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孔门之勇:子路

(檀作文 撰)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只比孔子小9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路年轻时候不学好,性情鲁莽,头戴鸡冠似的帽子,披着个猪皮外套,行头酷似古惑仔,仗着有几斤力气,还上门欺负过孔子。但是孔子用礼折服了子路,子路从此痛改前非,改穿儒服,请人介绍,投到孔子门下,做了学生。孔子得了子路这样一个学生,最大的好处便是再没有被人当面骂过。子路性如烈火,谁敢骂他老师,他要上前和人拼命的。

三次找孔子要说法

孔门讲究师道尊严,弟子对老师敬若神明。贤如颜回,对老师说的话更是“不违如愚”(《论语·为政》)——像个傻子似的无条件相信。孔门弟子之中,只有一个子路敢和老师顶牛。据《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子路曾经3次找孔子要说法,搞得孔子好难堪。

第一次是在鲁定公八年(前502年),鲁国权臣季孙氏的家臣公山不狃(《论语·阳货》篇作公山弗扰)因不满于季孙氏,盘踞费邑(今山东费县),图谋作乱。当时孔子年已50,还不曾出来做官,可以说在仕途上一事无成。公山不狃知道孔子有用世之心,便派人邀请孔子。孔子有心前往,子路老大不高兴,拉着张臭脸对老师说:“没地方可去就算了呗,干吗非要去公山氏那里啊?”孔子说:“那来召我的人,难道是白召吗?如果有人肯用我,我或许能在东边复兴西周的文武之道呢!”(《论语·阳货》篇: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的理想是要恢复周初的礼乐文明,他是多么希望有一块试验地啊。好不容易赶上公山不狃请他出来做事,孔子内心难免跃跃欲试。但子路坚决不让老师上贼船——跟在公山不狃后面干,那不成了乱臣贼子了么?孔子自然也有这个顾虑,也就没有去给公山氏做CEO。

第二次是在鲁定公十五年(前495),孔子57岁,已开始周游列国。孔子从卫国出来,在匡地遇到麻烦,又折回卫国。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提出来要见孔子,孔子推辞不过,只好去见南子。这次会面,《史记·孔子世家》里说是隔着帘子见的,孔子向北稽首行礼,南子在帘子后面再拜答谢,只听见南子身上环佩叮当之声。但是南子夫人因有淫行,口碑极差。子路对老师去见这个女人,很生气,就给孔子脸色看。孔子不得已,给子路解释了半天,还对天发誓,说:“我要是心口不一,做得不合礼法的话,天打五雷劈哦,天打五雷劈!”(《论语·雍也》篇: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第三次是在鲁哀公五年(前490),孔子62岁,周游列国时期。赵简子的家臣佛泌盘踞中牟(晋国城邑名)叛乱,召孔子去做官,孔子意欲前往。子路出面拦阻,说:“我以前听先生您说:‘亲身做坏事的人,君子是不去他那里做官的。’而今佛泌盘踞中牟作乱,您去他那里,却是为何?”孔子说:“不错,我确实说过这话。但是坚固的东西,怎么磨也磨不薄;洁白的物件,怎么染也染不黑。我难道是个匏瓜么?哪儿能只挂在那里,不让人采食呢?”(《论语·阳货》篇:佛泌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泌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孔子总是希望有人重用自己,自己好借此机会复兴周初文武之道。因此佛泌来召,不能不动心。但是子路以佛泌叛乱为由,不让孔子去,孔子最后也没有去。

子路在坚持原则方面,比谁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孔子“开口必批子路”

孔子很喜欢勇于行道的子路,但也深知这个弟子性格鲁莽,生怕他在外面吃亏,因此时时给他泼冷水。一部《论语》,孔子不开口则罢,开口必夸颜回;不开口则罢,开口必批子路。

子路问孔子:“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不是马上去做?”孔子一瞪眼,说:“你娘老子在,怎么可以自己做主?”(《论语·先进》: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孔子让学生谈理想,子路不假思索地说:“一个发展中国家,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年年被侵略,还赶上自然灾害,没粮食吃,如果让我子路来管理的话,不出3年,就可以成为军事大国,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也会大幅度提高。”孔子听罢,从鼻孔里发出某种声音,就把他给否了。(《论语·先进》篇: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孔子时时批评子路,是怕子路脑子发热,做蠢事。孔子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教育子路,且能对症下药。

《礼记·中庸》篇记载子路问孔子什么是强。孔子说:“你问的南方之强呢、北方之强呢,还是你所当行的强呢?教人宽厚柔顺、逆来顺受,这是南方之强,为君子所遵行;掼甲提刀、死而不惜的,是北方之强,为强者所遵行。一个君子,心气平和而不为流俗所误,那才叫强啊!直道中行而不偏差,那才叫强啊!国家有道,不变更未发达时的操守,那才叫强啊!国家无道,宁可穷困至死也不变节媚俗,那才叫强啊!”(《中庸》: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路以武勇自许,孔子借子路问强之际,因势利导,抑其血气之刚,进其德义之勇。子路亦不负老师的期望,最终成为君子之勇、仁者之勇的楷模。

子路之死

生逢乱世,舍生取义往往是忠勇之士的宿命。孔子老早就和弟子们说:“你们的大师兄仲由恐怕不得好死。”(《论语·先进》篇:“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并不是在咒子路,而是因为太了解这个爱徒,深知危难之际,子路定然慷慨赴死。

孔子结束周游列国生涯,回到鲁国,子路却留在了卫国,出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之宰。前480年,卫国发生政变。孔子听说卫国政变,马上和弟子们说:“哎!你们的大师兄仲由这次死定了。”没过多久,果然传来子路的死讯。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了子路之死的始末:

孔悝作乱的时候,子路正在外面办事,得知消息,立即赶往现场。在路上碰见师弟子羔(高柴),子羔说城门业已关闭,事情无可挽回,不必前去送死。但子路还是赶了过去,与敌人打斗过程中,子路的冠缨(系帽子的带子)被砍断了。子路说:“君子就是死,也不能不戴冠啊,”便停下手来,把冠缨结上。敌人就在这时候把他砍成了肉酱。

子路死的时候63岁,这一年孔子72岁。子路死后的第二年的夏历二月十一,孔子也与世长辞。

孔子说过“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的话。未入孔门之前,子路是勇而不知有仁;既入孔门之后,子路是勇而有仁。孔子又曾说过“见义不为,无用也。”(《论语·为政》)。孔门之勇,子路当先。孟子学说中的“舍生取义”和“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子路老早就以所作所为做了诠释

(原载《瞭望东方周刊》2009年2月19日)


3486 查看 2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amay77

    2012-1-20 08:45:03 使用道具

    鞭辟入里,分析得很到位,喜欢!
  • yinhao9678

    2012-1-20 10:05:43 使用道具

    年前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