉,但這不是個人可以做的。」只是,政府公權力和規劃能力永遠趕不上資本的流動速度。任職工程顧問的王源森今年和妻子來到清境農場度假,歡喜地四處看民宿,甚至自己也想移民合歡山,今年五月很高興再舊地重遊,卻失望地發現,清境農場彷彿變成一座大工地,「大自然怎麼能受得了這種開發?」再次重回,他和妻子移民合歡山的夢醒了。
  為了滿足台灣人嚮往「歐洲式」山居生活的夢,每一座民宿幾乎都有一個洋名字:維多利亞、莫內、維也納、小瑞士,「我們切斷了對自己文化、生態和山林的理解和認知,只能移植西方的建築和文化經驗,」陳玉峰分析。在歐美,許多風景特定區中對建築的本土形式和材質都有極嚴格規定,以北加州沿海公路而言,蓋房子只能選用當地材質,房子型式也限定幾種規格,以避免景觀污染。
  台灣原期待「景觀法」能夠扮演類似角色,但是「景觀法」仍然躺在內政部,沒有消息。而全民拚觀光的運動,卻隱然成形。「台灣的國家公園可能要一個個淪陷。拚觀光,可能帶來的是台灣山林另一次的浩劫,」陳玉峰指出。在國外,許多個人是用不同的方式,保存未開發的大地給子孫。在美國加州的約翰和他的八個朋友是一個好例子。個頭瘦削、滿臉大鬍子的水文學家李約翰是柏克萊大學六○年代的反戰學運領袖之一。十年前,約翰和幾位朋友合資在加州北邊臨海山上購買一塊地,蓋了一間簡單登山露營用小木屋。約翰和他的朋友買下小木屋的用意不是在於逃離都市或是在山上經營民宿,相反地是為了握有「水權」,進而守住一座山免於開發。
  根據美國加州法律,擁有水權才能開發土地,而約翰選擇的地點正是這樣的關鍵地點,「我們買下這塊地,就守住了這片山,」出身政治世家,約翰說起話似乎仍可見到他在六○年代反戰、反權威的激越。他們用行動證明,人人都需要一座山,但愛一座山,不需要用出賣整座山林的靈魂和未來,來做為代價。
  人人都到山上找希望,結果卻可能是山林失去了它的未來。
==========================================================

佳文共讀05 『生命中總有來來去去的朋友』       五5 姓名:___________
  在暑假期間,一位昔日好友由倫敦回來。我們約在信義路金石堂五樓的咖啡屋中見面。夏日的午後,鬱熱難當,我拉著女兒的手,走在人潮滾滾的街道上,覺得整個城市似乎要燃燒起來。女兒的小手,常因逆向行走的行人的衝撞而由我手中鬆脫,然而,很快地,又會上前來。
我們就在商家吆喝聲、行人討價還價聲中,斷斷續續地聊著,女兒問我即將和什麼人見面,我說:「是媽媽大學畢業後留在學校當助教時的同事,由很遠的英國回來。」女兒側著頭天真地問:「是不是從很遠的地方回來的人,都要約著見面,請他們喝咖啡?」「那倒不一定啦!媽媽那時同她感情最好,一起做助教時,她很照顧媽媽。」女兒鍥而不捨地接著問:「大人也還要人家照顧嗎?她怎麼照顧你?是不是像蔡和純照顧我一樣?教你做功課?」蔡和純是她的同班同學。
我聽了不由得笑了起來說:「大概差不多吧!人再大,也需要別人照顧呀!對不對?像爺爺生病了,也要我們照顧嘛!對不對?...」「那你生病了嗎?那時候?」「生病倒沒有。不過,那年,有一段時間,媽媽的心情很不好,覺得自已很討人嫌,人緣很差。就在那年聖誕節前幾天,我發現王阿姨偷偷地在我辦公桌上來了張她自己做的賀卡,上面寫著:『我不知道怎樣形容我有多麼喜歡你,祝你佳節愉快。』媽媽看了好感動。這張卡片改變了當時媽媽惡劣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使我覺得自己並不那麼討厭!」女兒聽了,若有所思,低頭不語。
我和朋友見了面,開心地談著往事、彼此探問著現況,女兒一旁安靜地聽著,不像往常般吱吱喳喳搶著說,我們幾乎忘了她的存在。一會兒工夫後,女兒要求到三樓文具部去看看。十分鐘後,女兒紅著臉,氣喘吁吁地上樓來,朝我悄悄地說:「先借給我一百元好嗎?我想買一個東西,回去再從撲滿拿你。」我和同學談得高興,不暇細想,知她不會亂花,便拿錢打發她。過沒多久,她又上來了。
面對朋友,恭敬地立正,雙手捧上一盒包裝精美的禮物,一派正經地說:「王阿姨!送你一個小禮物,你從那麼遠的地方來。」朋友和我同時大吃了一驚,朋友手足無措,訥訥地:「那怎麼行!我怎麼能收你的禮物!我英國回來,沒帶禮物給你,已經很不好意思了,而且,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兒....」
女兒很認真地併攏腳跟,無限深情地說:「我媽媽說你是她最好的朋友,謝謝你以前那麼照顧我媽。」一股熱氣往腦門兒直衝了上去,我喉嚨驀地哽咽了起來,眼睛霎時又濕又熱,我束手無策,萬萬沒想到女兒竟會如此做。朋友的眼睛也陡地紅了起來,嘴脣微顫,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緊緊摟過女兒,喃喃說道:「謝謝啊!謝謝..」
這回輪到女兒覺得不好意思了。她伏在朋友肩上尷尬地提醒朋友:「你想不想看你得到什麼禮物啊?」朋友拆開禮物,是掛了個毛絨絨小白兔的鑰匙圈。女兒老氣橫秋地說:「會照顧人的人一定會很溫柔的,所以,我選了小白兔,白白軟軟的,你喜歡嗎?」朋友感動的說:「當然喜歡了,好可愛的禮物。我回英國去,就把所有的鑰匙都掛上,每打開一扇門,就想一次你。......真謝謝啊..」
女兒高興得又蹦又跳地下樓去了,留下兩個女人在飄著咖啡香的屋裡領受著比咖啡還要香醇的情誼。生命中總有不同階段的朋友來來去去,但大多數的人們只用回憶懷念舊朋友,時間越久,友誼慢慢就淡了,不論多深厚的感情終究敵不過歲月的考驗,除非我們自己願意用心經營!!
所以身邊總是新朋友比較多,但有些朋友雖然無法豐裕自己的生活,卻能溫暖自己的生命,每當想起他(她)時,看到他(她)時,心情就會很快樂,很開心,或許你我都曾經擁有過這樣的朋友,也曾經因為不珍惜而失去了這樣的朋友!!幾年後,我們還會是好朋友嗎?
==========================================================

佳文共讀04 『她們這一家--趙小蘭的家庭教育』by劉墉   五5 姓名:___________
  在我唸研究所的最後一年,日文課班上突然出現了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太太。當她正襟危坐,擠在一群二、三十歲年輕人之間,跟著教授朗讀的時候,實在很有意思。起初我以為她只是排遺時間的旁聽生,後來看她也緊張兮兮地應付考試,才確定是正式的研究生。她從不缺席,筆記又寫得好,所以溜課的人都找她幫忙,我們稱她為趙太太,直到畢業,才知道她就是趙小蘭的母親----朱木蘭女士。
  我今天提到趙小蘭並不想強調她是華裔在美國政府職位最高的人,也不想討論她的白宮學者、花旗銀行傲人的學經歷,而是希望讀者能了解一下趙小蘭的家庭生活。因為我相信,沒有那樣好的家庭教育,很難有趙小蘭今天的成就。最起碼趙小蘭今天立身華府高階層,那帶有適度衿持與華裔尊榮的氣質,必然來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我用「特殊」是絕不為過的,因為在美國的中國家庭能有她家那樣完整而嚴格訓練的的己經太少了,即使在中國,相信也不多。看過「真善美」那部電影的人,大概會記得茱麗安德魯絲初去當家教的時候,父親一吹哨子,孩子就由大到小,列隊出現的畫面。這種情景,幾乎也能在趙小蘭的家裡看到。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來,六個女兒只要在家,一定出來招呼。她們以非常恭敬的態度為客人奉茶,臉上總是帶著真誠的笑容。尤其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以前當趙家宴客,幾個女兒不但出席上桌,而且是守在客人身後,為大家上菜、斟酒!
  當我不解地問朱木蘭女士時,她說:「不錯!我們是教她們做Waitress,但那何嘗不是一種訓練?我的先生常對女兒說,人生做事好像開車,不是只能直走的,有時候必須左轉右轉。不要把伺候客人當做辛苦的事,當你們讀書讀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種休息嗎?何況在這當中,可以學到許多待人處世的道理!」也就因此,他們家雖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大人的道理簡單:「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管家是請來幫助父母的,不是幫助孩子。年輕人理當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則很難學會獨立!」
  不僅料理自己的內務,每天上鬧鐘起床,小時候趕校車上學,回家由姐姐帶頭,自動自發念書,而且她們家的六個女兒,還分擔家裏的瑣事。每天早晨,她們要出去檢查游泳池的設備、撈掉水上的髒東西。到了周末,則要整理占地兩英畝的院子,把雜草和蒲公英拔掉。趙小蘭最小的妹妹,現在十六歲的趙安吉,己經負責處理家裏的帳單、將耶誕卡的郵寄名單輸入電腦,並接聽晚上的電話。尤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趙小蘭家門前長達一百二十英呎車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幾個姐妹,在父親的指揮之下自己鋪成的。趙小蘭曾在「我的事業與人生」文章裡說:「那時我們不見得喜歡,如今想來,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談,很能領會父親良苦的用心了。」
  「家園!家園!這個園地是一家人的,每個人都有責任!」朱木蘭女士說。正由於她們對家庭貢獻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會愛家,覺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家是屬於自己的。特別是在一家人共同的工作中,更能體會榮辱與共、同心協力,而產生共同意識。趙錫成博士夫婦的身教也是極成功的,他們家在晚餐後極少開電視,做父母的也以身作則,不在電視前花太多時間,母親跟著孩子一起讀書,父親則處理未完的公務。從事航運工作的趙錫成博士,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他這種對事業專注的態度,相信也對趙小蘭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不論多麼忙,與子女的溝通還是不能忽略的。每個星期天,他們一定全家去做禮拜,午餐後點心時間,則舉行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大夥高談闊論,每個孩子說出自己新想法、收穫,提出計畫,並徵詢父母的意見。所以當外人驚訝於趙家姐妹的紀律與服從時,要知道那是經由親子之間充分溝通,所獲得的共識。當她們為家裏做事時,不是想到父母命令自己做,而是心裏有著使命感。家是一個「共榮圈」,當每個成員都這麼有向心力時,家庭當然會興旺。
  我們確實看到朱木蘭女士,一九六二年帶著趙小蘭和兩個更小的女兒坐船來美國,從孩子們半句英文不通,必須由父親熬夜逐字教導,艱苦奮鬥到今天,已經有四個分別從哈佛、哥倫比亞、維州大學等名校的研究所畢業。連朱木蘭女士,都以兩年全勤的紀錄,修得碩士學位。當然,趙錫成博士更成為美國航運財經界的名人。但是趙家儘管富裕,孩子郤多半進公立高中,在外面的花費,不論大小,都要拿收據回家報帳。趙小蘭唸大學的學費,還向政府貸款,靠著暑假打工還錢。這不表示趙錫成夫婦小器,而是因為要求子女獨立、負責,把錢花在當用的地方。她們對孩子說:「我們雖然儉省,但是你們如果要學東西,絕對不省!只是既然要學,就有責任學好!」所以趙小蘭和她的五個妹妹,不但功課好,而且各有才藝。趙小蘭能打高爾夫球、騎馬、溜冰、更彈得一手好琴。從前家住紐約長島時,還經常出去演奏。此外,他們每年在暑假和耶誕節,分別安排一次全家遠遊,從選擇地點、訂旅館房間,乃至吃飯的餐館,完全由孩子負責。所以,這旅行一方面是全家同樂,一方面成為孩子們組織、分工的訓練。
  由以上所舉的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知道,趙小蘭姐妹的成功,與她們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絕對密切關係。無怪布希總統在白宮接見趙錫成博士一家時,都特別強調這一點,還對太太芭芭拉說,應該向朱木蘭女士學學怎麼管孩子!
  怎麼管?答案應該是----將中國傳統的孝悌忠信與西方社會的組織管理方法結合,既培養個人的獨
立性,更要求每個人對家庭的參與,透過溝通後產生家庭共同意識,達成彼此期望的目標。父親節快到了!據我所知,在今年六月十七日美國父親節時,趙小蘭特別暫時放下交通部副部長的繁忙工作,由華府趕回紐約的家中,為趙錫成博士過節。請問,在國內有幾個身在外地,位居要津的子女,能在父親節時趕回家,並誠摯地送上一份禮物與祝福?
==========================================================

佳文共讀03 一條腿的幫沒有腿的by盧俊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五5 姓名:________
這是幾年前發生在台南縣一所位於鄉鎮國民小學的真實故事。
裕熙是一個右腳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小孩。他父親為了要讓他自立起來,從小就教他學會騎腳踏車。他也清楚知道不能因為自己有一腳不便,要讓家人每天幫助他出出入入,總要讓自己長大站立起來才可以。因此,很認真地學習,也很快就學會騎腳踏車,就這樣,從國小一年級開始,自己每天騎車上學去。
有一天放學時,他到車棚找不到自己的腳踏車,非常難過,打電話給他爸爸。他爸爸趕緊到學校去了解狀況,非常生氣,因為放在學校車棚的腳踏車竟然會被偷走,而裕熙若沒有腳踏車,就必須走一段很長的路才能回到家,對腳有殘障的孩子來說,是件很痛苦的事。父親了解狀況後,就親自去找校長,讓校長知道這件事,校長也為這件事感到非常抱歉。父親一再安慰裕熙,說馬上要去買部新的給他,也一面罵著小偷怎麼可以這麼沒有良心。其實,小偷若是有良心就不會當小偷了。
當父親騎上摩托車,準備要載裕熙回家的時候,裕熙卻說甚麼也不肯上車,父親很奇怪,只見裕熙一直不肯說出是甚麼原因,後來父親再次跟他說要載他去買一部新的腳踏車,這時裕熙才緩緩地跟父親說:「爸爸,你先載我同學良吉仔回去之後,再來載我。」父親不解地問:「為甚麼?良吉仔可以自己回去啊,或是請他的家人來載他啊。」裕熙這時才跟父親說:「不是啦,良吉仔的腳也跟我一樣,不能走太遠的路。他比我還更需要幫忙,因為他的雙腳都不能挺直地走,我都是每天騎著車子去他的家載他來學校,然後又載他回去。今天車子掉了,我就不能載他回去了,麻煩爸爸先載他回去,我在這裡等,然後您再回來載我。」
聽到裕熙這樣說,當父親的非常感動,也很奇怪,從來沒有聽裕熙說過這件事。於是趕緊跑到裕熙所說的教室去找良吉仔,那是一棟三樓的教室,每次都是裕熙去該大樓叫他,他聽到時才下樓來。果然,良吉仔尚在教室等候著裕熙叫他,班上的同學幾乎都已經回家去了,剩下幾個還在教室也是在等家人來接的。裕熙的父親直奔三樓教室,找到良吉仔時,看到他雙腳都已因為麻痺而萎縮得很嚴重,穿著鐵鞋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需要很用力,心想:學校明明知道有這樣的學生,為甚麼還將這班的教室分配到三樓去?真是有夠「夭壽」的。裕熙的父親看不下去,就彎下腰來要背良吉仔下樓。沒想到良吉仔跟裕熙的父親說:「阿伯,不用啦,我可以自己下樓,沒有問題。」裕熙的爸爸說:「這要下三樓,很累的。不可以,讓我來背你。」良吉仔說:「不會啦,我已經自己爬上、爬下一年多了。沒有甚麼問題的。只是慢了些而已。阿伯,你可以先下去,沒關係。」
裕熙的爸爸知道自己的兒子只有一腿殘障,而良吉仔卻是雙腳都殘障。而自己一腳殘障的孩子卻還知道要幫助雙腳都殘障的同學,使得自己當父親的受到甚大感動,流著眼淚,一面鼓勵良吉仔要勇敢,也一面感到相當安慰和驕傲,知道自己的孩子雖然身體有殘缺,但心卻是很圓滿、慈悲。
養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給孩子物質生活很豐富,卻沒有給孩子圓滿的心靈生活;有的人給孩子學習很多新的科技知識和升學常識,卻甚少教導孩子對苦難者多一份慈悲憐憫的心。結果是豐富的物質生活往往使孩子學會了浪費、奢侈,但卻體會不出貧困人家生活的疾苦和需要。雖然是讓孩子學到許多新的科技知識和生活技能的常識,但往往因為欠缺心靈生活的培養,對於疼愛人、憐憫人的心,也隨著年歲的增添而相對的貧乏、枯萎,導致年歲越大,對苦難生命的景象則是越來越冷漠;到頭來連對養育他的父母、照顧過他的親友,自然就甚少感恩和憐恤的心。
給孩子有足夠敬虔的心靈,遠比給孩子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重要;讓孩子從小有機會接觸心靈功課,遠勝過學習多樣的才藝。而豐富的心靈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來培養,才能使之在生命中孕育成長起來。
==========================================================

