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春节前,有人质疑80后作家韩寒,说他的博客和小说等有人代笔。经过短暂交锋,最初的质疑者“麦田”向韩寒道歉,退出这场论战。但著名的“反伪斗士”方舟子加入进来,论战从年前持续到年后,愈演愈烈。据说韩寒已向法院起诉方舟子。

  韩寒、方舟子的论战没完没了,继续升级。韩寒称自己在高中阶段读过《管锥编》《二十四史》《论法的精神》《悲剧的诞生》。方舟子说韩寒撒谎,高中生用一年时间根本不可能看完《二十四史》。网上,关于高中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一时受各方热议。

  这两天,“杭外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书单”在微博上被热炒起来,转发几千次。其中列出100多本书,20部深度电影,让网友惊呼——看来现在的高中生真的不得了哇!


  这份特色寒假作业,快报曾在1月16日做过详细报道。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份书单是如何出炉的,杭外学生又能读完多少。

 杭州外国语学校今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完整版)


  1
  阅读第一轮文学作品和第二轮学术经典作品推荐书目上的书,完成两次读书摘记。要求撰写两篇文章,其中1篇为自由感悟,1篇为小论文,要求有足够的质量。

  2
  完成1篇观影文章:可以是电影感悟,也可以是观影小论文,要求从以下推荐电影中任选一部撰写,不得抄袭,下学期开学上交打印稿。

  4
  无论通过什么方式(电影、剧场、演出活动、电视节目、自己扮演等),参与一次中国古典戏曲演出观赏活动。制作一份与之相关的个性化报纸,开学后选取优秀作品布置年级展板。

  经典的文化著作如何阅读?

  与文学作品不同,以下著作更多的是给人理性的思索,智慧的启迪,一个人一生无法避免与人类的精英分子对话。可能我们的学养还无法企及学者或文人的高度,可能我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还非常粗浅,但是不要害怕阅读,不要害怕那些鸿篇巨制,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思想体系。我们借此明理,借此摆渡自我,借以步向更广阔的人生。经典著作可以参读编者的话或者译者的话,而晦涩处姑且放过,有心得处做点圈点勾画或者记录之。你会发现,宏阔的视野给人助益良多,你发现自己不会再被蒙蔽,不会再在洞穴里生存,光明会照亮你的生活。与此同时,我们也慎重地提出,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认同而不崇拜,反对而不偏激,学术的种子才可能生根发芽。

  你也可以选读自己认为堪称经典的文、史、哲等著作,只是,需要坚持,半途而废的阅读危害堪比一场草草结束的战争。为了阅读方便,特设以下一些专题,大家可按专题选读,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

  3
  普通级
  (1)《蓝》(波兰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生命伦理大作)
  (2)《罗生门》(日本黑泽明导演,世界真相不可言说)
  (3)《楚门的世界》(澳大利亚彼得·威尔导演,我们都活在被窥视的世界里)
  (4)《机遇之歌》(波兰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赶火车与人生的三个版本)
  (5)《入殓师》(日本泷田洋二郎导演,用生命守护死亡)
  (6)《霸王别姬》(中国陈凯歌导演,戏。梦。人生。)
  (7)《日瓦戈医生》(美国大卫·里恩导演,鲍·帕斯捷尔纳克原著小说改编,苏联革命中的人性悲歌)
  (8)《钢琴师》(美国罗曼·波兰斯基导演,音乐比战争永恒)
  (9)《巴别塔》(美国亚里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导演,人类相互隔绝样本)
  (10)《三峡好人》(中国贾樟柯导演,一个工程的建立与一段感情的消亡)

