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刚看到一个8岁男孩患强迫症的帖子,随搜了下强迫症,发现这个帖子,很详细地描述了人从出生后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觉得有助于家长理解孩子,特转过来大家看看。

  生命的阶段
  佛洛依德
  艾利克森
  出生的第一年
  口腔期?吸吮母亲奶头以满足对食物与快感的需求,若未得到基本的照料,日后可能变得贪婪与喜于猎夺。口腔滞留源于口腔满足遭到剥夺,日后的人格问题包括不信任别人、抗拒别人的爱,害怕及无法与别人形成亲密关系。
  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如果有重要的人提供满足其基本的生理与情感需求,则婴儿会培养信任感,否则会形成对世界不信任的态度,特别是对于人际关系。
  一至三岁
  肛门期?肛门期对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涵义。此时期主要发展任务包括学习独立、接受个人的力量,以及学习表达愤怒与攻击等负面的情绪。父母训练其排泄的方式与态度,对其日后的人格发展有深远影响。
  幼童期:自主与羞惭怀疑?这是培养自主性的阶段,基本的挣扎是自我信赖或自我怀疑。此时,幼童需要去探索、试验、犯错,以及测试各种限制。如果父母鼓励幼童依赖,则自主性的发展会后阻,处理外界事务得能力也会受限。
  三至六岁
  性器期?基本的冲突环绕在儿童对异性的父母有潜意识的性欲,并因这种欲望威胁到同姓的父母,故会受到压抑。恋母情结指男童渴望母亲的爱,而恋父情结则指女童渴望父亲的爱与认可。父母亲如何呼应这些情结,对儿童的性态度与感受会有影响。?
  学龄前期:进取意识与罪恶感?基本任务是获得一种积极进取与自己拥有能力的意识感。如果儿童能自由地选取有意义的活动,则会形成对自己的正向态度,并积极投入这些活动。如果不被允许自己做选择,则往往会衍生出罪恶感,而培养不出进取的意识,然后他们会避免主动,并允许别人来为他们做选择。
  六至十二岁
  潜伏期?在经历性冲动的折腾之后,本阶段则相当平静。对性的兴趣转向学校、玩伴、运动及一连串崭新的活动。由于儿童开始向外发展,并与别人形成关系,所以是社会化作用发生的阶段。?
  学龄期:勤奋与自卑?儿童必须扩大对世界的了解,持续发展对性别角色做适切的认同,以及学习学校里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基本任务是获至一种勤奋的意识感,即能够去设定与完成个人的目标,做不到这一点则会有能力不足的感觉。
  十二至十八岁
  性徵期?性器期的原有冲突会再出现。此时期于发情,而且会延续至老年。即使存在著各种社会的限制与禁忌,青少年可以把性方面的精力投入在各种社会认可的活动上,例如,交友、运动,以及准备就业。
  青春期:认同与角色混淆?此时期是转为成人的过渡阶段,也是测试各种限制、摆脱依赖,以及建立一新身份、的时候。主要冲突在于澄清自我身份、生活目标,以及生命的意义。未能认同自己身份的入会产生角色混淆的现象。
  十八至三十五岁
  性徵期继续
  少壮期:亲密与孤立?此时的发展任务是与别人形成亲密关系,做不到的人会有疏离感。
  三十五至六十岁
  性徵继续期
  中年期:生产与停滞?此时的需要是超乎自我与家庭,及投入协助下一代。此时期须调整适应自己的梦想与实际成就的差距。未能获得一种生产力意识的人,在心理上通常会停滞发展。
  六十岁以上
  性徵继续期
  老年期:整合与绝望?自我整合指悔恨少,能过充实的生活。做不到的人会有绝望、无助、罪恶、悔恨及自我看不符感觉。
  生命的第一年:口腔期(oral stage)
  佛洛依德重视婴儿的性行为表现,并认为此一现象之所以未为社会所认清,系由于社会的禁忌与个体压抑其幼年时期这方面的经验。
