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论是非,小人谈得失——是非没标准,得失可商量,什么时候大家都是小人了,利益的最大化双赢也就实现了。
政*府是实务的管理和执行,而不是道德艺术这些的实现者。实务是功利的,现实的,所以让懂得利益的来组成政*府,让超现实的理想者们来批判。没有完美之人之物之事,总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批判是让变化无限的趋向于完美。
属于自己的东西越多越好,越没有斗争的勇气,因为革命和战争都是毁坏性的,相反一无所有的人会比较容易走上革命的道路,因为他没有怕失去的。破坏相较于保持和建设都容易的多。
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是让敌人不再是敌人。不是要成为敌人的恩人,而是帮助敌人成为对等的人,什么会产生仇恨?——失去。
佛家讲要舍弃世间的一切,世俗的生活都是幻象,看空了才能悟,才能极乐。而信上帝是不反对世俗生活的,只是要求你在上帝制定的一些规则下面享受你的世俗生活,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信上帝的最后会成为西方政治的一个制衡和辅助,而佛教却没有更积极的作用。
信仰是源于需要,不是存在不存在的问题。科学不是万能的,人的思维和能力是有限的,总有一些东西,是人力无法达到和解释的,而神最初的来源就是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日本当初提出亚细亚主义,大东亚共荣,赶走白色帝国主义,它迷惑了不少人,原因何在?你被一个跟你没血缘关系的人欺负,然后有一个跟你有些血缘关系的人跑来说,他愿意帮你打败欺负你的人,但你要付出一些代价,并且要听他的,你会如何?历史上有所谓李香君血溅桃花扇这样的,还有中国的妓*女拒绝接日本客人,被奉为烈女甚至爱国女,这个是老问题了,被自己爹打个耳光与被不认识的人打个耳光,哪个更疼?这是取决于打人者用的力气,而不是打人者的身份。又近而乱想到,所谓少数民族被汉族解救于水火中,然后就都成了中国的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好吧,假设当初日本的大东亚共和成功了,若干年后,历史书会怎么写?
今天看到某论坛里一篇帖子,大意是说中国的有钱人移民到了美国,发现美国不是天堂。哪里都不是天堂,但是此文的意思说来说去,是因为在美国此富人不再享有在中国时的特权和地位,没人因为你有钱而给予你什么特别的照顾和眼光,很多国人眼中的自*由与西方所说的自*由不是一个概念,随地吐痰是自由,不可以随地吐痰也是自由,自由是在群体中利益的最大化。说美国的税收是“劫富济贫”,是啊,在国内是劫贫济富,所以如何能平衡能舒服?
定义比辩论更有意义,发现好多人在争论某一个问题,却根本没有对所争论的东西说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自己都不知道争论的是什么,那争论个什么劲?当自己能给所说的东西一个定义时,好多东西就不用争论了,定义是最好的论据。
政治极端革命到经济极端革命必然走到所谓文化的极端革命,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并不是偶然,也不是孤立的。
罗伯斯庇尔-----没有美德的恐怖是邪恶的,没有恐怖的美德是软弱的。
无论如何恐怖总归是恐怖,有没有美德完全取决于实行恐怖者对美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