佳文共讀02 熱情─鄭呈皇                 五5 姓名:________
  前奇異執行長傑克‧威爾許認為A級人與B級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熱情;根據〈全球兩百大企業CEO特質〉調查發現:在十個共同的重要特質中,排名第一也是熱情。這個神奇配方,如果注入個體血液,將轉成追求終極目標的續航力;如果注入企業經營,公司股東權益報酬率將提高200%!秋涼節氣的台北街頭,有兩條排隊長龍,鼓動著首都。一條長龍在東區,等著進101大樓新開幕LV旗艦店的人潮;另一條長龍在西門町,長長的人群從大馬路蜿蜒到巷子,等候著導演吳乙峰的紀錄片「生命」。
  台北人為了搶購精品排隊,司空見慣;但為了看一部紀錄片,有人一大早排隊3小時,才買到一張晚上10點鐘的票,這倒是破紀錄。冷漠台北人熱血的這部紀錄片,是自稱「吾已瘋」的吳乙峰埋首九二一災區五年後而有的作品。它去年在全世界九百部紀錄片中勝出,得到「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優秀賞」與「法國南特影展最佳紀錄片」,是少數能同時榮獲兩項大獎的紀錄片。別人用半年、一年拍紀錄片,他卻花五年。五年,有多漫長?
  當初,與吳乙峰同期深入災區紀錄的人如過江之鯽,但漸漸地喧嘩少了、靜了,旁邊的人都不見,「這才驚覺,我們是最後一個出來的。」同行攝影師楊重鳴回憶說,拍五年的感覺像最後攝影機都成了身上的胳臂。剛進災區拍攝時,吳乙峰的大女兒還只是國中生,現在已經上大學了。漫長的拍攝期,累積的拍攝帶達三百多捲。三百多個小時的紀錄,最後吳乙峰又花了三個月,才看完。看得他都想吐、想撞牆。五年這數字,是熱忱、也是吳乙峰追求極致的表現。然而早期他如其他人一樣,認為拍紀錄片一年就算了不起。
  當他拿著早期作品請日本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指教時,發現大師可以為了拍農夫的紀錄片,待在當地十五年,自己買一塊田隨著農夫按時耕種,才明白一年時間只是浮光掠影;為了效法大師,一九九二年自己跑到小川紳介拍攝工作室。拉開木門一看,一面面牆上滿滿地都是關於農作物如何種的文獻和資料,扭曲的褶邊代表一次又一次的閱讀;發黃筆記裡密麻的文字寫著,「要種十年稻子才能拍出關於稻子的片子」,這一幕幕讓吳乙峰感動落淚,體悟紀錄原來需要花長時間巨細靡遺才能成就。那一刻,改變了他對紀錄片的認識,對他有深刻的影響。吳乙峰與紀錄片這玩意,大概是七世夫妻;與金錢,大概是前世宿敵。否則,他怎會如此過人生?
  大學時代,就立志要拍影片,因此不顧獸醫父親的反對,從企管系轉考戲劇系,兩人甚至因此一年不說話。這股喜歡拍片的信念強到他激動的說:「要我去上班不要拍片,我三天就會自殺。」工作之後,別人拍三天,剪出半小時,但他要求自己半小時、預算十五萬元的影片,至少拍半年才行,他認為沒有拉長時間,怎能看出生命的縱深。十五年前,因為不願跟大家隨波逐流拍求快的商業片,一心想拍片的他,號召一群人組成全景傳播,以拍出震懾人心的紀錄片為職志。為了拍紀錄片,他經常與金錢過不去。他曾經拒絕拍攝一部可賺上百萬元的連續劇,理由是:「人生苦短,做自己有興趣的紀錄片都來不及,哪有時間拍電視劇。」他寧願一頭深入災區陪著災民,蹲在一起找失蹤家屬。
  全景董事長李中旺回憶:「從那時到現在,常常都接到財務的人來問我,明天要怎麼過?」公司常發生薪水發不出來的困境。除了到處借之外,吳乙峰就會悶不吭聲,抽空跑去接政令宣導短片,一天拍三十秒廣告就有八萬元,然後立刻拿回來貼補紀錄片費用和薪水。在商業價格與信仰價值天秤間,顯然他選擇後者,寧願拍小人物。他說,小人物才有感動故事。
  剛拍《生命》的時候,好幾次家屬都在高高突起黃土上,哭著求他:「我要見我的父母。」他沮喪的把鏡頭丟在一邊,「想到我沒辦法幫他們,我就難過拍不下去。」吳乙峰只能陪著啜泣。有時想著想著要掏出口袋裡的錢給他們,但又想自己也沒錢,只能一路跑回工作室後,緊握自己小孩的照片才能冷靜。那時不斷有個聲音告訴他要放棄,「只要明天一早,拿著包包就可以下山回家,解脫這一切。」但只要想到居民遇到這些事,都能堅強活下去,「再苦我都要撐下去」他說。十五年來,面對不同的拍攝主題,吳乙峰內心總是澎湃不已。他選擇放棄通向企業的捷徑。吳乙峰孤獨嗎?在台灣紀錄片的領域中,他孤獨;吳乙峰真的孤獨嗎?其實不然,這個世界的不同行業,都有著不同形貌的熱情者。
  前GE(奇異電子)執行長傑克‧威爾許,將這樣的工作者視為A級人物。他把優秀的工作者分為A、B、C三種。最頂尖的A和其次的B,兩者的專業技能都一樣,但是擁有熱情者更勝一籌。他花了六年尋找接班人,最後在當時的十三位高階經理角逐下,欽定傑夫‧伊梅特(Jeff Immelt)為新任執行長。「擁有熱情的傑夫‧伊梅特是最佳人選。這也是我過去二十年裡最佳的決定。」他在給股東的信上,如此寫著。湯瑪士‧聶夫(Thomas Neff)在《五十位頂尖CEO的領袖特質》一書,針對美國《財星》兩百大的企業CEO調查,舉出十個重要的共同特質,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熱情。熱情,影響人的格局。但,熱情的內涵是什麼?
  「熱情是一種不完成會不舒服的情緒,是一種續航力。」台大心理系教授鄭伯壎說,不像一般理解外在的活潑熱鬧,而是那種我一定要做到的堅持,即便赴湯蹈火也不會磨損。「三分鐘熱度只是熱心,不是熱情。」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提醒,許多人接觸新的事物,都會大喊,「我有興趣。」但常流於三分鐘,能在經過考驗後,依舊持續心中的火才是熱情。這一幕,宛若臨終告別。
  二○○二年九月,十五位頑石創意員工,被喚進不到三坪總經理辦公室。「林姊眼睛有問題了,你們要做我的眼睛,幫忙公司。」閉著眼的林芳吟話還沒說完,員工早已紅了眼眶。因為視網膜剝離,林芳吟後來暫時性失明兩個月,中間,員工幫忙把信念給她聽;由於看不清楚鍵盤上的字,她口述,請員工打字。她曾有兩年光陰癱在病床上。一九八七年,二十三歲、原本念藝術研究所的她,有天回家,右眼世界突然一半黑掉,「當醫生跟我說是視網膜剝離時,我整個人傻掉。」當晚她立刻開刀,半年後左眼也跟著看不見,就這樣度過七百個日子。除了下床回醫院復檢和後續開刀外,她都在床上仰躺著,無法走動,要讓視網膜服帖,縫合的傷口才不會再裂開。「我的生命和世界就這樣靜止、黑暗著。」她悠悠地說。
  兩年後,即便醫生說隨時有復發可能、斷斷續續都會模糊,甚至刺痛,但她不顧反對出去做事,「我先生有時還會要我回家當少奶奶,他可以養我,不過我都不答應。」她說。她的心底,一直有個聲音在呼喚著。她回憶念書時,每次在故宮長廊下看著來往的民眾,即使把臉貼住玻璃看,也沒辦法看到全貌。這等於沒有踏進藝術品的底層,感受背後的歷史與文化,這樣的藝術相當可惜。她一直希望打破博物館的藝術品與觀眾間的那道玻璃,讓藝術更平民化。後來,她認為可以借用電腦動畫技術,賦予古老文化新生命。一九九九年,她向親戚借了五百萬,成立頑石創意,負責多媒體動畫製作。第一年接下故宮專案,一百五十萬元,要把典藏名畫數位化。公司同仁心想,一百五十萬的預算就用簡單的數位攝影拍攝,花上一個星期就可以拍完;但林芳吟卻不這樣認為,她要做美的東西,這個大前提下,光是一天租高解析度的數位攝影機就要兩萬元。甚至為了表現畫的縱深,她還特地租升降機和發電機,從作品的頭頂往下拍,以便製作後,觀眾可以從全景角度去欣賞這些名畫。她興奮地說:「拍完才發現,原來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從上面往下看,那片竹林的美更有層次。」但整個專案執行下來,不賺反而賠一百萬元。
  林芳吟的努力終得到原作家族的肯定。二○○二年接下法國野獸派大師馬諦斯的畫作數位化,配合展出。除了介紹畫作外,連馬諦斯生前走過的街道、說過的話都一一呈現。馬諦斯家族看了頑石創意的作品後,還要求她的光碟與畫作一起赴日、德展出,成為唯一被馬諦斯認可的台灣公司。她的熱情,讓她一再面臨後半輩子失明的威脅,但她寧願接受這個風險:「我覺得現在四十歲的我,正是最顛峰的黃金期,不好好利用怎麼行呢?」她說,即使以後真的看不見,她還是要繼續作動畫:「即使失去眼睛,那也不是人生句點!」
  今年為了拍攝一個食材動畫,她選了俄國沙皇的菜單做為主題。為了考究沙皇菜單,八月她隻身一人遠赴莫斯科,跟著菜單上記載的食材與用餐的環境,到當地去研究。其中為了沙皇的一個森林午宴,她花了半天親自到那邊紀錄當地植物,甚至為了菜單裡曾出現的食材,就蹲在地上吃了好幾種草,「我就是要吃過才能形容給大家知道,才夠真實。」她說,如果能夠讓觀眾透過光碟像真的來到莫斯科參加沙皇的午宴,那就值得了。冒著失明危險,一個人跑到大半個地球外的異國,「我承認有一點瘋狂,但是哪有時間想瞎不瞎掉的問題。」樂觀的她笑著說。
  有些人看林芳吟與吳乙峰是工作狂。但鄭伯壎分析,熱情的人都有一個「終極目標」,不是一般物質慾望的滿足,而是突破成為匠心獨具。為了拍片,吳乙峰被名導吳念真說是拋家棄子的瘋子。為了捕捉一位少女的鏡頭,可以等上半年。甚至,拍到沒錢時就拿房子去抵押,「我不急著賺錢,反正平常也沒賺過。」現在月薪四萬元的他瀟灑說。那種使命感是雖千萬人吾往矣,即使被說成是瘋、痴,也甘之如飴。
  蕃薯藤執行長陳正然,同吳乙峰一樣,即使被譏笑成「瘋子」也不以為意。「有什麼機會(指網路興起)可以讓你這樣瘋一回。」他瞇著眼笑稱。一九九三年,在美國看到網路興起的他認為,台灣如果有這樣的網路,就可以讓弱勢文化彼此相通。因此,他二話不說,立刻休學回台灣,開始幫忙架設弱勢團體的網站。當時,全世界的商用網站還不過一千個,那時,博士生還是奇貨可居,陳正然大有機會到外商工作、當教授,但他都搖頭不做,寧願給老婆養。因此,當時台大校園裡,都可見陳正然騎腳踏車的身影,到處找學弟妹問,「有沒有不要的電腦?」好不容易四處拼湊好電腦並架好伺服器,陳正然的第一個網站「台灣社會文化網路」於一九九三年十月誕生。當時他抱著一台大電腦,跑到山裡架設,只見當地原住民根本連電腦都沒有,更遑論開機,而負責資訊教育的老師,更是不願意幫陳正然宣導。不死心的陳正然隔一星期又來拜訪,到後來甚至被對方開玩笑說,「你是瘋子喔?」
  終於在鍥而不捨下,老師願意幫忙把網路設在當地。三年內,陳正然推薦三十個網站,身邊的工作人員來來去去,最後只剩他和兩、三個朋友堅持下來;一九九八年,他把台灣社會文化網路改為蕃薯藤,並轉型為入口網站,並繼續在基金會下幫弱勢文化設網站,若沒那個替台灣架設網路的使命感,陳正然絕對不會撐到今天。今天的他依舊繼續騎著腳踏車,推銷他的網路烏托邦。「歡喜做、甘願受」他笑著說。
  台大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表示,這些A級人物,多少帶著點「瘋」的特質。「瘋狂」是熱情伴隨的表徵,而這多少和「嬰兒氣質」有關。他指出人出生後都會附帶一些先天性格,有些新生兒會好動摸東西,就是嬰兒氣質裡的「好奇心」使然。往後在成長階段,就會比較有冒險性,較易自我挑戰,而在挑戰的過程中,會激勵正面思考,展現出熱情。
  熱情的人,就像發電機一樣,永遠充滿著能量,且會感染整個環境、願意分享,「在人力資源裡,稱這樣的人具有利他主義,或者組織公民行為。」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林文政說,所謂的組織公民行為,就是會喜歡別人和自己一樣,而為了這個目的,願意多做一些超過職責以外的事,這樣的員工也是企業最愛,一位中信金控副總表示:「我要找的人,是屁股有三把火的人!」明基電通總經理李錫華也說,經驗、學歷都是其次,要的是越「熱」越好。
  造型設計師林莉,從小就愛美、又喜歡幫鄰居化妝的她,回想起她跑到美容補習班當學徒的日子。只要老師白天幫客人化妝,她一定全程在旁邊看,晚上回家就把白天老師化的妝,對著鏡子自己一遍一遍重化,只要一個眉型不對,全部重來,即便化到皮膚紅了還是停不下來,「我就是太愛這個工作了。」她高興說著。因此,一般要半年才升正式設計師,她三個月就拿到。而只要是林莉在的場合,朋友都不敢隨便打扮,深怕待會「林老師」一出現,又開始嘀咕,「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然後立刻伸手過來,幫忙打點,「看到別人不美,我會難過。」她認真的說。也因為太愛別人美了,林莉只要出現在公開場所,就會觀察來往人群的樣子。從五官、髮型、化妝甚至細到手上指甲顏色,甚至還會用筆記錄下來。
  她回憶有一次,在飯店喝茶時,對面十公尺剛好有一對新人正在紅地毯上舉行婚禮。她看著新娘什麼都ok,唯獨胸前那胸花戴太低,雞婆的她,硬是跑到那新娘旁,劈頭一句,「對不起,我是林莉。」然後就當著上百人面前,幫忙整理起來。她對美麗,偏執的追求。即便自己臥病在床,醫生巡房時,她都要醫生等一下,讓她化個妝;除非,她病重,手握不穩眉筆。她看美麗,就如同空氣之於這個世界的必然;她看不美,就如同看到一粒不該存在的灰塵,務必除之。
  熱情的英文「enthusiasm」是從古老的希臘字「神」(theos)與「內心」(entos)結合,代表「內心的神靈」,說穿就是一種生命信仰。因為信仰所以激發正面思考,在遭遇困境時,不是轉頭逃避或怨天尤人,反而像個勇士般,正面迎擊。也因為相信自己的價值,這樣的信仰,不容易隨著環境妥協,當別人困在工作、抱怨時,他能轉一個角度看待,並且相信自己。「既然熱情的背後是一種信仰,就不會只是為了賺錢而工作。」鄭伯壎認為,熱情久了,錢財自然來。
  聯邦快遞(FedEx)創辦人弗雷德‧史密斯(Frederick Smith)一九六五年在耶魯大學的畢業論文中提出「用飛機送貨物」的商業模式。在當時只有披薩需要快遞的年代,他的論文被老師視為無稽之談,並給了「C」級,險些畢不了業。但他並不覺得灰心,反而逆向思考覺得連老師都這樣認為,代表這市場沒人看見,很有機會。為了證明自己的信仰是對的,他四處籌資買下二手飛機,在一九七一年準備開始經營時,又面臨政府法令禁止的難題。但他樂觀認為,遲早一天一定會解除,還是積極招募員工,並建立貨運隊,隔年終於在律師協助下,說服政府開放航空貨運,如今名列《財星》全球五百大企業。
  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多半看哪裡薪水高、股票紅利多就往哪裡跑,沒能堅持下去,「這種吉普賽性格,就是沒有熱情。」他說,這是「short term」(短視)的心態。當吳乙峰看見災區滿地黃土中,怪手挖出直徑二十公尺、一個個坑洞,他難過地回帳棚裡哭,「這個故事不紀錄,你怎麼跟下一代交代。」當別人想的是賺錢,他想的卻是身後五十年。
  從台灣登革熱防治之父連日清眼中,也能觸及他所信仰的價值。已經七十六歲的他,六十年來都在研究蚊子,「蚊子很有趣啦,沒有深入不知道的。」他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台灣蚊子六十種,連日清尋獲命名的有二十七種。
  曾經,他險些因為調查登革熱喪命,還是沒有放棄這條路。去年,他和朋友前往宜蘭龜山島蒐集蚊子,為了捕捉,一不小心在岩壁踩空,跌了一跤。隨行朋友驚慌之際,只見他拍拍屁股大喊沒事,繼續爬高捕蚊,「只是摔斷門牙而已。」他笑著跟朋友說。
  如果沒有熱情,他不會選冷僻的蚊子,一路深下去;如果沒有信仰,現在的他不會自願到平均溫度三十度的非洲聖多美普林西比,幫助當地治療瘧疾,長達兩年。「甚至還嚷著要住在那兒。」他國防醫學院的學生這樣說,後來還是家人力勸才作罷。
  而這種信仰的熱情,不O只有A級人物才有。「熱情是每個人一生的資產(capital),是與生俱來的。」台大心理系教授鄭伯壎解釋,只是隨著日常瑣事的干擾,而讓人忘了自己原有的潛能,只為錢工作,自然就會有很多抱怨;相反地,擁有熱情,能量就源源不絕,即使是從事卑微的工作也能做得有意義。
  法國波爾多區最頂級的五大酒莊,為了釀最好喝的葡萄酒,可以連續砍十年把所有葡萄藤砍光,只為讓根部抓深土壤,才能長出最香甜的葡萄,甚至有些要成為「老藤」,還要連續砍上二十年,只為採收一次。生命有很多的可能。生命可以被一連串的鈔票堆積出來,也可以在不斷砍伐葡萄藤的過程中,追求雋永的價值。做自己有興趣的紀錄片都來不及,哪有時間拍電視劇。
==========================================================