  发烧级
  (适合对电影有较多了解、对电影语言艺术有较好接受能力的同学):
  (1)《狗镇》(丹麦拉斯·冯·提尔导演,“Dogma95电影”标志人物的杰出作品)
  (2)《2001太空漫游》(英国库布里克导演,最伟大的科幻片)
  (3)《Hello树先生!》(中国韩杰导演,后现代中国农村景象)
  (4)《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法国阿伦·雷乃导演,阿兰·罗伯-格里耶编剧,意识流电影经典)
  (5)《十诫》(波兰波兰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包括10部片子,对应圣经“十诫”,自选其中一部观赏即可)
  (6)《让子弹飞》(中国姜文导演,寓言化的后现代狂欢)
  (7)《白夜》(意大利卢奇诺·维斯康蒂导演,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说改编,影史影像经典)
  (8)《雾中风景》(希腊斯特赫·安哲罗普洛斯导演,剧痛中成长)
  (9)《暗恋桃花源》(台湾赖声川导演戏剧,后现代主义戏剧经典)
  (10)《乡愁》(俄罗斯“诗人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导演,流浪的俄罗斯之魂)

  推荐电影清单(请至少看其中5部电影,并选择其中一部撰写文章)。


  读书多的学生一个学期读完20本

  从推荐书单看来,100多本书,涉及“生命哲学”、“艺术美学”、“自由精神”、“宗教伦理”等各种领域,不少书很有深度。这些书是怎么选出来的?昨天我们联系上杭外高一语文教研组长倪江老师。

  倪老师说,给学生列书单,是杭外的传统;看书写摘记、笔记,要记入期末成绩,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这份书单是为高一开的第二份书单,内容多是“文化经典”。高一新生刚入学,开过第一份书单,多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等,也有百余本。

  书虽多,但不像网上说的那么夸张,要求一个寒假读完。学校不限定读多少本,全凭学生兴趣。不过要求较严,不是泛读,要写下自己对书的理解,要求有足够的质量。需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学校曾做过阅读调查,高一学生读书,少的可以通读五六本。多的,有一个学期读完20本的。两周到一个月读一本,是学生的平均速度。


  老师开这么多书单自己读过吗?

  有很多网友质疑,杭外老师开这么多书单,自己读过吗?

  倪老师说,出这份书单,是高一语文教研组的6位老师,他是成员之一。推荐的书,老师自己都读过,并有一定的感悟。老师们都读过很多书,还会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分别推荐。比如——

  黄昊:对古典文学非常了解,通读《诗经》《论语》,对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和结构理解较深。推荐书单的时候,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参考书目。
  曾涛:复旦研究生毕业,兴趣广泛,读过很多外国小说,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参与编写过教研资料,出过专门的外国小说读本。
  杨文玫:大学里的研究方向是古典文学,其他方面也很优秀。去年香港教育代表团来学校,杨老师上了节公开课,内容是《大教堂》,美国作家卡佛作品,上得非常精彩。
  楼佳钰:阅读量非常大,对写作教学有自己独到见解。她上过一节写作公开课,探讨写作新方法,将写作和时间等元素联系起来。比如时间和写作,后面发生的事情放到前面写,即倒叙。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倒叙,有什么意义?课后布置作业,效果很好。
  李芳: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写“月记”。她说每个月发生的事情不同,学生应保持和社会的接触,不要闭门造车。

  倪老师说,和阅读相比,影像文学更直观,也有深度。他看电影较多,乐于探索电影艺术。作业里的20部影片,大部分都是他推荐的。


杭外高一第二轮读书活动书籍推荐清单(第一轮书单不再举例)
  生命哲学
  风骚传统
  自由精神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经典散文
  (中国)北岛《午夜之门》《青灯》等
  (中国香港)梁文道《常识》
  (中国)朱大可《记忆的红皮书》
  (中国台湾)龙应台《目送》
  (中国)陈平原《北大精神及其他》
  (中国)季羡林《牛棚杂忆》
  (中国)史铁生《病隙碎笔》
  (中国)巴金《随想录》
  (中国)汪曾祺《蒲桥集》
  (美国)爱默生《爱默生散文选》
  (英国)弗朗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
  (日本)川端康成《花未眠》
  (中国)周国平《周国平散文》


