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Sammi8岁,学琴三年。今天上午练琴的时候,觉得练得很累(每天都练一个半小时),向我哭诉,边哭边说:“我觉得练琴很痛苦,每天都要练到9点多,学校作业也多,钢琴作业也多,我一想到练琴我就想痛苦又要开始了,我们班不学琴的同学,下午回到家,写完作业,吃了晚饭,就可以玩耍了,而我就没有玩的时间。妈妈,我想快乐地弹琴,但是真的很累,很不开心,这样我就练不好。”这是她的原话。
今年一月,原来的钢琴老师生孩子了,停了一个多月的课。开学后在培训中心找了一位男老师,20多岁,很严格,留的作业也多,如果孩子能跟上他的步伐,进步会很快。但似乎Sammi不能适应,作业多了,每天的练习时间从原来的1小时延长到的1个多小时,甚至是2小时,否则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每天放学,5点45分到家,赶紧写作业,7点10分吃饭,7点40分开始练琴,一直练到9点多,然后就是洗澡睡觉;天天如是。一个月下来,孩子有点怕了,累了(我也累),于是孩子就哭了。
Sammi哭了,我抱着她,像抱BB一样抱着她(她每天都要我这样抱她一会,她很喜欢),她一边哭,一边说,我沉默不语,因为我觉得她说得很对,因为钢琴,她没有玩耍的时间,我很心疼她。最终,看她哭得差不多了,我叫停了她,说:妈妈有一个这样的决定,把钢琴课改为两周一节课,这样每天练琴的时间就短了,也不紧张,练得也好,我们再慢一点,不着急,明天就跟老师说(周日上课)。”Sammi在我的解释下,明白了我所说的,笑了。我们还在钢琴笔记本上写了约定,还印了指膜,每两周一节课,课后做每天的练琴计划,一般每天练1-3项作业,每晚7点30分按计划练琴,8点30分无条件停止,这样她就会有1个小时的玩耍时间。
我写这个帖子,不是觉得孩子学钢琴不好(我是很支持孩子学钢琴的),而是想说,所有事物都是发展的,一成不变,坚持死理并不可行,做一样事情坚持是对的,但一定的变通和协调是必不可少的。希望孩子们能尽可能快乐地练琴。
原来的老师销假的话,还是要跟回原来的老师,慢是慢点,但孩子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