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2-1-9 03:07 编辑

《上学真的有用吗?》:上学不等于受教育                               2011年03月09日 作者:范里   来源:中国教育报                                                                                                  

[美]约翰·泰勒·盖托著,汪小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9月出版


   学校不是万能的,学校制度并非十全十美,标准化考试伤害学生个性……对于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上学求知,约翰·泰勒·盖托用大量的事实提出质疑,并向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提出了挑战。


  “我生下来时很聪明,但学校把我给毁了。”萧伯纳以自身经历否定了学校。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剧作家,如果不是14岁离开学校,诺贝尔奖名单里应该不会有他的名字。政治领袖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林肯,商界巨擘卡内基、洛克菲勒,发明家爱迪生,作家马克·吐温……他们成就非凡,却不是学校制度的受益者。在《上学真的有用吗?》中,美国学者约翰·泰勒·盖托不仅发出“任何领域里的创新人物都很少有成功的学校训练”的感叹,更是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提出了质疑。


  在应试的战车上,老师、学生家长都在陪绑,现代学校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远离育人的核心


  因为看不惯学校制度对于人的发展的制约、剥夺,甚至摧残,约翰·泰勒·盖托这位有着30年教龄的美国老师,于获得纽约州年度教师的当年,在《华尔街日报》上公开发表了辞职信,从此为学校改革而奔走演说。《上学真的有用吗?》即是作者对美国教育制度的否定与宣战。


  学校是什么?美丽的花园、成长的乐园、启智的学园、精神的家园,很多校长会这样描述自己的学校。然而,盖托却告诉人们,他们对学校的认识全错了。翻开美国100多年来教育部门的文件,对照考试合格率的直线下降,以及一线教师对学校教育现状的抱怨,盖托认为,学校制造了一批毫无思想、心智平庸、习惯服从的产品,他毫不客气地把学校比作工厂。


  学校到底是什么?学生和老师最有发言权。相比美国学生,处在应试教育中的中国学生感触更深。在一些学校的“贴吧”,很多学生感觉不快乐。在那些创造高考奇迹的学校,常能看到相同的宣传: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听到相似的管理经验:封闭式、军事化管理。这些校园总是充满了励志口号,墙上满是高考喜报、状元照片。学生总像打仗一样,在高度责任心加高科技的控制下,在倒计时中过着相似的每一天。


  学校抢逼围,教育重心离教书育人的本质越来越远。在考试的战车上,老师、学生家长都在陪绑,老师们也把学生当成物品,按照本科、大专等把人分成几类,再按知识点精确地量化每个学生每一门学科的情况,强化辅导,家长陪读,一对一家教,出国或转学退学,一切在“精细化管理”中有序进行。几千甚至上万人的学校不断出现,在军事化管理的学校里,人,已经看不见了。


  这就是一些学校的教育现状,标准考试把人的感情标准化、思想标准化、大脑标准化,只有乖乖听话的,才能成为赢家。虽然在复杂的社会里,创新灵活、与众不同的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学校制度的设计者十分清楚,学校生产的是职员,而不是思想家和艺术家。一旦学校越来越像工厂,学生的身体和心灵便不断被摧残。


  盖托无法忍受学校对人的禁锢与摧残,他认为学校与教育是两回事:上学是一种习惯和态度的训练,它是从外部进入的;而教育则是自己掌握的,并且可以自我扩展,甚至自我超越,本质上是潜能的自我解放。上学,主要是听别人的安排,这种心灵控制使学校变得可憎;教育从来不只是传授专科知识,它总是在丰富的背景下认识事物。


上学不是为了获得知识的碎片,不是成为学习机器,而是为了培养独立的人格和思辨精神


  美国一些家长对孩子想象力与自由发展的呵护令人感慨。上世纪60年代,一位母亲把教女儿认识字母的幼儿园老师告上法庭,理由是该老师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最后,此事促成了美国最初的儿童保护法。而今天,充满无限发展可能性的孩子进入小学,首先遇到的是限制,不许跑、不许乱说、不许玩过头、不许上树、不许看窗外、不许带玩具……在这些“不许”的规范下,孩子们不会自作主张,不会积极主动,不会自行选择,也不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这些“不许”使孩子对外在事物变得漠不关心。这些“不许”让他们乖乖地适应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在记住别人要他们记住的东西后,他们就失去了想象、创造力,当然还有探索的自由。


  上学不是为了获得知识的碎片,不是成为学习机器,而是培养独立的人格和思辨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然而,学校教育制度如同隆隆战车,摧毁着人们公认的教育目标和崇高使命。文学作品、宣传报道,为学校制度披上了美丽的面纱,以致于“我们欢迎并心甘情愿地接受压迫我们的东西”。盖托在书中多次提到学校对人的剥夺、控制,他认为学校过于封闭,而对这一观点阐述得最为深刻的无疑是法国哲学家福柯。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指出,学校通过名目繁多的纪律和规定、固定刻板的课程时间表、单调乏味的考试、各级评优评奖、各种检查督导,束缚着每个人的行动,监控着每个人的思想。如果说,尼采以上帝死了而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么福柯则告诉我们,包括学校在内,作为主体的人死了,学校已经变成了一种工具。背书包上课、打指纹晨跑、晚点名唱红歌……连大学都出这样雷人的校规,还能指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去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吗?


