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个案一
  非优等生进了复旦并顺利读研
  6年之后,许多高三时候的故事大都已经淡忘。但韩立秋(化名)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被录取时,一家人目瞪口呆的场景。2006年,复旦自主招生让她有机会进了复旦。
  6年前,她并非优等生
  她并非优等生,难得几次考试会在班上冒尖。复旦自主招生考试是她人生中一个不期而至的意外。这段时间,正是她学习上的低谷。她抱着“不妨一试”的想法,报名参加了这次考试。当时,报名单上的学习成绩一栏,学校周到地为学生做了“美化”:每一门考试的成绩,都乘以1.2。成绩排名一栏,也可以填写比较靠前的排名。在请老师写了推荐信后,她寄出了推荐材料。比起许多一同申请的学生,她的推荐材料“一穷二白”,里面没有任何获奖证书。“那时候感觉特别意外,原来自主招生的门槛可以这么低。”
  报名后不久,她迎接了第一场笔试排山倒海的选择题。在笔试里,她得了610分,不偏不倚地从及格线上“蹭”过。尽管不擅长理科,但为了在高考时能够有更多的专业选择余地,她曾考虑选择物理,后来,因为学物理后劲不足,她又选回了文科。在来回的折腾中,她的各科知识在文科生中还算平衡。这种“平衡”也为她通过考试助了一把力。
  面试时,她第一次来到复旦,韩立秋抬头望,只觉得光华楼高高在上。长长的走道里5扇门,5扇门里5个教授坐镇。敲开每一扇门,教授会问一个相同的问题来套近乎:你平时看什么书?韩立秋的回答都是《红楼梦》。
  韩立秋说,她喜欢人文学科,除了《红楼梦》外,她想不到其他让她印象深刻的书籍。在焦躁得让人无所适从的备考时期,她经常看报纸。在自主招生的面试中,许多面试的问题,她都能从报纸里找到答案。“当时只觉得,所有的问题我都答出来了。”
八版
783 查看 4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math123

    2012-2-11 18:24:09 使用道具

    主题思想是什么?
  • bshyy127

    2012-2-11 18:29:48 使用道具

    还有没有后续呀,不太明白,
  • wrtulip

    2012-2-11 19:32:34 使用道具

    不明白意思{:soso_e117:}
  • monica100

    2012-2-11 23:28:51 使用道具

    俺明白了
    1、各门课平均才是最好的;
    2‘、自主招生门槛并不高;
    3、多看书总没坏处……
    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