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课堂笔记 2012-2-19
第一堂课
今天开始先复习齐读了《乡党第十》的第7-16节。随后开始《先进第十一》, 第1-5节, 领读跟读。 今天改变计数方法, 小朋友要自己留意, 我们读几遍。结果是我们一路读下来,是7遍,而且如果不是因为外部因素而中断, 我们还会继续读下去, 没有人停下来! 作为小小的奖励, 每个人可以在黑板上画个自己最愿意画的东西。 大家都很积极。 小测试, 请小朋友找出1-5节中, 自己认识的字。结果很好, 我认为应该认识的字都被指了出来, 还有几个意料之外的字, 比如 孝,非。
又接着读6-11节。 还是领读跟读, 还要小朋友自己留意, 结果读了6遍。一能和玫玫在读第六遍时, 发现已读了5遍了。
第二堂课
休息后我们先开始读了 《竹枝词》, 每个人单独读。虽然有生字, 但大体上都能读下来。 复习学过的字,几节课下来, 认的字也越来越多, 加上新的生字,认字的游戏也是拉长了时间, 但每个人都是积极参与。
今天顺顺给大家读《我爱游泳》, 还是自己读的, 其间有几个字需要稍稍提醒。 一能给大家读了他带来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为了给每个人读的机会, 我们只读了开始部分, 下节课继续。 玫玫带了本绘本故事《小白兔和大灰狼》,玫玫也给大家读了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我提了问题, 问故事的内容, 大家都答对了。 小欢欢一直想要读自己带的书, 我们就一起读了《小猫钓鱼》, 我们也没读完, 也是下节课继续。针对这个故事我又问两个问题, 又都答对了。 看来这部分家庭作业是完成的最好的, 也是最喜欢的部分了。
今天的这堂课时间上拉长了。
第三堂课
没有休息,继续《弟子规》。今天先读 《泛爱众》和《亲仁》,领读跟读2遍后,试着接龙,分成两组, 互相接, 然后交换,很快又是2遍。 最后我们齐读了一遍, 从开头到《亲仁》。
第一节课,孩子们首先复习诵读论语微子第十八,然后学习子张第十九前半部分。先做领读跟读,先是由我来领读,后来发现有些同学预习工作做得很好,能胜任领读,于是让希望领读的孩子举手,乐乐最积极,婷婷,明明和昊昊都举手了,后来又让德森和Alissa领读,都表现很好。然后大家齐读一遍,然后分组朗读。班上的孩子有的做了预习,有的没有,效果相差比较大。
接着,学习《声律启蒙下》一先的第一段。做了领读跟读,齐读和吟诵。提到“武城弦”的典故,问大家这出自论语中的那一段?又是乐乐举手回答,她的进步真的很快。
第二课,学习《爱莲说》
先解题,问大家莲是什么,有哪些别的称呼,和莲有关的东西有哪些。这类中文知识性的问题是这个班上的孩子的弱项,每回一提问,一般都是以沉默对答。这回不错,积极参与的孩子很多。萱萱提到了藕,还画出藕的样子,画得还很像呢!领读跟读后,齐读。给大家串讲了一遍。
最后一点时间,复习成语接龙(一)。
学习弦歌《阳关三叠》。这个班的学生没有学习过《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学这首著名的琴歌,这首诗肯定会掌握得非常好了。《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和《赠卫八处士》三首诗与弦歌的情绪多有相类之处,包括其中的用词与意向,因此就把这三首诗歌在这里综合起来学习。更可加深印象。
第一节课
诵读《论语·宪问》《卫灵公》《公冶长》一遍。
因为陈氏三兄妹回汉堡读书了,每次和他们一起诵读都是相当愉快的经历,铿锵有力,气势如虹。有个别后来加入诚意班的学生因为论语诵读并未完全过关,一起快速诵读明显感到吃力。只有勉励他们一定更回家多做诵读。但是上了中学的孩子,又没有养成诵读的习惯,能自己在家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海外华裔儿童的中文学习,必须趁早,学习习惯,语感培养,识字都要抓紧时机。
听写 请益 名正言顺 近者悦远者来 草创 修饰 披发左衽
讲解宪问第十四数章。
*羿善射章。问孩子们其中提到的四位人物是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特别讲到关于管仲的一章。请一位学生讲了他知道的管仲、公子纠,鲍叔牙和公子小白的故事,也引申到管鲍之交这个成语。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问以德报怨是谁的观点,在什么书里读到过。孩子们想到了这是老子的观点。但是具体的问句到卡壳了,一时脑子里都是论语,怎么也调不出来老子的句子了。最后查了一下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所以老子主张以德报怨,孔子主张以直报怨。
*子路宿于石门。 这章可以演一出情景剧。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在古代城门下的这段子路与守门人的对话,守门人对孔子的描述让孩子们忍俊不禁。
第二节课
诵读说文部目一遍。
先写了几个字问孩子属于那几个部首。
之后讲今天的部首。
目,眉,盾,自,鼻,羽,隹,奞,羊。
这些部首都非常形象直观,孩子们一望而知。
复习弦歌《阳关三叠》。
继续学习《千家诗》。
《题北榭碑》 李白
第三节课,首先复习《游褒禅山记》。分组朗读,声音宏亮,比较熟。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咏荃和雨菡积极回答。将最后一部分讲解完后,学习新内容《过秦论上》。
首先是讲解历史背景。由于这个班的孩子很多人都上过历史课,所以讲起来比较轻松。讲了战国七雄,画了当时的地图(比较丑),分析了秦国的地理位置和他的崛起。班上年龄较大的孩子们历史知识懂得不少,讲到三家分晋等历史事件时,他们的反应都很快。
然后领读跟读。由于版本差异较多,进行得较慢,一遍顺下来就下课了,没时间做齐读了。作业中发打印版,下周统一使用打印版,情况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