  口腔期是从出生至周岁止。吸吮母亲的乳头,满足了婴儿对食物与快乐的需求。由于口部与嘴唇是敏感带,所以吸吮带给婴儿口欲的快乐。在此一发展阶段,进行著口腔合并(Oral-incorporative)与口腔侵略(Oral-aggressive)两种活动。这些早期行为被看作成人一些性格特征的雏型。
  口腔合并行为会带给口腔愉悦的刺激。欲力的能量(libidinal energy)首先集中在嘴部,然后随著成熟而延伸至身体的其他部位,并成为满足的焦点。然而,成人若有过度的口腔需求(例如,过度的吃、嚼、讲话、抽烟、与喝酒),则也许属于“口腔滞留”(Oral fixation)的现象,即幼年时期口腔未有适度的满足所致。
  随著长出牙齿,口腔侵略行为也就开始,咬东西是此时的一种活动。成人的性格特征例如,讽刺、敌视、侵略、唠叨,以及爱批评别人,都跟此时期的发展事件有关。
  幼年时期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与爱,也许长大后会变得贪婪与喜于掠夺。物质成为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即食物与母亲的爱)之替代品,稍后造成各种人格发展上的障碍,例如,不信任别人、害怕接近别人、抗拒情感、害怕爱与信任、低度自尊、孤立与退缩及无法建立或维持亲密关系。
  依艾利克森的看法,此阶段的特点是挣扎于“信任”(trust)与“不信任”(mistrust)。婴儿的基本任务在于培养出对自己、别人,以及世界的信任感。婴儿期是个体需要依赖别人,并培养出为人所需要及安全感的时候;是建立信任基础的时候。如果受到适当的照顾,则此一信任感就能够建立。
  依艾利克森的观点,在婴儿期若有人提供足够的爱,则能培养出信任感,反之则否。很显然,感受到自己被人接纳的婴儿,日后自会有在人格方面有较佳的发展。
  一至三岁:肛门期(anal stage)
  肛门期是另一个发展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独立、察知个人的力量、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如何认清与处理负面的感觉。
  在第二年及延伸至第三年时,肛门区成为人格形成中的重点。此时,幼儿持绩面临著父母的要求,在抓取东西与探索其环境时会体验到挫折,并被期望能够控制其大小便。在第二年的大小便训练中,幼儿首次体验到纪律。大小便的训练方法与父母的态度与反应,对于人格的形成都有深远的影响。许多小孩对其身体功能的态度是其父母态度的直接结果。日后的人格问题,如强迫性人格,均根源于此时期父母教导其小孩的方式。
  幼儿也许会试图藉著忍住大小便或选择在不适当的时候排放大小便,来控制其父母亲。如果大小便的训练方法很严厉,幼儿可能采取在不适当的时间与地点大小便,来表达其愤怒。此一行为是日后成人性格的根源,例如,残忍、随便发脾气,以及极度异常。佛洛依德称此为“肛门侵略”(anal-aggressive)人格。相对之下,若父母过于注意幼儿的大小便,并在排泄时给予称赞的话,则会导致幼儿过于重视此等活动的重要性,日后的人格变得极要求秩序整齐、保守、顽固、与坚持。这是所谓的“肛门滞留”(anal-retentive)人格。重要的是,日后成人在人格上的特征都跟此阶段的经验有关。
  在肛门期里,幼儿必然会体验到敌意、破坏、生气、愤怒、恨等等的负面感觉。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到这些都是可接受的感觉。许多当事人无法学会去接受对于他们所爱的人之生气与恨意。因他们直接或间接被教导说,这些感觉是不好的,而如果表达出这些感觉,会得不到父母的接纳,因此他们只好压抑这些感觉。
  依艾利克森的看法,幼年期在于培养“自主性”(autonomy),而未能培养出一点自我控制及应付外界的能力的小孩,会产生“羞耻感”及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感”。父母若替小孩做得太多,会妨碍其独立能力。受到
