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非常 于 2012-4-10 21:16 编辑
今天,讲一个三年级孩子的作文。讲之前先来分享一位妈妈的心得:
山东琦琦妈:这几次作文,用了对称的方法,从几个角度去写,字数不经意在增加,每次都能达到1000多字,老师说进步很大。孩子说,最喜欢妈妈讲作文了。期待老师的新书,和孩子一起学习。
前天晚上,我们讲了另一个二年级小朋友的作文——《我学会了……》。我们已经讲了不少关于辅导孩子、亲子作文的重要性。一个观点是:孩子的作文一定要越早重视越好。
可以讲,孩子的作文有问题,问题的根子就在家长身上,板子要打在家长身上。因为家长大都是随大流儿的,听别人说数学重要,就对数学格外重视;听说英语重要,就对英语格外重视。而对于语文、作文,可以说并没有过多地在意。等出现问题了,就着急上火。上火之后,方法又不到位,一误再误。
对于作文,家长越是在孩子小的时候重视,效果越好,所花的代价也越小。就如同孩子学走路一样,刚开始如果步子迈得有问题,你纠正一下、提醒一下,孩子就能走好了。如果这时候不纠正、不提醒,等到孩子大了,我们看到问题严重了,再请专家也不一定能纠正得好(请专家来的代价太大了)。
今天,对这个问题我们再进行一些补充,来学一段《道德经》。这既是学习经典,也是学习一些作文辅导的道理: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这段话简单来讲就是:
图难于易——当困难的事情还在容易的时候,你去处理它。
为大于细——当一件大事还在很小的时候,你就去处理它。
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天下最难的事,当它还处于容易的时候就处理它;天下最大的事,当它还处于很小的时候就处理它,就容易得多,就简单得多,成本也小得多。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一个聪明的、有智慧的人,总是这样处理问题:在容易的时候去处理,在小的时候去处理,就能真正地做成大事。他们总是通过做一些小事——大事前的先兆,做一些易事——难事前的先兆,于是才能成其大。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个轻易做出承诺的人,常常难以保证他的信用;一个对事情轻视的人,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智慧的人、聪明的人,总是很重视一些小事,在容易的时候,在最小的时候就重视,所以他们从来就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理解了《道德经》里的这段话,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学习作文要早重视、早动手。越早重视、越早学习,越是有益。孩子稍大些的家长,会有这样的经历与体会:不重视每一堂课,不重视每一天的作业,不重视一开始的点滴积累,等出现问题的时候,再来突击,再来报补习班,想办法,那就会变成一件大事,解决这件事的成本、精力、金钱就会大很多。
有一些孩子,学习起来很轻松、很自在,原因就在于:问题很小、很易的时候,就把它解决了,养成了好的习惯。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孩子学习轻松,一些孩子学习起来费力的原因——在小的时候就解决,在易的时候就解决。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希望大家牢记这个道理。
为什么有的孩子作文上手就快,有的孩子上手就慢?问题就在于,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提前重视、提前学习、提前教育了。《中庸》讲: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走远路必从近处开始,登高处必从低处起步。道理都是一样的。
第二个问题,也是我们在这个课堂上,常常给新朋友讲的,叫“有如初心”。我们来学习作文,有如初心很重要。甚至可以说,做任何事情,有如初心都很重要。昨天,一位妈妈说我们这个群,建群一年多,大家都在坚持,很不容易。这位好心的妈妈还问累不累?不累是假的,但是可以时时提醒自己,是不是“有如初心”;现在的状态是不是与当初建群的状态一样,以此来督促自己、激励自己坚持下来。
我们来学习的朋友,是不是能做到“有如初心”?进这个群时,是什么想法?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冲动?希望大家把这个想法、这个目的、这个冲动保持下去。这个群,有的妈妈坚持了一年多,一般的也坚持了几个月。如此下来,孩子们作文上的台阶不是一点半点,有些孩子的作文上了专业作文期刊,有的还拿到了稿费,有些孩子现在写的作文篇篇都是班里的范文。当范文还不算,还是第一个在班里读的范文(老师讲,第一个读的是最好的范文)。原因在哪里?在坚持、在有如初心。还有少数的家长,冲动着进群、冲动着离群,或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个初心一变,结果就变。有一句话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华严经》里有一句话: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简单意思是:比如有人在大水中漂流,因为害怕被淹溺,所以不敢喝水,于是就被渴死。又如有人安排美食,但自己饿着肚子不吃。对于佛法,不亲自去做,就算明白了、懂得了,那也不过如此——与“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的道理是一样的。
学习作文也是这个道理。失去初心,不能守持,不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与知“道”区别就在于此。
我们时时想一下当时的那个初心,时时用那个初心来衡量自己,于是就有了无尽的动力。
今天,我们的讲解,也会像前天讲的《我学会包饺子》一样综合地来讲。现在,把下午要讲评的作文发上来,大家抽空预习。
春天来了
一阵嘀嗒声把我叫醒了。我睁开松散(惺松)的双眼一看,外面下着小雨。我想起教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春天来了》。我就打开一朵红花伞,去寻找春天。
雨丝丝(细细)的,柔柔的。噫?是什么东西进入了我的视野。哦,原来是柳树。它那细细的柳条,已经出现了绿苞。柳树下面是那些小草。上面一层是枯草,下面已有了针尖般的小草。不信,你自己看噢!
