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eahdo100 于 2012-4-24 09:15 编辑
几年前,看台湾一位大学教授写过繁简字的评论,他写了好多条用繁体字的好处,而用简体字似乎无一益处。当时还觉得他们太绝对了,我们的简体字用这么多年,并且教外国人也是简体字,也没什么不行。
最近看了几本汉字字源方面的书,觉得简体字确实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多东西给生生活剥了,太多的字简化得很无视祖宗。于是想着给自己孩子学繁体字,甚至可以从甲骨文,金文等古汉字开始学,我目前可找到的理由有:
1)简体字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了能快速的扫盲,把“正体”的汉字简化。我想那时候(1958年前),中国不论城市,农村,肯定很多家庭不认识字,所以当时简化还是有必要。现在,家长的文化素质都提高,识字完全不是问题,有条件学习繁体字;
2)就我个人来说,虽然小时候没学过繁体字,但是对繁体一直感兴趣,特别是后来港台片看得多了,大部分的繁体字都会写了。所以客观上来说,学习繁体字应该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3)汉字是中国人每天都要面对的中国文化符号,而繁体字才是正宗的。也许你说,它只是一个符号,我认识,知道了意思,就可以了。确实,对于大人来说,你了解了一个符号系统,能用它签合同,读书看报就可以了。但对小孩子,对一切都好奇,你如果只告诉他汉字的意思,而不把来源告诉他,岂不是太过可惜?我们花很多时间去让孩子学国学,而汉字里蕴藏着这么丰富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却弃之不用,岂不是太浪费?不过有人会说,学字源跟学繁体字不是一回事,我想,你学了繁体字,至少是一座比较直接的桥梁吧。
市面上也没看到这方面的材料,有的话请推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