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天都来爸妈网转上N圈,今天决定把小楼盖在这里~继续在学习的路上多一份分享和指导~
女儿简介: 笑笑 女 2007年12月出生
一个月之前,在女儿成长的岁月里,我对她学习英语并没有系统的规划,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错过了最佳的启蒙时机.即使再遗憾错过就是错过了,还好,在一个月之前,我意识到了,于是决定改变并付诸了行动.
2012年2月22日
回顾一下女儿在这次准备系统学习之前对英语的接触和输入真的太少了:
6个月内,没有印象有英语的输入;
1岁-2岁8个月,最喜欢看巧虎,翻来复去的看,里面有不多的英文.
2岁8个月-3岁半,在幼儿园学习阳光幼儿英语,在家的时候会主动要求放VCD,但次数不多,每次不超过1小时.
3岁半--4岁.去年年中的时候,我知道了一种利用原版电影跟读的学习方法,觉得不错.不过建议孩子从五岁开始正式学习.女儿三岁半,所以就让女儿继续闲散的玩儿了.由于我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差,我决定自己先学,于是按照介绍的方法一周学一节课,每天一个小时.我学的时候,不强迫女儿跟着我一起看,但女儿有时候会主动跑过来和我一起看,她只是当动画片在看,并不跟读,我也并不要求她跟读,但是我自己是在跟读的(我自己不标准的发音不知道会不会起到反作用).我坚持的并不好,没有持续的学下来,去年下半年,基本上加起来只学了三个月.唯一庆幸的是,有时候不学,我会把光盘放上,当背景音乐.这段时间是女儿四岁前输入最多的阶段了.
女儿四岁生日过完,到了今年1月份,我有一次看到有别的同龄小朋友已经学了一段时间,而且也有不小的提高了,于是就决定不等五岁了,现在开始学吧(还是挺庆幸,没有真的等到五岁).于是2012年春节一过,我们便开始了正式的学习,女儿当时4岁1个月.我按照要求,让女儿跟读,女儿需要多次提醒才会读,不提醒的时候就不愿意读.当时还挺着急的,本来一周学一课内容,由于跟读不到位,延长到二周.女儿在中间确实出现了不愿意看迪士尼英语的情绪,主动要求看阳光英语.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是方法的问题.通过前段时间对英文理念的学习,才意识到这种输出对女儿来说是在抹杀最重要的兴趣.晚上回家,马上对女儿说:只要看就行了,你愿意读就读,不愿意读就不读.女儿有一种释怀的放松.(理念和方法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很庆幸,在刚开始的时候及时改变了.女儿现在完全当动画片在看了,很有兴致的主动在看.
PS:2月25日补充:磨耳+避免中英互译思维的形成
这几天笑笑在听启蒙或是在看迪士尼的时候,会偶尔问我中文的意思,如果当时有图片我就解释图片的意思。我认为知道中文意思的意义似乎并不大,虽然告诉她中文短时间会便于理解,但是长期来看会形成中英互译的思维。宝爸会刻意解释成中文,我已经把理念传输给他了。宝爷爷也会提出:“你知道这什么意思吗?”这样的问题。笑笑起步确实晚了,需要家庭成员共同营造环境才行啊。
-----------------------------------------------------------------------------------------------------------
这段时间一直在梳理学习英文的理念的,基于目前的理解,以及女儿的自身情况,制定了一个简单的学习计划,在实践中不断补充,调整和完善.
2012年以输入为主,至年底,累计输入达到1000小时.
PS:2012年2月25日补充:立体学习
之前的计划是只进行单纯的输入,后来通过学习,觉得笑笑现在的年龄4.2岁,只进行单纯的输入已经不行了,要立体的学习了!总结了别人的启蒙经验
2岁以前,听力输入(发展认知,学会把图形与简单的英文表达对应起来).
2-4岁,继续听力输入+情境对应(动画片+原版书)
以上二个阶段以绘本为主,辅以孩子喜欢的分级读物.
4岁,是阅读敏感期,前期输入不够,情境对应训练不够,需要继续.
4岁以上,学习Phonics,同时加大自主阅读量,尤其重视加大同一级别的阅读量.
如果4岁以上刚刚起步,则可以几步同时进行.按照原版绘本亲子阅读三步曲:
用2-3个月的时间,先加大听力输入
培养阅读兴趣.
开始学习Phonics
进入自主阅读阶段
----------------------------------------------------------------------------------------------
输入时间的大致安排:
周一至周五,早上20分钟,晚6点-8点半2.5个小时,睡觉前10分钟,小计3个小时.其中1.5小时专注听或看(以后读绘本的时间也算在内),1.5小时做为背景听.3*30*10+3*8=924小时
周六和周日,早上20分钟,上午30分钟,下午30分钟,晚6点-8点半2.5个小时,睡觉前10分钟,小计4个小时.其中2小时专注听,2小时做背景听.1*8*10=80小时
2月份以来到21日,已经实现了每天不低于一小时的输入并没有累计在内,加上这些和1月份断断续续的听,大致核算下来有30小时,计划输入的时间总计:924+80+30=1034个小时,基本可以达到1000小时的要求.
