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dvontheway 于 2012-3-16 15:28 编辑

大概5个月前,我开始陪着儿子学习英语。并且开始关注儿童英语学习的相关网站。当时在爸妈网上看到很多热心家庭英语教育的父母,忍不住也发表了一点自己的看法。没有想到居然引起关注。大家也都发表了或支持或质疑的态度。
现在5个月过去了。总结一下儿子这5个月的英语学习历程,
起初我对自己的方法也并非有十足的把握。事实上我的这个先听后读,反复听反复读的方法也并不是我的独创。
最初启发我的是王财贵的读经论,在儿子读了快一年的汉语经典后我发现这种读经法对于学习语言是大材小用了。因为语言的学习简直就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而已。之所以有信心借鉴来学习英语也是因为我自己就是学习语言的出身,深知语言是一通百通的。
同时我看了《辜鸿铭传》知道这位语言奇才的英语学习方法居然只有一个字:背。
接着是接触了七田真的超右脑英语学习法,里面虽然很多关于打开右脑超记忆回路的说法让我将信将疑,但是巧合的是,其中的打开右脑的钥匙居然也是大声反复的朗读和背诵。而其原理则是说人之所以在外语学习上有障碍,是因为有障碍了学习的耳朵的缘故。
看过了中国现代著名的将军钟道隆的逆向英语学习法之后,他所提倡的听,写,读,背的方法更是让我感觉到原来所有的外语学习的大家们都是殊途同归,用了相同的方法,找到了一样的窍门的。
0 由此,我发现了现在中国外语学习的误区:为了学习外语而学外语。中国的教材到现在还是基本如此,为了让孩子认识生词,就用这些频率最高的词去编写一些教材,然后给孩子去学。有编写的好的,比如《新概念》,也有编写的不怎么样的,比如现行的中国学校的教材,至少我所了解的中国小学中学的语文和英语教材无不如此。学生学习到的单纯就是语言,而文字内容本身完全没有魅力可言。
言归正传,现在来说儿子的学习经历。在学习英语之前,儿子读论语大约40遍,同时读过道德经,大学,部分的诗经,笠翁对韵,还有《中华字经》的前面2000字。因为后面的2000字我感觉不太常用,就没有读了。所以儿子当时虽然只有5岁两个月,但是已经能够自己看不少书了,儿童的绘本几乎一本只有几个字不认识,就是大人读的书他也偶尔会拿来自己翻看。当然速度是比较慢的,但是自主阅读的能力已经基本具备了。
之所以要交代儿子的母语水平,是因为我一向认为语言学习是相通的,一般一门语言比较好,学习其他的语言也会比较轻松。
9月初,我开始下载新概念美音版本的mp3,开始每天给儿子听,只要他在家,在玩,在洗漱,在吃饭,除了读书弹琴之外的时间我都给他听,包括睡觉的时间(当然是跟汉语的经典在一起放给他听的)
9月18日,我开始正式打印了大字版本的新概念开始跟儿子一起读第一册。最初是每天读一到两课,后来慢慢变成一天读5到6课。最初是一课内容读个20来天,现在只读两个星期就换成新的内容了。很简单,每天读(至今为止只有除夕一天没有读),每次只读一遍,就是跟着录音读。录音读一句,我按下暂停,儿子跟读一句。一般读个一周就可以自己自主读不跟录音读了。现在已经读到了109课(一直忙,没有空给他打印后面的课本,所以就暂时读到这里)
受中文经典诵读的影响,我选择了圣经的创世纪给儿子听。这个比新概念听的时间长,大概到10月18日,我陪着儿子开始读圣经。我目前还不属于任何宗教的信徒。也并非对基督教有特别的偏爱
之所以选择圣经,是因为英语语言收到了太多宗教的影响,就好像中国的语言受到了太多儒释道的影响一样。况且读了创世纪,了解一下一周7天是怎么产生的也挺好。
这个读起来比新概念实在对儿子是个挑战。不过儿子也因此决定读新概念是很轻松好玩的事情。我们开始几乎是一天一句的进度。因为我找到的语音材料语速比较正常,所以对儿子来说是太快了。我只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己也出场了,如果儿子没有听清,就再重复一遍,直到儿子能重复整句为止。弄到儿子常常自己抓狂(他也是对自己要求比较高,读的不好了,自己也在那里着急),我就安慰他说,这个真的是很难,能一天学会一句也是很棒的。这么坚持读了大概1300单词,到了创世纪第三节的时候,儿子开始找到感觉,一次就能学300多单词的内容,当然这个时候他认识的词也多起来了。要特别说明,我很少给儿子讲解,所以他所谓的认识单词,就是见到单词能够读出来而已,他到底是否真的在传统意义上“认识”那个词,我是完全不知道的。读到现在,我们已经读了关于上帝造人的主要情节,读完了前面的4节大约2500单词的内容,下一步我打算跟儿子一起读three days to see之类的散文了。
再说说关于教的问题。
我的日志里面有一篇关于学习兴趣的转载文章,是一位曾经的哈佛学子写的,大意是说,中国的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因为长久以来中国的教育是填鸭式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看似给了学生很多知识量,但独独没有给学生一样东西,就是探索和学习的能力。太多的中国学生不会“学习”只会被动的接受而已。外国的学生之所以看起来知识量没有中国学生多,但是成人后都很厉害,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学校,学生得到老师的鼓励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即使出错老师也不会阻止,而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学习是终生的事情,我们太急功近利的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面学会一切。所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成人谋生后就完全放弃了学习,这是太可悲了。