  乌托邦:
  (中国)老子《道德经》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英)莫尔《乌托邦》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反乌托邦:
  (英)阿道斯·伦纳德·赫胥黎小说《美丽新世界》
  (英)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
  (英)乔治·奥威尔小说《动物庄园》
  (俄)尤金·扎米亚金小说《我们》
  (捷克)哈耶克论著《通往奴役之路》
  (英)威廉·戈尔丁小说《蝇王》
  (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纪实小说《古拉格群岛》(上下)
  (德)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
  (中国)老子《道德经》
  (中国)庄子《庄子》
  (德)叔本华《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
  (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人性的,太人性的》
  (法)帕斯卡《思想录》
  (法)蒙田《蒙田随笔集》
  (中国)余冠英《诗经选注》
  (中国)程俊英《诗经注析》(与蒋见元合注)、《诗经译注》
  (加拿大)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迦陵说词讲稿》等
  (中国)苏缨、毛晓雯《唐诗的唯美主义》
  (中国)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中国)苏缨、毛晓雯、夏如意《纳兰容若词传》
  (英)约翰·密尔《自由论》
  (美)林达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我也有一个梦想》《总统是靠不住的》《如彗星划过夜空》等
  (中国)刘瑜《民主的细节》
  (中国)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等
  (中国)熊培云《思想国》《自由在高处》
  (中国台湾)龙应台《请用文明来说服我》《野火集》《美丽的权利》等
  (中国)傅国涌《百年梦寻》
  (中国)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汉)司马迁《史记》或《楚汉风云录:史记精华》
  (唐)吴兢《贞观政要》
  (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中国)张鸣《摇晃的中国》
  (中国台湾)柏杨《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中国)辜鸿铭《中国人精神》
  (中国)吕思勉《中国通史》
  (美)威廉·L·夏伊勒《第三共和国的崩溃》
  (中国)王国维《人间词话》
  (中国)宗白华《美学散步》
  (中国)王小慧《我的视觉日记》
  (中国)程青松、黄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
  (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
  (中国台湾)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陈丹青《荒废集》《退步集》
  (中国)北岛、李陀《七十年代》
  (中国)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
  (英)戴维·洛奇《小说艺术》
  (意)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
  (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中国)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捷)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法)波伏娃《第二性》
  (法)加缪《反抗者》
  (中国)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汪丁丁《串接的叙事》《海的寓言》等
  《圣经》选读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中国)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中国)南怀瑾《论语别裁》
  (中国)尚荣译注《坛经》
  (中国)庄子《庄子》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
  (中国)刘小枫《沉重的肉身》《拯救与逍遥》《拣尽寒枝》《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等
  (奥地利)弗洛伊德《文明与缺憾》

  艺术美学
  文史精华
  宗教伦理
  政治经济


  杭外高一语文教研组长倪江昨天解释
  这100多本书是怎么选出来的
  推荐这些书有什么依据?

  百余本书分成9个专题:经典散文、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生命哲学、自由精神、风骚传统、文史精华、艺术美学、政治经济和宗教伦理。“社会是多元社会,有多元文化,学生的思想不能被框住,通过阅读,可以获得多元的胸襟和眼光。”倪老师分别解释了这些书的选择依据。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乌托邦是过分理想主义。几千年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有了朴素的理想主义。古希腊的柏拉图,写出《理想国》。到了现在,这个思想还在讨论。学生要做到的是,读不同观点著作,学会在理想主义和过度理想主义之间,做到冷静判断。

  生命哲学:人的生命、死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到了高中,不少学生已经开始思考。人们对待生命的方式,有如庄子一样,以退为守,达到完满;也有如“儒学”,较激进,主张入世作为。有一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引用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的一句话: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意思是生存于这个物质世界上,具有生命力的物质或是有生命的物质都不会停止活动、运动),以此为话题写篇文章。没有了解,很难展开。

