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不能决定也不应该决定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决定去做什么样的父母。 围脖内容有80%是关于小李同学的,因为她确实占据了我同样比例的业余时间。尽量忠实地记录她每天发生的事情,有趣的童语,点滴的成长进步,让人头痛的问题,正如我开始写博客一样,我希望我的记录,可以作为孩子长大成人时最有诚意的一份来自妈妈的礼物。

其实我也时常写写我自己为人母亲的思考,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正如所有学习的过程。
但是我很少去发出这样的文章,我的思考并不成熟而且不断在自我修正过程中,而且我所有的思考都是针对小李同学这个个案的非常私人性的想法。
我一直在学习,和她一起。

萱同学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
最近和老李讨论奥数的时候的对话:
他“奥数就是为少数,记住是非常少数的,不到10%的具有数学天份的孩子们准备的一种训练”
我笑“我相信你不认为你女儿是这个人群中的天才。”
他“至少我现在没看出来。而且天才也不见得是件好事,自然快乐的生长是根本”
我同意。

我没有对孩子树立任何长远目标。
她没有去过任何早教机构,在3岁以前,我们一直在花心思如何变着花样玩。
2-4岁,我们办了两年的长隆卡,每个周末都有一整天在外面疯玩。
她读了一家非常普通的幼儿园,读那家的初衷是当时只有这家幼儿园接受这个两岁一个月的小朋友。
她的幼儿园生活轻松宽容被爱护,我一直很庆幸。

三岁半开始上兴趣班。先上了一个唱唱跳跳地艺术启蒙班,我以为所有女孩都喜欢唱歌跳舞,结果小李并无热情,于是在一个学期后放弃;她曾经嚷嚷要学武术,我给她报名之后她坚持了一个学期然后告诉我她不想学了。三岁半她上了围棋班,老李当时反对,说“棋类太伤脑,特别是女孩别去伤脑”,而我报这个是因为看到一个很喜欢围棋的孩子,而且以为这个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当时萱同学数学刚刚开窍,很喜欢)。但这个选择在半年后同样遭遇小李同学的渐渐冷却,当然这中间也有老李长期出差缺乏引导有关,因为一开始小朋友还是很有热情的;
我不想也不会做一个虎妈,如果孩子并不以我为她做的选择为乐,我愿意停止;
四岁半的时候,她非常喜欢美术兴趣班,喜欢的程度竟到了清明放假停课一周非常生气和不快的程度;
她说“她希望一直上杨之光(美术课)”我说好。
兴趣班,兴趣决定一切。

我曾经一直想为她选一间适合她的小学。这间学校强调生本教育强调课外阅读,作业形式也比较西化经常有搜集整理的功课。
但是因为高企的房价放弃了,读一间普通的小学。
如果她的际遇和能力足够,我会为她在我能力范围内提供她深造的可能,但不是用钱去堆砌她的未来。

想在这里写的,在这些表面看起来是四岁多的萱有学数学英语写字这些“知识性”学习的背后,我所想的和所做的。
首先,我不以任何领跑沾沾自喜或以此为目标。31岁得到这个女儿,我已经会为做一个母亲进行独立的思考。灌输性的学习绝对不应该也不会成为孩子在她的年龄段学习的方向。比如,背多少唐诗,认多少汉字,记住多少书本上的知识,然后噼里啪啦地往外倒。这些毫无意义。
填鸭教学,教育出很多盲从不会批判不会思考缺乏自由独立人格的人。
引导她做什么,我都仔细斟酌过必要性,观察过她的兴趣和接受能力,然后探索出让孩子觉得快乐的方法。我希望在这些过程中,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思考的方式,发展出她的兴趣,体验到某些属于学习带来的内在的快乐。
有一句话我深以为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不需要教育。”

在没有萱之前,我象很多妈妈那样会听到别人在做什么然后准备自己去做什么。比如,我也买唐诗买三字经认字卡。但这些东西都没有在她展示出兴趣之前拿出来用过,字卡更是被我抛弃至今(有一段时间我看了林怡说早教就赶紧买回家。放在现在我一定不会)现在很多夺人眼球的所谓成功复制的书,我已经不喜欢去看。教育本身是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共性,但是所谓成功的人生是无法复制的,人生什么是成功,本来就有千百个答案。谁知道将来女儿要追寻什么样的人生,认可什么样的价值观?

