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最近深圳两家报纸连续发表关于读经私塾的文章,这个全国最大的私塾具体地,已经汇集了超过200家私塾。私塾教育也引起了官方和民间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深圳私塾:犹抱琵琶半遮面
■ 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 曹崧 文/图
在家中开设课堂,教学侧重古文经典,学生熟读、背诵《论语》和《大学》……虽然缺乏法律支持与监管,私塾教育近年来并未因其“先天不足”而中断发展的脚步。据深圳业内人士透露,内地私塾已不下1000家,保守估计有两三万学生中断或舍弃了义务教育的权利,作出了尝试体制外教育的大胆选择。
不设考试的读经堂
早上8点,深圳梧桐山下7个自然村,村村都不时有朗朗读经声在深巷中回响。因租金便宜、环境优美,这里私塾扎堆。其中,以鹿鸣学堂的教学条件最为“优越”。
学堂坐拥两幢小楼,庭院迎面便是影壁,种有君子兰,课室内正挂孔子先师画像,高悬万世师表牌匾,并按古礼设置各类用具和古今中外经典书籍。
和其他学堂一样,鹿鸣学堂也按儿童年龄划分为不同的读经班。记者在主管老师带领下,推开5至8岁读经班教室的大门,一位30多岁的男老师正襟危坐于一张木桌前,以手指书,一边大声领读《孟子·离娄下》,一边用眼睛扫视学生,时而对学生翘起大拇指,时而怒视某个走神的孩子。
教室内,八九个孩子面向老师坐在长凳上,两三人共用一张课桌,同样以手指字,摇头晃脑地大声跟读:“齐人有一妻一妾……”有的孩子口齿不清,把“妾”读成“谢”,老师也不做字面解释,纠正一下发音便一带而过;有的孩子读累了,自己跑到旁边玩一会儿,老师也不予管教。
记者了解到,深圳私塾教材普遍集中在《道德经》、《诗经》、四书、《唐诗三百首》等,有些私塾也加入自然科学、艺术、声乐、拳术、气功等方面的训练。其中,英语学习备受重视,大部分私塾都专门请老师教孩子们基本的听说读写,课堂上播放的MP3,也是莎士比亚等名家经典著作的标准英语朗诵。
与鹿鸣学堂一样,很多私塾都实行全日制寄宿教育,不设考试,偶有少量作业。每天从早到晚10个小时,学童基本都在读书、背诵。日积月累,4岁就到学经班的吴超(化名)小朋友,到了适学年龄,已能背诵两万字的古文经典。
无一家取得“出生证”
记者了解到,内地私塾的办学,大多秉承台湾著名教育学者王财贵“老实大量读经”的理念。他主张利用13岁以前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读诵中国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经典,以提升文化修养。13岁后,应主要以解经、各种专学为主。在他看来,在大陆,教育正在成为功利主义的工具。
这种观点,在许多年轻家长心中引起共鸣。“素质教育、课业减负喊了多年,孩子还得从早学习到晚,不停重复大量的没啥意义的训练来应对高考。”一位家长说,“现在义务教育学的东西有多大意义?虽然国家有法规,但如果我认为孩子实在不适合某些规定,放弃行不行?”
情理上允许探索,但法理上确已构成违法。义务教育法规定,家长有义务保证自己的孩子接受9年义务教育。但法律并未说明,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自己在家教孩子或者请人教孩子应该如何处置。
罗湖区教育局成教与社会办学科科长夏刚表示,因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完全与正规教育机构迥异,国家至今对私塾未予认可。从2007年底深圳私塾成规模兴起至今,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从未批准过任何一家私塾的办学资质,“这些办学机构可以说是非法的,我们是发现一个,取缔一个。”但他同时又坦言,教育部门迄今并未把送孩子上私塾的家长作为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监护者告上法庭,一有发现,也只是对家长进行教育、规劝。
主管部门的围追堵截确实使得一些私塾几易其地,却挡不住办学者和家长们的高涨热情。“社会上能允许那些性质歪曲的歌舞厅、按摩院大量存在,怎么就容不下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鹿鸣学堂一常姓老师说,“久而久之,教育部门对我们基本上是持默认态度。他们也知道,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以‘违法’一言蔽之。”
正是在这种监管的夹缝中,几年下来,深圳私塾渐成气候。鹿鸣学堂、梧桐书院、养正学堂、孟母堂等一批学堂的名声逐渐响亮,甚至吸引了不少外省家长带孩子慕名前来。
多数家长无条件信任
在深圳,私塾普遍受场地制约,孩子学习、活动、食宿全在一层楼,设施显得有些简陋。孩子一年的学费并不便宜,平均在3万元上下。私塾不放暑假,必须实行全托,有些外地来的孩子,学堂只允许家长半年看望两三次。
至于私塾先生的“出身”更是五花八门。在梧桐山村的部分书院,记者发现,一部分当地村民,甚至刚刚成年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90后,也来参与教学过程。“我们招聘不求学历,但对教师的品性要求严格。”梧桐书院李老师说。
不仅如此,这些私塾对外基本秉持拒绝社会监督的态度。得谦学堂创办者张中和在跟记者沟通时就明确说,任何形式的曝光都意味着对他们的生存构成威胁。记者问其在缺乏监督和统一标准的情况下,私塾的收费、招生、安全、师资、卫生、教学质量等问题一旦出事找谁负责?他的回答是:“我只能说我们是凭良心做事的,会有志同道合的家长不断上门,你只要信我就足够了。”