佳文共讀01 司機難忘的一晚                 五5 姓名:________
計程車司機也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嗎?廿年前我以開計程車維生,這種生活自由自在,不受老闆的約束,不過我倒沒想到那也可以服侍他人呢!我經常開夜班車,我的計程車無形中變成一個自白室,乘客爬進來後,坐在我後座,我們彼此從不打照面,他們覺得安全又自在,就很自然地和我聊起自己的一些事。我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生命有的令我驚嘆唏噓,有的令我肅然起敬,我也不禁和他們同憂同喜。有一年夏天深夜,我所載的那位婦人的故事,最令人難忘。
那天深夜裡,我接到一個電話要我去鎮上一個安靜的社區裡一座小磚房接人。我以為一定是去接參加派對,或一個與配偶爭吵而離家出走的人,或一個到工業區上夜班的人。半夜兩點半,我到達時,整座樓都是漆黑的,只有一盞微弱的燈光從一樓的窗戶射出。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司機只按一兩聲喇叭,再等一分鐘,然後就走掉了。但是我知道很多貧寒的人,他們在緊急時,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計程車,所以除非感覺特別危險的地區,否則我都走到門前去。我心裡想,這位乘客一定需要特別的幫助,於是我走到門前敲門,一個蒼老的聲音回答:「等一下」,我聽到好像在地板上拖拉重物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門開了。出來的是一位矮小的老婦,她穿著一件碎花洋裝,戴一頂有紗網的無邊女帽,像四零年代電影裡看到的。在她身旁是一個尼龍小箱子。我探頭往裡看,那棟公寓像是長年沒人住的樣子,所有的傢俱都蓋了一層布,牆上沒有鐘,檯上沒有小飾物或任何餐具,角落裡有一個堆滿了照片和玻璃器皿的紙箱。
「你可以幫我把這箱子放上車子嗎?」她說,我把箱子提上車,又跑去攙扶她,我攙著她的膀臂慢慢走向停車處,她不斷地謝謝我,我說:「沒什麼,我只是試著善待我的乘客,就像我希望別人善待我母親一樣。」當我們上了車,她給了我地址,接著又說:「你可以穿越市中心嗎?」「那可不是捷徑啊!」我很快地回答。「啊,我不在乎,我並不趕時間,現在我只是搬去救濟院住。」我看看後視鏡,她的眼睛閃爍著,「我沒有任何親人,醫生說我已經不久於人世了。」
我趕緊把碼表關了,問她:「妳希望我走哪一條路呢?」接下來的兩個鐘頭,我們在市區內兜來兜去,她告訴我,她曾經在哪一棟樓作過電梯員。我們也開到她當年新婚時的居所附近,她又要我停在一棟傢俱行的倉庫前,那兒當年是一座她年輕時常去跳舞的大舞廳。有時她會要我停在某個建築物前,或一個轉角處,在黑暗裡坐著凝視許久,不發一言,當太陽快要升上地平線時,她說:「我累了,我們走吧!」我們靜默地駛向她給我的地址,那是一座低低的建築物,好像是一個康復之家,汽車道在迴廊之下。車子一駛近,兩個老人就迎了出來,小心翼翼又緊張地看著她一步步走,他們必定等了她好一陣了。我打開後車箱,把小箱子提到門口,老婦人已被安排坐在輪椅上。「我欠你多少?」她打開皮包問我。「一毛也不欠。」我說「你必須賺錢維生呢!」「還有其他的顧客呀。」我回答。幾乎毫不思索地,我彎下腰擁抱她一下,她緊緊抱住我:「你給了一個老婦人非常快樂的一段時光。謝謝你!」
黎明的晨光已現,我捏捏她的手就走了。我身後的門關閉了,同時有一個生命也將進入尾聲。那夜,我沒有再載其他乘客,我只漫無目的的駕著車」一面落入深沉的思緒裡。那一整天我幾乎不言不語。
一直想,如果那老婦人遇見一個粗心的或毫無耐心的司機,怎麼辦呢?如果我拒絕載她兜風,或當時只按一聲喇叭就走了,結果又會怎樣呢?這一生中也許我再也沒有機會做比這更重要的事了。人們也許認為人生有周而復始的重要時刻,但其實往往在我們尚未覺察到,甚至別人可能根本不注意時,它卻悄悄而美妙地臨近我們。
==========================================================

佳文共讀?? 『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by龍應台 五5 姓名:___________
  一位居龍頭地位的電子企業家告訴我,一九六八年,他曾經陪同他的美國的企業總裁來台灣考察,思索是否要把他們第一個亞洲分廠設在台北。考察結果卻是把分廠設到新加坡去。原因?當時的台北顯得很閉塞,對國際的情況很生疏,普遍的英語能力也差。換言之,國際化的程度太低。
  二○○二年,孤星出版社(Lonely Planet)出版了專門介紹台灣的英語版旅遊書。作者用功不深,對台北市的新發展似乎沒什麼概念,但是整體印像他是有的。台北,他寫著,是亞洲最難接近的城市之一。意思是說,台北顯得閉塞,與國際不太接軌,英語能力也差,以至於,國際的旅遊者很難在這個城市裡悠遊自在。
  三十五年過去了,台灣還是一個閉塞、國際化不足的地方?
  是的。有經驗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台灣的內向性。中正機場裡外國旅客非常少。首都的英語街道標示一團混亂。報紙的國際新聞五分鐘就可以讀完,有線電視的新聞報導更像是一種全國集體懲罰:小孩吞下釘子的報導時間十倍於伊索匹亞百萬人餓死的消息,南投的一隻狗吃檳榔的鏡頭比阿根廷的總統大選更重要。八國領袖舉行高峰會議,示威者的裸體大大地刊出,但是示威者究竟為了什麼理念而示威?不置一詞。一天二十四小時,這個國家的人民被強灌影像,政客的嘴臉、口沫、權力鬥爭的舉手投足,鉅細靡遺地注入,就像記憶晶片植入動物體內一樣。國際間所重視的問題──戰爭、生態、貧窮、飢餓、新思潮的出現、舊秩序的突變、大危機的潛伏等等,在這裡,彷彿都不存在。
  不對呀,你辯駁,台北是很國際化的。Star bucks咖啡館的密度居世界第一,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佔據每一個街角。最流行的嘻哈音樂和服飾到處可見,好萊塢的電影最早上市。生活的韻律也與國際同步:二月十四日買花過情人節,十月底戴上面具參加「萬聖節」變裝遊行,十一月有人吃火雞過感恩節,十二月市府廣場上萬人空巷載歌載舞慶祝耶誕節;年底,則總統府都出動了,放煙火、開香檳,倒數時,親吻你身邊的人。
  民選的新政府甚至要求政府公文要有英文版,公務員要考英文,全民學英語,而最後的目標則是:把英語變成正式的官方語言。
  誰說台灣閉塞?
  變得跟誰一樣?
  究竟什麼叫「國際化」呢?
  如果說,「現代化」指的是,在傳統的文化土壤上引進新的耕法──民主制度、科學精神、工業技術等等,從而發展出一種新的共處哲學與生活模式。如果說,「全球化」指的是,隨著科技與經濟的跨越國界,深層的文化體系,始料所未及地,也衝破了國家與民族的傳統界線。原來沿著那條線而形成的千年傳統── 種種律法、信仰、道德、價值,面對「全球化」,不得不重新尋找定義。「現代化」是很多開發中國家追求的目標;「全球化」是一個正在急速發生的現實,在這個現實中,已開發國家盤算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開發中國家在趁勢而起的同時暗暗憂慮「自己不見了」的危險。
  那麼,「國際化」是什麼呢?按照字義,就是使自己變得跟「國際」一樣,可是,誰是「國際」呢?變得跟誰一樣呢?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是要把台灣變成英國美國,還是印度菲律賓?還是香港新加坡?當執政者宣布要將別國的語言拿來作自己的官方語言時,他對於自己國家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之所趨,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呢?
 牧羊人穿過草原
  一九七八年我第一次到歐洲;這是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先進國家的聚集處,我帶著滿腦子對「現代化」的想像而去。離開機場,車子沿著德法邊境行駛。一路上沒看見預期中的高科技、超現實的都市景觀,卻看見他田野依依,江山如畫。樹林與麥田盡處,就是村落。村落的紅瓦白牆起落有致,襯著教堂尖塔的沈靜。斜陽鐘聲,雞犬相聞。綿延數百里,竟然像中古世紀的圖片。
  車子在一條鄉間小路停下。上百隻毛茸茸圓滾滾的羊,像下課的孩子一樣,推著擠著鬧著過路,然後從草原那頭,牧羊人出現了。他一臉鬍子,披著蓑衣,手執長杖,在羊群的簇擁中緩緩走近。夕陽把羊毛染成淡淡粉色,空氣流動著草汁的酸香。
  我是震驚的;我以為會到處看見人的「現代」成就的驕傲展現,但是不斷撞見的,卻是貼近泥土的默不作聲的「傳統」。穿過濃綠的草原,這牧羊人緩緩向我走近,就像舊約聖經裡的牧羊人走近一個口渴的旅人。
  爾後在歐洲的長期定居,只是不斷見證傳統的生生不息。生老病死的人間禮儀──什麼時辰唱什麼歌、用什麼顏色、送什麼花,對什麼人用什麼遣詞與用句,井井有條。春夏秋冬的生活韻律──暮冬的化妝遊行以驅鬼,初春的彩繪雞蛋以慶生,夏至的廣場歌舞以休憩,耶誕的莊嚴靜思以祈福。千年禮樂,不絕如縷,並不曾因「現代化」而消失或走樣。至於生活環境,不論是羅馬、巴黎還是柏林,為了一堵舊時城牆、一座破敗教堂、一條古樸老街,都可能花大成本,用高科技,不計得失地保存修復,為了保留傳統的氣質氛圍。
  傳統的「氣質氛圍」,並不是一種膚淺的懷舊情懷。當人的成就像氫氣球一樣向不可知的無限的高空飛展,傳統就是綁著氫氣球的那根粗繩,緊連著土地。它使你仍舊樸實地面對生老病死,它使你仍舊與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使你的腳仍舊踩得到泥土,你的手摸得到樹幹,你的眼睛可以為一首古詩流淚,你的心靈可以和兩千年前的作者對話。
  傳統不是懷舊的情緒,傳統是生存的必要。
  我發現,自己原來對「現代化」的預期是片面的。先進國家的「現代化」是手段,保護傳統是目的。譬如在環境生態上所做的鉅額投資與研發,其實不過是想重新得回最傳統最單純的「小橋流水人家」罷了。大資本、高科技、研究與發展,最終的目的不是飄向無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語言、文化,自己的歷史、信仰,自己的泥土。
 文化的進退失據
  於是我看見:越先進的國家,越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傳統;傳統保護得越好,對自己越有信心。越落後的國家,傳統的流失或支離破碎就越厲害,對自己的定位與前景越是手足無措,進退失據。
  台灣的人民過西洋情人節但不知道Valentine是什麼;化妝遊行又不清楚Carnival的意義何在;吃火雞大餐不明白要對誰感恩;耶誕狂歡又沒有任何宗教的反思。凡節慶都必定聯繫著宗教或文化歷史的淵源;將別人的節慶拿來過,有如把人家的祖宗牌位接來祭拜,卻不知為何祭拜、祭拜的是何人。節慶的熱鬧可以移植,節慶裡頭所蘊含的意義卻是移植不來的。節慶變成空洞的消費,而自己傳統中隨著季節流轉或感恩或驅鬼或內省或祈福的充滿意義的節慶則又棄之不顧。究竟要如何給生活賦予意義?說得出道理的人少,手足無措的人,多。
  台灣的領導人要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更是真正的不知所云。語言難道是一支死的木棍,伸手拿來就可以使?
  語言不是木棍,語言是活生生的千年老樹,盤根錯節、深深紮根在文化和歷史的土壤中。移植語言,就是移植文化和歷史,移植價值和信念,兩者不可分。殖民者為了更改被殖民者的價值觀,統治的第一步就是讓被殖民者以殖民者的語言為語言。香港和新加坡就這樣成為英語的社會。嫻熟英語,通曉英語世界的價值觀與運作模式,固然使新加坡和香港這樣的地方容易與國際直接對話,但是他們可能也要付出代價,文化的代價。英語強勢,可能削弱了本土語言文化──譬如漢語或馬來語──的發展,而英語文化的厚度又不足以和紐約或倫敦相提並論,結果可能是兩邊落空,兩種文化土壤都可能因為不夠厚實而無法培養出參天大樹。
 國際化,是知識
  本國沒有英語人口,又不曾被英語強權殖民過,為什麼宣稱要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在文化上意味著什麼後果?為政者顯然未曾深思。進退失據,莫此為甚。
  不是移值別人的節慶,不是移植別人的語言,那麼「國際化」是什麼?
  它是一種知己知彼。知己,所以要決定什麼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價值。知彼,所以有能力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文字、講得通的邏輯詞彙,去呈現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典章禮樂。它不是把我變得跟別人一樣,而是用別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別人我的不一樣。所以「國際化」是要找到那個「別人能理解的方式」,是手段,不是目的。
  找到「別人能理解的方式」需要知識。不知道非洲國家的殖民歷史,會以為「台灣人的悲哀」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哀。不清楚國際對中國市場的反應,會永遠以政治的單一角度去思考中國問題。不瞭解國際的商業運作,會繼續把應該是「經濟前鋒」的台商當作「叛徒」看待。不瞭解美伊戰爭後的歐美角力,不瞭解聯合國的妥協政治,不瞭解俄羅斯的轉型,不瞭解開放後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瞭解全球化給國家主權和民族文化帶來的巨大挑戰……不瞭解國際,又如何奢談找到什麼對話的語言讓國際瞭解台灣呢?
  越是先進的國家,對於國際的知識就越多。知識的掌握,幾乎等於國力的展示,因為知識,就是權力。知道越多,掌握越多。如果電視是一種文化指標,那麼台灣目前二十四小時播報國內新聞,把自己放大到鋪天蓋地的肚臍眼自我沈溺現象,不只是國家落後的象徵,已經是文化的變態。人們容許電視台徹底剝奪自己知的權利,保持自己對國際的淡漠無知,而同時又抱怨國際不瞭解台灣的處境,哀嘆自己是國際孤兒,不是很矛盾嗎?
 Starbucks還是紫藤廬
  我喜歡在Starbucks買咖啡。不見得因為它的咖啡特別好,而是因為,你還沒進去就熟悉它的一切了。你也許在耶路撒冷,也許在倫敦,在北京,或者香港,突然下起冷雨來,遠遠看見下一個街角閃著熟悉的燈,你就知道在那裡可以點一大杯拿鐵咖啡加一個bagel麵包,雖然這是一個陌生的城市。
  「全球化」,就是使你「客舍似家家似寄」。
  我更喜歡在紫藤廬喝茶,會朋友。茶香繚繞裡,有人安靜地回憶在這裡聚集過的一代又一代風流人物以及風流人物所創造出來的歷史,有人慷慨激昂地策劃下一個社會改造運動;紫藤花閒閒地開著,它不急,它太清楚這個城市的身世。
  台北市有五十八家Starbucks,台北市只有一個紫藤廬。全世界有六千六百家Starbucks,全世界只有一個紫藤廬。
  「國際化」不是讓Starbucks進來取代紫藤廬;「國際化」是把自己敞開,讓Starbucks進來,進來之後,又知道如何使紫藤廬的光澤更溫潤優美,知道如何讓別人認識紫藤廬──「我」──的不一樣。Starbucks越多,紫藤廬越重要。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3 贝壳 +60 理由 收起
椰子婷 + 20 我很喜欢!
jessiekissyou + 20 我很喜欢!
chjunxia + 20 我很喜欢!
教育观点
12049 查看 47 收藏帖子 (6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manlian