我跟儿子学习汉语和英语都是用了不教的方法。如果儿子问,我就讲讲,他不问,我就完全不讲。比如新概念,每一篇都是一个小对话。第一次读完后,儿子都迫切的想要知道里面的意思,我总是在他读完了之后才简单的讲一遍给他听,而且从来不逐字讲解。如果是实意词,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我就偶尔应他的要求讲讲,而且每次都不是只讲一个意思,而是解释给他这个词代表的是哪一类的意思。如果是虚词,我就一笔带过不肯讲,比如of我就不讲,而是把他放到文章里面一个词组大概是什么意思说说,他再问,我就说,现在暂时不讲,以后你大了学的多了,妈妈再告诉你。所以我从来不说什么第三人称这样的语法的。是儿子自己发现一个词有不同的变化,他发现了之后告诉我。
圣经就更是如此了,我只是简单说说故事的大意,从来不逐字的解释。所以儿子虽然读的很熟,但是里面的单词未必个个认识的。
读新概念和圣经每天大概要花半个小时的样子。除此之外,我们还一起亲子阅读一点课外书。
我最早接触的是raz,曾经给儿子看过一些flash
后来下载了harcourt和海尼曼的绘本,也大概看过一些
最后发现了加州教材,从此就固定下来。我为此专门买了台彩色连供给儿子打印加州教材。
儿子喜欢科学。所以我打印了第一册的科学,然后就开始边玩边读。
最初儿子完全是不懂英语的,要靠我读。我一般读一句英语,然后大概说说汉语的意思,碰到重复率高的单词,就不用汉语解释,而是直接强调重音重复那个单词,试探看儿子能不能听懂看懂,或者在汉语解释中加入英语单词,英语汉语混搭着解释。读加州科学大概也是10月下旬之后的事情了,寒假我们还出门旅游了半个月,不过即使如此,我们第一册的内容也学到了第六章。而儿子对做习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我又专门为此打印了加州的互动课本(interactive text),大概也做到了第三章的样子。
大概去年底,我发现儿子开始能自己读加州科学上的某些简单的句子了,我也开始很多的直接读英语,不解释或者少解释,发现他也是听的懂的,这样的进步让我很是意外。
对于儿子的英语学习,我从来没有速成的想法,只是想用另一种语言为他再打开一扇窗户。加州教材实现了这个最初的想法。因为里面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方法比英语语言本身的魅力更大。只能说,我们利用英语,挖到了一个宝藏
不到5个月陆陆续续的英语学习,让我感觉到,任何时候开始语言的学习都不晚,重要的是方法是不是对了。对于语言的学习,我觉得材料的选择很重要。爸妈网的很多父母都是很用心的在努力,不过我感觉多数都是选择绘本故事作为语言学习的材料。这比起国内一些蹩脚的教材,当然是不错。不过我的感觉是,如果孩子能在阅读的同时,在他们幼小的头脑里面记住一些经典的深邃的能够让他们终生不忘又能影响一生的有人类大智慧的词句是不是更好呢。毕竟,任何的语言学习的目的都不仅仅是语言学习啊。
人们把读书和苦划上等号已经很久了。我自己也曾经是其中之一。总觉得要努力过这一段时间,以后苦尽甘来就不必这么辛苦了。
学习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据我所知,现在的小学(可能是部分的小学,这个我毕竟没有身临其境,只是道听途说)已经开始了苦读书的历程。基本上听到的论调是,至少从三年级开始,孩子们就不那么轻松了,因为即将面临升学择校的压力(这个不必我详述,有些父母可能了解的比我还多),所以是不是可以说从9岁开始,孩子们就踏入了“苦学习”的门?我认识的不少朋友孩子入小学后每天放学后要找到玩的时间都困难,写 作业,练琴,然后加上课外的各种学习班,一点不比大学生清闲。初中高中就不需要我赘述了,说苦学习是一点不为过,周一到周五上课,周六周日就上各种补习班,不上不行啊,人家都补习,自己的孩子不补就跟不上了。考上大学了似乎是该到头了,可是这年头本科毕业能找到好工作吗?还要继续读书啊,读完了硕士读博士,有的还要出国留学去继续读。这么算算,等到要工作的时间已经至少28岁了(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研究生3年,博士3年)。照这么个算法,我们的孩子从9岁开始真正的学习到28岁离开学校“苦”19年呢。而且据说现在一年级的有些小学生似乎也不轻松呢,要是万一这个孩子开窍晚,耽搁两年,30岁才能真正脱离苦海。这么说起来,的确是该在孩子们9岁开始“苦”之前让孩子们好好的享受一下童年时光呢。
问题是9岁之后,孩子完成从游戏童年到苦读书生活的过渡是个不容易的事情。