  鼓励而维持依赖的小孩,将怀疑自己应付外界事物的能力。
  重要的是,此阶段的幼儿应开始认识自己的力量。如果父母为幼儿做太多,传递的讯息是“这个让我们来帮你料理,你自己还无法自己做”。此时期里,小孩需要去试验,去犯错并感觉自己仍是个可接受的人,以及去认清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许多当事人的问题在于,未能去掌握他们潜在的力量有多大,他们挣扎于界定自己是何许人也,以及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三至六岁:性器期(phallic stage)
  一至三岁的幼儿逐渐摆脱婴儿期的行为方式,并主动地在世界上踏下独特的脚印。此时期在走路、讲话、思考,以及控制括约肌(sphincters)等能力迅速发展。随著运动与知觉能力的提升,人际的技能也同样提升。于是从被动的学习阶段进入主动的学习阶段,即性心理的另一发展期一一性器期。在此时期里,性活动在程度上加深,此时的注意力放在性器上一一即男孩的阴茎(penis)及女孩的阴蒂(clitoris)。
  根据传统佛洛依德的说法,性器期的基本冲突在于潜意识里,对于异性的父亲或母亲有性爱的欲望,但因为这种感觉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会受到压抑;然而,这些感觉是日后性方面的发展与调适之重大决定因子。随著想占有异性的父亲或母亲,因此在潜意识里会想要“祛除”跟同性的父亲或母亲竞争的念头。
  佛洛依德认为,男孩与女孩都会体验到性的渴望与冲突,并加以压抑。男孩渴望母亲的注意,对父亲怀有敌意,并害怕此一情怀会受到父亲的惩罚,此即“恋母情结”。于是,母亲成为男孩性爱的对象,而在他的幻想与行为中,母亲是他的渴望。但他很快就了解父亲是个更强大的敌手。但不管如何,当母亲成为男孩子性爱的对象时,压抑的作用也同时展开。
  此时,男孩通常会有一种与阴茎有关的特定焦虑,佛洛依德称之为“阉割焦虑”(castration anxiety),是男孩在此一时期的生活中之主角。他最终的恐惧是父亲会阉割他,特别当看到女孩没有阴茎时,此一焦虑会加深。由于有此焦虑,男孩于是压抑对母亲欲望。如果恋母情结适当地解决,男孩会以另一种较为人接受的情感方式来对待母亲;同时也会对于父亲产生强烈的认同。依某个意义来看,这是说如果他无法打败父亲,则只好顺从父亲。经由此一认同,男孩体验到各种满足,他变得更像父亲。
  佛洛依德对女孩的性器期就没有描述得那么清楚了。同时,传统佛洛依德对女性的发展之说法,不仅引致相当大的争议,也受到许多女性的攻击。相对于男孩的“恋母情结”,女孩也有“恋父情结”。女孩第一个性爱的对象也是母亲,但在性器期里转移到父亲身上。女孩在此时期里对母亲会发展出负面的感觉,因为她发现自己没有阴茎,此即所谓“阳具妒羡”(penis envy),相对于男孩的“阉割焦虑”。女孩想要跟母亲争夺父亲的注意,但当她发觉自己无法取代母亲时,她开始认同母亲行为上的特征。
  在这个时期里,性方面态度的发展极为重要,而佛洛依德的理论中,“性”(sexuality)这个词也许是最常被误解者之一,事实上,其涵义较广,系指任何形式的器官享受。因此,性器期的性不一定是指男孩或女孩对异性的父亲或母亲有性交的欲望。虽然男孩对母亲的感情有性欲的成分,但这种性比性交的意义更广,而且小孩子对实际性交的概念通常是不明确的。在此一时期里,性心理的发展颇为显著这可由以下行为看出:对性方面的事情感到焦虑、性幻想、手淫、性与角色的认同,以及性游戏等。
  对辅导成人的谘商员而言,性器期的发展具重要意义。许多当事人不曾完全地解决过他们对性的感觉,这包括对于性别角色的认同也许非常混淆,以及难以接纳自己在性方面的感觉与行为。依我的意见,谘商员应能适切认清幼年时期的经验是否仍然左右著长大后的成人。但我不是说,当事人因性器期末能顺利发展,如今性生活不顺遂是注定的,而是说应让当事人察觉这方面的幼年经验,甚至可以透过幻想而重新去体验,藉著唤起遭埋葬的感觉,使他们更加清楚自己有能力想出新的方法来打开过去的死结。他们会认清,虽然现在的行为是过去所塑造的,但这并不意味著终生要成为过去的牺牲品。
