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探秘西双版纳百岁老人之乡(组图)
玉喃丙 100岁 曼掌宰村委会曼凹村民小组

咪玉金 102岁
景讷乡大寨村委会纳扁老寨

叶都 102岁
曼戈播村委会曼戈播村小组

玉种 103岁
曼达村委会曼达三组

波坎 109岁
沙药村委会南西村

岩叫 103岁
曼播村委会曼播村民小组

岩在温 101岁
曼景罕村委会曼景罕村民小组

咪涛康朗少 108岁
曼掌宰村委会曼洒村小组

玉罕儿 100岁
曼播村委会曼格村民小组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的一些乡村,人活百岁已不稀奇。
资料显示,该市今年健在的百岁老人有29位。在该市嘎洒镇,80岁以上的老人有868人,其中90至100岁老人近100名,百岁老人有9人,而这只是一个人口不到8万的小镇。为此,景洪市正准备向国际自然医学会申报“世界长寿之乡”,并同时申报“中国老年人宜居城市”。
异于其他地方的是,这里的百岁老人大多能生活自理,而其中的很多人还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甚至下地干活。
景洪市的百岁老人为何会这么多?
除了生活规律、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老生常谈”,我们在采访中还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景洪市位于中国5大长寿带之一云南潞西—勐海—景洪长寿带上;部分地方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6%;这里有优质的地热以及水资源……
而更重要的是,当地在关爱老年人工作方面内容丰富,而当地政府在环境保护上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考量,比如,在招商引资上只选第三产业,不选工业,想来嘎洒投资的企业,都必须通过环评才能落地……
这或许也是百岁老人如此众多的原因之一。
景洪百岁老人群像:他们有的 能操持家务,有的能下地干活