我不知道是不是规定了一个数字会变得急功尽利,我想我不会为了完成时间而让女儿被迫听,一切以保护她的英语兴趣为前提.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不适用,我会及时调整.
以上并不是要求孩子的,因为我确实是一个懒妈,用数字来做为辅助的推动工具,于我来说,是对自己的一个推进方法.
输入的资源,以目前手上现成的资源为主
PS:2012年2月25日补充:减少重复次数,增加不同内容的输入
这几天学习的另一个收获是10本书读100次,不如100本书读10次的理念。所以准备减少迪士尼的重复次数,多加入一些素材的输入。迪士尼我发现一个不足的地方是故事的连续性较差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每天看什么的权利交给笑笑,我只负责提供同一级别的素材。
-------------------------------------------------------------------------------------------------------------
1.迪士尼神奇英语
共32课,每节课20分钟.现在看到第三节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每节课都听了至少10遍,第一节估计前后累计共听过15遍了.女儿似乎并不排拆重复.决定还是继续听后面的课程,重复的次数减少,暂定以一周二节的速度推进.大概可以听4个月把全部的内容听一遍.我自己做了这样的计划,是为了能够持续的进行下去,如果没有一个计划,我觉得我会欠缺行动力.
之所以决定继续听下去,我觉得这套教材也许不是最佳的输入资源,但是目前来看,女儿还是喜欢的.女儿看过米奇妙妙屋中文版,对迪士尼里出现的人物很多都见过,这是一个兴趣的切入点.另外我觉得配音演员的发音很纯正,说话语气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也许正是吸引孩子的地方,另外每集中间还会穿插歌曲,多元素的教材了.还有一个想法,迪士尼的经典动画太多了,很多片断都穿插在这套英语教材中.正好前几天看到,就买了一套原版英语配音的经典动画集.看完这套教材以后,再看原版迪士尼经典英语动画片,我想,她看到了熟悉的人物,接受起来应该会更容易.
PS:2012年3月22日补充:迪士尼最近看的机会明显少了.目前还只看到第10集.前面几集反反复复的在看.
2.启蒙英语
放了几天启蒙英语了,女儿挺喜欢的,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唱.我这是下载的,视频还没有研究明白,现在只能在网上放,我准备让女儿看二遍后以听音频为主.保护视力.没有明确的学习进度,就是每天有时间了就放一下.
PS:2012年3月22日补充:视频版也找到了,目前启蒙1很熟了,这几天主要看启蒙2和启蒙3,也在听相应的音频.
3.孩子们的录音
孩子听孩子的声音会觉得格外的亲切,这几天一直和启蒙英语一起放,听音频,每天有时间就放一下.
目前主要是通过这三种资源先输入着,基本上涵盖了动画片,英文歌曲,歌谣,故事等几种形式。以前也找了不少资源,确总是没有一个系统的实施,现在不要把精力放在寻找资源上了,要放在实施上了。行动起来才行,不怕慢,就怕站啊。
PS:2012年3月22日补充: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不断的在增加内容,改进方法.
4.最近增加了米奇妙妙屋英文动画片的输入,笑笑看过中文版,对于英文版不排拆,目前已经看到第8集.前面1-4集有重复看,昨天本来想重复看5-6集,笑笑约定往后看,于是看了7和8.
5.leapfrog也看过了字母工厂,总体来说还是很喜欢的.我陪着一起看的时候,兴趣很大.
-------------------------------------------------------------------------------------------------------------
笑笑昨天(2月21日)接触了STARFALL网站,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但是我没有将这个列入计划内,愿意玩就玩一下。这个放在以后再重点关注。今年就是以听,以输和为主。
其他资源,我再慢慢筛选,陆续提供给笑笑。学习的理念,我还要继续学习,继续梳理。现在总结一点:笑笑的输入不够,其他放在后面,先输入再说。
PS:2012年3月22日补充:实践证明,笑笑非常喜欢这个网站,基本上每天都要玩一会儿,主要以ABC为主,A-Z已经全部玩了一遍,目前自己喜欢哪个就点哪个重复在玩.特别喜欢每个字母最后面的游戏,有时候会连着玩几遍.
也许我的想法还有很多欠缺或不正确的地方,有需要更改更正的地方,再进行修改.也希望大家多帮忙,多指点.
多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对于该学哪个,让孩子参与进来,这样会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什么样的资源该精听精读,什么样的资源该泛听泛读,一张盘放一遍还是连续放几天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做主就好。每天的时间控制好,具体放的内容,就让孩子自己做主好了.
泛听不等于不加选择地把资源一股脑地都扔给孩子,给出一个区间,上下之间有一个跨度,孩子自己去选择高的还是低的。每过一段时间,要对这些资源进行调整,提供他感兴趣的东西,立体的给予其他资源。孩子对资源的选择,一定是和他的认知能力相适应的,尊重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在规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去选择,这些都是内在建构的过程。而建构就是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发展后劲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