    2011-12-21 22:09:53 使用道具

    版主推的一定错不了,不过这够长的呀,要小看一会了。
  • 千眠

    楼主 2011-12-21 22:17:16 使用道具

    manlian 发表于 2011-12-21 22:09
    版主推的一定错不了,不过这够长的呀,要小看一会了。

    我觉得这位台湾老师很会选文章给孩子看
  • manlian

    2011-12-21 22:30:17 使用道具

    千眠 发表于 2011-12-21 22:17
    我觉得这位台湾老师很会选文章给孩子看

    大概看完了头三个小文章,孩子的情商教育是个问题,现在很多家长都把培养重点放在成绩上面,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现在太多学生毕业后不能融入社会了。呵呵,中国是谁提倡简体字的,要感谢一下,这繁体真够瞧的。
  • 剑胆琴心

    2011-12-21 22:43:07 使用道具

    先收藏了。冷飕飕的,钻被窝去。谢谢。
  • manlian

    2011-12-21 22:50:54 使用道具

    收藏一下,一條腿的幫沒有腿的这样的孩子,会让现在的大人都脸红呀,现在的社会太多冷漠.
  • 幸福的小熊熊

    2011-12-21 23:23:47 使用道具

    好长,打印出来慢慢看
  • lcing

    2012-3-26 11:53:57 使用道具

    有心的妈妈

  • 娇娇的妈妈

    2012-3-26 12:01:48 使用道具

    很喜欢这种文章,谢谢。
  • yeyema

    2012-3-30 16:27:27 使用道具

    繁体字看起来还不是那么利索,先收藏了,慢慢看!
  • llwang1115

    2012-3-31 09:22:57 使用道具

    谢谢,先收藏了,我们还小,等长大了看!
  • nadia

    2012-4-16 11:25:52 使用道具

    thanks for sharing
  • wenqing

    2012-4-16 12:20:49 使用道具

    thanks for sharing
  • georgegold001

    2012-4-16 12:39:3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georgegold001 于 2012-4-16 12:43 编辑

    01司机难忘的一晚
    02热情by郑呈皇
    03一条腿的帮没有腿的by卢俊义
    04她们这一家(赵小兰的家庭教育)by刘墉
    05生命中总有来来去去的朋友
    06出卖合欢山? by郑一青
    07高材生人情世故0分by蒋碧君
    08孩子,音乐比课本更重要by洪兰
    09德国小孩=残酷教育


  • georgegold001

    2012-4-16 12:42:26 使用道具

    佳文共读10 『每个打击,都有它的意义』by严长寿(总裁狮子心) 五5姓名:_________
    人生路上,挫折常常会没有预警地从四面八方袭来。可能是无法抗拒的天灾地变;可能是难以预料的生老病死;可能是努力工作,却怀才不遇;可能是全心付出,却换来情人变心的回报;可能是用功苦读,却进不了理想的学校;可能是辛苦创业,却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面对各种不同的挫折,每个人的「容忍能力」都不同。
    ◎有的人受不了被拒绝
    一个高学历的朋友,从拒绝接受他感情的女生住处跳楼自杀,留下无限的遗憾与惋惜。
    「他条件那么好,还怕找不到更漂亮的女朋友吗?」
    「没想到他长的那么帅,还会殉情!」
    「何苦如此专情?天涯何处无芳草!」
    大部份的亲友们都以为他是个死心眼的痴情奇男子,其实了解内情的人都晓得,小到大,他不知道抛弃了多少个女朋友,让多少人为他伤心难过,却受不了被人抛弃一次。
    ◎有的人受不了被误解
    到国外留学多年的朋友,提起出国一段不甚愉快的职场往事,仍然气愤难耐。当年因上班的地点,位于寸土寸金的商业精华区,几乎每
    天都为了找停车位而迟到。直属上司希望他能准时上班,便建议他把车子停在公司的停车位。
    由于职位低、年资浅,朋友心想,「公司的停车位哪轮得到我来停呢?」
    为求慎重起见,他再三询问上司,「不会有问题吗?真的可以停吗,?」
    上司拍着胸脯保证,「绝对没有问题,可以停啦!」
    不料第一天把车子停在公司的停车位,就出事了。
    上班后不久,上司突然叫他,「你的电话。」拿起话筒,劈头就被一个陌生女子骂了一顿,「我是公司的副理,立刻把你的车子开走。
    谁叫你把车停在我的位子上,害我上班迟到! 」
    被对方骂得莫名其妙,上司却一点表示也没有,朋友立即提出辞呈,不管公司怎么留都没有用。
    ◎有的人受不了被挑出错误
    我认识一个办事能力很强朋友,他什么都好,就是受不了被挑出错误。只要有人当众指出他「哪里做错了」,便辞职不干。
    很多面试他的主管起初都想不通,以他的学历,早就该升官了,为什么一直在原地打转?等他提出辞呈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受不了被挑出错误。
    ◎有的人受不了一点不完美
    好友的女儿生日,特地邀请几个漂亮的阿姨去为小朋友庆生。
    切蛋糕时,有个小客人拿到蛋糕缺一角,他马上把蛋糕推开,「我不要吃破一个洞的蛋糕!」
    「只缺一小角啊,蛋糕还是很好吃喔!」任凭阿姨们说破嘴,他就是不接受这块缺了一角的蛋糕,最后只好换一块「完美无缺」的蛋糕给他。
    看他为了一点缺角而拒吃蛋糕的表情,我很替他的未来担心,是否每次都能如愿换到一块完美无缺的蛋糕呢?

      1、想想自己,受得了挫折吗?  2、受得了被拒绝吗?
      3、受得了被误解吗? 4、受得了被挑出错误吗?
      5、受得了失败的打击吗?    6、受得了期待落空吗?
      7、受得了不完美的存在吗?
    ────────────────────────────────────
    「挫折容忍度」,说简单些,即是「一个人承受打击的能力」。承受打击的能力越强,自然学到的经验越多,累积的成功及本钱也越多。承受打击的能力越弱,自然会想办法躲避挫折,同时丧失自我磨练的机会。
    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他刚从军中退伍时,只有高中学历,无一技之长,只好到一家印刷厂,担任「送货员」。一天,这年轻人将一整车四、五十捆的书,送到某大学的七楼办公室;当他先把两三捆的书扛到电梯口等候时,一位五十多岁的警卫走过来,说:「这电梯是给教授、老师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搭,你必须走楼梯!」年轻人向警卫解释:「我不是学生,我是要送一整车的书到七楼办公室,这是你们学校订的书啊!」可是警卫一脸无情的说:「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师,不准搭电梯!」
    两人在电梯口吵半天,但警卫依然不予放行,年轻人心想,这一车的书,要搬完,至少要来回走七层楼梯二十多趟,会累死人的!后来,年轻人无法忍受这「无理的刁难」,就心一横,把四、五十捆书搬放在大厅角落,不顾一切的走人。后来,年轻人向印刷厂老板解释事情原委,获得谅解,但也向老板辞职,并且立刻到书局买整套高中教材和参考书,含泪发誓,我一定要奋发图强,考上大学,我绝不再让别人「瞧不起」。
    这年轻人在联考前半年,天天闭门苦读十四个小时,因为他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已无退路可走,每当他偷懒、懈怠时,脑中就想起「警卫不准他搭电梯」被羞辱、歧视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后来,这年轻人终于考上某大学医学院。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也变成一家开业诊所的中年医生,然而,他静心一想,当时,要不是「警卫无理刁难和歧视」,他怎能从屈辱中擦干眼泪、勇敢站起来?
    而那位被他痛恨的警卫,不也是他一生中的恩人吗?
    *************************************
    经国先生曾说:「失意时需要忍,得意时需要淡。」的确,人,都有失意,不顺遂的时候,然而,我更相信,:「挫折,是年轻人最好的礼物!」人只有在遭遇挫折,被他人百般刁难、岐视、嘲讽时,才能「打醒自己」,让自己被「当头棒喝」而惊醒过来!这岂不是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因此。如果现在的挫折,能带给你未来幸福,请忍受它。如果现在的快乐,会带给你未来不幸,请抛弃它。 「生命中的每个挫折、每个伤痛、每个打击,都有它的意义。」
    祝福大家都能够突破自己所不能突破的难关。
    ================================================== ========



    佳文共读09 『德国小孩= 残酷教育』         五5姓名:____________
    幼儿教育是人成长的第一步,这一步能否走好与人的性格形成和命运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德国人认为,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本事。因此,“残酷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流行趋势。
    上午9时,沉浸在冰天雪地之中的德国北部城市汉诺威寒冷无比,然而位于市区的玛格瑞特幼儿园门口十分热闹。孩子们背着硕大的双肩背书包,精神抖擞地陆续走进园内,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为了深入了解现在德国流行的“残酷教育”,我也走进了幼儿园。

      幼儿园是一座两层小楼。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草地、沙地、石头地……却没有看到国内常见的塑胶地。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胆子很大,登梯爬高一点都不含糊。老师们则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我发现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却不穿棉衣或防寒服,顶多穿一件绒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裤或短裙的。看着我大惊小怪的模样,陪同我的雅娜老师解释说:“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点衣服。他们精力旺盛几乎可以用来'发电'。活动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肿的服装还会影响他们的灵活性。”
    走进活动室,只见里面堆满了各种垫子,孩子在上面尽情地翻滚嬉戏。 6岁的乔安娜正在圆形的蹦蹦床上弹跳,一不留神把2岁大的托尼撞倒了。托尼大哭起来,而站在一旁的老师并没有马上跑过去安慰他。 3分钟后,老师走过去温和地说:“托尼,你刚刚被乔安娜撞了一下,很委屈对不对?可你是小男子汉,难道还没有哭够吗?”托尼点点头,立刻收起抗议的哭声,用袖子擦去脸上的鼻涕和眼泪。
    我留意到墙上贴满了“15名小科学家的研究学习成果”。难道还包着尿布的小孩也懂得研究和写报告吗? “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好​​处就是,年龄大的孩子会教年龄小的孩子,年龄小的孩子会主动模仿年龄大的孩子。他们在一起制作东西,墙上所展示的成果就是他们的小发明。”幼儿园的负责人苏珊娜博士笑着对我说,“这种教育模式能激发孩子勤动手动脑,主动团结合作。比如,配对游戏、合作拼图、合办聚会等,孩子从小就能体会到团体合作的力量。”
    苏珊娜博士强调说,来幼儿园的孩子主要的任务就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园内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至于进行什么活动,由孩子自己决定,可以画画、听故事、到户外玩,只要是幼儿园里能进行的活动,干什么都行。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中午12时。我看见孩子们三三两两地来到餐桌旁。老师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纪小的、不会用勺子吃饭的孩子就用手抓着吃。今天刚刚入园的3岁大的格碧妮站着不动,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老师让她坐在小凳子上,用手势启发她自己吃饭。可是,格碧妮不会抓着吃,呆呆地坐在那里。老师耐心地用手比画着教她,
    却丝毫没有要喂她的意思。直到吃饭时间结束,格碧妮一口没动的饭菜就被“没收”了。
      看到这儿,我有些不解。雅娜老师说:“德国人从来不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饿了,自己会主动吃的。格碧妮现在不会自己吃,下次就会了。”苏珊娜博士说:“孩子不会做的事,老师只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要强迫他们做什么,也不包揽,因为那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独立行为'的发展。帮他完成某些事,日后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缺乏创造性。幼儿园提供3个午餐时间———中午12时、下午1时和下午2时,孩子自己决定何时用餐。”
    在午睡的问题上,老师也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如果在床上躺20—30分钟还没有睡着,他可以出去玩。这让我想起邻居4岁大的儿子米希尔到我家时的情景。米希尔没有见过中国的饺子,抓起一只生饺子就往嘴里塞。当我想制止时,他妈妈却制止了我,说:“别管他,这样他才知道生的是不能吃的。”
    苏珊娜博士认为,家长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给以孩子尽量多的爱而不是宠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要常把“对不起”、“请原谅”和“谢谢”之类的词挂在嘴边。由于得到父母的爱护和尊重,德国的小孩从小就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比如购买什么样的家用电器、汽车,如何布置房间、处理家务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与父母一起商讨,父母也愿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充分肯定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
    在德国,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已被列入法律条款。一方面法律规定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严禁父母“唠叨、打骂或不爱子女”,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双亲。此外,法律还详细解释了儿童享有的各项权利。
    从下午2时开始,家长们陆续赶来接自己的孩子。中国的父母天冷时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紧紧地搂在怀里,听说德国人不这样做。这时,我看到一些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孩被家长一手抱在胸前。有趣的是,他们的抱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只胳膊上,红扑扑的小脸朝外,后背贴着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着,样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在瑟瑟的寒风中,“狠心”的家长不给小孩过多的遮盖,还不慌不忙地走出幼儿园。
    苏珊娜博士说:“德国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他们需要自然的生长环境,不可过于控制,给孩子留下尽量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比如,抱孩子时孩子的脸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视野基本一样,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动,全身能充分地与阳光和空气接触,有利于他们适应自然环境,茁壮成长。”
    ================================================== ========