  从心理社会化的观点来看,学龄前的主要挣扎是徘徊在“进取精神”(initiative)与“罪恶感”(guilt)的冲突之间,基本的任务是建立起能力与进取的意识。艾利克森在这段时期更强调社会性的发展,而不是只关注在性意识方面的发展。此时期的幼儿,心理上已有准备去进行自己所选择的活动,因此若父母容许他们去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其发展会往正向走,而如果父母时加干涉,则小孩会产生罪恶感,而掩盖其进取意识的发展。典型的情形是,他们不敢采取主动的作法,而往往听任别人为他们做决定。
  六至十二岁:潜伏期(latency stage)
  经过恋父(母)情结、口腔、肛门,以及性器期的性心理发展等压力之后,接著有一段相当长的休息期。此时,人格的主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及相互的关系大体上已形成。
  在潜伏期里,新的兴趣取代了婴儿式的性冲动,社会化作用开始出现,导引儿童注意外界更大的环境。某个程度而言,性驱力则予以升华,转向学校里的活动、嗜好、运动,以及同性同学间的友谊。
  口腔、肛门以及性器期统称“性徵前期”一项主要特征是“自恋”(narcissistic)倾向。在此时期的中期,儿童开始重视与别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内心世界与外在事物都产生兴趣,这种现象并延续到青春期,此时才能开始建立起成人认同(adultidentity)。
  相对于潜伏期是艾利克森的学龄期,重点在于解决“勤奋”与“自卑”的冲突,而其心理社会化的独特任务是,扩大了解物理环境与社会化世界,继续发展性别角色的认同,继绩培养价值意识,投入社会事务,学习如何接纳不同的人,及学习学校所要求的基本技能。
  根据艾利克森的说法,潜伏期主要任务在于养成勤奋的意识,否则将造成能力不够与自卑的感觉。勤奋意识跟个人创造有意义的目标,并加以完成有关,如果未适切形成,则在稍后的岁月将难以体验到能力足够的感觉,并使未来的发展受到不良的影响。
  以下是此时期常见的一些问题,是谘商员须探讨的病源:
  ·负面的自我概念。
  ·学习方面的不适感。
  ·建立人际关系方面的自卑感。
  ·价值观冲突。
  ·混淆的性别角色认同。
  ·不愿面对新挑战。
  ·缺乏进取意识。
  ·依赖心重。
  十二至十八岁:性徵期(genital stage)
  如果没有停滞在早期性心理的发展上,则此时期的小孩会进入性徵期。性器期原有的恋父或恋母情结等冲突会再度出现。此时的年青人对异性会产生兴趣,进行一些性的体验,并开始肩负起成人的责任。随著青春期的渡过,进入成熟的成人期,他们会发展亲密关系,不再那么受父母的影响,并发展出对别人产生兴趣的能力。发展的趋势是由自恋转向利他与关怀别人的行为。根据佛洛依德的说法,成熟的成人之主要特征是“爱与工作”,也就是从无拘无束地去爱与去工作中,得到各种满足。
  佛洛依德所重视的,主要是六岁前性的问题在解决上所带来的冲击,他并未详细探讨青春期或成年期所出现的危机。不过,艾利克森的观点则填补了佛洛依德所留下的空隙,也即探讨了各种影响青春期与成年期的因素。根据艾利克森的说法,青春期主要的发展冲突是跟“个人的身份”(personalidentity)之发展有关。青少年挣扎于界定自己是谁,将往何处去及如何去。如果未能加以澄清,将会导致“角色混淆”(role confu-sion)。而他们之所以未能界定其身份,原因是承受了来自父母、同侪,以及社会所加诸的各种分歧压力。
  青少年的任务在于整合形成一套价值体系,使其人生有方向感。在形成个人的人生哲学时,对于宗教信仰、性伦理、价值观等等,他们必须做出重要的决定。在寻求身份的过程中,模仿的对象特别重要。
