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玩的不好,总被小伙伴笑话!{:soso_e100:}现在竟也怀念起来{:soso_e176:}据说是东北十大怪之一。
这种游戏 起源于北方的蒙古族和达斡尔族女孩喜欢玩的游戏,蒙古语叫作“嗄拉哈”,达斡尔语叫作“喀什哈”。《塞上杂记》记载:“作喀什哈,云塞上六歌之一,以羊膝骨为之。”此种游戏在元朝时传入北京地区,俗称“耍拐”,是北京地区妇女、小姑娘玩的游戏,又叫“抓子儿”。所谓“拐”实际就是把羊腿骨关节,经过蒸煮、去油、上色所制成的玩具。其四面虽然凹凸不平,但却很有规则,加上五颜六色的装饰,另有一番特色。 羊拐有四个面分别是
针

,
轮

,
坑

,
背

。
玩时还要有一个小布口袋,(用布缝制,一般由六块布缝合,内装豆类) 游戏的时候两个人以上,多者不限,具体规则是,游戏者以抽签(猜手指)方式确定出场顺序,然后游戏者用手(一只)把羊拐随意抛在炕上,视其相同的面数(针,轮,坑,背)将布口袋抛于空中,手抓住相同面(可两个,三个,四个)的羊拐后接住下落的布口袋,按抓住的数量计分。计分方法是这样的,相同的两个的计为1分,相同三个计为10分,相同四个(四个都不相同的可视为四个相同)的计为40分,满1000分后开始搬针,轮,坑,背,即,每次抛起后,将羊拐全部摆起针,然后是轮,依次是坑、背。在规定次数内完成的为赢家,不管是抓还是搬,如果布袋没有抓住,或者抓的羊拐不对的都算违例,俗称“坏了”,然后由第二人出场,依次类推。 由于羊拐有时不易弄到,孩子们还可以用桃核,石子等染上不同颜色,也可以玩。 抓羊拐的游戏在北方流传很广大,玩法也不一,但殊途同归,基本玩法还是差不多的。 在北方,三十岁以上的女性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郁闷,年龄暴露了】
以下来自百度
羊拐(新疆叫做阿斯克。东北叫做“嘎拉哈”,源自满语:gachuha。)是旧时代北方(尤其东北)小女孩的玩具,是羊的膝盖骨,共有四个面,以四个为一副,能提高人们的敏捷力。以小羊拐为上品。此外,人们还常常将羊拐涂成红色。由于当时北京并没有过多的牛羊肉,羊拐在女孩子们的心中便成为一笔珍贵的财富。 这种骨头不仅在羊身上有,猪牛身上也有。
也称羊拐(羊的大小适中)
北方小姑娘多喜欢此游戏。
嘎拉哈的传说 在农村地区,每当过年杀猪时,大人就把后腿关节部位的那块骨头保留下来,再用旧布缝出一个小口袋,里面装上粮食,使布袋有重10游戏时,先把小口袋抛到空中,然后迅速把炕上的“吸拉哈.改变方向,然后手脚俐落地接下掉下来的口袋。鱿这样循环往复,直到炕上所有的“嘎拉哈一都改过四个方向为止。
相传“嘎拉哈”和金代的帝王金兀术有关。相传金兀术少年时,父母让他进山打猎。克服重重难关后,他终于取下四种最凶猛的野兽的腿膜骨.从此,金兀术的勇敢和强悍便成为当地的佳话,人们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女真人为了让后代像金兀术那样勇敢,便让孩子们抓玩野兽殡骨“嘎拉哈”
该贴已经同步到 1214912157的微博
我一直以为这是一句满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