  学校为什么需要培养服从意识?盖托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当代教育制度源自普鲁士军事帝国。而美国的学校与德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精心设计的教育制度,动机在于产生平庸的心智、阻碍内在的精神生活、剥夺学生重要的领导才能、确保得到顺从而不健全的民众。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好控制”的民众。这些观点与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观点一致,他认为,学校是国家统治和分层的工具。学校是一个专门发明出来维护、传播、灌输社会文化规范的机构。它实施的是文化再生产的功能。也许这种观点有点偏激,但细细品味也不无道理。



  学校教育并不完美,而是一种选择,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充分开发自我潜力


  在美国历史上,财阀向来是国家强制性公共教育政策的推动者及受益者,从摩根、卡内基、洛克菲勒到今天的比尔·盖茨。他们成立基金会,做了很多政府想做却做不到的事——统一全美教材,将教师评价与学生成绩挂钩……政权与资本结合,打出了具有极大威力的王牌,改变的不仅仅是美国教育。与此同时,面对一系列政策的强势推进,反对的声音也越来越响。


  今年11月的《大西洋月刊》公布了年度最勇敢无畏的思想家名单。曾任美国教育部副部长的黛安·拉维奇名列其中。对她的介绍是:美国教育专家,她认为强迫测试、特许学校以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政策不是挽救美国教育,而是在毁掉美国教育。她试图与前共和党盟友绝交,现在又向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开战。


  写于2008年的《学校真的有用吗?》是否对拉维奇的神奇逆转产生了一定作用不得而知。古稀之年的拉维奇在今年3月出版了一本新书《伟大的美国学校系统的死与生:考试与选择是如何腐蚀教育的》。在书中,她彻底否定了原来自己极力推动的美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性举措。她认为,标准化考试从检测学习的途径之一变成了目的本身。教学责任制不仅没有提高学业标准,相反很多州还通过降低标准来掩人耳目。将教师工资与学生考试分数挂钩是“对教师的迫害”。从书中的内容看,盖托与拉维奇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


  而大西洋对面的一位校长、英国最著名的惠灵顿公学校长赛尔顿,也在今年3月用一份报告《结束工厂学校:2010-2020教育宣言》抨击了英国10多年来的教育政策。他说,许多公立学校变成了工厂,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被加工出厂,纸面上的成绩提高是有代价的,学生无法过上自主、完满的生活。他呼吁给所有公立学校真正的独立地位,应该给予公立学校像私立学校那样的自主权,变“应试而教”为全面教育。


  盖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告诉对学校失望的人们,每个人都有选择教育的权利。而这种教育正如当年的杰斐逊等人那样,是通过开放式的学习而获得个性化的教育。它是自发的,给人精神和性格的培养,给人带来自由和解放。盖托告诉父母们,学校训练孩子服从,你就应当教孩子批判和独立的思考。枯燥的学习让学生很容易厌烦,你要教你的孩子培养内在的精神生活,让孩子拥有内心的安宁与快乐。(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实验小学 范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会员加入

5015 查看 14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2-1-9 03:09:02 使用道具

    书籍介绍:作者: [美]约翰•泰勒•盖托
    译者: 汪小英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0-9
    页数: 211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35165

    内容简介   · · · · · ·
    《上学真的有用吗?》内容简介:我在曼哈顿教了三十年书,好学校、差学校都待过。在漫长的教师生涯里,我谙熟了厌烦的滋味。周围的事物索然无趣,如果你问那些学生:究竟是什么使他们感到厌烦?回答总是一个:学习很愚蠢。内容他们早就知道,他们想干点儿实在的事,而不是总坐在那儿。他们还说,老师并不太清楚自己教的东西,很明显,他们也不想去做更多的了解。孩子们是对的,老师跟学生一样,也感到厌烦。
      事实是,厌烦在学校老师中普遍存在。在老师的办公桌前待过一阵子的人,都肯定会感到疲乏无力、牢骚满腹、无精打采。若问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厌烦,老师似乎要归罪于学生。面对粗鲁的、只对分数感兴趣的学生,怎么可能不厌烦?何况,老师们也是这种十二年义务教育的产品,这个制度给学生的厌烦无以复加,教师作为体制内的人,受到的限制比学生更多。这一切究竟是谁之过?

