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tangodigo 于 2012-2-9 08:53 编辑

闲聊艺术修养启蒙——1. 关于温迪嬷嬷
闲聊艺术教育启蒙——2. 中美艺术教育比较

闲聊艺术教育启蒙——3. 中美艺术教学大纲思考
闲聊艺术教育启蒙——4. 中国美术教材概览


美国的艺术教育包括4个学科,视觉艺术、音乐、舞蹈和戏剧,但每个学科殊途同归,“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历史文化、审美观照和关联应用”,这五个领域才是跨越学科界限的核心目的。这种架构逻辑在意图表达上直截了当,即艺术教育并非为了培养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戏剧家,但也绝非仅含糊其辞,东一下西一下蜻蜓点水了事,恰恰相反,其目的清晰明确:艺术教育不是为了画几张画、唱几首歌、弹几支曲子、跳几个舞、演一段戏……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为他们打开探索之门,通过多样化且有体系的艺术活动,以提高艺术感知力,训练创意表达力,探讨历史文化缘由,形成评判式思考,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最终目的。

相较之下,中国的艺术教育规划则显得没有太多“企图心”,美术就是美术,音乐就是音乐,造型就是造型,唱歌就是唱歌……然而又似乎还有点什么,可大可小可左可右。当然,这本身已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部分了,但无论如何,教学大纲终究是教学大纲,我们必须在里面找出一些明确的东西。在大纲的理念性文字里,美术和音乐都有提到超越狭义学科范畴的能力培养(参见上一节之美术部分B-1~3和音乐部分B-1),至于这到底是口号式的“概念贴牌”,还是确有其意且有可行性方案支撑,还得看实质性内容(参见上一节之美术部分A和音乐部分A及B-2)

时间所限,以下仅以中国美术大纲为例,美国艺术大纲由于在纲要层已经将其主旨表达比较明确,这次就不多聊了,细节内容以后有时间再说,中国音乐部分有兴趣的可自行google。

作为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准则,教学大纲应对学科内容及其体系、教学计划要求起到指导作用。下面这张表纵向整理对比了中国美术大纲里小学各学段四个教学领域的规划要求,试图使其意图逻辑更清晰: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强调了动手,分别以视觉艺术两大基础——基本元素和基本原理——为学习主线,辅以工具材料和简单技法的了解,不过在整个小学阶段,七大元素八大原理并未全部学习,各遗留了一部分到初中,对哪些工具材料、何种技法也并未做出界定。此外,“造型表现”部分,制订了各阶段不同的教学宗旨为“体验乐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愿望-发展美术构思和创作能力”,但并无实质内容方法支持,这部分能否实现要看教材和教师。“设计应用”部分,各阶段宗旨为“体验乐趣-感受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美化环境”,应该说定义了这一领域在整个小学阶段仅属“接触”层面。

“欣赏评述”强调了其各阶段不同的赏评对象,1-4年级是形、色、质感,此为呼应在“造型表现”部分学习的视觉艺术基本元素,但略去了大部分,只取其中最容易理解的3个元素;5-6年级是材料、形式、内容,除了呼应在前两个领域内的学习中了解到的工具材料和简单技法,加入对作品的初步解读。结合各阶段的教学宗旨可以看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此前所学知识技法的应用,且由于大纲中也再无其他较为系统的学习规划,所谓“欣赏评述”恐怕只能是蜻蜓点水。

“综合探索”的提法相当笼统,循序渐进的高质量执行无疑能使综合能力跨越式成长,反之则很容易流于形式。这一部分的核心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社会活动的关联,但大纲中除了提出概念并无具体内容,能否落实只能取决于教材和教师。


=================================
                             § 总结 §
=================================

不难发现,这份大纲的关注点主要在具体接触哪些知识/技法/活动、接触到什么程度,而非知识结构、思维逻辑和综合能力。总体来说,体现在大纲中的中国艺术教育是面向狭义学科内容的教育,但以一周一次美术课/音乐课的学时规划,全面扎实的学科教育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不要说在很多地方连一周一次都不能保证,这一现实下,做减法是必然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取什么,舍什么。

首先,可以看到大纲中最明确且有系统的主线是视觉艺术的基本元素和基本原理,这自然是美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但将其分拆到9年时间里逐一进行,而不是结构先行逐层深入,很容易造成盲人摸象般知识点彼此割裂、知识结构松散凌乱的结果,然而作为视觉艺术的重要基础,基本元素和原理不仅在一切艺术活动中贯穿始终 ,更是发展艺术素养的立足点。

第二,美术课以动手实践为主要形式是不言而喻的,大纲中提出了美术工具和技法的学习,但并未对广度和深度做出相对明确的界定,当然,这给予教材和教师很大灵活性,也显示了尊重儿童美术发展规律,明确工具技法在这一阶段应仅为途径。但其隐忧是,各种工具技法的学习并非只有技巧层面的作用,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不仅局限于美术本身的眼界经验开阔度和感知融汇丰富度。如无系统合理的规划,在具体课程实践中,除了可能由于教师的个人喜好,造成教学上单纯追求某一工具技法的误区,更可能陷入对降低要求的片面理解,在广度上顾此失彼比例失调,深度上漫无目的走过场。

