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经济发展迅猛,社会财富激增,但也同时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其中,
教育问题是最基础和基本的问题,教育深层次问题不解决,不仅阻碍经济发展,也阻碍民主政治发展,因此中央政府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今教育问题可以用堆积如山来形容,从表象来看,孩子学习任务过重、作业过多,教育资源极不均衡导致的择校愈演愈烈;往较深方向看,有所谓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均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再从更深方面观察,涉及到教育的目的,到底是培养接班人还是培养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等诸多问题。这么多问题一下子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往往让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内心不仅发问:“怎么会有这么多问题呢?我们(家长)小时候读书怎么没有这些问题呢?这些问题是从哪儿来的呢?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其实,
如果我们对客观规律有足够的认识,就可以一叶知秋,透过这些浓浓的迷雾看出这么多教育问题的本质,一言以蔽之,这些问题统统都是违背了教育规律所造成的! 那什么是教育规律呢?有哪些教育规律呢?教育规律教育人的客观规律,和其它自然(物理、化学、生物及医学)规律一样,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论世界上哪个国家、民族和个人,谁违背了教育规律,都要受到教育规律的惩罚,概莫能外!中国目前出现的种种教育乱象,都是违背了教育规律所致,我们及孩子正在痛苦地接受这个教育规律的惩罚。正如自然规律不只一条,教育规律也是由众多规律组成的集合,它涉及到思维及语言发展,感觉、知觉、意识、记忆、认知、学习、智力、动机、人格、心理健康及道德发展诸多方面。我们下面讨论一下儿童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
目前,对于儿童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公认的教育规律有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四阶段思维”发展理论和
苏联(现为俄罗斯)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及脚手架”理论。
1、皮亚杰的儿童“四阶段思维”发展理论
皮亚杰通过对自己孩子思维发展的观察,提出了
儿童有效学习是经历了“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同化指将现有的认知模式运用到新的情景之中。例如,一个名叫Benjamin的男孩最喜欢的玩具是一个塑料锤子,他拿锤子来敲木块。后来,他得到一个生日礼物,是一个玩具扳手,如果他用扳手来敲东西,就是把扳手同化进了已有的知识结构中。顺应是通过修正已有的观念以适应新的要求。例如,美元硬币中 10分钱的硬币小,5分钱的硬币大。一个小孩子也许会认为大的硬币代表钱多。但当这个孩子开始花钱买东西的时候,就不得不调整“多”和“少”的概念。这样,新的观念产生了,以顺应新的经验。[1]
“同化”这个概念,通俗地讲就是知识的运用,“顺应”这个概念,通俗地讲就是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会发现原有知识存在缺陷或根本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订正原有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新的问题和矛盾。
皮亚杰在心理学上划时代的贡献是提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四阶段思维”理论:
- 第一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0 ~ 2岁)
- 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2 ~ 7岁)
- 第三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7 ~ 11岁)
- 第四阶段 形式化运算阶段(11岁 ~ 16岁)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四阶段思维”理论,详细内容可以参见:论儿童思维的发展(
http://kp.whut.edu.cn../bksl/250857.shtml)和儿童思维健康及其检测方法(
http://kp.whut.edu.cn../bksl/250865.shtml)
皮亚杰的“四阶段思维”理论和其它自然科学理论一样,自提出之后,不少心理学家也对这个理论提出了质疑和修正,但是,
儿童思维发展方向: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化运算阶段,是得到了高度认同的。换句话说,就人类目前的认知思维而言,形式化运算思维是最高的思维阶段。正如皮亚杰所指出,非西方文化背景的民族,基本不具备形式化运算思维。
形式化运算思维最核心的观点是“假设--验证”,也就是说,不论是谁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或概念,都要经受实验来检验。例如,虽然,我们祖宗提出了“阴阳”、“经络”这些概念,但是,无论是我们祖宗还是我们后人,都没有人能验证“阴阳”和“经络”的存在。值得我们后人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不能验证的“概念”,我们还要视为“真”呢?
以皮亚杰的“四阶段思维”理论为标准,中华民族整体上没有达到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形式化运算”阶段。因此,要想中华民族真正崛起,中华民族的思维整体上必须达到“形式化运算阶段”,舍此,别无他途!