学习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古话也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话。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的。如果开头没有开好,等到后面再努力只能事倍功半了。
所以从时间上说,尽早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在时间的分配上,孩子的学习遵循从少到多的规律是可行的。我和儿子开始读书,最初是从5分钟开始的。后来慢慢的越来越长,最长的时间曾经长达接近两个小时。后来我意识到这个时间会影响他的学习兴趣,所以慢慢的开始培养他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现在儿子每天读汉语经典大概2500字,英语圣经难度的文章600单词,新概念4课(因为后面的课文长度和难度都开始加大了),最快可以达到35分钟完成。因为他还有半年就要上小学了,我觉得培养学习高效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我感觉对于一个leo这样不到6岁的孩子来说,35-50分钟的读书时间并不算过分。白天长的时候,我会把读书的时间分为两份,一个安排在早上离家前,一个安排在晚饭后。所以对于儿子来说,还是有不少游戏的时间。儿子几乎很少看电视,他看书的时间就匀出来了。对他来说,看加州教材是一种奖励,只有表现好的晚上睡觉前才有可能看到几页,所以对他来说,加州科学绝对不算“学习”,而是和画画玩玩具一样的有趣。
在我们家里面,是不允许说学习苦的。这个主要是针对成人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在孩子们面前,父母应该尽量避免说自己不喜欢吃什么,否则很容易让孩子挑食。同样的道理,父母说学习苦,孩子就会有对学习畏难的先入为主的看法。最好是让孩子觉得学习很快乐。既然阅读可以变成很快乐的事情(这里很多的父母都在快乐的跟孩子一起亲子共读中英文绘本故事),为什么这样同属阅读的事情(大声反复的朗读)就不能快乐呢?大概是父母的问题吧,对经典有畏难情绪,所以以为自己的孩子也有。只有父母的观念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才会发生变化。
我因为职业的便利,每年两次跟儿子一起出外旅游。今年春节就是如此,在外面半个月的时间,即使一天在外旅游,晚上回到酒店,第一件事情就是读书,之后才是洗澡看电视睡觉。甚至为了照顾可怜的爸爸(他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爸爸看静音电视,儿子就背对电视跟我一起读书。也曾经有过到亲戚家里玩,到了睡前,旁边的大人聊天,儿子就跟我一起读书的情形。这么说起来儿子的确是很棒。可是能这么入定的读书是和之前良好的和相对固定的读书习惯的形成分不开的。
如果是为了成绩,大可以去随大流的将来去参加各种补习班。就是因为觉得成绩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东西,所以才会选择完全跟学校教材要求完全没有关系的内容去读。
亲子阅读我也是很赞赏的,不过在我看来,这是位居第二的事情,是孩子的兴趣所在,所以完全可以由孩子自选决定的东西。即使是加州教材,我也是拿来当做亲子阅读的书来看,从来没有上升到教材的高度。
因为职业的关系,我了解了太多中国教育本质的东西。对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也很失望。有一度甚至产生过homeschool的想法。不过因为个人精力和家人的意见不统一而作罢。但是无论如何,我要尽量让孩子少受到现在中国教育的”残害“,所以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不一定有质的改变,但至少能让孩子保留一点作为人的最自然的东西
不过可惜的是,大家似乎只认同绘本阅读,认同加州教材这类的材料的学习。如果是讨论这些内容,根本不会引起什么争议,就是因为目前的学习潮流如此。
对于这样介入语言的学习,我本人也是拥趸之一,很喜欢和儿子一起这样读书,享受这样的快乐时光。
问题是,
问题来了
只要提到经典阅读,大家立刻开始顿生反感,如果直接说读经二字,马上大家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就是:
违反儿童天性,死读书,八股,逆时代而行,复古,食古不化,等等等等
这么感觉的人其实并不了解,只是孔乙己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而已。
什么是经典?
只要凝聚了人类智慧的就是经典。
圣经是经典自不必说。如果有人有天生的宗教反感大可不读。
莎士比亚是经典也 不必质疑,如果有人不想掉进故纸堆里面也可以不读。
那么至少可以挑选一些象中国的唐诗一样广为流传的外国诗歌读读吧。雪莱的《西风颂》,frost的《雪夜林边驻足》或者是longfellow的《人生礼赞》
至少可以挑选一些连中国人都熟悉的外国散文吧。hellen keller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如果说绘本阅读是繁茂的枝叶,经典的诵读就是扎在泥土里面的根。枝叶固然好看,还需要有扎实的根才能长大。
