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ntongmama 于 2012-2-16 14:41 编辑
心血来潮在这里开个专贴,和各位妈妈分享的同时鞭策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从来没写过任何日记哈,文笔非常非常青涩,但是想在新的一年里,整理好自己的步伐及心态,陪着潼走得更好、更开心~~~~~~走过、路过的各位MM千万别笑哈——琴盲老妈的音乐素养和能力真的是成负数哇......
2011年8月22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啊哈,潼的钢琴到家啦,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潼琴生涯。每次练习拜厄的内容,我和潼都倍感痛苦,不过,一旦冲关成功感和收获也是双倍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是:拜厄的内容走在前面,有了良好的基础再进行曲目练习会事半功倍,我们的确尝到了甜头。我是个琴盲老妈,不过琴盲有琴盲的好处,这个也是在我上完二十堂课后才有的感悟:我和潼的起步是一样的,对于老师每次教的内容回家后我都在陪潼练琴前自己先弹下来,这样对每首曲子的理解和实践都有了第一手的资料,再陪潼练琴时心里也能有点谱了。潼爸问我,什么时候开始给潼请陪练,我说如果可以我想一直自己陪下去,任何一个陪练都没有亲妈认真,但是如果以后技术上的难度真的有要求了,即使真的请陪练了,我也会一直陪在一旁——于潼我要负责、于“米”我也要负责。
第一堂:琴到家后的第二天,就去老师家里上课啦。琴盲老妈万分忐忑地坐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努力地记着老师讲课的内容——其实自己早就听得云里雾里去啦。一堂课下来,右手的do re mi fa sol 居然都OVER啦!!!回家后,全家人兴致勃勃地一起练起了do re mi fa sol 。
第二堂:好不容易按时、按量、按要求地完成了第一堂的作业,第二堂课,居然把左手的do re mi fa sol 也一气呵成了,Oh,My God!我这个琴盲老妈突然觉得眼前一片黑暗——立刻跟老师提出来,一周上一堂课!!!一周上两堂课,孩子没崩溃我先疯掉啦~~~~~~
第三堂:认识了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爷爷的大钟》《莫卡辛软皮鞋舞》《火车》三首曲子练得很开心。潼爸也会弹啦,哈哈!
第四堂:《海军工兵》《小矮人进行曲》弹得很容易《蝴蝶》这段文字潼曾经非常非常喜欢,还没学到这个内容时就喜欢让我给她读,后来自己也会读了。不过我这个糊涂的琴盲老妈,居然忘记了老师上课时是否教过左手的弹奏,带着潼一起练了,导致下一次上课时老师一顿唏嘘——这个宝贝怎么如此聪明,左手一上手就弹得这么好?!——潼和我都没解释——心底狂笑。
第五堂:认识了附点二分音符。《小矮人舞曲》《开步走》《上学去》《娃娃要睡觉》《早晨好》《摇呀摇》《小熊吹喇叭》,比较喜欢弹奏《小矮人舞曲》《娃娃要睡觉》,尤其是《娃娃要睡觉》特别有感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全音符开始混杂到一起啦。
