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拜读很多帖子,很多妈妈采取的英语亲子阅读的方法都是先英文读一遍,再中文读一遍。
对此,我想简单说一下我在这几个月亲子阅读中所获得的认识---我才刚刚开始,也并没有什么带领孩子在英语学习路上成功的经验,所以这里,我并不是想说服谁,也就是分享一下我认为有道理的理论,同意这个道理的家长也许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不同意的请忽略我的叨叨。

我们在参加课外辅导班时,老师给讲了一个理论,我觉得有道理。
比如在给婴儿识物苹果的时候,你也就是那么直接的说这是苹果,最多加上解释“苹果就是红红的大大的甜甜的很好吃”;其实英语也是一样,不要告诉孩子苹果就是apple,apple就是苹果,而是指着苹果说,this is apple.
这样有利于孩子把英语apple和这个物体形象对应起来,一看到这个红色的水果,脑子浮现的音节是apple,而不是在脑子里做一遍转换,这个是苹果->apple

时间太晚要睡了,先简单唠叨这么几句哈。

1848 查看 16 收藏帖子 (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93776940

    2012-4-10 01:41:06 使用道具

    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孩子越小、父母亲子时间越多、越是初期启蒙阶段,越容易做到。相反,如果孩子年龄渐大,或者父母陪孩子的时间不是十分充裕和固定,或者启蒙到了一定阶段后续发力期,这个方法实施起来就显得有点束手束脚了。
    我虽然发过一文说我孩子用中译英起步。实际上,主要针对的正是这种讨论,选择了一种表述方式。其实,在我的主要原则里面,不存在这些大的区别。我个人更加强调亲子和无原则。
    我更加看重顺服孩子本身的意愿,而不是我们想当然。孩子喜欢,比什么都重要。至于说怎么样才能效率最大化,怎么样才是正统的步调,什么样才是标准做法,这些我不感兴趣。我一向遵从亲子这个原则为先,而不是效果这个目的为主。
    看视频或者绘本或者亲子口语的时候可以翻译,也可以不翻译。主要原则仍然是亲子原则。不要受到亲子英语论坛那些死板的指导原则所束缚,其实我们一切的一切都是个体化的。随心、随性、随个体,比去搞什么标准化流程都更重要。我甚至在我值班的时候,允许我孩子看中文,但是我告诉她,中文是给英语不好的孩子看的,英语好的孩子看中文是不算奖励项目的。而其实我不在家的时候,她看中文的总次数加起来不会超过3碟次。这是近20碟片,104集的前后8个多月的时间内。所以,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不要被所谓的先进的理论束缚,怎么适合自己,怎么适合孩子,我们就做,这才是最理想的最个体的亲子原则。
    很多时候,无招胜有招。
  • zhangwawa

    2012-4-10 04:47:57 使用道具

    绝对不可以
  • wwwchem

    2012-4-10 07:13:03 使用道具

    没有看懂啊
  • math123

    2012-4-10 07:16:39 使用道具

    孩子问就中文解释一下,浅显的不用解释
  • zynina

    2012-4-10 07:17:15 使用道具

    我是在给她念一本新书的时候头两遍会先用中文帮她理解一下,不然我总觉得她不明白。
  • 小熙熙的妈

    2012-4-10 07:59:40 使用道具

    孩子大了,不知道中文意思是不干的啊{:soso_e101:}
  • 20again

    2012-4-10 08:05:25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20again 于 2012-4-10 08:26 编辑

    两种方法都要用,毕竟知识不是孤立的,英语的apple就是汉语的苹果,没有必要硬把他们之间孤立起来。
    如果看到了apple不知道就是中国的苹果,那就太可怕了,虽然实际上不至于这样,但千万也不要这么培养。
  • ThinkingFish

    2012-4-10 08:17:12 使用道具

    理论上这样的,的确最好避免在脑子中形成中英互译的习惯。实践中恐怕还得看绘本的编排是否合理及难易程度了,如果图画具有很强的自我解释性(self explanatory),孩子就能看图识意,直接建立关联。如果故事足够引人入胜(engaging),那么孩子也会常常自动过滤掉一些生词的干扰。把注意力放在故事的整体脉络上。以前我们家孩子四岁的时候,我们给他讲全套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的小人书,虽然是中文的,但很多都不是大白话,我们也行云流水地给他念下来,他一般也不打断,听得津津有味。我很好奇,觉得孩子应该不会完全明白里面的一些半文言的表达及错中复杂的关系,就问她,你听明白了吗?他很自信地说,嗯,明白啊!他和小朋友玩还常常叨叨关羽如何如何,张飞又怎样怎样。我估计孩子是自己抓大放小,把故事的主要意思搞明白了。
  • ad7788

    2012-4-10 08:26:59 使用道具

    念英文的确是这样,你念中文绘本,可以胡编一气,孩子听胡编的词也挺有意思,可英文就不行了,只能按书上的字念,没法延伸
  • zzy_alice

    2012-4-10 09:06:23 使用道具

    有时候还真找不到那么多现成的物件来解释英文,莫不如就中文了。
  • 93776940

    2012-4-10 09:27:24 使用道具

    zzy_alice 发表于 2012-4-10 09:06
    有时候还真找不到那么多现成的物件来解释英文,莫不如就中文了。

    对啊。这在进阶后就感觉很明显了。比如风筝、帐篷、野餐、潜水艇甚至一些词组,身体语言比划有难度,用英译英,也有难度,而且还要看语境,(有时候孤立还好,有时候正如上面的几位同学所说,她就是想连贯一下故事而问,难道就不用中文解释了,让她慢慢体会,或者我们在那干想怎么用非中文解释比较好?往往这个时候,我们就采取抓大放小的做法,直接解释,快速过渡。而孩子并不会因为你解释了一个,就所有都要你解释。她需要你解释,肯定是有她的想法,没有想法的时候她不会故意把一句话、一段话、一个故事去搞得支离破碎的。
    所以,实际操作上,很多时候我们也就是随心随性,没那么多教条主义。不过有的人如果真按照教条和标准去执行,就显得很不亲子,显得很有功利了。
    实际上,教条主义的人还是很少的。解释不解释,更多的时候,是看孩子的需求和我们在那一刻的思想。
  • yibanxiang

    2012-4-10 09:33:25 使用道具

    孩子现在喜欢随时指东西让我说英文,我想能避免楼主说的转换了
  • 风来心自凉

    2012-4-10 12:08:21 使用道具

       我觉得要看故事的难度和孩子的理解力,不是简单一概而言。我家女儿如果我给她念简单的绘本,可以不用翻译。但是如果故事有难度但又非常吸引她,最开始的时候还是要大概翻译一下。随着孩子的听力和理解力的提高,慢慢的可以减少中文翻译。像我家女儿,去年开始讲英文绘本的时候,绝对的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稍微停一下都要问是什么意思,但到了今年,有些故事和句子就可以直接英文讲,不用再翻译了。所以我觉得不要太过绝对,法有千法,关键是哪个适合自家的孩子。
  • nauknauk

    2012-4-10 12:13:27 使用道具

    看这个帖子有帮助
  • xianyun0403

    2012-4-10 12:31:33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bc32

    2012-4-10 16:37:54 使用道具

    新书我会译一遍,两三遍之后就不再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