中国当代人很矛盾,一面对自己的经典嗤之以鼻,一面始终在外国人面前感觉矮了半截。我们跟外国人交流,要交流什么?交流他们的文化?人家知道的比我们多。交流自己的文化?不到100年的现代文文化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又有多少外国人感兴趣呢?
我的孩子也曾经有过排斥期。任何学习都有这样的过程。很多孩子学习钢琴之类的兴趣班都是如此。开始都是有兴趣的,一旦开始每天反复的练习就都开始有排斥。这是很正常的。就好像我跑长跑,每一次都觉得死去活来,跑一次就要在床上休息好些天才能缓过来。问过一些以跑步健身为乐的朋友,其中不乏一次不跑个10圈不罢休的。问过他们,说是过了极限就有跑步的快感了。
儿子读书也经历过类似跑步的过程,最初还不错,很配合,很有兴趣,中间渐渐就开始寻找各种借口试图不要读书。我只是用很坚定但是温和的口气告诉他,必须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其实很多父母陪着孩子练钢琴的时候也是用了这种父母的“强权”的吧。关键在于父母的态度,先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读,然后有空的时候告诉他,他读的内容是多么有意义多么有趣。后来当他自己去看论语的解释然后来告诉我某一章的意思是什么,或者是听我解释了创世纪的内容后就跑到爸爸的跟前去跟爸爸讨论为什么女人在英语中叫woman的时候,我就知道,儿子已经过了那个极限,开始产生读书的快感了。
儿子除了每天读书40分钟也许有点“与众不同”外(其实在我所知道的圈子里面,这样做的人大有人在),和其他的男孩别无二致。他是班里最皮的孩子之一,老师不得不告诉我,教育他要用教育其他12个孩子的精力才行,他永远有无数的为什么。因为年纪在班里最小(可能这也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他的纪律性也有待提高。跟其他男孩子的打打闹闹也往往有时过头,总之,他是一个让我们夫妻头疼的小淘气。总之,从外人的角度来看,绝对不会把这个孩子和小学究,书呆子画上等号。
不过也因为读书,或者是家庭影响使然,我从生下他就几乎没有看过电视,家里有人看电视也一定在他不再的房间或者是他睡下之后才会进行。
此外因为我们夫妻都喜欢旅游的缘故,我们每周都带着儿子到市内的公园去玩,公园逛完了就去博物馆,纪念馆。他从1岁开始就被我们用小车推着去这些地方,所以他在博物馆是十分呆得住的,这点倒的确和其他的孩子有点不同。所以他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有比较高的接受程度。
我作为妈妈的感受在短短的不到六年的时间里面也有很多变化。所以的确要为人父母的人才有机会在各方面日趋成熟。
最初,我的确感觉,有了儿子,自己的生活完全改变,而且似乎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我一度有想要逃脱的感觉,偶尔因为出差离家也感到逃离的快感。那个时候,我毫无目的,不知道要怎么担起母亲的职责,一切跟孩子生活、孩子教育有关的事情,从小到大都要咨询其他有经验的人。好像多少年学习的东西,工作的经验,与人相处的经历在那个时候都完全没有用处了。
0 我小时候家庭教育是比较专制的那种,周末连米老鼠和唐老鸭都不给看的,就是绝对不给看电视的那种。所以我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儿子4岁前,我都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常常有空了就想看电视剧。从最初的租碟到后来买碟,到后来直接上网看,我真的是没有少看,从流星花园到寻秦记到后来痴迷韩剧,更是看了不知道有多少,甚至有时乘着儿子睡着后就看碟片到半夜,一周就看完一部剧,看到自己身体撑不住发烧(我是体质很好的那种人,发烧这种事情在我的记忆中是屈指可数的)为止。总之,我大概是感觉为儿子付出太多了,但凡有机会自己支配时间就只想着两个字——放松。
所以儿子出生后我的确是不看电视,但是买碟乘着儿子熟睡看电视剧那是常事。
现在我不但不看电视,连最后的那一点对电视的迷恋也完全放弃了,是心甘情愿的放弃了,没有丝毫的依恋。现在即使儿子不在的时候,我也绝对想不到看电视。
仔细想想,这变化就是从一年多前跟儿子开始读书开始的。虽然没有每次都坚持跟着儿子读,但是跟着儿子是听了不少,听录音,也听儿子读,我也算多多少少受到了点经典文化的影响。儿子是读的多理解的少,我是听的读的都没有他多,但是比较人生阅历和年龄的缘故,居然开始有点懂了。
现在的我完全跟以前是两种心态。
即使一些跟我一样坚持跟孩子一起读书的妈妈(有些是我的好友),闲聊时候言谈间似乎有点被孩子拖住没有办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意思。我过去也是这么想的,现在则完全变了。我的生活是和儿子的生活无法分开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除了各自上学工作的时间之外,就完全是交集,我的业余生活就是儿子的。我想要做什么,就跟儿子一起做。这么想了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解脱了,释然 了,自由了,快乐了。我开始享受和儿子读过的每一分每一秒。每次老公教育儿子,你看你妈为了教育你多辛苦,你这么淘气能对得起你妈吗?我就纠正,淘气是不对,但是我和儿子在一起是享受,没有辛苦的感觉。