的确,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家长对私塾都是无条件的信任。他们之间大多存在着一张有共同圈子的人际网,大概有七成家长和办学者是亲属关系,或是私交极好的朋友介绍而来,彼此间讲究一个“信”字。张中和认为,私塾更像是一个家庭型的私人自助教育会所,服务于一个很小的社交圈。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家长不放心。”孟母堂负责人彭老师举例说,学堂刚成立时,有位家长交了几万元的学费问能否开一张发票。彭老师感到非常为难,因为自己能提供的凭据,只有身份证复印件,“信任很难培养,但一旦建立,也难打破”。
“逃离”体制内教育
3月16日下午,记者以家长身份,来到坐落在仙湖畔的深圳孟母堂私塾,参加了一场特别的家长会。该学堂只有14名小孩,3至10岁不等,有6名老师负责孩子们的起居和教学,另有工作人员负责孩子们的饮食。
由于是新学期第一次家长会,老师主要介绍了这学期的培养计划,并针对每个孩子的个性习惯、读书情况,跟每位家长进行了详细、恳切的沟通,细到一个背书的小习惯,老师也能具体说出是什么情况下引导孩子做出了改变。
记者发现,虽然私塾学童的家长们来自天南海北,职业也不尽相同,但谈吐大多展现了高素质、高学历的文化背景。谈到为什么选择来私塾,每个家庭各有因由,但普遍交织着家长们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满。
女儿刚满5岁的赵女士认为,私塾教育给人的是一种道德的熏陶,并且这种熏陶是通过体悟、最终内化的成果,而非大人强行灌输的。“我女儿能熟背《论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怎么样也比那些生活在肯德基、电子游戏和美式卡通片里的小孩子要好吧?”对孩子的未来,赵女士规划好了两条出路:13岁以后,或者出国或者回归体制内教育。
也有家长正在体制内外教育试验的分岔口徘徊。8岁的沈睿(化名)读了半学期一年级后,才一脚跨入体制外的门槛。谈到一年级的经历,沈妈妈用了“折磨”两个字:“才刚刚上学的小孩,就开始反复做一些没意义的训练,几道加减乘除,翻来覆去做一百遍,稍有差错老师就恶言相向。有一次,老师甚至恐吓说出‘如果再做错就把你眼珠子抠出来’这样的话,让我们真受不了。”
此后,沈睿渐渐变得沉默,不爱上学,成绩也慢慢下滑。沈妈妈从同事口中得知了孟母堂,一番思量后毅然为儿子办理了休学。但现在她也有忧虑:学校规定,休学期只有半年,否则视为自动退学。另外,逐渐长大的儿子已表现出对自然科学的喜好,私塾明显偏向人文的教育会不会抑制儿子的兴趣发展?
记者了解到,虽然“现代私塾”的实践者们有美好的愿景,但毕竟没有成功的实践范例,私塾教育也无法与正规教育的完善制度相匹敌,短时间亦看不到未来,家长如何安之若素?“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沈妈妈在家长会上说。
“转正”取决于教革
在深圳孟母堂私塾网站页面上,链接有百余家全国各地私塾的电话。记者随机拨打了10多个,发现1/3左右的号码已经无效。
鹿鸣学堂家长林先生告诉记者,内地私塾的生存现状比深圳要糟糕些。“内地查得比较严,另外家长的思想也没有深圳这么开化。有内地朋友就曾遇到过孩子在私塾上了半年后,学堂突然被取缔,老师也不知去向的状况。”
“只能说深圳的环境确实更宽松些,但是全国私塾面临的问题都一样。”梧桐书院李老师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义务教育法不修改,谁的日子都不会好过到哪去。”
一位对私塾理念抱有坚定信念的家长说:“经典为孩子注入了一种生命力,给予孩子自信、乐观、平静,这是一纸文凭涵盖不了的东西。当孩子有了完整的人格,他自己去发展,至少不会变成恶人。至于他长大后能做什么,让自己和周围的人快乐就好。”
家长的欣喜与肯定,给了私塾办学者更强烈的信心。“现在的情况比2009年强多了,那会儿也比私塾刚刚兴办的时候要好。”鹿鸣学堂常老师称,由于认可的家长逐渐增多,目前深圳许多学堂都存在生源多过招生计划的现象。“我们也挑学生,并不是谁都能读,需要一定的天赋。另外,家长和学生都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尽管目前来看,等待国家教育制度和法规的改革,似乎遥遥无期。私塾还将面临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继续“封杀”。“但不管怎么难,我们都要坚持把私塾办下去!”孟母堂彭老师坚定地说,“不培养出真正的‘人才’绝不停滞。”
专家
评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个性教育的未来取决于我国教改推进的方向,其中关键就在于立法。如果立法通过,私塾可以如民办学校一样注册,与体制内学校可以流通,相互承认,现在的绝大部分障碍将迎刃而解。但实际上,私塾教育光学四书五经,大量灌输,也没有从孩子的个性和兴趣出发,这是不是变成了另一种千篇一律?
深圳实验学校资深语文教师李新林:打好语文底子非常重要,鲁迅、胡适等文学大家都念过私塾,即使是像杨振宁、李政道那样的大科学家,从小也是诵读经典长大的。孩子在3-10岁这一年龄段记忆力非常好,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葛新斌:家长不能说不满意现行教育制度,就推行偏颇教育。光学四书五经,怎能培养孩子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适应社会要求?这是对孩子未来发展的不尊重。而且从法制社会的角度来说,在现行法律没修改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做守法公民,违反法律的行为应该坚决抵制。
孩子大些 我也愿意送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