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浩的妈妈发现孩子最近经常拿回家新的玩具,问他是哪儿来的,他说是借小朋友的,可又老不见他还。直到有一次,有人说小浩常去隔壁的电子游戏厅玩,家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果可想而知。
小丹在家是要什么就有什么,只要家长能办到的,几乎没有拒绝过孩子的要求,可是她妈妈竟发现她拿家里的钱,一问小丹,她说拿去买零食了。她妈妈很不理解,难道家里吃的不够多吗?不够吃就能私自拿家长的钱吗?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什么东西是我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因为家长现在都围着孩子转,什么好的都先给孩子,孩子就很容易形成“只要是我喜欢的就都是我的”错误概念,他们没有机会学习自我控制,等到孩子的行为超出家长可以忍受的范围时,家长这才开始着急,但不是找自己教育失误之处,而是先打骂孩子,形成恶性循环,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好管教。
应该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感”
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感”呢?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知道家里人都有自己的衣柜、抽屉等,自己的东西放在自己的地方。如果要拿别人的东西,一定要打招呼,就是家长拿孩子的东西,也要和孩子说。有的家长喜欢擅自翻孩子的东西,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要让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
要不要给孩子零花钱,给多少合适,这是许多家长掌握不好的。专家建议:家长应该适当给孩子零花钱,给的方式应该和孩子的行为结合起来,例如,帮助家里干了家务活等,都可以让孩子了解到:钱是可以通过劳动换来的,这样花起来,也会节省的,否则,他们花家里的钱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要让孩子学会怎样花钱
有的家长从来不给孩子零花钱,家长认为孩子要什么给他们买就行了,怕万一拿去乱花。其实,你越不给孩子机会管理钱,他们就越不会花钱。有位家长让自己10岁的女儿管家,每月将几百块钱生活费拿出来,让孩子管。家里每花一笔钱,都让孩子记账,孩子经常对妈妈说:“这种菜太贵了,咱们的计划要超支了,还是买些便宜的吧。”从这个孩子的事例中看,让孩子经手家庭支出,还可以培养他们计划生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