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清_JJ 于 2012-3-27 14:24 编辑
最近开始上来爸妈网看看,才发现我这做妈还真是做得太懒散了。
上学前,因为我们双职工,也没老人/亲戚在悉尼可以帮忙,所以女儿从9个月大就开始去托儿所。学会叫爸妈后第一个会说的词就是“more” – 因为在托儿所lunch吃完一份还想吃多一份所以学会的。对于女儿的语言,坦白说,上学前我们都没去抓(汗一个)。在家里我们是说四种语言:国语,粤语,英文和上海话。我和LG希望女儿掌握国语,粤语和英文(LG自动放弃了教上海话,因为在家里挺少说)。在托儿所,她是中英文都说,但是跟中文小朋友熟一点,毕竟那些家里是英文背景的小朋友英文程度会比她好,多少有点距离。在家里,她跟我们说什么语言,我们就用什么语言回答。另外因为我妈(不定期地来澳洲呆呆),和请的钟点阿姨都只会中文,所以她也就得跟着说中文。就这样,我们任由她的语言自由发展,结果就是:一句话里可能会含有三种语言;上学前读和写的就只会26个字母和自己的名字(还是幼儿园里教的),英文口语基本能应付,听得懂老师的简单指示。我想爸妈网的不少爸爸妈妈的孩子都比我女儿英文好。至于从小就得开始的亲子阅读,也就只是偶尔为之。看看爸妈网的爸爸妈妈们,可真是厉害,亲力亲为,让我这个做妈的汗一把。这“放养”一直到上了kindy后才有所改善。
还记得Kindy开始后的那两三个月,说起阅读就头痛。每晚从学校带回来一本书(也就是大家说得“reader”),刚开始的时候是最简单的,才level 1,每页就一到三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更多的是focus在对图画的了解。每晚就这个阅读可以折腾半个小时以上,也没见进步多少。后来老师说,不用这么stressed,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逼得越紧,小朋友就越抗拒。得在促进阅读技巧和培养兴趣间取个平衡点,不能操之过急。每天带回家的reader应该是孩子能独立阅读的level,99%的单词都会,并且能理解书中的内容。读懂一本书,不止是会里面的单词,而且还要理解书中的内容- 孩子能用自己的话把书的内容重复一遍,并且能回答老师/家长的问题。老师/家长不仅根据书的文字,还根据图画的内容发问。问的问题,有的是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有的是答案需要孩子自己推敲出来(具体看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学校,老师用同样的方式给孩子做阅读测试,看看他们是否需要升/降级,用的是PM benchmark (Reading recovery level)。也就是这段时期,我买了不少reader,故事性和科普类的都有(因为女儿喜欢fairy类的和恐龙类),其中包括一套Oxfordreading tree的read at home,大概是6个level,里边的故事挺funny的,总共36本(如果没记错的话)。
另外老师还建议,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多交流,而问的问题不是就一句简单的“whatdid you do today?“而是围绕5个W和一个H问 – who, what, where, when, whyand how.然后从孩子的话语中找到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扩展,同时对于她做的好事或achievement给与肯定,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可以促进孩子与父母交流的兴趣,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也就是从Kindy这一年开始,课外亲子阅读才真正成为家里的一个固定节目(非课外类的-学校指定的,当然也得妈妈跟足全程,周一到周四缺一不可,还要我签名呢)。说句唠叨话,从头到尾都是我这做老妈的在忙,孩子的爸爸就……他的是关心,我的是操心。课外的亲子阅读,我们是分两类的:孩子可以独立阅读的和高于她的level的。书的内容她可以独立阅读80%以上的,都是她读给我听,然后我们互相就书的内容问问题。高于她的level的,就我来读,重复的次数按她的意思,读后我会问些简单的问题。但如果是bed time reading,我读完后通常不会问问题。
一年后的今天,也就是year 1的第二个月,她已经开始读一些入门的chapter book,如magictree house,开始慢慢从绘本过渡到chapter book. Dolch sight word (学前到三年级),都会读了,80%的她可以拼写出。也开始喜欢写小日记和小故事,碰到不会的词自己查字典(低年级的),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记得她曾问我一句话-为什么要看书?我回答:foods are for your body and books are foryour brain,你想想,如果不吃东西,你的身体会怎么样。然后她就一副“原来如此“的样子。
其实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我觉得我这做妈的也在学习,总结经验。
1. 要清楚孩子的兴趣 - 通过女儿在图书馆借的书,通过与女儿对书的内容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我可以了解她喜欢什么以及她的喜好的改变。所以女儿看过的每本书我都会看。当然,书就像食物,不能只看某一两个类型,所以还要慢慢引导她去看更多不同类型的书,所谓引导就是在无压力,她不抗拒的情况下。从不逼她看她不喜欢或者抗拒的书。
2. 当说到大量阅读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到”量“,但是”质”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我女儿这种被老师成为airy fairy的类型 - 心不在焉,容易思想开小差的。如果一本书她只是读一遍就算了,多半机会是她转头就忘-典型的左耳入右耳出。所以我会经常在读完书后跟她讨论书的内容,而且不少书也是读了一遍又一遍,绝不为追求”量“而匆匆读完就算。
3. 关于reader分级读物,觉得对于入门时很有效,尤其像澳洲这种没有教科书的教育。但是一旦阅读上轨了,就不能只看分级读物。就如婴儿刚出生时要吃奶粉/母乳,但是5,6个月大的时候就得加辅食,因为奶粉/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孩子对营养的需要。另外非reader的儿童读物,比reader内容题材更广泛,更优秀。也因为陪孩子阅读,我才接触到不错的儿童作品,估计比我小时候看的还多。
4. 在阅读入门时,家长陪同是重要中的重要,绝不能指望放个音频,给孩子个书,做家长的就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5. Year 1学习比Kindy的要抓得紧,加上学中文学舞学画,我们双职工,还有个老二,所以我就定下时间表,什么时候做什么都写得一清二楚,那就可以确保每天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阅读成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就像每天都得吃饭、睡觉那样的理所当然,而不是一种负担。
现在,女儿的阅读上轨了,从而也促进了她口语和写作的技巧。于是,学中文成了我们下一步要抓的了。
上边说的有点唠叨,希望各位不要介意。也欢迎各位爸爸妈妈来拍砖的拍砖,交流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