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五二班学生秦朗天的家长,首先非常感谢学校领导邀请,和各位家长分享一下我在孩子教育中的一些感受。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但我想有很多东西,还是有共性的,希望我的经验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更希望能听到其它家长好的经验。我主要谈谈关于英语学习方面。
秦朗天的英语学习目前看来效果确实非常的好,不管是阅读还是听力和口语都让我非常满意,而我们家长的英语水平,肯定是当不了他的老师的,除了一些比赛的赛前培训外,也基本没参加过什么培训班。因此,我觉得他的经验对大家有一点的借鉴意义。我分几点谈谈我的经验。
一、要选好学习的材料,对孩子而言,趣味性非常重要
在家里学习,是只有学没有教,实际上就是自学。现在是网络时代,资讯非常发达,英语学习的资源非常丰富。但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学习的材料却并不容易。
我们是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在家里学英语的。二年级开始在家里学英语不算早。试过好几种DVD,洪恩GOGO学英语,三只小猪,迪斯尼快乐英语,都进不了状态,开了个头就停止了。
后来看到一个《色拉英语乐园》,是动画教学的,非常搞笑。108集,每集十分钟左右。虽然内容是大人的,但非常有效。坚持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学完了。是按所谓的遗忘曲线安排的,每天都学新的并复习昨天和七天前的,每天共半小时左右。尽量在送他上学的路上再努力复述出来。后来,几乎所有的对话居然差不多都能够背出来了,因为内容非常搞笑。那时候也小,晚上如果睡前听这个他就睡不着,在床上哈哈地笑只好强制关掉。这是我最认真的一次教学,也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开始。
有了这个基础,他建立了对英语的语感,后面就容易多了。二年级下学期考当时的银章和金章,都是全星的成绩过的。
我觉得这个DVD口语教材的好处是,她的故事没有根据语法学习的顺序刻意设计过的痕迹,非常生活化非常真实。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还有很多知识可以间接学到,就会比较有趣。
后来我们还用过新概念,但影响最大的是〈大家说英语〉和〈空中英语教室〉。从2006年开始订这两本杂志,包括光碟,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可以学习英语,而且用英语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地理的,社会的各方面的知识,还有和朋友发生矛盾了怎么处理等等。
有一点体会,要让孩子尽快去听正常速度的英语,多听正宗的语音,避免语音受老师和家长的影响。虽然老师英语好,但毕竟比不上正宗英美国家的人发音正宗。
从方法上讲,个人感觉是,听和背是比较好的方法,多听可以形成一种对英语不思考直觉上的反应。背是在没有机会多交流的情况下一种补充,当你可以背的东西很多的时候,说话也就出口成章了。
二、敢于向前走,不要求学透
家庭里的学习可以不拘一格。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学习的时候,往往自我设了个限制。因为孩子是小学生,要找个培训小学生的培训班或者小学生的教材。这样,实际上限制了孩子进步的速度。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限制,从一开始就没局限于这一点。当然,你也不能要求他在学习后完全掌握。但是,如果你用小学生的材料教他,他永远不可能走快。
那一年看到报道一个小朋友背新概念的的故事,(后来知道就是也今天五年级的徐汇区的张羿翔小朋友),那时候人家已经将三册全背完了。我们也开始尝试着背诵新概念英语,每天晚上安排45分钟左右背。新概念二册和三册都背过。二册是在三年级上学期,三册是在四年级上学期背的。我在网上找到了新东方老师讲新概念英语的教学FLASH,非常好。就一直向前学,也没有复习。实际上后来并没有全背下来。也没有学过语法,但是他对语言的感觉已经有了。现在有时候遇到什么句子,他有时候就会觉得熟悉,哦,新概念里面学过的。
我觉得我们的经验是,不要追求学得非常透,一直向前走。语言不同于其它科目,就象我们说话一样,从小没人教语法,一样可以说得非常好。听别人说句话,也没复习的机会。下次也许又在别的地方听到了。多听,多背(以背代替说),多读。自己给自己营造一个语言环境。在学习后面的东西的时候,实际上你就在复习以前的,不管两者有没有关系。再花时间反复复习可能是浪费。
实际上,就算你上一个外教的口语班,由于难度不能太高,所以进度不可能快,所以进步就不可能快。
很多孩子能记住很多的电视广告,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记忆力非常好。我觉得,用记广告的记忆力学习英语,效果非常好。据说在12岁之前学好的话,可以有第二母语的感觉。
三、要多应用
由于条件限制,应用英语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个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们的孩子对于汉语的感觉,实际上并不仅是日常交流。电视电脑、读书等也是一种应用。英语要每天日常交流做不到,但可以模拟日常交流。〈大家说英语〉这个杂志以对话为主,风趣幽默。听别人天天谈话也是一种语言环境。