    佳文共读08 『孩子,音乐比课本更重要』 by洪兰(2004.11.24中国时报) 五5姓名:______
    某小学的合唱团上电台接受访问,并现场演唱几首得奖的歌,唱完后,主持人问:「你们练唱会不会担误功课?父母亲同意吗?」领队老师急忙说: 「我们都是下了课、放了学或是周六才练,没有担误到功课。」但是主持人好像不相信,又再次追问,甚至问个别团员求证。
    我听到他浪费时间去问这种问题不禁很感叹,难怪教改不成功,连电台主持人都认为音乐不重要,应该以功课为重,一般的父母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对孩子心智的成长来说,音乐比课本更重要,因为它直接触及灵魂深处,可以陶冶性情。一个爱音乐的孩子是快乐的,重复、有规律的旋律会活化大脑中的快乐中心,我们唱歌时常会不由自主地微笑起来。一个有甜美歌喉的人是上天的宠儿,因为他拥有一个随身携带最好的自娱娱人乐器,孩子的歌声更是天籁。
    美国曾有一位音乐老师,在圣诞节前二周出车祸昏迷不醒,无法带领孩子去参加圣诞节的圣歌比赛,但是学生们自动自发的练习,在没有老师的指挥下拿到了第一名,他们把这第一名的录音带放给昏迷的老师听,奇迹似的让老师醒了过来。老师说,她在白茫茫大雾中不知往那里走,心烦意乱时,突然听到天使的歌声,她顺着歌声的方向走去结果就醒来了。
    对孩子一生来说,拥有音乐素养远比留在教室中背那些死的知识重要,知识永远学不完,但是音乐的素养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给人力量,使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电影「真善美」中,玛丽亚说当她心情不好时,她就唱我最喜欢的歌;「国王与我」中,安娜也跟她的儿子说,当你害怕时,你就吹口哨,口哨是旋律,吹着吹着你就不会害怕了。
    从研究上看来,音乐反而更能增加孩子的学习效果,因为学音乐时,孩子学会纪律,音乐是有组织,有旋律的,它的节奏很重要,这些都帮助孩子大脑的发展。研究者分析1998年美国SAT成绩,发现参加合唱团和会弹奏乐器的学生,在SAT成绩上比不会任何乐器的人高了52分;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也发现在做枯燥工作时,音乐能帮助减少错误,他们发现90名校对人员在有音乐的环境下挑出的错字比没有音乐时多了21.3%,因此,鼓励孩子练唱,不但抒解他的心情,提升他大脑的活化,更能增加他学习的效应,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音乐丰富我们的心灵,父母亲真的不必在意每周一点点的练唱时间,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在,资讯很快翻新,孩子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所要用到的知识是现在还没有发明的知识,父母又何必在乎那短短的一、二个小时课堂学习的时间呢?
    ================================================== ========

    佳文共读07 『高材生人情世故0分』 by 蒋碧君(国中教师) 五5 姓名:___________
    模拟考甫结束,我承诺招待考前几名的学生到家中作客。约定时间的前一个星期,我便和外子忙里忙外的打扫兼采买,而我那从不下厨的另一半也研究起食谱,费心准备当天的餐点和零食。星期六早上,我开车去接学生,看见他们雀跃的模样,我忍不住泄漏中午的菜单内容。没想到他们竟七嘴八舌的说:「为何不叫披萨或麦当劳呢?」「可是我比较想吃面耶!」「老师妳煮的东西能吃吗?」一阵哄笑之后,我有点被泼冷水的感觉……
    才进家门,我正要开口介绍师丈时,听见有人窃窃的说:「他是谁啊?有点胖!」「一点也不帅……」
    我抬头看见外子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赶紧要学生向他问好。趁他们坐定,我赶紧走进厨房和外子一起准备饮料,谁知道这时竟有三个同学偷溜进我们的卧房,对着房里的照片及摆设品头论足起来。我强忍心中怒火,提醒他们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难道已经国三的学生,连这点基本礼貌都不懂吗?一阵说教之后,他们变安静了,气氛也搞得怪怪的。
    吃完午饭,他们嚷着要离开,我也不想强留他们。只是一回头,面对满桌未收拾的杯盘和一地的杂志、扑克牌、CD……我忽然觉得脸上一阵热,是我没把他们教好吗?这些孩子功课都很好,怎么那么不懂事呢?不会体贴别人,不懂得别人的用心,将一切视作理所当然;不懂得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甚至连做人的基本礼貌都不懂,吃完饭不知道收拾自己的碗筷,临离去连一声谢谢也没有……是因为升学考试不考这些,所以不会?还是家中父母没教或不懂得教呢?
    这些孩子生活在优渥环境中,只学会了自以为是,学会了理所当然的接受,只学会了永不满足。或许我已LKK,但是每天面对这些国家未来的主人翁,面对一群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未来栋梁」,我竟心虚的想问:「他们会变成这样,是谁的责任和损失呢?」【2004/04/21 联合报】
    ===========================================
    读者回应─满怀歉意对号入座by 林缘昭(中县读者)
    那天看到「高材生,人情世故零分」这篇文章,心里好有感触。隔天早餐时,就念了这篇文章和三个孩子分享。他们各有不同的反应,但应该都有收获吧!也和大家分享。
    老大,国中一年级,听完后一脸尴尬,没发表任何高见。她平时话不停口,也是像文章中所提,把「老师你煮的东西能吃吗?」这种损人的话挂在嘴边的女生,而且她更常说的是文中也提到的「可是我比较想吃面耶!」每次大家一起外出用餐,若是去的地方没有面食,她一定很不高兴的说:「哦!我比较想吃面耶!」
    也许她有种被「点名」的感觉。
    老二,国小四年级,听完后她说:「老师那么不爽,干脆痛扁他们一顿!」我告诉她,我觉得老师不会痛扁他们,只是很痛心,为什么「好学生」能把学校功课学习得那么好,却在另一门「做人」的基本功课上得了零分?老师也检讨自己,是否少教导了这一个部分?只是老师很无辜,因为身为妈妈的我,也觉得做人很重要,所以该教的教,该讲的讲,每次要外出作客,一定重复:「要有礼貌,鞋要摆好,不乱动东西,玩具玩完要收拾……」可是我一开口,孩子就嫌我烦,嫌我啰嗦。听完我的长篇大论,老二说:「我和姊姊常不懂妳的用心。」听到她这句成熟懂事的话,让我先是一愣,不知该接什么话好;回神后才回她:「学习当个好客人,也是重要的功课,希望妳以后会是一个好客人。」
    老三,国小二年级,听完后他拿了报纸,仔细再看了一遍,然后说:「老师下次可能不会再请他们到家里吃饭了。」我说:「小钧,你觉不觉得你很像说『为何不叫披萨或麦当劳?』的那一位同学?」他反驳:「我哪有?」但说得很心虚。我好像看到自家小孩出现在报纸上老师的家,心里满是歉疚,更觉得我必须再次和他们谈谈关于所谓人情世故的课题。 【2004/05/03 联合报】
    亲爱的,请和爸妈一起看完这篇文章,并在背面写下和爸妈讨论后的想法。
    ================================================== ========

    佳文共读06 『出卖合欢山? 』by郑一青(天下杂志278期) 五5 姓名:___________
    每个人生命中都需要一条清澈的河,一座青翠的山,去记忆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事物。但当每个人都移民到一座应当被保育的高山上,盖一座大房子时,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合欢山在大量民宿和游客涌入后,未来会如何?
    沿着台十四甲线从合欢山往埔里方向缓缓下行。六月中的合欢山,冷冽而清新的山风下,台湾铁杉、玉山箭竹、红毛杜鹃把翠绿的青峦染上一抹紫红。但在逐渐接近清境农场时,只见一百多条小水管沿着公路突兀地一直拉到清境农场一带,而几座二、三公尺高的大型民宿招牌,大剌剌地与远方壮丽的北莱山形成讽刺对比,四处大兴土木,很难真正和过去青青草原上的原野景象连在一块。
    合欢山清境农场一带,短短一两年内,在成功的集体行销和一部份媒体炒作下,变成快速移植台湾庸俗化观光的热门旅游地点,一年前来清境农场的人潮逾百万人次,而清境农场的总房间数也从五年前的三百六十间增加到近千个房间,而目前正大兴土木的民宿陆续完工后,明年底更将有近一千六百间住宿房间。其中,近半数民宿是由为寻找更美好生活而上山的新移民所盖,新移民已占了近千名当地人口数的一半。在清境,每栋房都盖得独特,品质远超过大多数过去山区的旅馆。但每一个漂亮的个体,加总起来,却没有等于漂亮的整体。
    「我们还是没学会如何和大自然融合,」生态旅游协会监事、中研院动物所研究员陈章波表示,原来上山是希望能够亲近自然,但是现在大家一窝蜂地上山盖民宿,结果又掉进了台北都会的漩涡之中,「我的房子接着你的房子,到了山上,人还是都关在房子里。」太鲁阁国家公园义务解说员马继康,在看到媒体大幅报导合欢山新移民的故事后,对媒体大篇幅宣扬错误讯息非常愤怒,不仅打电话去抗议,也投书报社,但「我好像狗吠火车,」马继康沉痛地说。部份台湾城市新移民到了天涯海角,却仍然充满了都市人的思考和生活方式。马继康批评,许多都市人想要远离尘嚣,接近自然,但真正身处自然时却又无能力享受,只有把山下的那一套搬到山上来,卡拉OK、健身房正是这样的产物。
    「只因为民宿业者喜欢吉野樱飘如雪的感觉,便要舍弃这里秋天满山通红的红榨槭落叶缤纷的美好,而耗费巨资物色八十棵樱树,移植到山上,丝毫没有想到这会对此地生态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马继康批评,这不仅辜负了出走的理由,也看不到对这片土地真正的热爱。
    面对遽增的观光人潮,一到假日就塞车成了很大的问题,而一旦碰到冬日合欢山赏雪热潮,大排长龙的上山车潮、凌乱的摊贩和垃圾,更是把整座山妆点成恍若台北夜市。 「台湾的山真的很美,但是到处垃圾真是很可惜,」任教淡江大学的一位美国籍教授既震惊于台湾山林之美和植物的多样性,也非常不解台湾人四处留下「观光」 痕迹-「垃圾」的「恶习」。 「一座山能承担几座房子?一座山能禁得起多少车?」陈章波强调台湾人要谦卑地认识自然,向自然学习,要建立真正的生态旅游,而不是在大自然中观光消费,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毁了台湾的山林。
    合欢山一带在目前缺乏总量管制和整体规划下,放任个人和业者各凭本事开发,固然在经济不景气和农业萧条下,创造了独特的繁荣景象,但这种荣景可以维持多久,能不能永续经营观光和自然资源,是许多人共同的疑问。水源是第一个浮上的问题。五月底,上演在清境农场的一场抢水大战,就透露了在短短期间之内快速无规划地开发,所显现的窘境。位处高山的清境地区,二十余年一直面临缺水问题,多仰赖清境农场从远自二十三公里外、瑞岩慈峰地区的慈翁溪保育区水源地,以引水干管接引水源供应地区民生用水、灌溉用水及营业用水。需求大增下,五月底更在断水数天之后,与居民发生口角和抢水冲突。生态的冲击,更是被漠视。废水的排放是未浮上台面的必然污染问题。 「从过去的农药和肥料,到现在这么密集的污染源,没有人评估对浊水溪上游的影响是什么?」
    长期研究山林生态,静宜大学生态研究所所长陈玉峰指出,当城市的游资都跑到山里,将带动过去集中下游的污染往上游走。连企业人士如永丰余集团董事长何寿川,与以发展观光闻名的宜兰县长刘守成,看到合欢山一带如此大规模开发盖房子,都很担心水土保持的问题。 「山有好多层皮,而这种大规模开发,所形成的剥皮效应,未来土石流的机会大增,几乎可以预期,」陈玉峰指出。 「照这样无节制地开发下去,清境农场只剩五年的光景了,」一位荒野保护协会的会员悲伤预测。
    见晴农场负责人、清境农场观光发展促进会施武忠倒没有这么悲观,他认为当台湾经济这么不好,却还有这么多人对这里有信心,愿意投资建设民宿是好事,但他也期待政府公权力能够介入管理,「我们也希望能维持好山好水,不要被毁掉,但这不是个人可以做的。」只是,政府公权力和规划能力永远赶不上资本的流动速度。任职工程顾问的王源森今年和妻子来到清境农场度假,欢喜地四处看民宿,甚至自己也想移民合欢山,今年五月很高兴再旧地重游,却失望地发现,清境农场仿佛变成一座大工地,「大自然怎么能受得了这种开发?」再次重回,他和妻子移民合欢山的梦醒了。
    为了满足台湾人向往「欧洲式」山居生活的梦,每一座民宿几乎都有一个洋名字:维多利亚、莫内、维也纳、小瑞士,「我们切断了对自己文化、生态和山林的理解和认知,只能移植西方的建筑和文化经验,」陈玉峰分析。在欧美,许多风景特定区中对建筑的本土形式和材质都有极严格规定,以北加州沿海公路而言,盖房子只能选用当地材质,房子型式也限定几种规格,以避免景观污染。
    台湾原期待「景观法」能够扮演类似角色,但是「景观法」仍然躺在内政部,没有消息。而全民拼观光的运动,却隐然成形。 「台湾的国家公园可能要一个个沦陷。拼观光,可能带来的是台湾山林另一次的浩劫,」陈玉峰指出。在国外,许多个人是用不同的方式,保存未开发的大地给子孙。在美国加州的约翰和他的八个朋友是一个好例子。个头瘦削、满脸大胡子的水文学家李约翰是柏克莱大学六○年代的反战学运领袖之一。十年前,约翰和几位朋友合资在加州北边临海山上购买一块地,盖了一间简单登山露营用小木屋。约翰和他的朋友买下小木屋的用意不是在于逃离都市或是在山上经营民宿,相反地是为了握有「水权」,进而守住一座山免于开发。
    根据美国加州法律,拥有水权才能开发土地,而约翰选择的地点正是这样的关键地点,「我们买下这块地,就守住了这片山,」出身政治世家,约翰说起话似乎仍可见到他在六○年代反战、反权威的激越。他们用行动证明,人人都需要一座山,但爱一座山,不需要用出卖整座山林的灵魂和未来,来做为代价。
    人人都到山上找希望,结果却可能是山林失去了它的未来。
    ================================================== ========

