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烟熏妆、梨花头,近10厘米的高跟鞋、小腿袜;音乐响起,R&B的曲风,RAP的节奏,热辣的街舞,青春飞扬;一开口就是“亲”、“伤不起”、“有木有”,这些网络热词俨然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常用语;不停地低头看手机,可能是在网聊,也有可能是在刷新微博;拿到辩论题目,赶紧手机上网问“度娘”(百度的别称),对移动互联网运用娴熟自如。
近日,在“肯德基对话90后”2011长沙策神挑战赛的比赛现场,几乎汇集了当下所有的潮流元素,和活动的主题——潮流季非常吻合。无论是台上的参赛选手还是台下加油助威的观众,都是清一色的90后,无需过多的言语阐释,他们的衣着、发型、妆容,以及举手投足,都是最形象的潮流风向标。
这个生长环境相较于前几代要优越宽松许多的群体,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也更强,富足的物质生活和发达的信息技术也让他们有能力有条件去追逐潮流和时尚。70后、80后在青春期还是懵懂少年,而90后在同样的年龄已是潮男潮女。他们熟悉各个时尚品牌,关注着每一季的流行风向,衣着不仅要in,还要会搭配;他们是各式电子产品的拥趸,以拥有最新款为荣;身为“鼠标一代”,他们玩转网络,从QQ、贴吧玩到SNS社区、微博。
尽管争当“潮人”招来了诸如“虚荣”、“浅薄”、“颓废”、“不思进取”之类的指责,但特立独行的90后不以为然。在“肯德基对话90后”长沙策神挑战赛中,他们采用“i秀,i音乐,i舞蹈,i装扮”等各种表现形式来“策”自己对潮流时尚的理解,他们说:“追求潮流可以让生活更加生动和丰富多彩,有什么不好?”
这句反问很有力。的确,只要不迷失目标、方向和自我,追赶外在的潮流又有什么过错?事实上,90后虽然喜欢标新立异,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奉行传统的价值观,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该如何把握现在和未来。此次策神挑战赛的形式是两两PK进行辩论,有一道辩题是“妈妈手织的温暖牌毛衣和爱马仕哪个更奢侈”,两个选手围绕什么叫奢侈唇枪舌剑,但其实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妈妈的爱最珍贵。
再看看这些参赛的90后选手,看上去打扮都光怪陆离,在舞台上极尽搞笑卖萌之能事,可台下一个个彬彬有礼,都是“五好青年”。穿高跟鞋化浓妆的20岁女生是中南大学学习地球科学的高才生,用一句“顶楼主”笑翻全场的15岁少年是重点中学的学生,比赛完后还要赶去参加奥数集训。主办方告诉笔者,曾经有一个化着“烟熏妆”来参赛的女生,看外表绝对“非主流”,可后来才发现这个女孩居然是当地的高考牛人。
有调查也佐证了这一点。前不久,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了一项对90后群体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90后眼里,成功的标志首先在于“家庭幸福”,其次是“事业有成”;在为成功奋斗的过程中,90后更相信自我的力量;更多的人相信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努力”,认同“人脉及社会关系”、“出身背景”、“钱”和“权力和地位”的比例较低。在人际交往中,90后看重的是平等、客观和品行至上;近半数的90后将“品行端正”奉为交友的首要标准。调查还发现,90后的消费理念是“买对不买贵”,相比于80后,多数90后花钱更谨慎,消费趋于合理,他们并不是人们印象中只认大牌、追时尚的“消费动物”。
这些数据给我们勾勒出来的“鼠标一代”,似乎比他们的前辈更主流、更传统,正如现场一位评委所言,“潮”只是90后的外在,他们追逐潮流却不会被潮流冲昏头脑。
“唱着你唱过的歌,我想要的我懂得,让我经过你那些的经过,更勇于不同。”比赛开场时,选手们共同演唱了一首把传统民歌和R&B融合在一起的流行歌曲《浏阳河2008》。或许,这就是他们的心声。



bianyan01于2012-1-3 10:01补充以下内容:
转自
作者:李丽萍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千眠 + 20 我很喜欢!多带劲的90后啊。
教育观点
2026 查看 4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我行我法