其次,用英语去学习其它方面的知识,看小说,听小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严格意义上,后来没有再学习英语,而是开始努力地去应用英语。我舍得买书,英语读物至少有二百本。买了很多的书,象妙语短篇系列,国家地理系列,还有很多的带光碟的简写的小说和童话。先后订阅了《大家说英语》、《空中英语教室》、《21世纪英文报》等。这些书报和杂志,有的是适合中学生小学生的,有的是大学生的。没有年级什么的限制,努力地看懂,适合就行。这些书报,既可以说是英语教材,也可以说是课外读物。因为内容非常时尚。看不懂也没关系,看懂多少算多少。经过读这些英文书报,不但巩固了英文,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在些东西,引导适当,孩子是很感兴趣的。奥巴马胜选的那一天,我把演讲的现场视频下载下来,告诉了他,他一回家就要看,看得非常兴奋。没有要求过他,他可以把最前面一部分模仿着演讲出来,是自然地被感染的。
四、参加些比赛的好处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和周围的同学比。而参加比赛可以知道别人学得也不少,学得好的,让他找到座标——在学得这么多的人里面,你并不孤独。不太好的,要知道自己还在差距。
比如哈里波特,原来就想给他买套英文版的看。因为虽然英语读物包括小说不少,但大都是改写过的。哈里波特这么流行,是让他突破读原版的机会。结果他说太难了,不想看。
去年暑假参加一个“我与世博共成长”的英语口语比赛,复赛的时候,有个小朋友说最喜欢的书是哈里波特,并且用英语和老师谈了很多书里的内容。结果比赛出来他就拉着我去买英文原版的哈里波特。这就是发现差距的过程。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的口语比赛,决赛的时候在舞台上还是有点紧张的。虽然紧张,但是由于语音和表达还不错,成为三个三等奖中的一员。这使他自信了很多。
哈里波特回家后一开始读得确实有些困难,读了一本就停止了。后来,我在网上找到了英文版的音频给他听。虽然没有继续读,但兴趣还是有的。就听他读过的那本,结果听上瘾了。其它几本是先听后读或边听边读的。现在让他读英文的报刊比如原版的时代周刊,虽然生词很多,但至少他敢读,敢猜词。
上海英文水平高的小学生非常多,几乎每次参加比赛都能看到高手。对于那个四年级通过中级口译的小姑娘,世界外国语小学的朱哲敏,在去年暑假参加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的时候遇到了。小孩子有时候不服输的,他听我说过很多次朱哲敏,所以一听到朱哲敏参加比赛很激动,说一定要打败她。结果,和朱哲敏一起成为了三个特等奖之一。这算是追赶榜样的一次。
英语比赛实际上在基础好的情况下,是不需要准备什么的。通过比赛,也是练习真正对话的机会,也锻炼他的自信。
五、坚持和趣味的结合形成的自觉
秦朗天坚持学习英语快四年了,坚持非常重要。不仅是坚持学习,而且坚持按照自己的方法向前走,坚持订立较高的要求,向上看。
当然,如果非常枯燥的话,不但他坚持不下来,可能我们家长也坚持不下来。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是非常关键的。
不能把学习当成负担,一旦感觉到孩子没有兴趣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原因,是教材问题还是学习方法问题还是引导问题。背诵新概念英语的时候,实际是很没趣味的,他也觉得非常枯燥。为了寻找最好的声音我在网上找到过至少五个录音的版本,包括美音的和英音的,找到听起来最好听的一个版本,并且允许他在听的时候在房间里在床上边听边乱蹦。后来听就成了一种不太累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无意有意的听。
像妙语短篇系列,里面其实都是一些小笑话和小品文之类的文章,小孩子读进去也会觉得有趣味的。去买英语小说的时候,都是他自己选择的,我基本不参与决策的。他自己选择的,自然会喜欢听喜欢看。
有时候,需要有些牺牲的,我买的英语读物中,也有些是回来后根本没看过了。没看过是一种浪费,但我觉得,只有足够的数量,才有足够他感兴趣的。十本看了六七本,我觉得也不错。如果只买六七本,有可能有三四本不喜欢看,就只能看三四本了。
坚持一段时间后,帮助孩子找到英语学习中的乐趣,就像看中文的小说和杂志一样的乐趣。英语就进入一种自觉学习的状态。
六、遗憾和失误
个人感觉,我们没有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也没有安排很多的培训班,因为我个人觉得在路上花很多时间很不值得。但是,由于家庭生活习惯的原因,父母都不太爱运动,所以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秦朗天的体育成绩很不好,原来跳绳根本不会。现在经过老师的帮忙,提高很快,可以达标了。我们现在注意在家里安排了比较多的运动时间。
另外,秦朗天也只是英语学得比较好,本来从小我觉得他最应当学好的是数学,但是他数学不是非常突出。参加的数学竞赛,除了个别比赛,大多数是三等奖水平。对于这一点,由于他没有参加课外的奥数培训班,只是偶尔自己做做题目。原来他对数学是很喜欢的,自己也喜欢做些有趣的题目。但是,由于练习得不够多,也没有参加专门的比赛培训,很难达到那种熟练的程度。对于这一点,我不能确定做得是不是正确。
语文成绩也不是很好,当然也不差。我觉得语文成绩长期来说是个积累的过程。我觉得老师写日记的作业非常好,既是语文,也是培养孩子思考和观察的过程。
最后,非常感谢学校让他有机会在班里当个小干部,当宣传委员并主持十分钟队会。在家里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的过程,是个十分宝贵的学习经历。而主持十分钟队会,对锻炼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他参加英语竞赛在台上的表现力,也是一个促进。
“只有足够的数量,才有足够他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