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千眠 于 2012-2-4 12:44 编辑
童趣和真话(序)
今天,我看了我的豆瓣友邻写的一个书评,在看看,其实这书还没出售,书评就已经有了,自然不是谁购书之后写的,但书评写得不错。
2012-01-12 20:52:32 来自: 八圈(白衣少年诺基亚)
向台湾小孩学作文的评论
我常惊讶于现在中国大陆的孩子太成熟,八九岁的小孩子,想的、说的、关心的,和我们这些庸碌的大人们没什么区别。虽然依然有做不完的作业,但是他们对房价高攀的焦虑、对人世苦难的淡漠,甚至对人情世故的熟稔,不由得让人暗自心惊。这种成熟感尤其表现在孩子们的作文里。我不止一次听到人们的指责:现在孩子们的作文一半是矫情,剩下一半是谎言。
是什么催得孩子们心智如此早熟,是什么造成了“人生说谎作文始”,童年在孩子们的眼里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而在这本《向台湾孩子们学作文》的书中,我们可能看到是另一种形态的童年和童语、童话。这是自然而不做作的情感,是绮丽天真的想象,以及恰如其分的情感表达。
在1920年代,夏丏尊先生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当语文教员的时候曾谈到:“真实文章是传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给别人的东西。倘然自己本来并无这样的意思和情感,当然不应该作表示这样的意思和情感的文章,不然便是说诳了。”可叹的是,时至今日,夏老的珠玉之言在中国内地的许多地方已不再提起。现在的孩子们为了作文有一个好分数,不断地以捡到失物交公、照顾敬老院的老奶奶、扶盲人过马路等为题来搜肠刮肚地写作文,他们的纯真情感、敏感又纤细的观察力慢慢地被绞杀在课堂内外的作文本里,代之以谎言、敷衍和伪饰。
尽管我们可以将责任推给荒诞的现实,以及升学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但是背负责任的对象太模糊也就意味着谁都可以推卸这份责任。
如果在孩子们年幼时候,我们非但葬送了他们正直、勇敢、诚实且有爱心的品质,反而更被他们从我们身上学去世故、做作、伪饰和冷漠,那么我们必然只能想象,他们长大后的世界,还将如同我们现在一般脏污和暧昧。
基于这样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我们集结了台湾地区中小学生的一批优秀作文。在这本书里,孩子们为了亲人的逝去伤感,却没有表达地撕心裂肺;他们为编竹艺的老人身世感怀,却不是倾泻自己的同情;他们为自己当上班干部却引来同学的非议而苦恼,却不是一味地表达对奉献的追求;在这里,他们为吃到精美的食物、看到罕见的美景雀跃不已,却不见得非要歌颂制作美食的厨师的伟大和天地的鬼斧神工。
这虽只是一扇通往真善美的小窗口,但也许孩子们能借此看到同龄人的所思所想所历,看到另一种作文状态。而我们成年人也能重新体会,抛却宏大叙事之后,未曾受污的童趣和真话。
是为序。
袁敏
2012年1月
WELL, 我希望这本书真的像介绍的那么好,而不是另外的一篇“作文”。
《向台湾小孩学作文》
作者: 袁敏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
页数: 247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5121683
豆瓣介绍: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441239/
理论上是刚出版,其实是各大书商还没上架。
我会关注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