岩在温的傣族武术步伐稳健、动作有力

咪玉金的党员证书

波坎时常会帮家里人下地干活

能歌善舞的玉喃丙一听到缅寺里的鼓声就会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

  假设提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百岁老人是什么样子?可能很多人都会回答:卧病在床,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但景洪的百岁老人们却异于常人想象。
在走访过的10名百岁老人中,除了一名因腿部骨折不能行走外,其余9位老人皆是行走自如:109岁的哈尼族老人波坎尚能下地干活,108岁的傣族老人咪涛康朗少每天还能烧火做饭,101岁自称是“末代傣王保镖”的岩在温还能表演武术,100岁的傣族老人玉喃丙还能轻歌曼舞……多位百岁老人还坚持自己洗衣服、带重孙、做家务,而大多数百岁老人还能与年轻人自如交流,毫无障碍,有的百岁老人还能识字诵经。
109岁老人波坎
生活这么好,还想活10年
“我还想再活10年,现在社会很好,生活也过得好。”109岁的波坎一边说一边乐呵呵地笑,嘴里唯一的一颗牙齿时隐时现。
波坎是一名哈尼族老人,他所在的沙药村委会南西村,是一个哈尼族村寨,村子离景洪市有20来公里。从市区来这里的路不好走,坐“摩的”一般要1个小时。
虽说是个哈尼族村寨,但掩映在一片绿色的南西村却是清一色的傣家吊脚楼。南西村村后山高林密,房前泉水叮咚,鸡鸣狗吠,安宁祥和。站在村子里,竟可以看到20公里以外的景洪市区。一名看起来不足90岁的老人,站在一栋老旧的吊脚楼前,手扶着竹制栅栏,微微弓腰,背对着太阳,神情安详。
吊脚楼里走出一个二三十岁的男青年。听说记者来采访百岁老人,他就指着门口晒太阳的老人说:“就是他。”男青年叫大然,是老人的孙子。老人名叫波坎,见有客来,也转身招呼,指着屋里请记者进去。
波坎老人戴着一顶蓝色帽子,穿一件深蓝色上衣、一条黑色裤子,精神矍铄,眼睛清澈,走起路来步伐轻盈。一楼到二楼的木制楼梯,倾斜度达到60度左右,但他上上下下轻松自如,不用拐杖也不用人搀扶。波坎的孙子大然说,波坎老人视物有些模糊,说话的声音也要大一点他才听得见,但他能不用拐杖能连续行走3公里左右。 他还能帮家里犁地、劈柴、煮饭、割菜、采猪草,还可以背20来斤东西。
“他的饭量有点大,和年轻人吃的差不多,饮食荤素搭配,但素的吃得多一些,还爱吃辣子。”大然说。波坎老人每顿饭前都要喝点酒,一天加起来要喝2两左右,他还喜欢吃鸡肉煮稀饭,只要想吃就煮了吃。
波坎老人每天都要睡2个小时左右的午觉,晚上一般八九点睡觉,“早上鸡叫的时候醒,但不起床,等鸡叫过了再睡一会儿,6点左右起来。”老人说。波坎老人的孙子和晓吴都说:“波坎老人身体很好,从来没有去过医院,不打针也不吃药。”平时他喜欢在家门口不停走动,还喜欢晒太阳。
记者要给波坎老人照相,老人整理了几下衣服后坐到了门前,让他笑一笑,他就努力张开嘴嘿嘿地笑起来。照完之后,拿像给他看,他又是一副很开心的样子。他指着自己的嘴说:“老了,只剩下一颗牙齿了,不好看了。”11点左右,波坎老人的老伴认真(小他32岁)从地里回来,记者让认真和波坎一起照相。认真有些害羞,不想照,波坎在旁边调侃说:“照个相,有什么害怕的。”
波坎在家闲不住,他说他想去芋头地里看看。记者也跟了去。过水沟,走田埂,老人的动作竟像年轻人一般敏捷。在地里,老人手握锄头,有力地挖起土来,让人不敢相信他已经是一个109岁的老人。
波坎的孙子大然一定要留记者吃午饭,并早已杀了一只鸡煮着。中午的菜有鸡肉、甜笋、竹虫、青菜、冬瓜煮鸡、自制番茄酱。大然说,平时家里就吃这些,年轻人吃什么波坎老人就吃什么。同席的沙药村委会主任晓吴介绍,甜笋、竹虫都是野菜,青菜、冬瓜、番茄虽然是自己栽的,但从不施肥、从不打农药,和野菜差不多,鸡也没有喂过饲料,都是自己找食吃。所以,吃的东西都算是生态的。
101岁老人岩在温
自称“末代傣王的保镖”
10月23日晚7点30分,嘎洒镇曼景罕村委会曼景罕村,101岁老人岩在温坐在凳子上。老人留了个寸头,穿一件深灰色衬衣,双手放在膝盖上,手腕上戴着一块表,眼睛平视前方,有些警觉。见记者来,用汉语请记者坐。78岁的老伴玉香坐在他身边,玉香是他的第三任妻子。
岩在温老人很突然地用手指向头顶上的一幅画像,说这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画像已经有些陈旧,像已贴了很久,说是政府部门的人来看望百岁老人时送来的。
老人看起来身体很好,也很精神,举手投足间,有点像六七十岁的“年轻人”。他平时喜欢种菜,家门口的一片葱就是他种的。去前年,他还能做很多活,每天像年轻人一样,早早起来,到水田里看看,收收谷子,也帮助家里收橡胶,但今年来身体不怎么好了,经常会感觉点昏。
岩在温老人饭量还可以,最喜欢吃青菜。也喝点酒。据说10多年前,他还有过一次“死去活来”的经历,他突然“去世”半个多小时,家人以为他真的不行了,通知了很多亲戚来,但此时他有了气息,并慢慢坐起来,说:“我不想死了,我还要活,喝酒吧。”然后站起来,端着一杯酒与大家一起喝。
老人的眼睛也还好。为证明这一点,他特地找来一本傣文经书,念了起来。他平时还很喜欢看电视,最喜欢看本地的傣语台和中央电视台。老人根据电视上的图像“判断”,说现在社会变化很大。
