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缺乏集体认同只好自我修炼
在中国语境下,“富人”,是一个或多或少带有贬义的称呼,对于交际双方,或多或少激发着负向的情感。通常,外部歧视常常造就内部的认同,但 “富人”之间的认同并不强烈,更缺乏组织化,如果说勉强存在一种群体认同的话,那么,这种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所谓的“被排斥性认同”,以“一盘散沙”来形容富人群体并不为过。富人群体远未形成共同意识,更遑论诉求的组织化了,富人个体总是在竭力寻求其他社群的接纳和认同,而回避同类的自组织。既缺乏集体认同、又缺乏社会认同的富人们,急切地需要身份定位。他们参加国学班,他们读经和唱诗,是因为他们渴望永恒性、和超越性,来赋予他的财富和成功以意义;他们学管理和图表,是因为他们需要逻辑和计算,来认证他们的田野实践有来自庙堂的高头讲章作为背书。这些自我认同的努力的背后,若隐若现的仍然是不自信和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