  国外的叔本华、萨特等,西方人对生命、死亡的认识,也有自己的发展特点。

  自由精神:没有自由精神,很难具备多元的胸襟和眼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有一批代表作,都展现了他们审视世界的特殊角度。原来的中学生了解不多,但现在必须要读一些了。最近某年北大保送生测试内容,有朱大可(同济大学教授)在某个大学发表的演讲,论及自由主义,据此写篇作文。如果不理解自由主义,很难下笔。

  宗教伦理:以往,传统教材在回避这块内容。但现在,教材收录史铁生作品,比如他的《病隙碎笔》、《我与地坛》,都谈到宗教精神,谈到了人的存在、体验、终极意识等,高中生还是要面对一些的。宗教是人对世界体验的方式,高二学《论语》,也会了解到很多中国的宗教文化,比如儒学、佛教和道教。书单推荐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论语别裁》,版本比较通俗易懂,对高年级理解这方面知识有帮助的。

  风骚传统:这一块和语文教学联系紧密,到了高二,要学习大量古典诗歌,事先对《诗经》、《离骚》等传统作品有个了解,学的时候易深入进去。教材内容很多,学校会选择优秀的先上,再从课外补充优秀内容,更好地完成对这块古典文学的教学。

  文史精华:和风骚传统专题一样,和语文教学联系紧密。

  艺术美学:这块内容,是对学生的拓展训练。初三毕业的暑假,推荐学生看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语文是包罗万象的,除了文史哲,和艺术、美学等,也都是相通的。广泛涉猎,培养美学能力,可从另一角度,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政治经济:这一块非常有必要。去年北大面试题,问学生对谷歌公司迁往香港怎么看?这可以说是个政治问题,也可以说是个经济问题。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经济社会里,从政经局面思考,非常有必要。看这方面著作,不是狭隘地学政经知识,而是通过看书,学会从政治、经济角度看问题。比如对某位作家的书的畅销程度,你是否认同?用政经角度分析,第一文本美,吸引读者,第二,比如炒作,简单的市场经济原则也渗透其中。


  开书单的七条标准
  那些公认会读书的高中生究竟能读多少书?

  老师推荐书单,考虑到这几点:
  一、具有语文性。有文字、语言典范价值,语法规范,思维逻辑,都符合中国语言特征,适合教学。比如黄灿然的一些译文小说,语句晓畅明白,又有文采,很适合读。
  二、推荐某一年度里非常有名的书。比如梁文道《常识》、龙应台温情散文《目送》。
  三、推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品。比如帕慕克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红》,去年获奖的略萨作品等。但不是所有作品都推荐,有些作品比较偏,市面上很难找到,自然不会推荐。
  四、和教材、课本有关联的作品。比如教材节选过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上完课后,学生还是非常想了解史铁生,所以推荐了史铁生最杰出的散文《病隙碎笔》,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让学生很受震动。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也非常优秀。
  五、代表社会整体思潮的作品。有些社会思潮过去了会卷土重来,有些思潮会经过再发展。
  六、尽量包罗各种思想、观点。多元文化下,杭外要培养的学生是有独立思想的现代公民,对不同观点的多元文化,尊重有理解,这是重要素质。
  七、锻炼高中生的学术能力,对资料的搜索、整合能力,独立判断能力等。学会这些,也算是上大学前的衔接和过渡。最近省教育厅有尝试,打算大改高中语文课程,将大学初级课程引入。暂时还不清楚是请大学教师来教中学生,还是派中学老师去培训,然后教授大一课程。这个思路,多少和我们推荐的书单,有些类似。


  复旦千分考,以知识面广著称,杭二中去年毕业的宓欣远同学,满分通过,现在上海复旦大学的经管专业学习,他就读过很多书。去年快报采访他,他说:“平时东看西学的东西,考试都派上了用场。比如有道题,问哪些是恺撒写的,看到选项有《高卢战记》,这书我暑期看过,就遇到了。”

