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转自茜妞园内的老师手记
最近家长们都在问一个问题,放学后孩子在楼下玩,发生了问题我们成人如何来解决?家长们所用的方法基本上都是:
1.不管孩子,让他们自己处理;
2.家长不知如何办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3.家长参与进来,直接找自家的孩子说理或较强势的孩子被自己的妈妈打压下来......
不用想结果就是不圆满的。
那么遇到问题时我们如何来解决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只有遇到问题,他才能会被问题困住,想去解决,这个过程就是孩子的一个成长过程。例如:有的家长一遇到问题,就往极端想,感觉孩子像纸糊的一样,轻轻一碰就破了。
其次,要考虑孩子的年龄,语言发展水平及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1.如果发生问题的是一个大孩子和一个小孩子,那么,我们可以先在一边观察,看这个大孩子能否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可以,那么我们成人就不必干预进去,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虽然,这时,小孩子可能会被大孩子的语言所诱惑,会出现一些不公平的交易,但这是孩子的自我解决办法!例如:大孩子可能会拿一根树枝换一个小孩子的汽车,在小孩子的眼里,他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换了一个自己满意的物品,因为孩子的内心不像我们成人那么固化,我们看的是物品的价值,而孩子在意的是物品对自己的用途!如果发现大孩子对小孩产生伤害或恐吓,那么,我们成人就要去干涉了,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2.如果发生问题的是两个大孩子,那么我们成人就要放手去让孩子自己解决,但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成人在一边观察,好及时给与引导及帮助。
3.如果发生问题的是两个小孩子,那么我们就要处于半干涉半独立状态,为孩子建构一个解决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思路!例如:最常见的就是两个小朋友抢玩具,一个会处于强势(A),而另外一个就会处于弱势(B),B可能会因为没抢到而大哭,一般会出现这种状态,B家长会抱着B,A家长也会开始给A宝说理,结果就是(1).A宝可能说不通继续玩,B宝依旧大哭.(2).A宝在成人的干预下很不情愿给B宝,B宝不哭,但内心不会感谢A宝。那么遇到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来看东西是谁的,谁先拿到的,在这两点之上可以先来解决一下问题,如果在这两点之外,那么,我们就要先来安慰B宝的情绪,理解他,认可他,把他内心的情绪用语言给讲出来,帮助他排解一下,之后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来找A宝解决问题,这是为孩子提供示范,下次如果在遇到同样的事情我们在安抚孩子情绪之后,要问孩子需要我们如何帮助他?这是帮孩子整理思路,如果孩子还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那么,我们依旧帮助他解决,直到孩子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最好A宝的家长不要参与,否则,A宝会出现两种状态a.顺从b.故意对着干。
最后,我们成人:
1.要做一个观察者,要时刻观察到孩子的状态,不要听到哭声后才开始关注孩子,这时,你会由于不知道问题是如何发生的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理解孩子当时的感受,让自己的感觉和孩子连结在一起!这样孩子会找到情感归属!
3.放下我们成人所谓的虚伪的面子!
4.不要只看到事情的表面!遇到问题,多深入去想一想,
相信我们做好我们成人的角色,那么我们也将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