    2012-1-3 10:22:23 使用道具

    这个我没意见,我跟老公说过,儿子的打扮之类的,是他的权力,我们不要干涉,规定的支出内,选择什么样的,他说的算,额外的要求,要自己通过付出换得,只提要求,那是不行的。年轻时,喜欢在外在追求特异,其实是内心希望不从众,有自己个性的表现之一,不是什么坏毛病。
  • manlian

    2012-1-3 10:57:18 使用道具

    时代不同了,不太了解现在年轻人想什么了。
  • 千眠

    2012-1-3 11:49:56 使用道具

            每一个时代的年轻都不可貌相和必须貌相

    必须貌相

    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很想走到潮流的最前面潮一把,有的人敢,有的人不敢,有的人有经济能力,有的人没有,不过都不能阻挡内心的追求,如今的社会,给想潮一把的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想潮流? 价格上,丰俭由人;角色上,随时转化,因为你可以随时改变你的LOOK;

    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走过了自己的时代后,几乎走上了同一条怪圈,总是很容易看后来的潮人不顺眼,一下子被时光洗脑,浑忘了自己当年内心汹涌过;

    其实,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尽情的展示自己,尽情的潮一把多好,是日后最好的回忆;我觉得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趁着年轻,尽情貌自己的相,追自己要追的潮流,尽情笑闹,那是年轻的专利啊,到了皮肤打着褶子的时候才潮,也不是不可以,不过那时候需要更多的勇气,却永远没有年轻的靓丽;

    不可貌相

    我觉得我的人生很奇怪,从孩子突然跳入了成年人的行列,而做了大人很久,才发现自己还没好好的尽情年轻过,于是我很大方的允许我自己年轻,特别的能理解年轻人的渴望,可我也是很平凡的人,也会走进以貌取人的怪圈;

    我很记得,多年前,我刚生下女儿的时候,曾经是最安闲在家的一段日子,那时候我看了不少电视,记得有一个节目是介绍有特殊本领的人,只要有人提名,电视台的人就去挖掘,跟踪报道;

    那是湖南卫视何老师的节目,那时候何老师远没有现在红,也就去外景追这种小爆料节目,那次是报道一个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从杀鸡到做好一道菜的师傅的,结果去到现场,出现一个人字拖,爆炸头,拖沓裤……   形象绝对的非主流小混混样子的超年轻小伙子,何炅说,我们是不是给人家耍了啊,这人像个有本事的大厨师的样子吗?

    结果就是人不可貌相,那天是厨师的假日,放假当然穿得自由,当他做菜的时候,神采飞扬,自信十足,样子十分的主流,十分的健康,动作干净利落,如同行云流水,一个多余的动作都没有,做菜像是做一个美丽的SHOW……

    何炅旁白:人不可貌相啊……

    看这个节目,我心中也十分的冲击,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人不可貌相的身怀绝技的年轻人,不过所有的这些都不如那段时间里我妈把钥匙锁在了家里的那一次感觉震撼。

    进不了家门,要找人开锁,来了一个老师傅开不了,又打电话回去找一个更资深的,还是开不了,足足搞了一天(起码8小时),最后,老师傅有点腼腆的是,我们不行了,等找个专家来;

    又等了接近1小时,来了个嘴上没毛的小屁孩,穿得别提多么的非主流了,我妈妈看见就生气,几乎想马上赶他走。

    可是小屁孩,只用了1分钟,锁就开了。我妈妈说:不得不承认,老经验也许根本拼不过新技术。

    社会终于承认了80后的小愤青,也是主流好青年了,为什么不继续接纳90后,00后?

    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年轻人,年轻人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特别快,对世界充满了求知欲。

    我们即使年龄不再年轻,也可以随时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去接纳年轻的外表,去尊重他们的爱好,同时,保持自己的求知欲和对新事物的容纳性,那么,大家都会相处得更好,大家都会更开心。

    (回帖写了这么长,回头我得开个新帖才行,呵呵)
  • zzyy

    2012-1-3 16:28:25 使用道具

    “非主流”的九零后有可能是主流的好青年——这话说的没意思,哪个时代的青年都有好有坏,而每个时代的青年最后都会成为主流,不让人家成为主流也不行啊,长江后浪推前浪,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