老人还有很多传奇的经历。他说他做过末代傣王孟罕勒(汉名刀世勋)的保镖。1949年,孟罕勒曾因不理解政府的政策,出走国外。当时他作为警卫排长,带着一队人马去找回孟罕勒。步行3个多月,终于找到孟罕勒。他们在缅甸呆了个把月,他还到缅寺佛塔给孟罕勒当过替身,后来是政府用大象把孟罕勒接回来。老人请记者到昆明后告诉孟罕勒,说当年找去国外找他的那个老人还在。(刀世勋本人也有过相关回忆,但没提到过保镖。)
岩在温老人年轻的时候,跟一个傣族老师傅学过傣族武术。采访时,他还向在场的人表演了一套傣族武术,步伐稳健,动作有力。村里人说,前些年他还跳得起来,他年轻的时候,五六个打不过他。
100岁老人玉喃丙
能歌善舞又爱美
不远处的寺庙里响起了有节奏的鼓声,原本安静的玉喃丙站了起来,举起手,踮起脚,她又要跳舞了!
玉喃丙今年100岁,是嘎洒镇曼掌宰村委会曼凹村人。10月22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她家时,她还在睡午觉。我们不敢打搅她,但她42岁的外孙女玉喃说没事,上楼把她叫醒。数分钟后,玉喃让记者上楼。一位穿着白色上衣、花色裙子的漂亮老太太出现在我们面前。值得一提的是,她的额头上方还有一撮新长出来的黑发。玉喃说,玉喃丙老人很爱美,平时穿衣服十分讲究,要穿新的,而且每天要换,还会拿重孙女的化妆品来擦脸。她以前是用淘米水来洗头,但现在“赶时髦”,用洗头膏洗,衣服也不再用洗衣粉洗,而是用香皂洗。
除了这些,玉喃丙老人还有一些有趣的习惯, 比如她上厕所不在家里面上,常趁家人不备跑去3公里以外找女儿。老人平时喜欢唱歌、跳舞,每次听到寺里的鼓声,老人就会情不自禁地舞蹈起来;电视里有人唱歌,老人也会跟着唱,而更多的时候则是想唱就唱。老人还喜欢收藏点手电筒、花碗之类的小东西。
记者见玉喃丙老人身体不错,请她表演一段舞蹈,她就站起来,有节奏地翩翩起舞。看她跳舞的神态,根本不像一个百岁高龄的老人。玉喃说,老人跳的是鼓舞,就是在缅寺里跟着鼓声节奏跳的舞,她跳得还是比较规范的。玉喃让玉喃丙老人唱一首歌,玉喃丙老人害羞地摇摇头,说不唱,但还没过1分钟,玉喃丙老人哼起了歌,还一边唱一边跳。玉喃说,老人唱的是傣族歌和一些山歌。有时候玉喃丙老人在外面看到别人跳舞,会说“跳舞我也会”,然后就跳起来。采访中,玉喃丙老人还坐到缝纫机前,说自己能穿针引线,但因为没找到线,她没穿成。
下楼照相,玉喃伸手去扶玉喃丙老人,结果玉喃丙老人把玉喃的手推开,说要自己走,随后噔噔噔地下了楼去。照完相,一家人看相机,开心、爽朗的笑声,一下子弥漫了整个屋子。
108岁老人咪涛康朗少
天天洗温泉,最爱番茄酱
每天出门泡温泉,身体不好出不了门,也要让家人把温泉挑回来洗。一个100多岁的老人,就这样不分季节,不论时日,天天与温泉“为伴”。而且每次洗温泉都是自己动手,从来不需要别人帮忙。
这位老人名叫咪涛康朗少,今年108岁,住嘎洒镇曼掌宰村委会曼洒村民小组,村子离镇上只有1公里多路程。今年初,该村委会还有3位百岁老人,但9月份有一位110岁的老人去世了,现在就剩下咪涛康朗少和另一位100岁、名叫玉喃丙的老人了。
10月21日下午3点,记者一走进曼洒村,就立刻感觉到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的水汽。后来听咪涛康朗少的女儿玉丙介绍,在曼洒村的边上, 就有一大塘温泉,每天都有很多人去泡。
咪涛康朗少和自己的女儿玉丙住在一起,玉丙今年59岁,是老人的第九个孩子。她们住的房屋是老式的土木结构吊脚楼,瓦房,与近旁的新式洋房比起来,显得有点简陋和陈旧。玉丙说,咪涛康朗少老人原是和“老十”住在一起,后来“老十”在别处盖了洋房,让老人也跟着一起去住,可老人说不去,她只住吊脚楼。于是玉丙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任务。
到咪涛康朗少家时,她刚刚睡过午觉,正等着玉丙挑温泉回来洗澡。见有人来,玉丙没去挑温泉,她把老人慢慢扶坐在门外的一张竹椅上,并介绍情况。玉丙说,咪涛康朗少老人一直有洗温泉的习惯,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每天都坚持洗。以前是她自己去洗,但自从一年多前她摔了一跤后,家人就不让她去了。现在是每天把温泉挑回来洗。
玉丙说,一年多前的一天,她有事外出,就留了母亲一人在家,后来母亲要煮东西吃,下楼去拿柴火,不小心摔在地上,摔得额头上全是血。母亲自己找了块毛巾捂在额头上,四处找人,后来是一个重孙看到后把她送到医院的。此后,家人再不让她到外面洗温泉,也不怎么让她出门了。而那次在西双版纳州医院看病时,医生说咪涛康朗少老人至少还能活5年。
玉丙在和记者说话的时候,咪涛康朗少老人在旁边插话。她说自己一生只摔倒过3次,而这一次是最重的。还有一次是把脚摔破了,缝了20多针,当时医生都说她年龄大,怕伤口长不好了,可才从医院出来10来天,伤口就恢复得好好的。
玉丙说母亲的记性特别好,村子里上了点年纪的,比她小几十岁的,她都能叫出名字。她现在5代同堂,有血缘关系的后代100多人。在她摔倒后,哪些人来看过她,哪些人没来,她都记得。老人还认得人民币面值,100、50、10块的,她都认得。
