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旧文在本坛已经有人发过两次,重读一遍,仍然深有同感。原文太长,估计很多人没有耐心读完,我把它浓缩了一下,贴出来供大家参考。建议自己打算学英语或教孩子学英语的各位同学,特别是还在用phonics、背课文、阅读(无声)读物(特别是双语读物)以及开着中/英文字幕让能看懂字幕的孩子看英语动画片/电影等来教孩子英语的父母们,认真读一下。其原文可搜索本坛。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基本概念和原理:
1、语言能力应该是下意识自然获得的。
2、语言的本质是以声音为主的思维和交流。掌握任何语言,都应该先掌握其语音,然后再学习文字。
3、语言的掌握不是通过翻译和记忆,而是通过将声音与思维,概念、含义或图像建立直接联系,即建立外语思维。能用一种语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会用这种语言思维;
4.获得语言能力的关键是提供可理解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i+1,即如果你的现有水平为“i”,那么就要给你提供“i+1”水平的可理解的输入;不可理解的输入(incomprehensible input)只是一种噪音。
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只听,不说不读不写
看图识音
全身肢体反应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包括TPR-B”(TPR with Body)、TPR-O (TPR with Objects)、TPR-P (TPR with Pictures)、TPR-S (TPR with Stories)
第二阶段:
重点仍然是听力,根据(comprehensible input)i+1的原则,把输入材料限制在一个较窄的话题范围内 (Narrow input),“猜测”着听。
仍然不要急着开始说,也不要开始读和写。
第三阶段:
重点还是听力,但可以进行模仿和重复并开始有针对性地说英文。
可以开始学习和进行阅读,但只是为了加强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看电影学英语:可以提前阅读剧本(目的只是加强电影的可理解性),反复看,看的时候不开任何字幕。
对于最常用的5000单词及衍生的词组,一定要建立“声音的思维”。
第四阶段:
听说读循环配合。
其它观点:
关于说:早期无需进行说的训练,大量可理解输入后,经过短暂的静默期,流利表达的能力可以在短期内轻易获得。
关于识读和拼写: 不需要用Phonics等方法学习识读和拼写,掌握语音后,识字能力可在短期内自然获得,对于中国人而言,尤其容易。
关于阅读和写作:阅读应实现于听说的语言能力掌握之后。语言水平的本质是声音的思维,可以完全不依赖文字阅读。在学习的中后期,可以通过阅读加强对听力输入材料的理解。写作内容跟说话内容本质上是一回事。
关于语法和翻译:语法的掌握是下意识的过程,不应该通过有意识地学习; “翻译”和“语法”不但不能帮助提高交流能力,反而阻碍英文思维。阅读中也应尽量避免翻译。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可使用翻译帮助实现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关于小孩学英语:
儿童的语言获取过程是: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思维。
小孩子的耳朵对各种语言有高分辨率,可以听准任何语言的发音而模仿到位。大多数人到十二岁以上就不行了。儿童是掌握语言最快的,比成人快5到10倍。
语言关键期:确实存在生理上的语言关键期,六岁和十二岁是两个重要的分水岭。(学习语言宜早不宜迟)
关于背诵和记忆:背诵在很多领域的学习中,早已经被证明是个效率很低的办法,在语言的掌握中更是如此。语言获得不是靠记忆或“背诵”。
儿童在掌握语言时,是不需要背诵任何句子的。
关于背单词:“背单词”本身并不能提高语言交流水平。但对于低频词汇,可以采用字根法记忆,提高阅读理解力,对听力理解和语言交流影响不大。
赞浓缩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