  昨晚联系上宓同学,他说最近在读《经济学教科书》,美国一所大学翻译的。平时喜欢看书,有时看不完,上网会看些书的片段,了解一下。看书随性,不过喜欢连贯阅读,时常是一口气看完一本书。这样能更好理解整本书。

  宓同学的爸爸说,儿子从小喜欢看书,小时候看启蒙读物、童话、儿童文学,都和大家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到了高中,有一次发现他在看哲学书,很吃惊,但也没有多讲。后来,儿子对经济有兴趣后,推荐他看过《国富论》等。

  杭外的倪老师,推荐了几位很会读书的学生。

  周尔怡,高三,已保送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这段时间,都在看书,每天三四小时,恶补古典文学,《诗经》《唐宋词十七讲》等。
  她说,认字早,读书也早,小学读儿童文学、四大名著缩写本,觉得故事很有趣;到了初中,会看安妮宝贝、郭敬明等畅销文学,但看过就算了。
  到了高中,看书稍微有点质量了,最喜欢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是这时候看的。文中感情描写细腻,对孤独感的把握,非常准确,一下子被震撼住。这本书是西班牙语写的,当时就想这么美的文字,如果能读懂原文,一定感觉非凡,就萌生了学西班牙语的念头。后来,又看了一些作品,比如略萨的《城市与狗》,也是西班牙语原著。由此对西班牙语产生浓厚兴趣,确定了专业方向。


  周尔怡推荐了一位读书狂人。
  钟觉辰,2010年从杭外毕业,现在北师大学习汉语言文学,他读书的速度,差不多一天一本,非常惊人。下学期要学西方文学,最近在读莎士比亚、但丁的作品。
  钟觉辰说,自己读书比较早,也比较深,小学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学读《百年孤独》等。


  理科男生宋础良,杭外高二(6)班,每个星期要读三四本书。他说最近在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有点艰涩,但感觉很享受。
  宋础良说:“我父母都是高中教师,家里读书的氛围很好。小时候喜欢看科普类书籍,和很多传统名著,比如《巴黎圣母院》等。到了初中,语文老师鼓励独立思考,看起哲学书,比如《论政府》《论自由》等,推荐哲学入门书籍《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以小说形式,把哲学史娓娓道来,比较有趣。
  “读书真的很有意思。窝在小房间里,却能打开一个无限大的空间。我看书会做笔记。有感觉的地方记下来。
  “我非常喜欢《什么是数学》,如果流落荒岛,随身只能带一本书,我选这本。”


  书读多了
  写作不会差到哪里
  除了推荐书,学校还有些活动配合进行,比如征文比赛,论文征集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学生对书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以此来了解社会,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观点。
  倪老师说,一学期的书读下来,学生会有明显的变化。比如上课回答问题,对一个问题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延伸到自己所看的书。比如上一节课,文章一部分讲到“平庸的恶”,有名学生想到自己读过的《朗读者》,也有“平庸的恶”这个意思,这样联系思考,帮助很大。而且,阅读和写作联系紧密,书读多了,写作不会差到哪里。
  有个2010年毕业的男生,酷爱读《金刚经》,父母都很担心他太偏,但最后成功保送南京大学。佛学著作中有很多思维辨证,内在的道理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他能读得有兴趣,说明对他的思维训练有帮助,这其实就是学术能力之一,也是我们推荐读书的目的之一。


   记者 张娜
2900 查看 11 收藏帖子 (1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Appletree123