所以现在的我们是享受着我们学习的过程。对儿子来说,也是开心和快乐的事情。
关于材料的选择是否功利的问题。我觉得,如果真正功利的父母是超前教育的,比如拿学校的课本提前来学,比如去上拼音班,识字班等等。当然这个有点一棒子打倒一片,因为每个父母应该都有自己的理由。这让我想到钢琴。我给儿子学钢琴完全是觉得孩子可以在比较幼年的时候接触一点音乐素养的教育。会一点钢琴将来无论是孩子对哪种乐器感兴趣都比较容易。我自己就只会一点点五线谱。看到五线谱需要自己先行翻译成简谱才行,而且拿到简谱也唱不出来。音乐是人类文明当中甚至也许早于文字出现的,可见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不过我感觉很多父母在让孩子学钢琴方面的确有很多功利的表现。比如让孩子在3年级前就拿到10级证书。有些家庭很舍得投入金钱和精力让孩子在考前参加价格不菲的考级培训,一个月花去万元以上,只为了拿到证书。
在当今社会,抵制住功利的诱惑的父母是很了不起的。我很想做这样的妈妈,也尽力朝这个方向努力。每当儿子因为小事不开心的时候,我就问他同一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给儿子的一个参考答案是为了开心。这未必是个最佳答案,但是对于这个年龄的他很好理解。比如积木倒了不必开心,搭积木的过程更重要,因为搭积木本身很开心。读书弹琴对于儿子来说是每天的必修课。我告诉他,每个人都有需要完成的任务,总是玩个没够的生活也很无聊枯燥。既然任务是必须做的事情,那么哭着做也是一个小时,笑着做也是一个小时。人生百年,每天只有24小时,你要选择怎么样过呢?儿子说笑着过。我说,对了,既然活着是为了开心,那我们就要自己寻找开心,而不是自寻烦恼啊。
跑题了。
最初选择给儿子识字,的确是有功利心的。希望儿子将来上学轻松点,最好还能学的好点,不至于太丢我这个学语言出身又从事教育的妈妈的脸。
但是选择给儿子读论语老子圣经是完全于此无关的。我在学校呆了这么久,没有听说有几个学生需要读这些书的。我自己没有读,也读完了大学,而且还当了老师,当的也算合格,没有因为没有读过论语老子被人嘲笑。相反,当我毕业的学生听说我给儿子读这些书的时候倒是竭力劝阻。老师,他说,建议你平时多接触社会,偶尔上网看看新闻吧,孩子要读孩子该读的书。
其实教材的选择从来不是我以前和现在讨论的简单可行的家庭教育的重点。语言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是必须包括母语和外语的。这两者绝对不能脱离。以我个人和这么些年的教和学的经验来看,母语学的好的,一般外语也比较容易学好。
只是语言的学习,如果只是以语言学习为目的就有点可惜了,如果同时能够达到一种未来人生的心灵的提升是最好的。在中国宗教的影响是非常小的,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过去的中国有儒释道,现在的中国什么都没有。我想至少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权利,尽可能给他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多了解自己民族和世界民族的最经典的智慧。我不希望看到未来我的孩子是一个物质富有、精神空虚的人。所以如果可以,我希望语言的学习反而仅仅是一个载体。作为父母,我的智慧有限。以我现在对世界的了解,我想为他选择最好的材料。我个人喜欢老子,但是儒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之大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选择了论语。作为宗教,我对于基督教知之甚少,但是圣经对世界特别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影响之大之广是众人皆知的,所以我觉得有所接触对孩子没有坏处。
在最初开始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自己还有点混混沌沌。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明白自己的重点在哪里。除了我最初强调听的重要性之外,始终如一的坚持绝对是所有学习的不二法宝。万事开头难。我很庆幸儿子和我一起度过了这个难关。至今老公回忆我和儿子开始的英语学习之路都颇为感慨。今天他还说到,开始你们学习怎么就这么难呢,一个句子,读多少遍啊。到现在回想开始读创世纪,每天只读一句都艰难。现在能一口气读700多词,原来奇迹是靠坚持维系的。
最初跟儿子读书,有时一篇课文要啃30分钟,现在我们英语汉语全部只要三四十分钟,一切进入正轨。我终于可以充满信心的说,我可以和儿子把每日的读书坚持到他18岁考上大学。因为30分钟的时间,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相反,我希望通过这每天的30分钟,儿子爱上学习,轻松学习,慢慢咀嚼人生。