    目录  · · · · · ·目录
    序:质疑学校
    我在曼哈顿教了三十年书,好学校、差学校都待过。在漫长的教师生涯里,我谙熟了厌烦的滋味。
    第一章 你对学校的认识全错了
    强制教育像一只章鱼,每个人都难以逃脱它的触手。它将死记硬背奉为金科玉律,让人们相信被动的学习、零星的记忆是心智成功的最佳途径。这种习惯的培养是大生产式的教育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第二章 行走伦敦
    在开放式的学习里,学生是积极的主导者,谁是老师、谁不是老师,都由学生说了算。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杂乱无章,但学校之外的生活就是这样。你要么写下你的剧本,要么就得当别人剧本里的演员。
    第三章 兰开斯特的阿米绪人
    威斯康星州政府痛恨阿米绪人对学校的抵制,试图使用警察迫使他们服从义务教育的法规,但是阿米绪人据理力争,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四章 大卫•沙诺夫的教室
    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的总裁沙诺夫从小辍学,没钱、没家族背景、没文凭,九岁就在街上卖报纸。但是,在大街上学到的东西,学校里永远学不到。
    第五章 赫克托们不是问题所在
    像赫克托这样的孩子有数以百万,那些重要人物怀着宗教狂般的热情相信:必须不断击退非理性的、不可预料的人性冲动,并将之禁锢、使其失去魔力,只有这样,文明才能延续。但是,只有这一种选择吗?
    第六章 圣地亚哥之路
    西班牙的圣詹姆士墓地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来此朝圣,以此感受独立自主,与自然亲近,享受历史和文化,并让自己有时间反省。受到这件事的启发,我决心帮助孩子们完成自己的朝圣之路。
    第七章 大规模教育的杀伤力
    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里,灵活的人最有可能幸存,但是学校只奖励死板的、守纪律的人。任何学校能教的东西,在学校之外都能学会。学校关心的不是学习,“赢”才是。
    第八章 教育是什么?
    现在学校的主要目标是生产考试的高分,那其实毫无价值,从始至终,每一届美国总统的成绩都在中下水平。经验明白地证明了,考试成绩是无用的指标,常常让无能的人考中,有才干的人落榜。
    第九章给孙女的信
    孩子,这个月你就十七岁了,要离家上大学。但我要说:大学对你的前途其实并没那么重要,上或不上,学得好或不好都不重要。十年之后,你不会记得任何教授或是任何一节课,而真正重要的,大学里不教。
    第十章 高地中学事件
    我在纽约州的一个富家子弟学校演说,会场气氛正浓,忽然一群警察冲了进来,宣布集会到此结束。这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匪夷所思的事了,一直以为只可能发生在德国,至今我还想不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记
    强制教育的大厦将倾,非常脆弱,它的致命之处是把各部分黏合在一起的胶水:作为教育目标的标准考试。这种考试鼓励造假、过早决定将来一生的成败,为此,作者邀请你参加“巴托比实验计划”。


  • xiaobao99

    2012-1-9 04:13:28 使用道具

    谢谢LZ分享。
  • magician

    2012-1-9 06:50:31 使用道具

    好书!谢谢推荐!
  • ch78101

    2012-1-9 07:28:07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三色堇的一年

    2012-1-9 08:03:24 使用道具

    谢谢精彩推荐。 “在应试的战车上,老师、学生家长都在陪绑,现代学校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远离育人的核心。”
    ,一针见血,触目惊心。
    “盖托告诉父母们,学校训练孩子服从,你就应当教孩子批判和独立的思考。枯燥的学习让学生很容易厌烦,你要教你的孩子培养内在的精神生活,让孩子拥有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好好学习之。
  • grapeputao2003

    2012-1-9 08:27:24 使用道具

    上学不是为了获得知识的碎片,不是成为学习机器,而是培养独立的人格和思辨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现在我们的学校在制造着一批批没有独立人格、思辨精神,更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由于今年寒假短,就连年假7天中的培训班报名火热,想想孩子们在连轴转的过程中如何爱上学习?
  • high5

    2012-1-9 08:55:17 使用道具

    为了培养独立的人格和思辨精神

    谢谢你的推荐。
  • grapeputao2003

    2012-1-9 08:55:23 使用道具

    许多公立学校变成了工厂,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被加工出厂,纸面上的成绩提高是有代价的,学生无法过上自主、完满的生活。这句话说得就是如今大学的状态!
  • manlian

    2012-1-9 09:00:51 使用道具

    谢谢推荐,学习了。
  • yinhao9678

    2012-1-9 09:22:27 使用道具

    虽然以现状看,我们的孩子必须上学,不过不要求孩子成为好学生,快乐就好!
  • wherezhang

    2012-1-9 09:39:46 使用道具

    发人警醒!我要时时注意,帮助孩子对抗学校带来的负面效应。
  • lch

    2012-1-9 09:51:26 使用道具

    感谢推荐,值得反思!
  • ouou

    2012-1-9 10:18:28 使用道具

    说的真好,现在的学校教育真的是不敢恭维,孩子深受其害啊。
  • lyyb5440

    2012-1-10 01:03:59 使用道具

    谢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