花儿在小雨的浇灌下更香了!已经开放的雏菊,花瓣像是金子做的,花心像是银子做的!
我来到小河边。青蛙在唱歌,龙虾、螃蟹在伴奏,小鱼在伴舞。真是可爱!
我来到公园里。人们脱下了厚厚的冬装。小孩子在草地上嬉戏。年轻人在草坪上野餐。老年人在亭子里聊天。
这时,雨停了,我也加入他们的游戏!
啊!春天无处不在!
(未完)
在讲之前,我们还是按照老样子,来分享一位妈妈的喜报。
武汉-轩妈:我的收获很大!刚才老师电话说,上周的周记要发在校刊上!进这群是我最大的收获。孩子已经明白对称、多角度写作,更是有意识使用意法。因为他这段时间迷上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所以野兽、鸭子、鸵鸟都来了!呵呵,算是非常弟子吧!
我们讲过:学习作文,是不分体裁与年级的。这里讲的作文方法,适合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成年人的写作。有一些妈妈,在工作岗位上结合我们讲的方法,现在也感到写作很是得心应手。我们讲的针对低年级,是指选材上——主要是选择一些低年级孩子的作文。
大作文小道理,小作文大道理。所以无论自己的孩子是几年级的,都可以从中学到作文的方法。
希望大家看到点评其他孩子的作文时,要当成自己的孩子的作文。我们讲评作文,不是针对一个孩子讲。讲一个孩子的作文,实则就是拿个样板,展示出一个作文从原始到提升的过程。
第三个方面,是特别针对新朋友来讲的。每一个作文,要看到孩子的亮点。今天上午有位妈妈讲:能不能讲讲我家孩子的差作文?我马上回答:没有差作文。这里没有差作文,是因为我们善于捕捉到孩子的亮点。要把眼光放在孩子的小火花上,而不是缺点、不足、问题上。好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好的作文是表扬出来的。用鞭子打、用批评的口吻是教育不出优秀的孩子的。新书《实战篇》中,有一个重要的栏目,叫:非常语录。
比如:
我们要树立一个目标,看孩子能不能跳起来够得着。他写到了三分,我们看看四分的目标是不是可达到;孩子写到了四分,看五分的目标是不是可以;孩子写到了六分,就为他制定七分的目标,循序渐进。
再比如:
与孩子一起学习,并不意味着您亲自提笔、披挂上阵。虽没吃过猪肉,但您一定要见过猪跑。扶孩子上马的人,并不一定要学会骑马。您的见识水平,就是孩子的作文水平。您的见识高了,看作文的眼界高了,辅导孩子、帮助孩子的能力就强了。面对作文,第一关要过的是:不要皱眉,轻松面对。
又比如:
张飞使蛇矛枪,关公用偃月刀,吕布耍方天画戟,李逵舞大板斧,花和尚扛月牙铲。这是他们的术业、专攻,也是他们的特色。从来没有一个小说人物、武林大侠,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鲁智深在对阵时,绝不会说:“我用铲打不过你,等洒家一下,换个兵器,用拍子拍死你。”读书学习,要制心一处。
这些心态、学态的调整要比学习作文的技法更重要。
第四个方面:如何来讲这一课?我们分析过孩子的作文有四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写不出;二是写的乱;三是写不动——不生动;四是写的空——大话套话。我们在这里讲的作文、点评的作文,无一不是为了解决这四个问题。所以大家心里的疑问、心里的问题,可以结合我们的点评,来照方抓药。不要讲完了,还问:怎么写得生动啊?我的孩子写不出东西怎么办啊?我们点评的作文,无一不是针对这些问题来讲的。这是一条主线。
我们再来看孩子的妈妈的心得体会:
当时,她要写这篇作文时,我只告诉她:你可以通过你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去描写春天。一个春字不要提,但处处体现的都是春天。按这个思路,要不你可以自己出去走走感受一下再写。作文一直拖到周天晚上7点了,还没写。当时规定,超过8点就不让写了,她急急地赶着一口气写完,到了7点42分,她松了口气她似乎很满意让我们看了,我看了后给予肯定,夸她写得好。基本按照我说的思路写的。她爸爸说,你怎么写“一朵红花伞”呢?应该写“一把”吧。结果孩子说:我就要写“一朵”。我也认为,“一朵”比“一把”要好些,比较有诗意。其实我家有绿伞、黄伞,就是没有红花伞,孩子用的是意法。孩子现在小学三年级,文字虽然还不够丰满,但基本框架是对的,开头能开门见山。您讲的写作方法真是比较简单管用,孩子现在不怕写作文,只怕写字。再次感谢非常老师!希望您的点评能增加孩子的写作信心,上次她扬言要写小说,现在问她小说想的怎么样了,她说发现构思有漏洞,写不了。哈哈,毕竟是孩子,有这个想法就不错了,真希望她因这个想法有一天会付出实际行动来。
