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位4岁男孩的妈妈,首先我想说点和学英语无关的题外话。2年前,我非常焦急:别的同龄孩子过1岁就能够说话了,我的孩子快满2岁了,可是还不会说话。孩子智力没有任何问题,大人说什么他完全明白。我这里的“说话”是指他不和我们用正常的语言交流,我儿子总是说我们听不懂的词语,我们大人只能去猜他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我甚至怀疑是不是他舌系带过短导致无法正常发音,当然这种怀疑最终证实是错的。所以那段时间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儿子早日和我正常说话,其他什么我都不奢望。终于在孩子2岁2个月之后,某一天早上起床他口齿非常清楚地用普通话跟我说:“妈妈,我要喝牛奶。”哎呀,当时我激动得眼泪差点就下来了,全家人为此高兴了很久。从此,他的语言爆发期终于来了,每天都滔滔不绝地要说很多话,变成了一个话唠。事后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跟我们家的语言环境复杂有关系,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轮流来照顾他,于是家里大人说着有四川话、广东话、客家话、普通话各种差异非常大的方言。所谓的语言学习,总得从模仿开始。我家的方言太多,所以我儿子无所适从了吧。别的孩子说话是从词语到句子,他连“电报语”的过程都没有,自己发明了自己的一套胡言乱语,自己说自己的。所以我一直以来,根本不敢再弄什么英语早教,孩子先把母语――也就是中国话说好,才是正道。
所以当我看这本林克妈妈的亲子英语培养手记的时候,我更动容的是第一章。林克妈妈在自我检讨是个“问题妈妈”,其实她曾经犯过的那些错误,好象现在仍然有很多的家长依旧在重复。“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个“问题家长”,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呀。所以林克妈妈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佩的是她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努力的改正。而且林克妈妈由于从事英语教育专业的工作,所以她能够从专业的角度给自己的孩子进行英语的家教。并且,林克妈妈根据自己女儿的个性和特点,结合儿童心理学,设计了很多有趣轻松的学英语的方法,非常适合中国的家长学习使用。还有第四章里,林克妈妈对国内的英语早教机构、家教、教辅书等等的揭露,更是值得家长警惕。
从我孩子学说话的过程,我得出宝贵的经验教训:信任孩子,父母要降低期望值,千万别给孩子压力。当时我觉得我孩子能够说话就好了,然后会说话之后再慢慢地把话说好。所以对于学英语,我还是一样的观点:先把母语――中国话说好,然后有余力再去学英语。肯定是要符合孩子学语言的规律,听说领先,看原版绘本,慢慢熏陶吧。正如同林克妈妈在书中所说的,愿英语学习成为孩子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