  成年期(adulthood)
  佛洛依德认为性徵期延续至成年,而艾利克森则将成年期分成三阶段,即少壮期、中年期,以及老年期。
  ·少壮期:亲密与孤立(intimacy versusisolation)?依艾利克森的观点,在克服青少年对于身份及角色混淆等冲突之后,即进入少壮期。此时,由于又徘徊在“亲密”与“孤立”的冲突之间,使身份的统整感再度面临考验。心理成熟的人有一项特征是能够跟别人形成亲密关系,而形成此种关系前的先决条件是,对自己的身份有自信。亲密关系的形成,涉及走出自我中心,而能够跟别人分享以及给予别人。
  ·中年期:生产与停滞 (generativity versns stagnation)此时期是学习如何有创意地自处及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一方面而言,此时可能是人生当中最具生产力的阶段之一;另方面而言,也可能痛苦地体验到少壮期的雄心梦想与实际的成就之间存在著差距。因此,艾利克森认为中年期刺激人们进一步成长的动力是徘徊在“生产”(generativity)与“停滞”(stagnation)之间的危机。此地的生产一词是采取广义的解释,包括工作、家庭生活、休闲活动等等的创造投入。有生产力的成人,其主要特质是同时有能力去爱、去工作,以及去游戏。如果未能获得这种生产的意识,则会开始在心理上停滞或枯萎。
  ·老年期:整合与绝望(integrity versus despair)?依艾利克森的说法,老年期的主要危机是“整合”或“绝望”。自我整合的人悔恨较少,能过著有生产力的充实生活,以及能够处理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他们不执著于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人,而且能够从自己的成就中获得满足。他们视死亡是人生必经之路,却仍能从目前的生活中汲取意义。自我未能整合的人,会产生绝望、无助、罪恶、悔恨,以及自我憎恶的感觉。这种人朝思暮想著所有他们可能会有所成就的事物,并可能渴望著“另一个机会”。由于认为自己在浪费生命,因此导致产生绝望的感觉。对谘商的涵义
  

八版
2578 查看 10 收藏帖子 (4)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春绵雨

    2012-3-1 20:08:27 使用道具

    坐下慢慢看
  • sumaut

    2012-3-1 20:30:30 使用道具

    留印仔细看看。
  • 宝宝love

    2012-3-1 20:55:33 使用道具

    看的晕晕的{:soso_e134:}
  • 如意的金箍棒

    2012-3-1 21:26:04 使用道具

    留着仔细看看
  • 御海茶

    2012-3-1 21:33:20 使用道具

    得慢慢消化。
  • Lancel

    2012-3-1 21:34:36 使用道具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尊重孩子的成长。
  • kiwi998

    2012-3-1 22:00:26 使用道具

    留爪,明天仔细看
  • 小虎丫丫

    2012-3-1 22:03:22 使用道具

    这个理论性太强,看不太懂。不过跟《善解童贞》上讲得差不多。后者更好理解些
  • ln1216

    2012-3-2 12:36:56 使用道具

    慢慢看。。。。
  • hyz702

    2012-3-2 14:55:16 使用道具

    看晕了,有点看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