第六堂:认识高音do re mi fa sol 。《玛丽有只小羔羊》《伞兵》《越过山坡》《雷格泰姆舞》《大象公公》《咚咚咚》《一二一》这堂课留的曲目除了《雷格泰姆舞》都是我和宝贝喜欢的哈。不过为了保证效果,分成两天进行熟悉。《玛丽有只小羔羊》潼弹得很溜,但是节奏太快需要改进。《伞兵》因为是由左手的几个相近的键子弹奏,宝贝一时拿捏不好,我也是练了好多好多次才成功,所以费了点心思哈。可能是这首曲子给潼带来了特殊的感觉,小家伙喜欢躺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听我弹奏这首曲子,说是有种战争时的伤感,呵呵,小人不大,感情倒挺丰富的呀。《大象公公》潼每次弹奏时都会大笑,说是感觉像大象在大便——很使劲、很用力?!《雷格泰姆舞》我一直没能弹明白,潼回课时老师说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的节拍变化掌握得不太好,可能是被我误导的吧。
第七堂:这一趟拜厄留了很多内容,宝贝弹得很痛苦,可能人类的记忆机能就是如此奇妙——痛苦的记忆通常比快乐的记忆更深刻,所以现在宝贝在练习别的音符时,经常会不经意地用上曾经的那些段落节奏。《排钟》《老麦克唐纳》《问答》《接起来》《新疆舞曲》。弹到《排钟》时,我告诉潼这首曲子让我想起上小学时的日子,那个时候早上上学的路上经常会听到街上的大钟在整点时发出这个声音,于是潼练得很起劲,还要求我一边听着她弹奏这首曲子一边从客厅的门外走进来——表演我上学时的桥段。《老麦克唐纳》很讨喜的一首曲子,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很喜欢哈。
第九堂:由于十一假期老师要休息,第八堂课被分成四次,在十一前后的两堂课里延长上的,所以假期孩子的练琴状态都不太好,导致这堂课开始时孩子的状态很不好,不过在老师的引导下,上课十分钟后状态就调整好啦。拜厄的练习要求用左手弹右手的谱子。《爱劳动》《练习》《滑稽面孔》《拔河》。由于上课时潼的状态不太好,这堂课的作业也是拜厄的内容居多,所以,练习的时候并没有精彩的感觉。比较喜欢《拔河》《爱劳动》。
第十堂:《教堂管风琴》《扬基歌》《把我带回弗吉尼故乡》《摘棉花的老人》。上堂课的课堂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回家后抓紧调整练习,这堂课好一些了。潼弹奏《摘棉花的老人》时不停地问我为什么,为什么?还让我给她反复地读歌词大意——其实她自己都认识的。弹的时候喜欢模仿摘棉花的老人摇头晃脑地有气无力的唱着,很有味道哈。《把我带回弗吉尼故乡》虽然很长却不怎么好听而且有点难度,所以弹得没什么激情。
第十一堂:拜厄开始学习右手连弹了,但是潼的小手却怎么也分不开似的,潼急得直哭,我也急得直冒汗——琴盲老妈也分不开哈>o< 看来只能等待岁月的流逝啦~~~~~~《“自新大陆”交响曲》《军号响》《划呀划》《小宝宝要睡觉》《船夫曲》《早操》《集合》。《军号响》曲子嘹亮、很有气势,《划呀划》的感觉很恬静,配图里的意境潼很喜欢,好像她自己正在划着小船似的——很享受。《小宝宝要睡觉》又是一首宝宝睡觉的曲子,潼很开心地弹给她的“猜猜”听。(“猜猜”是《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里的小兔子,是潼最爱最爱的毛绒玩具,关于这只兔子的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有时间考虑开个专贴哈 ^o^ )不知道为什么《船夫曲》对潼的触动比较大,是因为配图呢,还是因为那低沉、无奈的诉说,让潼有种沉重感?小家伙突然开始思考生活的不易。