    佳文共读05 『生命中总有来来去去的朋友』       五5 姓名:___________
    在暑假期间,一位昔日好友由伦敦回来。我们约在信义路金石堂五楼的咖啡屋中见面。夏日的午后,郁热难当,我拉着女儿的手,走在人潮滚滚的街道上,觉得整个城市似乎要燃烧起来。女儿的小手,常因逆向行走的行人的冲撞而由我手中松脱,然而,很快地,又会上前来。
    我们就在商家吆喝声、行人讨价还价声中,断断续续地聊着,女儿问我即将和什么人见面,我说:「是妈妈大学毕业后留在学校当助教时的同事,由很远的英国回来。」女儿侧着头天真地问:「是不是从很远的地方回来的人,都要约着见面,请他们喝咖啡?」「那倒不一定啦!妈妈那时同她感情最好,一起做助教时,她很照顾妈妈。」女儿锲而不舍地接着问:「大人也还要人家照顾吗?她怎么照顾你?是不是像蔡和纯照顾我一样?教你做功课?」蔡和纯是她的同班同学。
    我听了不由得笑了起来说:「大概差不多吧!人再大,也需要别人照顾呀!对不对?像爷爷生病了,也要我们照顾嘛!对不对?...」「那你生病了吗?那时候?」「生病倒没有。不过,那年,有一段时间,妈妈的心情很不好,觉得自已很讨人嫌,人缘很差。就在那年圣诞节前几天,我发现王阿姨偷偷地在我办公桌上来了张她自己做的贺卡,上面写着:『我不知道怎样形容我有多么喜欢你,祝你佳节愉快。』妈妈看了好感动。这张卡片改变了当时妈妈恶劣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觉得自己并不那么讨厌!」女儿听了,若有所思,低头不语。
    我和朋友见了面,开心地谈着往事、彼此探问着现况,女儿一旁安静地听着,不像往常般吱吱喳喳抢着说,我们几乎忘了她的存在。一会儿工夫后,女儿要求到三楼文具部去看看。十分钟后,女儿红着脸,气喘吁吁地上楼来,朝我悄悄地说:「先借给我一百元好吗?我想买一个东西,回去再从扑满拿你。」我和同学谈得高兴,不暇细想,知她不会乱花,便拿钱打发她。过没多久,她又上来了。
    面对朋友,恭敬地立正,双手捧上一盒包装精美的礼物,一派正经地说:「王阿姨!送你一个小礼物,你从那么远的地方来。」朋友和我同时大吃了一惊,朋友手足无措,讷讷地:「那怎么行!我怎么能收你的礼物!我英国回来,没带礼物给你,已经很不好意思了,而且,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儿.. ..」
    女儿很认真地并拢脚跟,无限深情地说:「我妈妈说你是她最好的朋友,谢谢你以前那么照顾我妈。」一股热气往脑门儿直冲了上去,我喉咙蓦地哽咽了起来,眼睛霎时又湿又热,我束手无策,万万没想到女儿竟会如此做。朋友的眼睛也陡地红了起来,嘴唇微颤,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紧紧搂过女儿,喃喃说道:「谢谢啊!谢谢..」
    这回轮到女儿觉得不好意思了。她伏在朋友肩上尴尬地提醒朋友:「你想不想看你得到什么礼物啊?」朋友拆开礼物,是挂了个毛绒绒小白兔的钥匙圈。女儿老气横秋地说:「会照顾人的人一定会很温柔的,所以,我选了小白兔,白白软软的,你喜欢吗?」朋友感动的说:「当然喜欢了,好可爱的礼物。我回英国去,就把所有的钥匙都挂上,每打开一扇门,就想一次你。......真谢谢啊..」
    女儿高兴得又蹦又跳地下楼去了,留下两个女人在飘着咖啡香的屋里领受着比咖啡还要香醇的情谊。生命中总有不同阶段的朋友来来去去,但大多数的人们只用回忆怀念旧朋友,时间越久,友谊慢慢就淡了,不论多深厚的感情终究敌不过岁月的考验,除非我们自己愿意用心经营!!
    所以身边总是新朋友比较多,但有些朋友虽然无法丰裕自己的生活,却能温暖自己的生命,每当想起他(她)时,看到他(她)时,心情就会很快乐,很开心,或许你我都曾经拥有过这样的朋友,也曾经因为不珍惜而失去了这样的朋友!!几年后,我们还会是好朋友吗?
    ================================================== ========

    佳文共读04 『她们这一家--赵小兰的家庭教育』by刘墉五5 姓名:___________
    在我念研究所的最后一年,日文课班上突然出现了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太太。当她正襟危坐,挤在一群二、三十岁年轻人之间,跟着教授朗读的时候,实在很有意思。起初我以为她只是排遗时间的旁听生,后来看她也紧张兮兮地应付考试,才确定是正式的研究生。她从不缺席,笔记又写得好,所以溜课的人都找她帮忙,我们称她为赵太太,直到毕业,才知道她就是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女士。
    我今天提到赵小兰并不想强调她是华裔在美国政府职位最高的人,也不想讨论她的白宫学者、花旗银行傲人的学经历,而是希望读者能了解一下赵小兰的家庭生活。因为我相信,没有那样好的家庭教育,很难有赵小兰今天的成就。最起码赵小兰今天立身华府高阶层,那带有适度衿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必然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我用「特殊」是绝不为过的,因为在美国的中国家庭能有她家那样完整而严格训练的的己经太少了,即使在中国,相信也不多。看过「真善美」那部电影的人,大概会记得茱丽安德鲁丝初去当家教的时候,父亲一吹哨子,孩子就由大到小,列队出现的画面。这种情景,几乎也能在赵小兰的家里看到。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来,六个女儿只要在家,一定出来招呼。她们以非常恭敬的态度为客人奉茶,脸上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尤其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以前当赵家宴客,几个女儿不但出席上桌,而且是守在客人身后,为大家上菜、斟酒!
    当我不解地问朱木兰女士时​​,她说:「不错!我们是教她们做Waitress,但那何尝不是一种训练?我的先生常对女儿说,人生做事好像开车,不是只能直走的,有时候必须左转右转。不要把伺候客人当做辛苦的事,当你们读书读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种休息吗?何况在这当中,可以学到许多待人处世的道理!」也就因此,他们家虽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大人的道理简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管家是请来帮助父母的,不是帮助孩子。年轻人理当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则很难学会独立!」
    不仅料理自己的内务,每天上闹钟起床,小时候赶校车上学,回家由姐姐带头,自动自发念书,而且她们家的六个女儿,还分担家里的琐事。每天早晨,她们要出去检查游泳池的设备、捞掉水上的脏东西。到了周末,则要整理占地两英亩的院子,把杂草和蒲公英拔掉。赵小兰最小的妹妹,现在十六岁的赵安吉,己经负责处理家里的帐单、将耶诞卡的邮寄名单输入电脑,并接听晚上的电话。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赵小兰家门前长达一百二十英呎车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几个姐妹,在父亲的指挥之下自己铺成的。赵小兰曾在「我的事业与人生」文章里说:「那时我们不见得喜欢,如今想来,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谈,很能领会父亲良苦的用心了。」
    「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朱木兰女士说。正由于她们对家庭贡献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会爱家,觉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家是属于自己的。特别是在一家人共同的工作中,更能体会荣辱与共、同心协力,而产生共同意识。赵锡成博士夫妇的身教也是极成功的,他们家在晚餐后极少开电视,做父母的也以身作则,不在电视前花太多时间,母亲跟着孩子一起读书,父亲则处理未完的公务。从事航运工作的赵锡成博士,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他这种对事业专注的态度,相信也对赵小兰有很大的影响。
    当然,不论多么忙,与子女的沟通还是不能忽略的。每个星期天,他们一定全家去做礼拜,午餐后点心时间,则举行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大伙高谈阔论,每个孩子说出自己新想法、收获,提出计画,并征询父母的意见。所以当外人惊讶于赵家姐妹的纪律与服从时,要知道那是经由亲子之间充分沟通,所获得的共识。当她们为家里做事时,不是想到父母命令自己做,而是心里有着使命感。家是一个「共荣圈」,当每个成员都这么有向心力时,家庭当然会兴旺。
    我们确实看到朱木兰女士,一九六二年带着赵小兰和两个更小的女儿坐船来美国,从孩子们半句英文不通,必须由父亲熬夜逐字教导,艰苦奋斗到今天,已经有四个分别从哈佛、哥伦比亚、维州大学等名校的研究所毕业。连朱木兰女士,都以两年全勤的纪录,修得硕士学位。当然,赵锡成博士更成为美国航运财经界的名人。但是赵家尽管富裕,孩子却多半进公立高中,在外面的花费,不论大小,都要拿收据回家报帐。赵小兰念大学的学费,还向政府贷款,靠着暑假打工还钱。这不表示赵锡成夫妇小器,而是因为要求子女独立、负责,把钱花在当用的地方。她们对孩子说:「我们虽然俭省,但是你们如果要学东西,绝对不省!只是既然要学,就有责任学好!」所以赵小兰和她的五个妹妹,不但功课好,而且各有才艺。赵小兰能打高尔夫球、骑马、溜冰、更弹得一手好琴。从前家住纽约长岛时,还经常出去演奏。此外,他们每年在暑假和耶诞节,分别安排一次全家远游,从选择地点、订旅馆房间,乃至吃饭的餐馆,完全由孩子负责。所以,这旅行一方面是全家同乐,一方面成为孩子们组织、分工的训练。
    由以上所举的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赵小兰姐妹的成功,与她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绝对密切关系。无怪布希总统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博士一家时,都特别强调这一点,还对太太芭芭拉说,应该向朱木兰女士学学怎么管孩子!
      怎么管?答案应该是----将中国传统的孝悌忠信与西方社会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既培养个人的独
    立性,更要求每个人对家庭的参与,透过沟通后产生家庭共同意识,达成彼此期望的目标。父亲节快到了!据我所知,在今年六月十七日美国父亲节时,赵小兰特别暂时放下交通部副部长的繁忙工作,由华府赶回纽约的家中,为赵锡成博士过节。请问,在国内有几个身在外地,位居要津的子女,能在父亲节时赶回家,并诚挚地送上一份礼物与祝福?
    ================================================== ========

    佳文共读03 一条腿的帮没有腿的by卢俊义(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牧师)五5 姓名:________
    这是几年前发生在台南县一所位于乡镇国民小学的真实故事。
    裕熙是一个右脚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小孩。他父亲为了要让他自立起来,从小就教他学会骑脚踏车。他也清楚知道不能因为自己有一脚不便,要让家人每天帮助他出出入入,总要让自己长大站立起来才可以。因此,很认真地学习,也很快就学会骑脚踏车,就这样,从国小一年级开始,自己每天骑车上学去。
    有一天放学时,他到车棚找不到自己的脚踏车,非常难过,打电话给他爸爸。他爸爸赶紧到学校去了解状况,非常生气,因为放在学校车棚的脚踏车竟然会被偷走,而裕熙若没有脚踏车,就必须走一段很长的路才能回到家,对脚有残障的孩子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父亲了解状况后,就亲自去找校长,让校长知道这件事,校长也为这件事感到非常抱歉。父亲一再安慰裕熙,说马上要去买部新的给他,也一面骂着小偷怎么可以这么没有良心。其实,小偷若是有良心就不会当小偷了。
    当父亲骑上摩托车,准备要载裕熙回家的时候,裕熙却说什么也不肯上车,父亲很奇怪,只见裕熙一直不肯说出是什么原因,后来父亲再次跟他说要载他去买一部新的脚踏车,这时裕熙才缓缓地跟父亲说:「爸爸,你先载我同学良吉仔回去之后,再来载我。」父亲不解地问:「为什么?良吉仔可以自己回去啊,或是请他的家人来载他啊。」裕熙这时才跟父亲说:「不是啦,良吉仔的脚也跟我一样,不能走太远的路。他比我还更需要帮忙,因为他的双脚都不能挺直地走,我都是每天骑着车子去他的家载他来学校,然后又载他回去。今天车子掉了,我就不能载他回去了,麻烦爸爸先载他回去,我在这里等,然后您再回来载我。」
    听到裕熙这样说,当父亲的非常感动,也很奇怪,从来没有听裕熙说过这件事。于是赶紧跑到裕熙所说的教室去找良吉仔,那是一栋三楼的教室,每次都是裕熙去该大楼叫他,他听到时才下楼来。果然,良吉仔尚在教室等候着裕熙叫他,班上的同学几乎都已经回家去了,剩下几个还在教室也是在等家人来接的。裕熙的父亲直奔三楼教室,找到良吉仔时,看到他双脚都已因为麻痹而萎缩得很严重,穿着铁鞋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需要很用力,心想:学校明明知道有这样的学生,为什么还将这班的教室分配到三楼去?真是有够「夭寿」的。裕熙的父亲看不下去,就弯下腰来要背良吉仔下楼。没想到良吉仔跟裕熙的父亲说:「阿伯,不用啦,我可以自己下楼,没有问题。」裕熙的爸爸说:「这要下三楼,很累的。不可以,让我来背你。」良吉仔说:「不会啦,我已经自己爬上、爬下一年多了。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慢了些而已。阿伯,你可以先下去,没关系。」
    裕熙的爸爸知道自己的儿子只有一腿残障,而良吉仔却是双脚都残障。而自己一脚残障的孩子却还知道要帮助双脚都残障的同学,使得自己当父亲的受到甚大感动,流着眼泪,一面鼓励良吉仔要勇敢,也一面感到相当安慰和骄傲,知道自己的孩子虽然身体有残缺,但心却是很圆满、慈悲。
    养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给孩子物质生活很丰富,却没有给孩子圆满的心灵生活;有的人给孩子学习很多新的科技知识和升学常识,却甚少教导孩子对苦难者多一份慈悲怜悯的心。结果是丰富的物质生活往往使孩子学会了浪费、奢侈,但却体会不出贫困人家生活的疾苦和需要。虽然是让孩子学到许多新的科技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常识,但往往因为欠缺心灵生活的培养,对于疼爱人、怜悯人的心,也随着年岁的增添而相对的贫乏、枯萎,导致年岁越大,对苦难生命的景象则是越来越冷漠;到头来连对养育他的父母、照顾过他的亲友,自然就什少感恩和怜恤的心。
    给孩子有足够敬虔的心灵,远比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重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接触心灵功课,远胜过学习多样的才艺。而丰富的心灵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培养,才能使之在生命中孕育成长起来。
    ================================================== ========