首先,我们要学习妈妈对孩子的鼓励。实在讲,每一个孩子的作文,都不会是十会十美的。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客观面前,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看孩子的亮点,然后去激励她、表扬她、赞叹她;另一种是看孩子的缺点,纠正她、批评她、打击她。孰好孰坏,不言自明。希望妈妈们一定要转变这个心态,这个小小的转变,对于孩子来讲就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第二个,妈妈在辅导时讲过:我只告诉她,你可以通过你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去描写春天——这不就是我们讲的六根六尘吗?由此看到,这位妈妈对于我们讲的“六根六尘”吃得很透,消化得很好。什么是六根六尘?非常简单,就是把看到的写下来,把听到的写下来,把尝到的写下来,把嗅到的写下来,把触摸到的写下来,把想象到的写下来。把看到的写下来——言之有物;把听到的写下来——言之有声;把尝到的写下来——言之有味;把闻到的写下来——言之有香;把触摸到的写下来——言之有觉;把想到的写下来——言之有意。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能不生动?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能不立体?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还怕作文的字数不够?
所以讲,妈妈要先“吃”得透,“消化”得好。那么,“吃”得透、“消化”得好的表现是什么?弯下腰、俯下身、蹲下足,说孩子听得懂的话。写作的理论比比皆是,写作的方法应有尽有,如果我们不亲子、不辅导,孩子们对虎骨、麝香、驴胶、人参——这些补品是补不进去的。我们要自己先消化好、理解透,才能有针对性地把这些方法转化成孩子能理解的东西。
第三,当孩子写出“一朵红花伞”的时候,爸爸与妈妈的反应就不一样。在这里,妈妈的水平比爸爸的强。爸爸是一根筋,妈妈是活脑筋。爸爸做生意要赔,妈妈做生意一定赚。当然,这是一个玩笑话。假如这位妈妈听到这堂课了,一定会屁颠屁颠地回家讲:看,我厉害吧?以后孩子的作文,你不用管了——好妈妈就也是表扬出来的;假如这位爸爸听了这堂课,回到家一定是垂头丧气:看,今天挨老师批了,以后作文的事我不管了——不好的爸爸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我们讲,对孩子的作文,就是要表扬啊!赞叹啊!生动性表扬不了,就说:嗯,这回字数写了好多啊!章法上表扬不了,就说:嗯,这个词用得真棒啊!没有好词好句,表扬不了,就说:嗯,你这次是动了好大的脑筋哦!斗心眼,斗不过小屁孩,叫什么大人?斗不过屁大点孩子,难怪有的家庭管小孩子叫祖宗呢!
我们再把原文发上来,进行进式讲评:
一阵嘀嗒声把我叫醒了。我睁开惺松的双眼一看,外面下着小雨。我想起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春天来了》。我就打开一朵红花伞,去寻找春天。
雨细细的,柔柔的。噫?是什么东西进入了我的视野。哦,原来是柳树。它那细细的柳条,已经出现了绿苞。柳树下面是那些小草。上面一层是枯草,下面已有了针尖般的小草。不信,你自己看噢!
花儿在小雨的浇灌下更香了!已经开放的雏菊,花瓣像是金子做的,花心像是银子做的!
我来到小河边。青蛙在唱歌,龙虾、螃蟹在伴奏,小鱼在伴舞。真是可爱!
我来到公园里。人们脱下了厚厚的冬装。小孩子在草地上嬉戏。年轻人在草坪上野餐。老年人在亭子里聊天。
这时,雨停了,我也加入他们的游戏!
啊!春天无处不在!