第十二堂:拜厄仍然以蜗牛的速度前进,每次练习时都以软磨硬泡的方式进行,最终却以讨价还价的方式收场。《有谁知道我的忧愁》《乘黄包车》《班卓琴手》《小军号》《花公鸡》《用力拉》。《有谁知道我的忧愁》潼理解不了那种感受,我也没懂,嘿嘿。《班卓琴手》潼弹得挺来劲,我有点意外哈。《花公鸡》里只有一处两个音符的连弹,但是潼弹奏时的状态——无论是她的身体语言还是琴声,都让我觉得这只花公鸡有点像跛子,哇哈哈哈哈,现在想起来很好笑,但当时的我们可是一点儿都笑不出来——哭的心都有啊。《用力拉》是左手右手都有连弹的曲子,老师说只要求右手达到标准,左手尽量而为就可以啦。潼弹得真的很卖力,感觉绳子都快被她拉断了。
第十三堂:拜厄还是两个单面的进度,不过难度加大了点,老师告诉我不要着急,孩子有点小,慢慢来,看得出潼已经很努力了。《公主圆舞曲》《练习题》《上学的日子》《捉人游戏》《小客人》《打腰鼓》《跷跷板》《放羊》《内蒙民歌》。我非常喜欢《公主圆舞曲》,怂恿潼:“你不是一直都想当公主吗?想当公主的人得把这首圆舞曲弹好才行呀。”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晚我和潼都会轮流弹奏这首曲子,另一个人负责扮演公主跳舞,不过一开始我们经常会被彼此的琴声“绊倒”。潼比较喜欢《捉人游戏》,配图很可爱,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打腰鼓》的曲子让我想起《激情燃烧的日子》里,腰扎红绸带跳舞的镜头,于是邀请潼姥客串演出,我和潼轮流弹奏,另外两个人一前一后踩着节奏扭秧歌,哈哈,很快乐的曲子带给我们欢歌笑语。《跷跷板》《放羊》《内蒙民歌》这三首连弹的曲子难度又加大了点,不过潼似乎开始有点找到感觉了,因为她没有之前那么排斥。
第十四堂:拜厄又是两个单面,不过第二个单面是满页的,左手的内容虽然是断奏,却比之前的内容有点难度。《穿过树林》《排排坐》《荡秋千》《船歌》。《排排坐》有一小段串指的内容,结果我这个糊涂的琴盲老妈——由于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够会听课,课后也没有认真思考,居然带着潼练了一个星期的错琴,回课时,潼撅着嘴说:“老师,是我妈妈这样辅导我的!”然后回头瞪我。老师听后说:“妈妈可以没学会,但是老师教你了呀,下次再有这种情况,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呀,这件事你也有责任。”老师说话就是有水平——我想还是自己给自己找个洞吧。其它的曲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过,《排排坐》被老师选作新年联欢汇报演出的曲目了,因为歌词贴近这个阶段孩子的生活。
第十五堂:潼的右手开始有起色了,如此看来,时间真的是个好东西,可以改变很多东西,这一次也不例外。拜厄这堂课留了三个单面的内容,回家练习的时候明显感觉流畅许多。《长号手》《十个小印第安人》《春游》《春天》。很奇怪潼挺喜欢弹奏《长号手》,难道是因为比较简单?不过,从这个曲子开始,要求两只手同时弹奏不同的音符了。刚好不久前潼在学前班学过《十个小印第安人》的舞蹈,这首曲子自然成了我们娘俩的心头好了,虽然舞蹈的动作非常非常非常简单又枯燥——这是琴盲老妈的想法,但是她却跳得格外起劲——伴奏当然是我。潼特别特别喜欢《春天》,是目前为止她最喜欢的一首,尤其喜欢一边弹奏一边唱——而且自己要求连弹,小家伙感慨说:“妈妈,这首曲子好美啊!”