    2012-2-17 14:22:35 使用道具

    好长,一会慢慢读一下,谢谢
  • 宝贝一家亲

    2012-2-17 14:38:18 使用道具

    有独立见解的语文老师真好
  • 泛彼柏舟

    2012-2-17 14:44:59 使用道具

    养成读书的习惯,每天有阅读时间。
  • cyycxhy

    2012-2-17 14:57:04 使用道具

    网上看到这个,很有趣
    福尔摩斯对韩寒疑案的绝妙分析
    你好,华生。”福尔摩斯对华生摇摇烟斗,有气无力地说。“茶在桌子上,香烟在拖鞋里,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总是对香烟更感兴趣。”
      华生耸了耸肩,说:“福尔摩斯,我真看不惯你这摸样,难道没工作你就非要注射这玩意吗?”华生盯了一眼桌子上的注射器,不满地说。
      福尔摩斯懒洋洋地说:“华生,有些习惯是伴随一个人终身的,比如你,刚吃完午饭就去洗桑拿,我也很难理解。”
      “不是一回事嘛,”华生无所谓地说,突然,他理解了这句话的含意,叫了起来,“我亲爱的福尔摩斯,你怎么知道我去洗桑拿的。”
      “咯咯咯,”福尔摩斯笑起来,“诚如你看到桌子上的注射器就知道我注射了麻醉品一样,不过是小小的演绎法而已。”
      “我知道你能看出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但我还是很想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我去桑拿的。”华生点着烟,说。
      “这么说你真的不明白?”福尔摩斯深吸一口烟,说,“复杂的事实往往蕴藏在简单的推理之中,华生。”
      “说说看。“华生坐下来,饶有兴趣地说。
      “第一,你上星期刚刚取得公务员资格;第二,你工作的单位是招商局;第三,你们单位每天都有人请吃饭;第四,你身上有酒味。第五,你的头发被弄潮了还没干;第六,我注意到你进来时酒的味道里有一股劣质香水的味道。一个公务员中午喝过酒后会去什么地方呢?当然是桑拿,你那未干的头发印证了我的推断。你身上的香水味说明你和女性密切接触过,当然是在桑拿房接受了某种服务——我们姑且称之为按摩。”福尔摩斯慢慢地说,他看了华生一眼,接着说,“我甚至知道你去的是花心大酒店。”说完他咯咯地笑了。
      “我亲爱的福尔摩斯。”华生惊奇地喊起来。
      “火柴,你手里的火柴是花心大酒店的。”福尔摩斯不耐烦地说。
      “自从到了招商局,就养成了顺手牵羊的习惯。”华生抱歉地笑笑,“这么看来,整个推理过程其实也很简单。”
      “华生,每次我都很后悔告诉我的推理过程,虽然你永远也学不会,一个傻瓜对付聪明人的方法看来你已经掌握了。”
      “你也许很聪明,“华生拿起报纸来翻了翻,说:“你不会拒绝我再给你一个考验吧?”
      “反正我也没事,华生,你说吧,至少可以免去我再注射一次麻醉品。”
      “亲爱的福尔摩斯,我知道你能很快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但假如这件事发生在十多年前,你未必能推断出来。”
      “试试看吧,华生。”
      “今天的泰晤士报整版都在讲一件事,韩寒这个名字你恐怕不陌生吧?”
      “韩寒?”福尔摩斯皱着眉想了想,“这不是个英国人的名字,华生。”
      “这是个中国人,但他很有名,美国佬甚至认为他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百人之一呢。”
      “华生,我甚至不知道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我也不知道火星和月亮谁的面积更大。”福尔摩斯不耐烦地说,“至于人,除了伦敦所有的罪犯和苏格兰场的几个笨蛋我甚至不知道我有几个姑妈,我为什么要知道韩寒。”
      “那正好,福尔摩斯,简单说吧,韩寒是中国的一个天才,是个作家、赛车手、娱乐明星,十六岁写了长篇小说。但现在有人说他并非作家而是一个骗子,小说是别人写的,他不过是欺世盗名之徒,,我想请你用你的演绎法推断一下这件事情的真伪。”