l了解了育心读书法之后,渐渐调整了儿子的读书时间和量。现在感觉渐入佳绩,每天的读书时间渐渐固定在30分钟左右了。
下面具体说说:
每天复习论语一篇(连续七天)8-10分钟,周易复习1到两个卦(约600到900字不等)(复习7天),读一个新卦(约300字)(读14天),约8分钟,唐诗一首(读7天),时间太短忽略不计,
然后是英语,复习genesis一章(约600-700单词)(连续7天),6-8分钟,新概念3课(连续14天),约6-8分钟
最近准备加入英语散文阅读,比如马上准备读three days to see,每天读一页(连续14天),复习genesis,每天一页(连续7天),新概念其中两课分别可能已经读了4-7遍不等,另外一课是新学。
我发现如果一次学好几课新的内容,比较花时间。所以我的方法是每隔几天才学新课一课。这样的话,叶子每天读新概念只有一课是必须跟读,其他的两课基本可以不跟读,或者是很熟练的跟读,比较省时间
比如我曾经在一月7日同时学习81到85课,叶子只是跟读一遍就用了20多分钟,这样孩子比较累,如果当时情绪和心情都不错还好(还好那天他心情不错),但是如果孩子那天正好比较不在状态这样读效果就不会太好。所以我比较注意,两课新课之间至少隔两天学。因为每一课都要读14天,所以如果算好的话,孩子每天读起来是很轻松的
我发现做记录是很有必要的,我学了网上其他的妈妈的做法自己做了一个表格,标好序号从1到50(一页纸只能打印50行),然后顺序排好要读的内容,读一遍就涂色并在上面标注日期,这样就很清楚孩子读了几遍,分别在什么时候开始读的
特别是读的内容多了以后,这么做很方便查找,也很容易安排学习计划,何时复习,何时进新
现在我这样的表格有好几个,分别是论语、老子、大学、易经、圣经、新概念、唐诗。以前还有四千字文。不过因为觉得没有必要读太多遍,所以收起来了
现在又加入了英语散文和英语诗歌
如果没有这些表格,象我这样的糊涂人,早就一锅浆糊了
其中最让叶子骄傲的是他的论语读经表格,在读满50遍的时候,我们还专门全家出去庆祝了一下
另外现在之所以能基本控制在30分钟左右,主要归功于我们的定时器。我在宜家买了一个定时器(这个原本是用于做饭定时的)。
先测试一段时间,看看每一部分分别用多少时间,然后就定时到35分,开始读书(中间不休息,因为幼小衔接讲座的校长说现在可以培养孩子连续做事45分钟了,今后上课的时间差不多需要45分钟,孩子要能坐得住才行)
每读完一样,告诉他现在还有多少时间,然后他自己做个减法,算出用了多少时间,我记下来,然后读下一个,直到全部读完,然后儿子自己看跟前一天相比,读的快还是慢
不过计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读。如果分心了,或者读的不清楚,我就会要求他重读。他曾经一次读论语到一半自己找不到读到哪里了,就要求他从头读,这么一次之后他就比较收敛了
叶子自己现在也很开心。因为读书时间集中,而且比较短,现在可以有时间看看他喜欢的视频,比如汉字宫,比如magic school bus,dinosaur train或者是跟爸爸踢球玩,或者是自己玩多米诺骨牌什么的,还可以偶尔奖励看看加州科学
所以我现在开始忙着在爸妈网下载英语电视剧的视频给他看了
原本叶子爸对叶子读书是有点担心的。因为开始读书,的确是要照顾到孩子的情绪,不能让他产生逆反或者是厌恶的情绪,只要肯读,我甚至跟叶子边打球边读书过的,效果当然不像现在这样,但是至少保证了他读书的习惯。现在读书已经15个月了,所以已经成为习惯,加上快上小学了,需要约束一下,所以开始提些要求好像他也能接受
现在这样每天30分钟,我就可以很有信心的说,至少我可以陪着他读书到18岁他上大学前
现在很多的中学孩子都忙着上各种补习班,如果我们不上或者少上,省下来路上交通的时间,读半小时书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语言是学习其他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如果一开始孩子就比较早进入状态,让语言成为他的推进器而不是减速器,那么他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从多种途径去感悟人生。