    佳文共读02 热情─郑呈皇五5 姓名:________
    前奇异执行长杰克‧威尔许认为A级人与B级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热情;根据〈全球两百大企业CEO特质〉调查发现:在十个共同的重要特质中,排名第一也是热情。这个神奇配方,如果注入个体血液,将转成追求终极目标的续航力;如果注入企业经营,公司股东权益报酬率将提高200%!秋凉节气的台北街头,有两条排队长龙,鼓动着首都。一条长龙在东区,等着进101大楼新开幕LV旗舰店的人潮;另一条长龙在西门町,长长的人群从大马路蜿蜒到巷子,等候着导演吴乙峰的纪录片「生命」。
    台北人为了抢购精品排队,司空见惯;但为了看一部纪录片,有人一大早排队3小时,才买到一张晚上10点钟的票,这倒是破纪录。冷漠台北人热血的这部纪录片,是自称「吾已疯」的吴乙峰埋首九二一灾区五年后而有的作品。它去年在全世界九百部纪录片中胜出,得到「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影展优秀赏」与「法国南特影展最佳纪录片」,是少数能同时荣获两项大奖的纪录片。别人用半年、一年拍纪录片,他却花五年。五年,有多漫长?
    当初,与吴乙峰同期深入灾区纪录的人如过江之鲫,但渐渐地喧哗少了、静了,旁边的人都不见,「这才惊觉,我们是最后一个出来的。」同行摄影师杨重鸣回忆说,拍五年的感觉像最后摄影机都成了身上的胳臂。刚进灾区拍摄时,吴乙峰的大女儿还只是国中生,现在已经上大学了。漫长的拍摄期,累积的拍摄带达三百多卷。三百多个小时的纪录,最后吴乙峰又花了三个月,才看完。看得他都想吐、想撞墙。五年这数字,是热忱、也是吴乙峰追求极致的表现。然而早期他如其他人一样,认为拍纪录片一年就算了不起。
    当他拿着早期作品请日本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指教时,发现大师可以为了拍农夫的纪录片,待在当地十五年,自己买一块田随着农夫按时耕种,才明白一年时间只是浮光掠影;为了效法大师,一九九二年自己跑到小川绅介拍摄工作室。拉开木门一看,一面面墙上满满地都是关于农作物如何种的文献和资料,扭曲的褶边代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发黄笔记里密麻的文字写着,「要种十年稻子才能拍出关于稻子的片子」,这一幕幕让吴乙峰感动落泪,体悟纪录原来需要花长时间巨细靡遗才能成就。那一刻,改变了他对纪录片的认识,对他有深刻的影响。吴乙峰与纪录片这玩意,大概是七世夫妻;与金钱,大概是前世宿敌。否则,他怎会如此过人生?
    大学时代,就立志要拍影片,因此不顾兽医父亲的反对,从企管系转考戏剧系,两人甚至因此一年不说话。这股喜欢拍片的信念强到他激动的说:「要我去上班不要拍片,我三天就会自​​杀。」工作之后,别人拍三天,剪出半小时,但他要求自己半小时、预算十五万元的影片,至少拍半年才行,他认为没有拉长时间,怎能看出生命的纵深。十五年前,因为不愿跟大家随波逐流拍求快的商业片,一心想拍片的他,号召一群人组成全景传播,以拍出震慑人心的纪录片为职志。为了拍纪录片,他经常与金钱过不去。他曾经拒绝拍摄一部可赚上百万元的连续剧,理由是:「人生苦短,做自己有兴趣的纪录片都来不及,哪有时间拍电视剧。」他宁愿一头深入灾区陪着灾民,蹲在一起找失踪家属。
    全景董事长李中旺回忆:「从那时到现在,常常都接到财务的人来问我,明天要怎么过?」公司常发生薪水发不出来的困境。除了到处借之外,吴乙峰就会闷不吭声,抽空跑去接政令宣导短片,一天拍三十秒广告就有八万元,然后立刻拿回来贴补纪录片费​​用和薪水。在商业价格与信仰价值天秤间,显然他选择后者,宁愿拍小人物。他说,小人物才有感动故事。
    刚拍《生命》的时候,好几次家属都在高高突起黄土上,哭着求他:「我要见我的父母。」他沮丧的把镜头丢在一边,「想到我没办法帮他们,我就难过拍不下去。」吴乙峰只能陪着啜泣。有时想着想着要掏出口袋里的钱给他们,但又想自己也没钱,只能一路跑回工作室后,紧握自己小孩的照片才能冷静。那时不断有个声音告诉他要放弃,「只要明天一早,拿着包包就可以下山回家,解脱这一切。」但只要想到居民遇到这些事,都能坚强活下去,「再苦我都要撑下去」他说。十五年来,面对不同的拍摄主题,吴乙峰内心总是澎湃不已。他选择放弃通向企业的捷径。吴乙峰孤独吗?在台湾纪录片的领域中,他孤独;吴乙峰真的孤独吗?其实不然,这个世界的不同行业,都有着不同形貌的热情者。
    前GE(奇异电子)执行长杰克‧威尔许,将这样的工作者视为A级人物。他把优秀的工作者分为A、B、C三种。最顶尖的A和其次的B,两者的专业技能都一样,但是拥有热情者更胜一筹。他花了六年寻找接班人,最后在当时的十三位高阶经理角逐下,钦定杰夫‧伊梅特(Jeff Immelt)为新任执行长。 「拥有热情的杰夫‧伊梅特是最佳人选。这也是我过去二十年里最佳的决定。」他在给股东的信上,如此写着。汤玛士‧聂夫(Thomas Neff)在《五十位顶尖CEO的领袖特质》一书,针对美国《财星》两百大的企业CEO调查,举出十个重要的共同特质,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热情。热情,影响人的格局。但,热情的内涵是什么?
    「热情是一种不完成会不舒服的情绪,是一种续航力。」台大心理系教授郑伯壎说,不像一般理解外在的活泼热闹,而是那种我一定要做到的坚持,即便赴汤蹈火也不会磨损。 「三分钟热度只是热心,不是热情。」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区负责人黑幼龙提醒,许多人接触新的事物,都会大喊,「我有兴趣。」但常流于三分钟,能在经过考验后,依旧持续心中的火才是热情。这一幕,宛若临终告别。
    二○○二年九月,十五位顽石创意员工,被唤进不到三坪总经理办公室。 「林姊眼睛有问题了,你们要做我的眼睛,帮忙公司。」闭着眼的林芳吟话还没说完,员工早已红了眼眶。因为视网膜剥离,林芳吟后来暂时性失明两个月,中间,员工帮忙把信念给她听;由于看不清楚键盘上的字,她口述,请员工打字。她曾有两年光阴瘫在病床上。一九八七年,二十三岁、原本念艺术研究所的她,有天回家,右眼世界突然一半黑掉,「当医生跟我说是视网膜剥离时,我整个人傻掉。」当晚她立刻开刀,半年后左眼也跟着看不见,就这样度过七百个日子。除了下床回医院复检和后续开刀外,她都在床上仰躺着,无法走动,要让视网膜服帖,缝合的伤口才不会再裂开。 「我的生命和世界就这样静止、黑暗着。」她悠悠地说。
    两年后,即便医生说随时有复发可能、断断续续都会模糊,甚至刺痛,但她不顾反对出去做事,「我先生有时还会要我回家当少奶奶,他可以养我,不过我都不答应。」她说。她的心底,一直有个声音在呼唤着。她回忆念书时,每次在故宫长廊下看着来往的民众,即使把脸贴住玻璃看,也没办法看到全貌。这等于没有踏进艺术品的底层,感受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这样的艺术相当可惜。她一直希望打破博物馆的艺术品与观众间的那道玻璃,让艺术更平民化。后来,她认为可以借用电脑动画技术,赋予古老文化新生命。一九九九年,她向亲戚借了五百万,成立顽石创意,负责多媒体动画制作。第一年接下故宫专案,一百五十万元,要把典藏名画数位化。公司同仁心想,一百五十万的预算就用简单的数位摄影拍摄,花上一个星期就可以拍完;但林芳吟却不这样认为,她要做美的东西,这个大前提下,光是一天租高解析度的数位摄影机就要两万元。甚至为了表现画的纵深,她还特地租升降机和发电机,从作品的头顶往下拍,以便制作后,观众可以从全景角度去欣赏这些名画。她兴奋地说:「拍完才发现,原来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从上面往下看,那片竹林的美更有层次。」但整个专案执行下来,不赚反而赔一百万元。
    林芳吟的努力终得到原作家族的肯定。二○○二年接下法国野兽派大师马谛斯的画作数位化,配合展出。除了介绍画作外,连马谛斯生前走过的街道、说过的话都一一呈现。马谛斯家族看了顽石创意的作品后,还要求她的光碟与画作一起赴日、德展出,成为唯一被马谛斯认可的台湾公司。她的热情,让她一再面临后半辈子失明的威胁,但她宁愿接受这个风险:「我觉得现在四十岁的我,正是最颠峰的黄金期,不好好利用怎么行呢?」她说,即使以后真的看不见,她还是要继续作动画:「即使失去眼睛,那也不是人生句点!」
    今年为了拍摄一个食材动画,她选了俄国沙皇的菜单做为主题。为了考究沙皇菜单,八月她只身一人远赴莫斯科,跟着菜单上记载的食材与用餐的环境,到当地去研究。其中为了沙皇的一个森林午宴,她花了半天亲自到那边纪录当地植物,甚至为了菜单里曾出现的食材,就蹲在地上吃了好几种草,「我就是要吃过才能形容给大家知道,才够真实。」她说,如果能够让观众透过光碟像真的来到莫斯科参加沙皇的午宴,那就值得了。冒着失明危险,一个人跑到大半个地球外的异国,「我承认有一点疯狂,但是哪有时间想瞎不瞎掉的问题。」乐观的她笑着说。
    有些人看林芳吟与吴乙峰是工作狂。但郑伯壎分析,热情的人都有一个「终极目标」,不是一般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是突破成为匠心独具。为了拍片,吴乙峰被名导吴念真说是抛家弃子的疯子。为了捕捉一位少女的镜头,可以等上半年。甚至,拍到没钱时就拿房子去抵押,「我不急着赚钱,反正平常也没赚过。」现在月薪四万元的他潇洒说。那种使命感是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被说成是疯、痴,也甘之如饴。
    蕃薯藤执行长陈正然,同吴乙峰一样,即使被讥笑成「疯子」也不以为意。 「有什么机会(指网路兴起)可以让你这样疯一回。」他眯着眼笑称。一九九三年,在美国看到网路兴起的他认为,台湾如果有这样的网路,就可以让弱势文化彼此相通。因此,他二话不说,立刻休学回台湾,开始帮忙架设弱势团体的网站。当时,全世界的商用网站还不过一千个,那时,博士生还是奇货可居,陈正然大有机会到外商工作、当教授,但他都摇头不做,宁愿给老婆养。因此,当时台大校园里,都可见陈正然骑脚踏车的身影,到处找学弟妹问,「有没有不要的电脑?」好不容易四处拼凑好电脑并架好伺服器,陈正然的第一个网站「台湾社会文化网路」于一九九三年十月诞生。当时他抱着一台大电脑,跑到山里架设,只见当地原住民根本连电脑都没有,更遑论开机,而负责资讯教育的老师,更是不愿意帮陈正然宣导。不死心的陈正然隔一星期又来拜访,到后来甚至被对方开玩笑说,「你是疯子喔?」
    终于在锲而不舍下,老师愿意帮忙把网路设在当地。三年内,陈正然推荐三十个网站,身边的工作人员来来去去,最后只剩他和两、三个朋友坚持下来;一九九八年,他把台湾社会文化网路改为蕃薯藤,并转型为入口网站,并继续在基金会下帮弱势文化设网站,若没那个替台湾架设网路的使命感,陈正然绝对不会撑到今天。今天的他依旧继续骑着脚踏车,推销他的网路乌托邦。 「欢喜做、甘愿受」他笑着说。
    台大精神科医师王浩威表示,这些A级人物,多少带着点「疯」的特质。 「疯狂」是热情伴随的表征,而这多少和「婴儿气质」有关。他指出人出生后都会附带一些先天性格,有些新生儿会好动摸东西,就是婴儿气质里的「好奇心」使然。往后在成长阶段,就会比较有冒险性,较易自我挑战,而在挑战的过程中,会激励正面思考,展现出热情。
    热情的人,就像发电机一样,永远充满着能量,且会感染整个环境、愿意分享,「在人力资源里,称这样的人具有利他主义,或者组织公民行为。」中央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林文政说,所谓的组织公民行为,就是会喜欢别人和自己一样,而为了这个目的,愿意多做一些超过职责以外的​​事,这样的员工也是企业最爱,一位中信金控副总表示: 「我要找的人,是屁股有三把火的人!」明基电通总经理李锡华也说,经验、学历都是其次,要的是越「热」越好。
    造型设计师林莉,从小就爱美、又喜欢帮邻居化妆的她,回想起她跑到美容补习班当学徒的日子。只要老师白天帮客人化妆,她一定全程在旁边看,晚上回家就把白天老师化的妆,对着镜子自己一遍一遍重化,只要一个眉型不对,全部重来,即便化到皮肤红了还是停不下来,「我就是太爱这个工作了。」她高兴说着。因此,一般要半年才升正式设计师,她三个月就拿到。而只要是林莉在的场合,朋友都不敢随便打扮,深怕待会「林老师」一出现,又开始嘀咕,「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然后立刻伸手过来,帮忙打点,「看到别人不美,我会难过。」她认真的说。也因为太爱别人美了,林莉只要出现在公开场所,就会观察来往人群的样子。从五官、发型、化妆甚至细到手上指甲颜色,甚至还会用笔记录下来。
    她回忆有一次,在饭店喝茶时,对面十公尺刚好有一对新人正在红地毯上举行婚礼。她看着新娘什么都ok,唯独胸前那胸花戴太低,鸡婆的她,硬是跑到那新娘旁,劈头一句,「对不起,我是林莉。」然后就当着上百人面前,帮忙整理起来。她对美丽,偏执的追求。即便自己卧病在床,医生巡房时,她都要医生等一下,让她化个妆;除非,她病重,手握不稳眉笔。她看美丽,就如同空气之于这个世界的必然;她看不美,就如同看到一粒不该存在的灰尘,务必除之。
    热情的英文「enthusiasm」是从古老的希腊字「神」(theos)与「内心」(entos)结合,代表「内心的神灵」,说穿就是一种生命信仰。因为信仰所以激发正面思考,在遭遇困境时,不是转头逃避或怨天尤人,反而像个勇士般,正面迎击。也因为相信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信仰,不容易随着环境妥协,当别人困在工作、抱怨时,他能转一个角度看待,并且相信自己。 「既然热情的背后是一种信仰,就不会只是为了赚钱而工作。」郑伯壎认为,热情久了,钱财自然来。
    联邦快递(FedEx)创办人弗雷德‧史密斯(Frederick Smith)一九六五年在耶鲁大学的毕业论文中提出「用飞机送货物」的商业模式。在当时只有披萨需要快递的年代,他的论文被老师视为无稽之谈,并给了「C」级,险些毕不了业。但他并不觉得灰心,反而逆向思考觉得连老师都这样认为,代表这市场没人看见,很有机会。为了证明自己的信仰是对的,他四处筹资买下二手飞机,在一九七一年准备开始经营时,又面临政府法令禁止的难题。但他乐观认为,迟早一天一定会解除,还是积极招募员工,并建立货运队,隔年终于在律师协助下,说服政府开放航空货运,如今名列《财星》全球五百大企业。
    明基电通董事长李焜耀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多半看哪里薪水高、股票红利多就往哪里跑,没能坚持下去,「这种吉普赛性格,就是没有热情。」他说,这是「short term 」(短视)的心态。当吴乙峰看见灾区满地黄土中,怪手挖出直径二十公尺、一个个坑洞,他难过地回帐棚里哭,「这个故事不纪录,你怎么跟下一代交代。」当别人想的是赚钱,他想的却是身后五十年。
    从台湾登革热防治之父连日清眼中,也能触及他所信仰的价值。已经七十六岁的他,六十年来都在研究蚊子,「蚊子很有趣啦,没有深入不知道的。」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台湾蚊子六十种,连日清寻获命名的有二十七种。
    曾经,他险些因为调查登革热丧命,还是没有放弃这条路。去年,他和朋友前往宜兰龟山岛搜集蚊子,为了捕捉,一不小心在岩壁踩空,跌了一跤。随行朋友惊慌之际,只见他拍拍屁股大喊没事,继续爬高捕蚊,「只是摔断门牙而已。」他笑着跟朋友说。
    如果没有热情,他不会选冷僻的蚊子,一路深下去;如果没有信仰,现在的他不会自愿到平均温度三十度的非洲圣多美普林西比,帮助当地治疗疟疾,长达两年。 「甚至还嚷着要住在那儿。」他国防医学院的学生这样说,后来还是家人力劝才作罢。
    而这种信仰的热情,不O只有A级人物才有。 「热情是每个人一生的资产(capital),是与生俱来的。」台大心理系教授郑伯壎解释,只是随着日常琐事的干扰,而让人忘了自己原有的潜能,只为钱工作,自然就会有很多抱怨;相反地,拥有热情,能量就源源不绝,即使是从事卑微的工作也能做得有意义。
    法国波尔多区最顶级的五大酒庄,为了酿最好喝的葡萄酒,可以连续砍十年把所有葡萄藤砍光,只为让根部抓深土壤,才能长出最香甜的葡萄,甚至有些要成为「老藤」,还要连续砍上二十年,只为采收一次。生命有很多的可能。生命可以被一连串的钞票堆积出来,也可以在不断砍伐葡萄藤的过程中,追求隽永的价值。做自己有兴趣的纪录片都来不及,哪有时间拍电视剧。
    ================================================== ========