虽已是108岁的老人,但咪涛康朗少还能砍柴、烧火、做饭、洗衣服,女儿每天早上会从外面端一碗米线或米干回来给她吃,她都要烧火重新热一道。她平常的饮食都以传统的傣味为主,肉吃得很少,青菜、白菜、小米菜、蕨菜、苦凉菜等蔬菜,吃得稍微多些。她喜欢吃的是番茄酱。她自己用熟透了的番茄放在火上烧,然后弄碎了放点其他的配料,就成了番茄酱。
咪涛康朗少穿的衣服都是自己洗,女儿帮她洗她还不高兴,她怕年轻人嫌她脏。
下午4点半,记者来到村头的温泉,这里水汽蒸腾,时有笑声,暖意融融。温泉被分成两个池,一边男用一边女用,中间有栅栏隔开。
102岁老人咪玉金
西双版纳年龄最大的党员
采访期间,景洪市老龄委办公室主任玉涛介绍,在景洪市景讷乡大寨村委会纳扁老寨,有一位102岁的老党员咪玉金,经组织部门查资料对照,是目前西双版纳州健在的年龄最大的党员。
景讷乡是景洪市最远的一个乡,离景洪市区有90公里路程,坐中巴车单程就花去两个多小时。景讷乡民政助理岩三自豪介绍,他们乡只有1万人口,百岁老人最多的时候有11人,现在还有5名,百岁老人在全州比例最大。
24日下午2点,102岁的老党员咪玉金正好在家。自今年4月以来,咪玉金一直哮喘咳嗽,身体不好,虽然打了些针,还吃了药,但一直不见好转。2个儿孙把她从屋子里扶出来坐在凳子上,她还听得清旁人说些什么,但自己基本不能说了。
咪玉金的家人拿出一个袋子,里面有几个鲜红封皮的本子,有农村贫困党员困难补助证、党费证、低保证,还有咪玉金的身份证。身份证上显示,咪玉金的出生年月是1909年1月20日,虽然离102岁还有2个月的时间,但在政府部门的资料上,都把她统计成了102岁,乡政府干部说,这是虚岁。在一本20世纪90年代初的党费证上,介绍了咪玉金入党的时间是1958年3月,其时她已有49岁。党费证上记录了咪玉金每次交纳党费的时间和数额,还有收款人。乡民政助理介绍,直到现在,咪玉金老人还坚持每年交纳党费,1个月8毛钱,有时按季度交,有时按年交。她走得动的时候,都是她亲自去交,现在走不动了,家人代她交。
因为咪玉金老人的身体实在虚弱,已不能亲口介绍自己的经历,记者也不敢让她长时间坐着。但是从其家人、乡民政助理,及景讷乡前党委副书记李应德的介绍中,听到了她有些传奇的人生。
咪玉金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傣族农民家庭。3岁时,她父亲病逝,11岁时母亲也撒手人寰。童年的咪玉金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领着弟弟、妹妹,在土司家做佣人、在邻居家打短工,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艰难度日。1929年,咪玉金嫁给了本村青年波玉金。
1955年,咪玉金在赶集时开始学讲汉话、学唱工作队教唱的革命歌曲,她一口气可以唱好几首。她跟随工作队发传单、做宣传、唱红歌。从那时起,她经常帮助民族工作队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西双版纳解放后,咪玉金积极参加“清匪反霸、退租退押”运动,并领到了土地和耕牛,她对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土改中,她是积极分子,她被评为土改功臣。在建设农村政权中,她被选为大寨大队的妇女组长。1958年,在鲜红的党旗下,她庄严宣誓,成了当地农村中第一批共产党员。
1968年,景讷公社修建云盘水库,59岁的咪玉金带领全村党员、村干部、群众投工投劳,挖沟、填土方,为参加建设的群众送水、送饭,处处有她忙碌的身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咪玉金把党中央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计划生育的国策翻译成傣语,并采取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出墙报、写标语、跳傣舞。


2009年,该村成立联合党支部,活动场地就设在纳扁老寨,每次开会,咪玉金主动建言献策,提出将保护水源林和民族文化,重视教育、发展庭院养殖和林下种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咪玉金还倡导该村妇女继承传统织锦技术,利用农闲在家织锦、刺绣,有时间她还亲自到场传授指导。
村党支部共有9个党员,每次过组织生活,咪玉金总是第一个到场,每年按时参加党组织活动。今年3月,村党总支换届选举,她年岁已高,行走不便,就让重孙用手扶拖拉机载到村委会,亲自投上庄严的一票。
(李应德对

健康美容瘦身版
3321 查看 1 收藏帖子 (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cherry

    2011-3-27 23:48:18 使用道具

    赞叹,人活的简单,就是一种幸福,所以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