3月16日增加内容:



叶子妈妈某一日生活记录:(让感觉疲惫的妈妈们看看快乐的妈妈生活,打起精神来!)
早上早班,540起床
6点半按照叶子要求拥抱一下,亲一个,然后出门(小朋友继续睡到7点多才起床上幼儿园)
3点半,工作结束的叶子妈妈到幼儿园去接叶子。母子二人散步回家,在附近公园逗留一会儿晒晒下午太阳,然后到家附近的图书馆看书一个小时。叶子看自己的书,叶子妈妈看最近痴迷的《暮光之城》(唉,就幼稚一下吧,看看现在的孩子们喜欢的小说,别说,还挺有趣的,虽然也觉得够......)5点半回家,叶子跟爸爸踢球,出一身汗,妈妈做饭。6点小朋友和爸爸换衣服洗手吃饭。妈妈做了红烧对虾、莴笋叶黄瓜炒蛋,洋葱胡萝卜木耳香菇炒年糕(佩服自己半年多就下得厨房了,而且厨艺还很不错呢),小朋友和爸爸把所有食物一扫而光。妈妈先吃完,开始读《话说中国》第一卷《创世在东方》,读完六页三个故事(话说妈妈读书的水平也是不错的,中学就不说了,大学里面也曾经诗朗诵全校第一的),小朋友洗手擦嘴。妈妈和叶子开始学习,读书半小时,弹琴半小时。小朋友休息一会,看了一集raz d级的flash8点爸爸接手开始阶梯数学。小朋友自己读题,自己做题。做完爸爸检查。妈妈在旁边自己看书。8点半,数学结束。父子俩听妈妈讲最近看的暮光之城的故事(叶子大概是觉得听故事比玩玩具什么的有趣,自己洗手后坐在旁边边吃东西边听妈妈说)。不小心讲到9点多,母子俩洗漱上床,妈妈打开手机录音机,叶子开始说当天的日记。先说幼儿园里面印象最深的事情。老师教小朋友跳交谊舞,男生怎么鞠躬,女生怎么鞠躬,手怎么放,脚步是怎么走的,结束后怎么邀请下一个好朋友,小朋友讲的好详细。还说了当天小朋友介绍的科学家,自己看的书里面的内容,妈妈吃饭时读的历史书里印象最深的共工撞不周山的故事,一直说到妈妈的吸血鬼故事(妈妈有点犯罪感,这个故事有点少儿不宜哦)。9点半,母子二人听着新概念、周易、three days to see入睡,充实的一天。
某日叶子生活:
早上7点半起床,上幼儿园
老师上午主课是数学,现在是学8可以分成几和几,9可以分成几和几,内容简单,只要认真,都能做对,比家里的内容容易的多,这一次全对了
1015,到学校琴房在老师的监督下练习钢琴(目前学了一年,到拜厄47条,小汤三《某些人》,哈农第一条)
11点回班吃饭,午睡
下午点心后小朋友继续科学家的话题。终于轮到叶子,我们冬天去了耒阳,因此我给他准备了蔡伦(编辑成ppt,然后彩色打印,照片都是自己拍的),小朋友很开心图片里面有自己。
4点半,在幼儿园上围棋课,今天据小朋友自己说学了引征(这个只有爸爸知道什么意思,围棋数学是爸爸负责)
5点半,爸爸接叶子回家
6点到家和爸爸踢球,又是一身汗,叶子喜欢射门得分,很有成就感,妈妈开始做晚餐。
6点半换衣服吃晚餐。有围棋课的这一天吃饭比较晚。羊肉汤面和西兰花,叶子吃了三碗!
妈妈先吃完饭,给爸爸叶子读《创世在东方》讲了南蛮之祖、汤谷和扶桑、牛郎和织女、精卫填海四个故事,其中前两个爸爸妈妈也不了解,很有收获,知道了天干地支和日月的关系,有趣。
7点半,弹琴,读书(现在读书内容有8项,4项新学的内容,4项复习的内容,读一遍时长1分钟到10分钟不等)
8点半,给爸爸讲解当天围棋学习的新内容(叶子发现,当老师不太容易哦)
9点洗漱上床,妈妈因为惦记着自己没有看完的breaking dawn(还有60页就看完了),想在电影上映前先睹为快,就哄着小朋友上了床,然后用手机给他放袁腾飞的《塞北三朝》第5集给他听(这个妈妈自己还没有时间看呢),最近因为听妈妈读了一点《狼图腾》对蒙古草原的历史很感兴趣。
10点,妈妈偷偷溜进卧室关上手机,小朋友已经睡着了。妈妈继续看小说,全部看完。
之所以写的这么细,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做任何事情,读书也好,学加州科学也好,弹琴也好,游戏也好,看动画也好,看绘本也好,学数学也好,下围棋也好,游戏锻炼也好,看起来对一个不到6岁的孩子,都似乎象洪水一样overwhelming.关键的问题是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分清主次。我刚才罗列的这些事情当中,在我们的家庭里面(当然每个家庭不同)读书是最最基本的要求。
目前用了计时的方法,英语汉语差不多各一刻钟的时间
汉语读周易一个新学的卦,复习两个卦(900字)
唐诗一首
论语老子和大学复习大约1000字左右
英语读新概念新学的3课,复习一课
复习genesis一页(150单词)
英语散文新学一页(150单词)
看起来内容很多,但是因为每一项(除了英语散文现在对叶子来说比较难一点)占用的时间都不多,所以在35分钟左右都能完成。尤其是形成了习惯,叶子现在大多数的内容都读的比较熟了
我觉得每天的这半个小时是最重要的,即使叶子生病也未曾间断,一年中只有我出差在外的时候不能完全保证每天的这半个小时,此外唯一的一次休息就是在除夕的那一天。过年期间我们外出探亲,到外面旅游,也未曾间断读书的这件事情
我曾经提过的听当然也很重要,但是不需要小朋友付出时间和精力,所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每天固定会听的时间是晚上熄灯到第二天起床的时间,用很小但是很清晰的音量,夜晚睡着的时候不会太吵,但是如果静下来听的很清楚。
除了读书之外,其他事情的安排都是比较有弹性的。只要在家,当然每天钢琴是要弹的,偶尔也会视情况一周休息一天。数学一般一周安排两次,围棋也是一周两次,时间差不多每次半个小时。
除此之外叶子所有的生活安排都是很随意的。如果说有什么规律,就是一般任何活动都尽量不超过1个小时。大部分的活动安排都尽量安排半个小时,并且尽量动静结合。有时放学的时候会问叶子自己的意见,看看他是怎么安排放学后的时间,如果合理就采纳,只是注意时间的把握。比如他要求先到广场上玩,然后书店,然后看动画,再吃饭学习。如果时间允许,就按照他的计划来实行,只是我自己在心中先计算好时间。如果时间实在不够,就跟他商量,请他去掉其中的一项。叶子很喜欢自己安排时间。因为提前有了计划,即使还未尽兴也会心甘情愿的放手做下一件事情。

