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乐只谈琴系列之"和阳春"讲座录音整理。
       和阳春-浅谈古琴的雅与俗——金蔚老师讲座录音整理

雅是形声字,从隹,牙声。隹是短尾鸟的总称。《说文》讲:"雅,楚乌也。秦谓之雅。"雅是乌鸦的一种。雅又藉以表示乐器。《礼记.乐记》:"讯疾以雅。"郑玄注:"雅亦乐器名也。"西周朝廷上的乐歌也称雅。《诗经》中"大雅""小雅"是配雅乐演唱的诗。雅乐用于朝廷,所以雅又有合乎规范意。用来解释字意的训诂的书多用雅来命名,比如《尔雅》《广雅》。雅,正也,合乎标准。雅言即标准话。雅士即正人君子。由此引申出雅之高尚、美好意。雅。高雅。格调高雅。

和西方不同,中国艺术有它独特的审美标准,而且这标准也有它自己独特的延续性。中国艺术讲求的是格调。比如中国画。画格有四:能、妙、神、逸。能是求形似。能工巧匠的能。妙是忘技巧。庖丁解牛,郢人运斤,精熟之至,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妙。神是传神。传对象之神,也传画者之神。梅兰竹菊,一代接一代地画,画得都不一样。弹琴也是,我弹《梅花》,表现的是梅花,也表现了"我",表现的是"我"之梅花。所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梅花》。神由拔俗而现。去掉世俗的遮蔽,不专于机巧,人的精神乃现。能、妙、神、逸,以逸品最高。何为逸?朱景玄说:"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以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比如《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是写实的,属风俗画,更多的是史料价值,谈不上雅。中国人所推崇的格调是逸笔草草,似不似间。
于琴何为逸?按弦用力不觉,运指动宕无迹,不期其去而自去,不期其来而自来。天然之妙,无痕之趣,安闲自如之景象,潇洒不群之天趣,此之为逸。这是徐青山的话。那么何为雅?逸而正为雅。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逾矩不是目的,而是结果,这也是自然。正,有节制,有分寸,有度,无过无不及。如易经中节卦,不可不节,不可过节,节贵适中。话说八分,还两分留着,有言而不尽之意,待人寻味。情感表达出八分,发乎情止乎礼义,"乐而不,哀而不伤。"不要歇斯底里,要有收束意。弹琴时动作也是。别太夸张。自然。由衷而出。心带动身体,身体带动手指。力不全发,收中有发。雅就是对度的把握。任何东西有它基本的定位,在乐器里古琴就是雅的。那么雅的音乐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从形制,从琴曲题材,从演奏方式,审美标准,从古到今文人雅士高人逸士的传承延续上,古琴都是雅的。琴称雅琴,古琴的审美定位就是雅,不能把它定位为俗的。有人说古琴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要百花齐放。但真正的百花齐放是,兰花就是兰花样,牡丹就是牡丹样。性不同位不同。兰花长成牡丹样干什么呢,牡丹能长成兰花样么?古琴是雅的,但其不避俗,它是偕俗的。比曲高和寡更高的是曲高而和众。比如诗。一首好的诗要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它,产生共鸣,得到愉悦,有所收益,就要让人能懂。所以白居易写好了诗拿给老婆婆看,看她看不看得懂。词浅意深,用常得奇,才是真高,才更难到。
    雅有大雅,有小雅。大雅是王羲之的书法。一般人看了觉这字真写得好看。高手,董其昌看了也是"自此渐有小得"。这个叫大雅。金冬心的字写出来,人说这叫一个怪!杨守敬评:"板桥行楷,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然以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这就是大和小的区别。大雅偕俗。小雅骇俗。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弹琴么要弹到不懂音乐的人也觉好听才行。

    有人说琴到无人听自工。不是知音莫与弹。说琴有五不弹,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对俗子不弹、市俚不弹、疾风暴雨不弹;还有四不传,丧门不传、俳优不传、俗夫不传、薄德匪仁者不传。说古琴就是雅在高,不能普及,也不要普及。那么古琴到底适不适合大众?适不适合现代社会?适不适合世界?《论语》讲孔子过武城,闻弦歌之声莞尔笑,割鸡焉用牛刀?子游答说,夫子曾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说是是,前言戏之耳。为什么说琴是圣人治世之音,它怎么能化融风,和万物?因为它能感发人的向美向好之心。向美向好之心人皆有之。音乐能沟通人心,引起共鸣。所以说音乐无国界。所以要把管先生的《流水》拿到太空上去,因为音乐或者也是没有星界的。大雅是宽容的,包容的,是和的。偕俗不是妥协,不是从,而是和,是化。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其大与小是依度量而定的。一隐隐到山里面去,表现出的是充分的不自信,是自己的度量不够。

又为什么说琴乃君子养修之物,琴怎么能修身理性治心?李贽说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琴象镜子。弹琴以观己,以知顺正,琴是人的反映。"故蔡邕闻弦而知杀心,钟子听弦而知流水,师旷听弦而识南风之不竞。"反映之后调整。调弦如调心,调心如调弦,调到气静心平。为什么古人有那么多的不弹?或者因为人照镜子前总要略为打扮停当,不然一照,蓬头垢面,吓自己一跳。如果一个人总是静定安详,为外界所左右的就少,就没有那么多的避忌,这要靠修养得来。所以说圣人与物化,无俗不可安。雅和俗是相对的,没有俗就没有雅,也没有一定之俗,没有一定之雅,它总是有背景有条件的,是变化的。拿中国的家俱来说,明代重造型,清代重装饰,明代家俱简素典雅,清代家俱繁富厚重,现代呢?现代家俱就是西化,呆板,重实用。审美是大的社会背景下的审美,审美有阶段性,审美水平的高低,是和国力有关的。

     对一个人来说也是一样。初听《关山月》,你可能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好听的了,要能学会这个就好了,就够了。但这只是你的第一步。再学《酒狂》学《阳关三迭》学《平沙落雁》学完了《梅花三弄》再听《关山月》,你会觉得怎么这么难听?!继续学《渔樵问答》《潇湘水云》再学十年回过头听《关山月》,会觉得,也不错啊,因为你平和了。又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了。审美是变化的,这会儿觉得雅的,过一段时间不一定觉得它雅了,因为动的是自己的心。同样一个东西放在这儿是雅的,放在那儿就不一定雅了。比如看昆曲,舞台上花容月貌青衣水袖是雅的,到了后台不卸妆你再看。故时与位很重要。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的身份,雅是变化的。所以弹琴给人听的时候,要弹听众听得懂的,在他已有的欣赏能力上提高一层,两层都不要。给几岁的小孩子讲函数,讲微积分,还怪他听不懂,谁的错?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面对不同的人,要不要弹,要弹弹什么曲子,说到底,雅或不雅是一个尺度的问题。琴是雅的,弹琴的人就一定雅么,不一定。但在一天当中,与琴相伴的那一会儿,俗虑尽消,是能雅一点儿的。

录音整理:丽君。2010年4月。


3514 查看 3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jjyami

    2012-1-11 18:07:05 使用道具

    沙发!
    收藏了.
  • i6fish

    2012-1-13 10:10:21 使用道具

    板凳,呵呵{:soso_e100:}
  • 乐妈20080510

    2012-3-12 12:43:35 使用道具

    很想让孩子学中国的古乐器,但是好的老师不好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