    佳文共读01 司机难忘的一晚五5 姓名:________
    计程车司机也可以成为别人的祝福吗?廿年前我以开计程车维生,这种生活自由自在,不受老板的约束,不过我倒没想到那也可以服侍他人呢!我经常开夜班车,我的计程车无形中变成一个自白室,乘客爬进来后,坐在我后座,我们彼此从不打照面,他们觉得安全又自在,就很自然地和我聊起自己的一些事。我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生命有的令我惊叹唏嘘,有的令我肃然起敬,我也不禁和他们同忧同喜。有一年夏天深夜,我所载的那位妇人的故事,最令人难忘。
    那天深夜里,我接到一个电话要我去镇上一个安静的社区里一座小砖房接人。我以为一定是去接参加派对,或一个与配偶争吵而离家出走的人,或一个到工业区上夜班的人。半夜两点半,我到达时,整座楼都是漆黑的,只有一盏微弱的灯光从一楼的窗户射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司机只按一两声喇叭,再等一分钟,然后就走掉了。但是我知道很多贫寒的人,他们在紧急时,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计程车,所以除非感觉特别危险的地区,否则我都走到门前去。我心里想,这位乘客一定需要特别的帮助,于是我走到门前敲门,一个苍老的声音回答:「等一下」,我听到好像在地板上拖拉重物的声音,过了一会儿门开了。出来的是一位矮小的老妇,她穿着一件碎花洋装,戴一顶有纱网的无边女帽,像四零年代电影里看到的。在她身旁是一个尼龙小箱子。我探头往里看,那栋公寓像是长年没人住的样子,所有的家具都盖了一层布,墙上没有钟,台上没有小饰物或任何餐具,角落里有一个堆满了照片和玻璃器皿的纸箱。
    「你可以帮我把这箱子放上车子吗?」她说,我把箱子提上车,又跑去搀扶她,我搀着她的膀臂慢慢走向停车处,她不断地谢谢​​我,我说:「没什么,我只是试着善待我的乘客,就像我希望别人善待我母亲一样。」当我们上了车,她给了我地址,接着又说:「你可以穿越市中心吗?」「那可不是捷径啊!」我很快地回答。 「啊,我不在乎,我并不赶时间,现在我只是搬去救济院住。」我看看后视镜,她的眼睛闪烁着,「我没有任何亲人,医生说我已经不久于人世了。 」
    我赶紧把码表关了,问她:「妳希望我走哪一条路呢?」接下来的两个钟头,我们在市区内兜来兜去,她告诉我,她曾经在哪一栋楼作过电梯员。我们也开到她当年新婚时的居所附近,她又要我停在一栋家具行的仓库前,那儿当年是一座她年轻时常去跳舞的大舞厅。有时她会要我停在某个建筑物前,或一个转角处,在黑暗里坐着凝视许久,不发一言,当太阳快要升上地平线时,她说:「我累了,我们走吧!」我们静默地驶向她给我的地址,那是一座低低的建筑物,好像是一个康复之家,汽车道在回廊之下。车子一驶近,两个老人就迎了出来,小心翼翼又紧张地看着她一步步走,他们必定等了她好一阵了。我打开后车箱,把小箱子提到门口,老妇人已被安排坐在轮椅上。 「我欠你多少?」她打开皮包问我。 「一毛也不欠。」我说「你必须赚钱维生呢!」「还有其他的顾客呀。」我回答。几乎毫不思索地,我弯下腰拥抱她一下,她紧紧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妇人非常快乐的一段时光。谢谢你!」
    黎明的晨光已现,我捏捏她的手就走了。我身后的门关闭了,同时有一个生命也将进入尾声。那夜,我没有再载其他乘客,我只漫无目的的驾着车」一面落入深沉的思绪里。那一整天我几乎不言不语。
    一直想,如果那老妇人遇见一个粗心的或毫无耐心的司机,怎么办呢?如果我拒绝载她兜风,或当时只按一声喇叭就走了,结果又会怎样呢?这一生中也许我再也没有机会做比这更重要的事了。人们也许认为人生有周而复始的重要时刻,但其实往往在我们尚未觉察到,甚至别人可能根本不注意时,它却悄悄而美妙地临近我们。
    ================================================== ========

    佳文共读?? 『在紫藤庐和Starbucks之间』by龙应台五5 姓名:___________
    一位居龙头地位的电子企业家告诉我,一九六八年,他曾经陪同他的美国的企业总裁来台湾考察,思索是否要把他们第一个亚洲分厂设在台北。考察结果却是把分厂设到新加坡去。原因?当时的台北显得很闭塞,对国际的情况很生疏,普遍的英语能力也差。换言之,国际化的程度太低。
    二○○二年,孤星出版社(Lonely Planet)出版了专门介绍台湾的英语版旅游书。作者用功不深,对台北市的新发展似乎没什么概念,但是整体印像他是有的。台北,他写着,是亚洲最难接近的城市之一。意思是说,台北显得闭塞,与国际不太接轨,英语能力也差,以至于,国际的旅游者很难在这个城市里悠游自在。
    三十五年过去了,台湾还是一个闭塞、国际化不足的地方?
      是的。有经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台湾的内向性。中正机场里外国旅客非常少。首都的英语街道标示一团混乱。报纸的国际新闻五分钟就可以读完,有线电视的新闻报导更像是一种全国集体惩罚:小孩吞下钉子的报导时间十倍于伊索匹亚百万人饿死的消息,南投的一只狗吃槟榔的镜头比阿根廷的总统大选更重要。八国领袖举行高峰会议,示威者的裸体大大地刊出,但是示威者究竟为了什么理念而示威?不置一词。一天二十四小时,这个国家的人民被强灌影像,政客的嘴脸、口沫、权力斗争的举手投足,巨细靡遗地注入,就像记忆晶片植入动物体内一样。国际间所重视的问题──战争、生态、贫穷、饥饿、新思潮的出现、旧秩序的突变、大危机的潜伏等等,在这里,仿佛都不存在。
    不对呀,你辩驳,台北是很国际化的。 Star bucks咖啡馆的密度居世界第一,二十四小时便利商店占据每一个街角。最流行的嘻哈音乐和服饰到处可见,好莱坞的电影最早上市。生活的韵律也与国际同步:二月十四日买花过情人节,十月底戴上面具参加「万圣节」变装游行,十一月有人吃火鸡过感恩节,十二月市府广场上万人空巷载歌载舞庆祝耶诞节;年底,则总统府都出动了,放烟火、开香槟,倒数时,亲吻你身边的人。
    民选的新政府甚至要求政府公文要有英文版,公务员要考英文,全民学英语,而最后的目标则是:把英语变成正式的官方语言。
      谁说台湾闭塞?
      变得跟谁一样?
      究竟什么叫「国际化」呢?
    如果说,「现代化」指的是,在传统的文化土壤上引进新的耕法──民主制度、科学精神、工业技术等等,从而发展出一种新的共处哲学与生活模式。如果说,「全球化」指的是,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跨越国界,深层的文化体系,始料所未及地,也冲破了国家与民族的传统界线。原来沿着那条线而形成的千年传统── 种种律法、信仰、道德、价值,面对「全球化」,不得不重新寻找定义。 「现代化」是很多开发中国家追求的目标;「全球化」是一个正在急速发生的现实,在这个现实中,已开发国家盘算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中国家在趁势而起的同时暗暗忧虑「自己不见了」​​的危险。
      那么,「国际化」是什么呢?按照字义,就是使自己变得跟「国际」一样,可是,谁是「国际」呢?变得跟谁一样呢?把英语变成官方语言,是要把台湾变成英国美国,还是印度菲律宾?还是香港新加坡?当执政者宣布要将别国的语言拿来作自己的官方语言时,他对于自己国家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之所趋,有没有认真地思考过呢?
     牧羊人穿过草原
    一九七八年我第一次到欧洲;这是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先进国家的聚集处,我带着满脑子对「现代化」的想像而去。离开机场,车子沿着德法边境行驶。一路上没看见预期中的高科技、超现实的都市景观,却看见他田野依依,江山如画。树林与麦田尽处,就是村落。村落的红瓦白墙起落有致,衬着教堂尖塔的沉静。斜阳钟声,鸡犬相闻。绵延数百里,竟然像中古世纪的图片。
      车子在一条乡间小路停下。上百只毛茸茸圆滚滚的羊,像下课的孩子一样,推着挤着闹着过路,然后从草原那头,牧羊人出现了。他一脸胡子,披着蓑衣,手执长杖,在羊群的簇拥中缓缓走近。夕阳把羊毛染成淡淡粉色,空气流动着草汁的酸香。
    我是震惊的;我以为会到处看见人的「现代」成就的骄傲展现,但是不断撞见的,却是贴近泥土的默不作声的「传统」。穿过浓绿的草原,这牧羊人缓缓向我走近,就像旧约圣经里的牧羊人走近一个口渴的旅人。
    尔后在欧洲的长期定居,只是不断见证传统的生生不息。生老病死的人间礼仪──什么时辰唱什么歌、用什么颜色、送什么花,对什么人用什么遣词与用句,井井有条。春夏秋冬的生活韵律──暮冬的化妆游行以驱鬼,初春的彩绘鸡蛋以庆生,夏至的广场歌舞以休憩,耶诞的庄严静思以祈福。千年礼乐,不绝如缕,并不曾因「现代化」而消失或走样。至于生活环境,不论是罗马、巴黎还是柏林,为了一堵旧时城墙、一座破败教堂、一条古朴老街,都可能花大成本,用高科技,不计得失地保存修复,为了保留传统的气质氛围。
    传统的「气质氛围」,并不是一种肤浅的怀旧情怀。当人的成就像氢气球一样向不可知的无限的高空飞展,传统就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粗绳,紧连着土地。它使你仍旧朴实地面对生老病死,它使你仍旧与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使你的脚仍旧踩得到泥土,你的手摸得到树干,你的眼睛可以为一首古诗流泪,你的心灵可以和两千年前的作者对话。
    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
    我发现,自己原来对「现代化」的预期是片面的。先进国家的「现代化」是手段,保护传统是目的。譬如在环境生态上所做的巨额投资与研发,其实不过是想重新得回最传统最单纯的​​「小桥流水人家」罢了。大资本、高科技、研究与发展,最终的目的不是飘向无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语言、文化,自己的历史、信仰,自己的泥土。
     文化的进退失据
    于是我看见:越先进的国家,越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传统;传统保护得越好,对自己越有信心。越落后的国家,传统的流失或支离破碎就越厉害,对自己的定位与前景越是手足无措,进退失据。
    台湾的人民过西洋情人节但不知道Valentine是什么;化妆游行又不清楚Carnival的意义何在;吃火鸡大餐不明白要对谁感恩;耶诞狂欢又没有任何宗教的反思。凡节庆都必定联系着宗教或文化历史的渊源;将别人的节庆拿来过,有如把人家的祖宗牌位接来祭拜,却不知为何祭拜、祭拜的是何人。节庆的热闹可以移植,节庆里头所蕴含的意义却是移植不来的。节庆变成空洞的消费,而自己传统中随着季节流转或感恩或驱鬼或内省或祈福的充满意义的节庆则又弃之不顾。究竟要如何给生活赋予意义?说得出道理的人少,手足无措的人,多。
    台湾的领导人要把英语变成官方语言,更是真正的不知所云。语言难道是一支死的木棍,伸手拿来就可以使?
    语言不是木棍,语言是活生生的千年老树,盘根错节、深深扎根在文化和历史的土壤中。移植语言,就是移植文化和历史,移植价值和信念,两者不可分。殖民者为了更改被殖民者的价值观,统治的第一步就是让被殖民者以殖民者的语言为语言。香港和新加坡就这样成为英语的社会。娴熟英语,通晓英语世界的价值观与运作模式,固然使新加坡和香港这样的地方容易与国际直接对话,但是他们可能也要付出代价,文化的代价。英语强势,可能削弱了本土语言文化──譬如汉语或马来语──的发展,而英语文化的厚度又不足以和纽约或伦敦相提并论,结果可能是两边落空,两种文化土壤都可能因为不够厚实而无法培养出参天大树。
     国际化,是知识
    本国没有英语人口,又不曾被英语强权殖民过,为什么宣称要将英语列为官方语言?把英语列为官方语言在文化上意味着什么后果?为政者显然未曾深思。进退失据,莫此为什。
    不是移值别人的节庆,不是移植别人的语言,那么「国际化」是什么?
      它是一种知己知彼。知己,所以要决定什么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价值。知彼,所以有能力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文字、讲得通的逻辑词汇,去呈现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典章礼乐。它不是把我变得跟别人一样,而是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诉别人我的不一样。所以「国际化」是要找到那个「别人能理解的方式」,是手段,不是目的。
    找到「别人能理解的方式」需要知识。不知道非洲国家的殖民历史,会以为「台湾人的悲哀」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哀。不清楚国际对中国市场的反应,会永远以政治的单一角度去思考中国问题。不了解国际的商业运作,会继续把应该是「经济前锋」的台商当作「叛徒」看待。不了解美伊战争后的欧美角力,不了解联合国的妥协政治,不了解俄罗斯的转型,不了解开放后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了解全球化给国家主权和民族文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不了解国际,又如何奢谈找到什么对话的语言让国际了解台湾呢?
    越是先进的国家,对于国际的知识就越多。知识的掌握,几乎等于国力的展示,因为知识,就是权力。知道越多,掌握越多。如果电视是一种文化指标,那么台湾目前二十四小时播报国内新闻,把自己放大到铺天盖地的肚脐眼自我沉溺现象,不只是国家落后的象征,已经是文化的变态。人们容许电视台彻底剥夺自己知的权利,保持自己对国际的淡漠无知,而同时又抱怨国际不了解台湾的处境,哀叹自己是国际孤儿,不是很矛盾吗?
     Starbucks还是紫藤庐
      我喜欢在Starbucks买咖啡。不见得因为它的咖啡特别好,而是因为,你还没进去就熟悉它的一切了。你也许在耶路撒冷,也许在伦敦,在北京,或者香港,突然下起冷雨来,远远看见下一个街角闪着熟悉的灯,你就知道在那里可以点一大杯拿铁咖啡加一个bagel面包,虽然这是一个陌生的城市。
    「全球化」,就是使你「客舍似家家似寄」。
    我更喜欢在紫藤庐喝茶,会朋友。茶香缭绕里,有人安静地回忆在这里聚集过的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以及风流人物所创造出来的历史,有人慷慨激昂地策划下一个社会改造运动;紫藤花闲闲地开着,它不急,它太清楚这个城市的身世。
    台北市有五十八家Starbucks,台北市只有一个紫藤庐。全世界有六千六百家Starbucks,全世界只有一个紫藤庐。
    「国际化」不是让Starbucks进来取代紫藤庐;「国际化」是把自己敞开,让Starbucks进来,进来之后,又知道如何使紫藤庐的光泽更温润优美,知道如何让别人认识紫藤庐──「我」──的不一样。 Starbucks越多​​,紫藤庐越重要。
  • 小溜溜

    2012-4-16 12:49:59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
  • wxy2008

    2012-4-17 13:42:11 使用道具

    很好的文章,谢谢分享
  • 大米爱小米

    2012-9-5 14:26:59 使用道具

    情商的培养,谢谢分享!
  • 奔奔妈妈

    2012-9-5 21:45:51 使用道具

    很好的文章!全部转载了!谢谢!
  • pporange

    2012-9-10 17:08:35 使用道具

    做个记号,明天接着看,谁知道怎么翻译成简体字啊?
  • MISSING2003

    2012-9-10 17:27:49 使用道具

    刚看完那个德国幼儿园的,很有感触啊,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做的不够啊.
    其它的收藏起来慢慢看...
  • anicole

    2012-9-14 10:48:44 使用道具

    很好的文章!
  • 栉雨夜

    2012-9-14 12:13:22 使用道具

    认认繁体字挺好的,这文章真好,谢谢分享
  • jessica1111

    2012-9-14 15:35:19 使用道具

    真是好文章啊,值得深思!
  • mandy_xu33

    2012-9-14 15:41:37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收藏
  • liuxingbo

    2012-11-9 23:19:01 使用道具

    千眠  帖子总是让人喜欢,不知千眠 本人是峨眉山下来的吗
  • 静静427

    2012-11-27 20:22:06 使用道具

    georgegold001 发表于 2012-4-16 12:42
    佳文共读10 『每个打击,都有它的意义』by严长寿(总裁狮子心) 五5姓名:_________
    人生路上, ...

    学习了,

  • bell_ks

    2012-11-30 21:59:39 使用道具

    谢谢千眠推荐。
    谢谢!
  • ysyllp

    2012-12-1 07:22:11 使用道具

    好看,我怎么才看到呢
  • sophie09

    2012-12-1 08:39:41 使用道具

    非常好的文章,现在才看到啊,怎么不能收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