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93776940 于 2012-1-8 11:19 编辑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讨论。今天孩子寄朋友家玩去了,无聊就谈个话题。
早教有没有必要?这需要明白,早教都有些什么内容,什么是早教?狭义的早教,是教。广义的早教,是亲子。所以狭义的早教,是学识性早教;广义的早教内容不一而足,比如放养是不是早教,其实也是的。只要是你认识到的,有意识的行为,都是早教。
我这里说的早教,暂且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就是狭义的早教,学识性早教。比如琴棋诗画乐、语文、数学、英语,还有其他知识性兴趣班的内容等等。
早教比不早教好,这个答案,一定是成熟家长的结论。成熟的家长,自身需要成熟,成熟需要家长清楚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各个阶段特点、早教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必要的方法。所以,早教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家长教育。早教班应该脱离现状,任何早教班,前几节课不应该是给孩子上的,应该是给家长上的。另外,要有专门的家长成长学习培训班,这样的班越多越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不早教比早教好,这个答案,给不成熟家长是比较适合的答案。不懂孩子成长规律、各个阶段特点、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了然于胸的方法,早教必将适得其反,让人看笑话,不如不早教。
举个深切的例子(其实我多次用到这两个实例,真的对不住朋友同事):
我自己身边的同事,孩子比我家孩子大一岁,我小班的时候,他中班。一起玩的时候,他家长总是觉得一些方面落后于我家孩子,很是着急。也采取了题海、填鸭战术,比如数学能力,她在中班采取的是,每天必须做20道加法、20道减法(10以内,自己拿白纸出题),这个是前提,做完才能谈别的。否则就念念叨叨没个完。短期看,效果确实很出众,孩子数学能力超越了。但是,换来的是,亲子关系的紧张和孩子对生活数学的厌恶。比如上超市,孩子们要买东西,我们让孩子自己算自己的价钱,别的孩子都乐颠乐颠的,他家孩子突然大吼一声,我不要算,我不买了,我不要了,然后一溜烟走边了,留下了异常尴尬的家长。
问题是他家长还不自知,因为前面的题海填鸭确实有效果啊,能力不是明摆的嘛。得到了效果的肯定和启发,所以,在中班结束后的暑假,依葫芦画瓢,应用于识字、写字上面,后来,据说不吃鞭子就坐不住,坐下来讨价还价故意拖拉,好端端一个开朗的活泼孩子,变得木讷了。
还有一个例子,3岁前讲睡前故事,拿的是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这个就不多说了。夸张到让人觉得我是在杜撰。
所以有时候,经验也会害人。勤奋是成功之母,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等等,但是,勤奋适合几岁的孩子?勤能补拙但是也泯灭其优,笨鸟先飞却飞不远。
所以家长如果不成熟,就不是真的懂得爱孩子,是把孩子当成自己手上的布偶。这样的家长,教比不教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