      “恐怕不行,华生,我不会去推断缺乏材料的事情,泰晤士报在我看来糟糕透了,我根本不相信傻瓜办的报纸。”
      “我亲爱的福尔摩斯,这里整版都是材料,并不缺,材料都是从中国的报纸上转载的,和泰晤士报没有关系。”
      福尔摩斯懒洋洋地拿过报纸,把头深深地埋了进去,仔细地阅读,时而拿笔写点什么,时而拿放大镜仔细地看看,甚至打开电脑观看了若干段视频。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福尔摩斯看完报纸,深吸了一口气,他那沮丧的表情几乎使华生笑起来。
      “怎么样,你得出结论了么?”
      “亲爱的华生,写作是你的专长,不是我的。”
      “但推理是你的专长,福尔摩斯,你不会告诉我什么都没看出来吧?”
      “很难得出什么有价值的结论,华生,线索很杂。”
      “福尔摩斯,我对你的借口很不满意。”
      “别急,华生。”福尔摩斯点着烟斗,深吸一口,说:“尽管不容易,我多少还是看出些端倪,姑且说说请你指正吧。”
      华生略带嘲讽地看着福尔摩斯,“我洗耳恭听,福尔摩斯。”
      “根据不完全的材料,我得出几点结论,第一,韩寒最早的作品不是出自他手,第二。他后来的作品,和他关系也不大;第三,甚至连他的博客,他接受采访的答复,也都不是出自他的手笔。”
      “我亲爱的福尔摩斯,你太武断了吧?”
      “华生,在我们这一行里,我算谨慎的。”
      “那你的理由呢?”
      “华生,我这个人一向尊崇常识,常识,华生,西方人在很多事情上比其他人成功,不过是因为尊重常识,这个美德恰恰是别的人种不具备的。”
      “我对你的回答很不满意,福尔摩斯先生。”
      “别急,华生。在拿到材料的时候,我先看了韩寒的简历,然后看了他写的某些东西——各个年龄段的——随后我看了一个叫方舟子的人写的文章,再随后,我看了其他人写的东西,我甚至看了一些视频。但这些东西,在我的脑海里和一个词始终紧密关联,那就是:常识。一颗安眠药不会毒死人,一百英镑买不到伦敦的房子,一个文盲考不上牛津大学,这些都是常识,当一件事情,他违反了这些常识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先来看韩寒。华生,这个世界上是有天才的,但天才的才华,是逐步显露的,这是常识。比如一个人十六岁能写长篇小说,那他十岁,十二岁,十四岁的时候在干什么?人的成长是有连续性的,华生。我不能想象贝克汉姆在十岁的时候在练习美术,十二岁的时候在练小提琴,十四岁的时候学英国文学,十六岁突然成了足球明星——或者我们说,他十六岁前什么也没干,没人知道他在做什么,十六岁突然成了足球明星,每当出现这种事情,我就先从常识入手,先问自己,这可能吗?”
      “福尔摩斯,写作和踢足球是两码事。”
      “一码事,华生,一码事。不同之处在于踢足球要亲自上场,写小说却不需要。”福尔摩斯继续说,“韩寒的成长史里,他十六岁前在做什么呢?从材料上看,只知道他学习很差,甚至语文都不能及格,他没有成长史,华生,这是反常识的,他十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八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十二岁呢?十四岁呢?不知道,我没看见,这就反常识。贝克汉姆是踢足球的天才,但他七岁就进入职业队的五人制球队,十一岁就加盟职业队的少年队,十三岁进入足球学校,十八岁进入曼联队,你看出了什么?华生,一个天才的成长史,对不对?这是很清楚的,假如你查询任何一个天才,他的成长史都是这样的,是很清楚的。你也可以查询下JK罗琳——哈利波特的作者——人们知道她是家庭妇女,但你查她的成长史,她在中学是优秀学生代表,在大学主攻英国古典文学。”
      “这我不否认。”华生耸耸肩。
      “这是一个问题,华生。第二个问题,十六岁的人能完全模仿四十岁的人吗?文笔、思维能力、经历、生活积累。华生,我注意到《三重门》还有韩寒十六岁写的一些短文里有很多成年人生活的描写,十六岁的人不可能经历,比如对女人的看法,对社会的感觉,对他出生前场景的描写等等等等。华生,一个天才可以模仿卓别林的片段,这没问题,但他不可能模仿卓别林的思维、生活习惯,假如在一场模仿秀上,某个模仿卓别林的人不但表演象,连吃饭、睡觉、上厕所都象,那他就是卓别林自己。”