第三,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艺术修养却是每个人都可以有,从艺术出发发展综合思考力则更为重要,然而大纲对这一部分的处理是低调的。为什么说低调?我们明明有“欣赏评述”!但脱离了历史文化背景、审美内涵挖掘、分析思考的习惯和方法,唯一可仰仗的是对艺术基本元素和原理的不完整了解,除了浅层好恶直觉之外,恐怕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欣赏评述”,甚至对什么是“欣赏评述”的认知。更可怕的风险在于,对正在懵懂认识这个世界的孩子,跳过思考原料和方法,甚至思考本身,直接灌输观点,使其成为统一规格的学舌鹦鹉。

最后,大纲虽然表达了综合能力培养的意愿,如想象力、创造愿望、构思创作、表现表达、跨学科应用等,姑且不说所谓综合能力都应该包涵哪些、其关系结构如何,单是大纲里提到的这些,由于缺乏进一步内容方法,能否落实已经具有极大不确定性。而且,就算教材和教师有心作为,尤其容易被有意无意间混淆的是,美术教育对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以“美术”为中心,还是以“人”为中心?换言之,是通过教学发展学生作为美术学习者的综合能力,还是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学生作为人的综合能力?虽然两者间差别微妙,且以发展的观点看有相通之处,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往往意味着完全不同的方式方法,在投入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其成效方向也是不同的。我们喊了那么多年“综合能力培养”,但如果连教学大纲都语焉不详,靠的就不是教育,而是运气了。


下次预告:也许有人说大纲毕竟是只是纲要,学生真正接触到的还是教材,所以不如下次我们聊教材。


闲聊艺术修养启蒙——1. 关于温迪嬷嬷
闲聊艺术教育启蒙——2. 中美艺术教育比较

闲聊艺术教育启蒙——3. 中美艺术教学大纲思考
闲聊艺术教育启蒙——4. 中国美术教材概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会员加入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50 理由 收起
Light + 30 高人
chjunxia + 20 感谢你!
3307 查看 14 收藏帖子 (9)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dyf666

    2012-1-25 14:48:04 使用道具

    艺术方面很需要指导。谢谢



    dyf666于2012-1-25 14:50补充以下内容:
    具体要怎么做呢,请指导。
  • 春光无限

    2012-1-30 19:06:06 使用道具

    好久不见,期待下讲
  • willowbb

    2012-2-5 10:52:43 使用道具

    三篇都是好文章,等着下回分解。
  • Elvia

    2012-2-5 10:57:54 使用道具

    收藏了慢慢研究。
  • Light

    2012-2-9 09:31:14 使用道具

    其目的清晰明确:艺术教育不是为了画几张画、唱几首歌、弹几支曲子、跳几个舞、演一段戏……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开阔视野的同时,为他们打开探索之门,通过多样化且有体系的艺术活动,以提高艺术感知力,训练创意表达力,探讨历史文化缘由,形成评判式思考,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最终目的。
    ~~~~~~~~~~~~~~~~~
    这段话说的极好。 我读过的一些美国高中艺术培养的书籍当中,就是跟着这条思路走的。我们的艺术教育, 从小学到中学, 甚至是大学的美术,建筑,平面设计。。。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
  • lindatian

    2012-2-22 02:02:40 使用道具

    期待下文{:soso_e179:}
  • 果壳19

    2012-2-22 22:12:42 使用道具

    很需要这样关于艺术修养的文章,谢谢楼主。期待下文。
  • 荸荠泡泡

    2012-3-29 13:24:38 使用道具

    总之,中国的教育浮于表面
  • enxi_dong

    2012-4-26 15:27:21 使用道具

    学习下,不错
  • elaw

    2013-1-12 22:41:00 使用道具

    一直觉得10岁以前的孩子不要接触太多“术”的东西。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体验、表达美的,而最接近美的莫过于艺术——音乐、绘画、诗歌。小孩子看这些东西是不求甚解的,也不需要去解。刚开始去看大自然,再去看历史上的艺术家是怎么表达这种美的。家长少解释,一解释就俗了。孩子的雅是和自然美一体的,大人很难回去那个状态,最好不好破坏。中国的美学教育一开始就偏重于术,学音乐的学音乐,学画画的学画画,学戏曲的学戏曲,孩子要花大气力、大悟性才能从术中挣脱出来,达到融会贯通,有一些一辈子都做不到,很苦的。外国发达,看得远些,开始就从高处入手,孩子熏陶得差不多,自然涌现自身的特点,从而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钻研方向。

    重要是家长不要乱。多看、少说、少指挥,孩子本身就是答案。
  • zhangdqyc

    2013-2-4 15:42:38 使用道具

    嗯, 很启发人,过去有写零星的想法, 看了文章写的不错,
  • turnup

    2013-7-10 14:16:04 使用道具

    学习了。真的很有见地。谢谢
  • 钻石六小姐

    2013-8-19 17:47:38 使用道具

    谈谈你家的做法。:)
  • lemon8010

    2014-5-30 09:32:06 使用道具

    楼主和妈妈们都说地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