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孩子从出世至今,为人父已经有5年多的时间,期间也经常在思考、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孩子3岁多的时候,挨过不少次打,但回想起来,问题不在孩子,而在我们父母,夫妻之间的问题,儿子成了受害者。于是慢慢在调整自己对孩子教育方式,告诉儿子“我们家以后不打小孩”,并以此要求自己,切不可因为自己情绪的原因施加在孩子身上。
看来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
看到过很多出问题的青少年,几乎无一不是因为儿童时期家庭问题造成的,因为家庭或者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问题,造成性格和人格上欠缺;童年(和青春期)的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太大了;
我希望我的孩子具备以下的人格(性格)品质:乐观,积极,自信,勇敢,善良。我相信,如果具备这些的品质,不管学习生活也好,工作也好,与人交往也好,都能够从容的面对他的人生。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教育方法和方式也会不一样,但作为家长来说,我相信有一些普适的共同的准则,可以避免让我们走上弯路的准则。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大家集思广益,分享好的教育方法,共同制作出一套《家长守则》,提醒所有的爸妈,哪些应该做哪些是不能做的;特别是作为初为人父母,或者忽略一些基本原则的家长的指导。
守则内容最好是清晰明了,举几个例子:
1.父母不可因为自己情绪问题打骂孩子
2.父母不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
这个守则应该是针对普遍性问题的,并且会不断更新完善的。
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共同来完成这个守则。
男孩子嘛,该打两下还是要打的,但是不能因为父母情绪不好打孩子。我家的皮小子快12岁了,我在尽量忍住不揍他,但是有忍不住的时候!
我发表一条建议吧,打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足够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是正确的。要不后悔啊。儿子小时候看书害怕,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闹腾,惹火了打过他,当时就后悔了,感觉打的重了些。现在更后悔,因为是多年后才知道,孩子受惊了夜里就会闹腾。因为它受惊是因为看书引起的,我们当时不知道原因,就打了他,真是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