我们来分析一下结构。先来看头:一阵嘀嗒声把我叫醒了。我睁开惺松的双眼一看,外面下着小雨。我想起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春天来了》。我就打开一朵红花伞,去寻找春天。
开门见山,开门见春。所以,妈妈在心得中讲的很对:孩子现在小学三年级,文字虽然还不够丰满,但基本框架是对的。开头能开门见山。我们看这一句:一阵嘀嗒声把我叫醒了。这个“嘀嗒”是不是把听到的写下来?是不是言之有声?生动、声动,秘密全在这里。再来看:我就打开一朵红花伞。刚才有妈妈问:什么叫驴头不对马嘴句?这就是啊!我们要看到孩子的亮点,要体会到孩子的亮点。
再来看脚:啊!春天无处不在!
去头去尾,就是身子。身子是以对称段的形式出现的,分别写了:春天的树、春天的花、春天的小动物、春天的人,四个对称段。这样一看,结构不是很好嘛!如果我们照着这样的结构来分析作文,就可以一下子很清晰地把内容记住、理解,背书又算得了什么呢?
来看第一个对称段:雨细细的,柔柔的。噫?是什么东西进入了我的视野。哦,原来是柳树。它那细细的柳条,已经出现了绿苞。柳树下面是那些小草。上面一层是枯草,下面已有了针尖般的小草。不信,你自己看噢!
这里,雨细细的,柔柔的——这是什么法?细细的——是色法,是眼睛看到的;柔柔的——是触法,是触觉系统感受到的。言之有物、言之有觉。
原来是柳树。它那细细的柳条,已经出现了绿苞。柳树下面是那些小草。上面一层是枯草,下面已有了针尖般的小草。——在这一句中,属于色法;细细的柳条——色法;针尖般的小草——意法。
在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小作者有一个技法运用得很妙,叫“写绿以枯”。我们在《基础篇》中,把这个技法称之为“写冷以热”、“写黑以白”。在本文中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去写春天的新气象,而是在春天的“新象”中,还写了一个“旧象”:柳树下面是那些小草。上面一层是枯草。正是因为这种反差对比,更加突出了春天的新气象,写出了春天是由冬天而来的新气象。这个技法,我们在第三本书——《作文,多大点事儿》的“提高篇”中也会重点来讲。比如我们说:月亮很亮、很圆,这样写未免单调。月亮在几丝云彩的衬托下,才会显得更圆更亮;月亮周边还有几抹淡云,才会有味道,才会有意境。所以我们学会了技法、了解了写作的游戏规则后,就可以用这些规则来表扬、鼓励孩子了。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规则,我们拿什么来表扬?亲子作文,不是亲自作文。亲子作文要求妈妈们像教练一样,不必亲自比赛,但可以指导比赛。
下面已有了针尖般的小草——这是一个意法。什么是意法?简单来说就是比喻,就是打比方。一个作文,没有比喻、没有比方就会很干涩。文章失去联想,作文将会怎样?所以我们有一个笨办法:对于刚入门学习作文的孩子,五句话内应有一个比喻,应有一个意法。有了意法,就增加了想象,就有了生动。
再看下一个对称段:花儿在小雨的浇灌下更香了!已经开放的雏菊,花瓣像是金子做的,花心像是银子做的!我来到小河边。青蛙在唱歌,龙虾、螃蟹在伴奏,小鱼在伴舞。真是可爱!
这一句里的“花儿在小雨的浇灌下更香了!”——是不是言之有香?香法!花瓣像是金子做的,花心像是银子做的——不用五句,我们的小作者三句之内就有了意法。
稍改动一下就可以更直观形象地看出这是意法了:雏菊的花瓣是黄色的,像是金子做的一样;雏菊的花心是银白色的,像是银子做的一样。
再往下看:我来到小河边。青蛙在唱歌,龙虾、螃蟹在伴奏,小鱼在伴舞。真是可爱!
唱歌、伴奏——声法,同时也是声意通用。什么叫声意通用?就是先用声法后用意法。
举个例子来说,我妈妈唱歌的声音很清脆,清脆得像黄鹂鸟一样。先是把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声法,这个声音像什么——意法。色意通用、香意通用,以此类推。
再看下一段:我来到公园里。人们脱下了厚厚的冬装。小孩子在草地上嬉戏。年轻人在草坪上野餐。老年人在亭子里聊天。孩子们怎么样?年轻人怎么样?老年人怎么样?——对称句,写的是人,但用不同的人来写,就写得丰满厚重。
总结一下,孩子的亮点在哪里?一、结构完整、紧凑,全文头身脚,段落帽衣鞋,有章有法;二、六根六尘的运用,让文字有了声音、有了形象、有了颜色、有了想象,这样也就让文字有了灵性;三、其中有了一个“写绿以枯”的技法,通过对比、映衬,绿中有枯、枯中有绿,更好地表达了春天从冬天的单色中、枯萎中,透出的生机与绿意。正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枯草丛中一针绿,相当的有意境。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