      “那他成年后的作品呢?”
      “更好解释了,华生。韩寒有两个职业,一个是作家,一个是赛车手,你在电视上看到他亲自参加赛车,这没问题。但你从来没见过他当场展现出一个作家的生活状态,你见过么?”
      “我承认我没见过。”华生耸耸肩膀,“不过作家是很私人的工作,我的意思是,没有任何一个作家会当众写作。”
      “萧伯纳确实不会当众写作,但他会当众谈他的工作,我也不会当众破案,但我会当众讲解我破案的过程,这种状态是自然的,是无法掩饰的。不喜欢接受采访的作家很多,但从来不谈自己作品的作家不存在。这是反常识的,华生,世界上几十万作家,从来不谈文学甚至从来不谈自己作品的只有一个,而且十多年一贯如此,十多年他只在电脑后当作家,他一出面,就是赛车手,娱乐明星,十多年就这样,这是很奇怪的,华生,非常奇怪。这种状态无法用性格解释,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他本来就不是作家,当然他也就表现不出任何作家的生活状态。这就合理了。还有,假如你听说贝克汉姆写七八部长篇小说,或者JK罗琳获得法网冠军,你感觉如何?”
      “这不可能。”华生叫起来。
      “是的,不可能。”福尔摩斯意味深长地说。
      “福尔摩斯,如果韩寒并不是一个作家,而你说的道理又不是很高深,那十年来为什么他一直没有被怀疑?中国也有很多学者专家。”
      “华生,你不了解中国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民族,他们对常识的认识一直停留在非常低级的水平上。甚至农民也会相信亩产万斤,甚至科学家也会相信水能变油。每个帝王都相信人会长生不老,他们会相信绿豆能治癌症,相信一切荒诞不经的东西,你很难理解他们。他们这个国家的知识分子也很奇怪,他们都非常自私,没有信仰,缺乏常识。我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树立韩寒这个偶像,也是出于非常自私的目的,他们认为能利用韩寒说一些他们不敢说不便说的话,至于是否欺骗公众,他们根本不关心,他们也认为公众都是傻瓜,有时候他们也互相欺骗。中国人只相信奇迹不相信常识,所以这个骗局就成功了。”
      华生沉默了一会,说:“这个事情结局会如何呢?”
      福尔摩斯打了个哈欠,说:“很难解决,因为不会有人出来承认代笔这回事,靠韩寒赚钱的那些人会不择手段达到目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会为私利保全他,在中国没有真相只有博弈,他们不喜欢真相,一谈真相他们就歇斯底里。华生,虽然大英帝国衰落了,虽然唐宁街的那些白痴把英国搞得一团糟,但我还是庆幸自己是个英国人,别撇嘴呀,华生,瞧,我一说实话你就开始撇嘴,你是中国人么?” (笑三刀)
  • hexingying

    2012-2-17 15:00:24 使用道具

    这么长的书单和影单,偶们自己都要看好久。
  • wweier

    2012-2-17 15:13:14 使用道具

    这么长的书单 里面好多书和电影没看过啊
  • narnialion

    2012-2-17 15:39:48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sumaut

    2012-4-16 21:08:07 使用道具

    记下了,谢谢。
  • Evelyn

    2012-4-17 08:52:05 使用道具

    这是高一的书单,我们现在读小学都没有时间看书,每天困在那无聊的作业里,主要得碰上个好语文老师。
  • 宫小燕

    2013-7-12 11:30:15 使用道具

    话说那时候我都不知道这个事件  事后才知道的。。。。
  • yqzjs

    2013-7-13 09:47:04 使用道具

    学习了。阅读太重要了!大量的阅读 加思考是语文的最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