53025 查看 569 收藏帖子 (228)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莫莫莫

    2012-2-15 23:44:13 使用道具

    关注,楼主请继续。
  • misxy328

    2012-2-16 00:18:45 使用道具

    没啦?           
  • doraemo2010

    2012-2-16 00:23:06 使用道具

    继续关注,谢谢
  • 小雨的妈

    2012-2-16 00:25:01 使用道具

    楼主请继续
  • 小哲的秘密花园

    2012-2-16 00:25:39 使用道具

    等待续集
  • 5305

    2012-2-16 00:51:16 使用道具

    吊胃口呀。
  • 小米乐

    2012-2-16 06:27:48 使用道具

    等待,等待!
  • yangyang0208

    2012-2-16 06:58:03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angela125

    2012-2-16 07:01:17 使用道具

    关注中{:soso_e117:}
  • ouou

    2012-2-16 07:41:49 使用道具

    等待更新。
  • qiuyi

    2012-2-16 08:02:06 使用道具

    是不是在吊我们的胃口啊
  • 青出于蓝

    2012-2-16 08:03:35 使用道具

    关注一下。
  • 懒人王有理

    2012-2-16 08:05:59 使用道具

    这个坑~~~~~~~~~~~~~~
  • 轩轩妈

    2012-2-16 08:19:30 使用道具

    么了???
  • dahaikaikai

    2012-2-16 08:20:35 使用道具

    后续在哪里呢?
  • ywangi

    2012-2-16 08:22:46 使用道具

    搬个板凳坐着等
  • ysyllp

    2012-2-16 08:25:02 使用道具

    期待下文,效果如何呢
  • china_baby

    2012-2-16 08:58:06 使用道具

    等楼主续文
  • daydreaming

    2012-2-16 09:02:38 使用道具

    还在构思总结呢,呵呵!
  • 蔡丽玲

    2012-2-16 09:18:49 使用道具

    期待呵!效果如何!
  • dvontheway

    楼主 2012-2-16 10:28:26 使用道具

    抱歉,晚上太晚了,现在来继续。
    起初我对自己的方法也并非有十足的把握。事实上我的这个先听后读,反复听反复读的方法也并不是我的独创。
    最初启发我的是王财贵的读经论,在儿子读了快一年的汉语经典后我发现这种读经法对于学习语言是大材小用了。因为语言的学习简直就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而已。之所以有信心借鉴来学习英语也是因为我自己就是学习语言的出身,深知语言是一通百通的。
    同时我看了《辜鸿铭传》知道这位语言奇才的英语学习方法居然只有一个字:背。
    接着是接触了七田真的超右脑英语学习法,里面虽然很多关于打开右脑超记忆回路的说法让我将信将疑,但是巧合的是,其中的打开右脑的钥匙居然也是大声反复的朗读和背诵。而其原理则是说人之所以在外语学习上有障碍,是因为有障碍了学习的耳朵的缘故。
    看过了中国现代著名的将军钟道隆的逆向英语学习法之后,他所提倡的听,写,读,背的方法更是让我感觉到原来所有的外语学习的大家们都是殊途同归,用了相同的方法,找到了一样的窍门的。
  • aquil

    2012-2-16 11:01:39 使用道具

    关注中     
  • dvontheway

    楼主 2012-2-16 11:19:56 使用道具

    由此,我发现了现在中国外语学习的误区:为了学习外语而学外语。中国的教材到现在还是基本如此,为了让孩子认识生词,就用这些频率最高的词去编写一些教材,然后给孩子去学。有编写的好的,比如《新概念》,也有编写的不怎么样的,比如现行的中国学校的教材,至少我所了解的中国小学中学的语文和英语教材无不如此。学生学习到的单纯就是语言,而文字内容本身完全没有魅力可言。
  • ceci29

    2012-2-16 11:31:53 使用道具

    这个胃口吊得了太久了


    ceci29于2012-2-16 11:31补充以下内容:
    这个胃口吊得了太久了


    ceci29于2012-2-16 11:32补充以下内容:
    这个胃口吊得了太久了
  • doraemo2010

    2012-2-16 11:34:54 使用道具

    继续关注,说的不错,在孩子身上实践的结果是什么呢?
  • liuli207

    2012-2-16 11:37:16 使用道具

    关注 请继续
  • liuli207

    2012-2-16 11:37:40 使用道具

    关注 请继续
  • 大眼宝妈

    2012-2-16 11:38:03 使用道具

    这个是在玩我们吗,我重来不写这样的贴~
  • ceci29

    2012-2-16 11:40:29 使用道具

    这个胃口吊得了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