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及脚手架”理论[2]
苏联(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主要观点是儿童思维的发展是通过与能力更高成人的交流来实现的(Vygotsky,1962,1978)。
与皮亚杰一样、维果斯基相信儿童会主动去发现新的规则。但维果斯基强调儿童许多最重要的发现是在熟练的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发展心理学家David Shaffer(2002)提供了下面的例子:
4岁的Annie刚收到的一份生日礼物是拼图。她试着自己来玩,却没有任何进展,这时她爸爸进来了、坐在她身边,给了她一些建议。他说最好是先把角拼起来,然后指着角上的一块纷红色的区域说:“我们再来找一块粉色的”。当Annie着起来很泄气时,他把可以拼在一起的两块拼在一起的两块拼图放得很近,这样Annie就会注意到它们,当Annie成功时,他就鼓励她。当Annie 慢慢知道拼图的诀窍时,他就离开了,让她自己独立完成。
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的互动最有效。
维果斯基这样说的意思是什么?“最近’的意思是靠近或附近。
维果斯基认为在任何既定的时间,有些任务是刚刚超过孩子的能力的,孩户很快就具备完成这些子任务所需要的心理技能了、但如果让他自己掌握就会有些太复杂了。然而,如果儿童能接受一个熟练伙伴的指点,就会在这个发展区内得到快速进步(LeBlanc & Bearison,2004)。
维果斯基也强调一个过程,他称之为脚手架。脚手架是个框架或暂时的支持。
维果斯基相信,成人可以通过脚手架或支持他们尝试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则,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思考。脚手架必须对孩子的需要有反应性,这样才会最有效。比如,当Annie的父亲帮助她拼图时,他为适应Annie的能力,把建议和指导做了修改。两块小的可以拼到一起,就这样一步步地Annie就理解如何去拼一个拼图。就某种意义来说,Annie的父亲建立了一系列临时桥梁来帮助她进人新的心理领域。
维果斯基的理论认为,3一6岁,儿童的认知技能与他们的母亲提供的脚手架的数量是有密切关系(Smith,Landry,& Swank,2000〕。
维果斯基认为成年人在儿童获取知识时起很重要的作用。当儿童想解释世界时,他们就会依赖成人的帮助来理解事物是如何发展的。维果斯基进而指出,成人无意识地调节自已的行为以给予儿童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就在成人的帮助下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和社会。
当然,不同的孩子,同一个孩子不同时期,其最近发展区是不一样的,所需要的脚手架也不是一样的,因此,就要求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采取教育对策。学习了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就对我们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有更深的认识。
二、客观规律的惩罚作用
目前中国处于一个新的变革时期,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在这个背景下,各种教育理论粉墨登场。特别是有不少教育人士,利用不少国人
既“崇洋”又“迷古”的心理特征,打着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旗号,与中国道教的自然观“无为而治”结合在一起,使得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陷入误区。认为“放养”才是最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是最高明的教育。教育好孩子有没有规律可循,答案是肯定的。上文就介绍了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维果斯基关于学习的规律,这只是人类目前业已发现的众多的教育规律里面的两个规律,更多的教育规律可以学习库恩的《心理学导论》和罗伯特.斯莱文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任何人不遵照学习的规律来学习,肯定是要受到其规律的惩罚的,概莫能外。不过惩罚的结果或者后果有所差异。像某些孩子目前对数学不敏感,如果再不施以科学的学习教育,将来数学成绩很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学习数学,其它学科也是一样,不施以科学的学习教育,这些功课的成绩差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不过,有些天资聪明孩子的家长觉得“我对孩子教育一直‘放养’,孩子在班上乃至全年级,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这类家长应该能看到,即使老师和家长不施以科学的学习教育,孩子成绩不会很差的,甚至还很好,个中原因就是孩子天资聪明所致。但是,对于这类孩子的“惩罚”,就是他们没有能爬上更高的高度,在这种意义上讲,“放养”教育浪费了孩子的天资。打一个比方来说,本来如果对这样天资聪明的孩子,施以科学的学习教育,这类孩子是可以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但是,由于我们老师和家长,没有能认识到教育的客观规律的重要性,没有对这类聪明孩子施以科学的学习教育,这类孩子本来可以珠穆朗玛峰,但是最终的结果只是登上了泰山(不是走已经存在的路,是自己探索的路)。但是,这些孩子还是足以可以笑傲同龄人,因为同龄人能自己探索一条登泰山的路,也非常少见。不过,如果是以笑傲同龄人为奋斗目标,这种“格”在笔者看来还是小了一些。
上面的观点,笔者是有事实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按照中国人的基数(13亿),按照中国人的智商(海外华人有8个荣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理应有一批科学奖能荣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如果估算一下,以海外华人1亿来估算,那么本土中国人应该能荣获 13*8 = 104(人)。但是,
自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本土科学家没有一人能荣获这个奖,这足以证明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上的教育,基本上是失败的。当然,笔者说的教育失败的意思是指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而言。如果,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来衡量,那么,眼下的教育又是功不可没。
不尊重教育规律,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都要受其惩罚。教育规律和其它科学规律一样不只有一条,从思维、认知、学习、道德等等都存在客观规律。
由于受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影响,就拿学习来说,我们中国人(家长)特别偏好“不指导”,认为这是自然成长。但是,教育规律告诉我们,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家长不仅要指导孩子学习,而且必须自觉遵循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发现的思维和学习规律去引导孩子学习。
亲爱的家长朋友,假如您原来也相信“放养”是最好的教育,当您学习了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关于儿童思维发展及学习的理论后,改变了您原来的教育观念,那么,笔者就要热烈祝贺您---皮亚杰提出的学习过程“顺应”就在身上起作用了;如果您仍然还坚持“放养”是最好的教育,或者认为教育无它,只需要“爱和自由”,那么,笔者就非常遗憾地看到---“顺应”没有在您身上发生。
亲爱的家长朋友,从小的方面讲,为了我们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智慧地成长;从大的方面讲,为了我们中华民族智慧地崛起而不仅仅是经济崛起,让我们共同学习更多的教育规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