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ilisahan 于 2012-7-19 07:03 编辑
本文来自我的讲座:
"首先,我们要给孩子们的教育应该是最好的,无论是我自己的孩子,还是我的学生们。可是,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呢?家长们都觉得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来应对这份竞争。但是如果问问家长,社会上的竞争,尤其是国际化人才的竞争到底意味着什么?国际化人才到底有什么要求?什么样的教育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这个要求?大家会有什么样的回答?
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最好要回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来回答。古今中外,有很多哲人讲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让我们在这里引用孔子的话吧,那就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那么如何获得孔子所说的“知仁勇”呢?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才要求的“知仁勇”又是什么?
首先这个“知”字指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智慧。智慧建立在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的基础上,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称为科学思维的模式和能力;“仁”是仁爱之心,“勇”是“勇敢和勇气”。在一个和平时代,“勇”很多时候要表现为从事开拓性事业的勇气。但是,这样的事业要成功,必须是建立在“知”和“仁”的基础上。“知”给予我们高瞻远瞩和发现机会的眼光;“仁”确保我们的事业是为人类谋福利的;“勇”提供我们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勇气,特别是创新的勇气。
我个人认为,经典基础教育是通向“智仁勇”人才的最佳途径。 为什么?因为经典著作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灵魂所在。经典出自具有“智仁勇”的圣贤之手,他们的著作经受了人类文明大浪淘沙的考验。虽然其中的某些内容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但绝大部分都是符合人性的、跨越时空的精华。为什么?因为虽然人类社会的科技在日新月异,但是人性和人心却从来没有变化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首要的内容都和“人”分不开。孩子们每天学习经典就像和圣贤在一起,接受“智仁勇”的熏陶。如果这样的教育不是教育孩子们的正路?什么是?当孩子们被淹没在铺天盖地的卷子中,当他们多数的时间花在无穷无尽的重复练习上,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学到真正对他们成才有用的东西?
经典教育不是说现代的东西不学。现代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方法和知识是一定要学的。作为一个受训于美国硅谷的创新者,我对科技与创新非常重视。但是科学是中性的,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毁掉人类。所以人一定要靠着人文方面的教育来指导我们人类的科技进步不要跑错方向。现代的人文方面的著作还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会流芳百世,有些会逐渐被世人所遗忘。但是我们等不了,我们的孩子们等不了,我们当下就需要知道我们该学又不该学什么。有经典教育为基础,我们可以用独立思考的能力来分辨哪些现代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哪些我们是不用花时间的甚至是要避免的。正像古人所说的,“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
这个世界变化莫测。虽然我们经常希望押对宝,但是我们实际上无法预测孩子长大后世界成为什么样子。我们无法预测哪个行业会走红,哪个行业的付出与回报的比例最佳。我们不要,也无需做这样的预测。我们只要努力给了孩子们最好的教育,便是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了,便可以心安。"
来自韩博士的中美教育博客http://blog.sina.com.cn/drhan123
该贴已经同步到 yilisahan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