第十六堂:可能是潼的右手连弹真的算是可以过关了吧,老师让回去把之前的拜厄巩固一下,没留新内容。回课时,老师终于在连弹的曲子上写了个“好”字,潼和我都很开心 \(^o^)/ 《钟声响了》《旋律》《大家来跳舞》《小木偶》《打鼓》《小喇叭》。《钟声响了》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不过潼却注意到了——“妈妈,踩住右踏板!”果然,效果立刻不一样了!!!好美啊,让我想到教堂婚礼的氛围,等潼长大了她会给自己策划一个什么样的婚礼呢?琴盲老妈我充满了幻想哈!从这首曲子开始弹黑键了,潼感觉很新鲜。潼喜欢弹《小木偶》,一遍一遍又一遍......似乎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看来我得出面制止,毕竟还有别的曲目需要练习啊。
第十七堂:拜厄——永恒的主题,潼问我到底还要再弹多久的拜厄右手连弹,看来“做到了”和“喜欢上”绝对是两个概念。《芭蕾演员》《好娃娃》《小狗平戈》《火车》。最近小汤的进度比较慢,不过这个是由老师决定的。回课时老师说《芭蕾演员》只有一个音符弹错了,其它都不错,但是节奏稍微快些琴音不够饱和。老师问潼:“这样的节奏芭蕾舞演员还能跳得好看吗?”潼笑了,可能是想到很好玩的画面吧。话说回来,这次弹错的那个音符是因为我和潼对调号的概念还很糊涂造成的。《好娃娃》回课时老师觉得不错,在书上写了:“潼潼是”——《好娃娃》,小家伙挺美。上课时老师说《小狗平戈》要像用手去摸滚烫的电饭锅盖——手被烫的直弹,可能是因为年龄尚小,手指的灵活度还不够,没反应过来哈。
第十八堂:拜厄右手连弹的练习曲终于到了尾声,开始休止符的适应阶段。《太阳升起》《愉快的劳动》。不知道是不是老师也感觉到潼练琴的时间不像从前那么保质保量(每天因为学前班的作业而吵闹得天翻地覆。有时为了保证潼的睡眠——小家伙坐在凳子上就睡着了——那样子看着真可怜,亦或因为有点小恙,钢琴练习就被无声地牺牲掉了),所以,课时内容才会越来越少了呢?等有机会得和老师沟通下,我这个粗心的老妈,直到写这篇日记时才意识到这个问题。虽然留的内容不多,但是老师似乎非常满意。
第十九堂:开始左右手同时弹奏不同的音符了,留的虽然不多,但拜厄的练习曲都好耐弹啊,越弹越有味道。《三只瞎老鼠》《小星星》。为了迎合学前班年末的汇报演出联欢会,老师特意安排提前学《小星星》,教潼唱英文版小星星,小家伙学得特起劲儿。上课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三只瞎老鼠》会是一首被很多孩子头疼的曲子,看来没有钢琴基础的琴盲老妈的领悟力真的是成负数的。回家后就像平常一样反复练习,没想到回课的时候老师大喜,在书上标注了一个工工整整的:100分!!!老师这才告诉我,潼练得真不错,这首曲子有多么不容易,呵呵,不管是不是被忽悠哈,反正我和潼都很乐,回家的路上开开心心地疯闹到家。
第二十堂:拜厄左右手同时弹奏只留了一页单面的内容,圆舞曲那一页老师特意留着以后学,我还挺纳闷,晚上趁潼玩的时候自己试着弹奏了不知道多少遍,手都快木了,还是没过关,直到第二天才算勉强过了,难怪老师没让潼练呢,这个可能就是事倍功半的道理吧。终于开始学习左手的连弹了,老路子,不急不燥,扎扎实实地把基础打牢,然后再快进。《跟着小队长》《小兵》。《跟着小队长》回课时的效果特别不好,可以说从学琴到现在还从没有这么糟过,课上的前十分钟内,我和潼的状态都被这首曲子给弄糟了,我第一次在老师家对潼表示不满,老师赶快背对着潼告诉我,孩子还小,协调性还没达到,所以弹不好是正常的,让我不要生气。对于我们的钢琴老师,别的我不懂——毕竟我就是一个琴盲哈,但是老师对孩子的影响那是非常的好,她总是能不露痕迹地调整好潼的情绪、兴致,让潼觉得上课很快乐,学琴很有意思,于是我想,这就像最初我和潼爸、潼姥、潼姥爷一起商量的一样:对于刚起步的幼儿来说,找一位高手,真的不如找一位懂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觉得学琴是件很快乐的事情的伯乐。《小兵》弹得不错,就是潼总是把两段歌词搞混。
支持,也在看琴中。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