在她11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本色彩鲜艳图画丰富的《儿童英汉图解百科词典》,bb时期的萱同学酷爱并每天翻出来指着让我们读以至于最后我们至少读过100遍。在那之后,我开始自己去观察和遵从小李同学的兴趣点。即使是同一个孩子也在不停的变化,比如在一岁多的时候她喜欢有“秘密”的翻翻书,2岁左右喜欢色彩鲜艳音调优点韵律的一句话故事书,然后是各种风格的绘本,动物书,科普书等等。她喜欢什么书我都由她去选择。我把各种书放在她自己够得到的地方自由选取,她爱问为什么的时候我就去找有趣的科普书,她爱动物我就找各种介绍动物的书,她将要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去找各种介绍幼儿园生活的故事,她喜欢米奇米妮爱丽儿的时候我找disney的书,她爱做手工的时候我家有很多选择,她喜欢走迷宫的时候我天天陪她。总之,阅读是萱做决定,我负责拓展和满足的事情。曾经有过我找出十几本书都被她否决的晚上,也有过她非要连续五十多天读一本故事书读到我看见那本书就想吐的时候,也被她拒绝读过讲道理纠正行为的“贝贝熊”(现在大爱了),也有不准我读英文故事书的时候。
我尊重她的爱好和选择。
有人认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说教,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甚至为了认字。
我恰恰觉得,当家长带着某个目的去对待阅读这件事情的时候,孩子一定会感到这种压力和功利性,从而必然削弱阅读本身的快乐。所以我也不赞成指读或者不停让孩子在阅读中认字的习惯。
阅读应该是纯粹为了满足孩子
即使在萱已经因为识字量丰富提前进入自主阅读期书之后,我也坚持和她一起睡前亲子阅读一本书,因为我们还常常一起欢笑,互相提问,分享书本的快乐。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会偶有提问。从来不问道理或者说教的问题,我喜欢让她去想象剧情或者某句话某幅图背后的东西,或者她有很多空间去拓展的问题,偶尔我也问一些是非问题但是如果她的答案不是我想要的方向,我也让她大胆的说,暗自赞叹她的天马行空和不拘一格。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纠正和坚持一些原则:
一定要爱惜书,小李同学11个月开始翻书,只画花过两本书,两岁以后从来没有撕破或者弄污过任何书。
读书的时候专心,一边吃一边看不行,拿着玩具看书不行,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即使是听我读书。
不可以躺着看书,尽量在台灯下或者明亮的地方看书。不要长时间看书等等。


阅读教给了孩子什么?
非常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无论是最开始的绘本图画,还是慢慢地越来越多文字描绘的世界,阅读所带领孩子去主动性的观察思考联想想象,是一个无限大的世界;
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大量的阅读,对孩子的语言表达和理解是飞跃的提升。她会非常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她在阅读中积累的表达方式,而不需要大人过多解释。
对事物的浓烈的好奇心:在阅读中感知的世界往往带来孩子很多思考和现实比照,她会对身边的事物充满探究和好奇,主动性的发问和强烈的求知欲,是这个阶段孩子非常宝贵的特征;
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尊重:无论一花一木,鸟兽虫鱼,滴水沙漠海洋,在孩子看来都是非常亲密的朋友,关于他们的奥秘是一个永远的话题;
知识兴趣的广阔:萱同学几乎是任何一本书都能读,绝大多数的书都爱读,除了绘本故事,在我看来枯燥乏味的科普也一样听得津津有味;
一个受益一生的爱好和习惯。

读书的目的绝对不是认字,但是认字是读书的枴杖。
萱同学2岁前属于基本白丁,外婆看见别的孩子认识上百个字了经常叨叨我或者要教萱认字,被我坚决反对。
因为她明显没有要认字的欲望,要明确这个很容易,你试图指认一个字的时候,她明显是拒绝和敷衍的。
直到她读了幼儿园,托班有个字宝宝时间,有一天,她突然在家翻出字卡,饶有兴趣地考我。在她三岁回山东的时候,她开始会自己指认那些她认识的字而且非常兴奋。
在她显示出这种欲望的时候,我买了四五快读这样的认字书。虽然萱同学完全接受每天认认字读点词语,但是学认字的过程在我看来实在是无趣的,所以我没有坚持多久。正好幼儿园开了个黄金阅读班,形式比在家有趣多了,玩玩游戏认认字,我就乐得从此不理,让萱同学在幼儿园学。
最近发现小朋友认字量惊人,有好几次请她读书给我们听她已经可以通读。我不知道是否全都是幼儿园认字的功劳,有时候观察小朋友也有连蒙带猜那些字。
总之自主阅读的提前实现,不是我的目标,是小朋友自己要读书的欲望和幼儿园的推动。
在阅读占据她很多时间之后,我在想的却是如何把她多从书里拉出来干点别的。

写字不是我提出来的,是小李同学提的。
因为要画画,我发现她拿笔一直不太正确,她习惯不足够弯曲食指因此不用食指的指尖而是第一指节的中间部分去拿笔。
与此同时,她拿笔越来越多,画线条也越来越好。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我发现汉字很简单耶,一就是这样,二就是这样....她演示给我看,我发现她写字的方向居然都是反的,她写横是从右往左,画竖线是从下往上。
当我纠正了她写一二三之后,小同学自鸣得意地说“妈妈,不如我们现在就开始写字吧”
于是我买来了字帖。描红两排,自己写一排,一排十二个字,附带了每个字的笔顺演示。
开始小朋友要求一天写两个字。写了两周以后小朋友发现写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于是变成一天一个字,再然后一周一两个字。不想写的时候就不写,有其它活动的时候没时间也不写,我不作要求,也不想考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要教她的不是会写多少字写什么字,而是:1)笔顺。如果不是每天陪她写字,我已经忘了写字的顺序是一个问题,而且我自己也有笔顺不正确的时候。在写了十多个字以后,萱同学现在写字之前已经养成习惯先看看笔画的顺序而不是随心所欲。2)字应该怎么分布才好看。因为字帖都是格子分布,萱同学在我的提醒下现在会开始去留意字的组成部分应该怎么分布,结构比例大概是怎样。3)握笔和写字的姿势。不时会反复提醒她,她拿笔和用笔以及坐姿比之前好很多,而我相信就象我的朋友告诉我一样,如果完全在小学的时候从头接触,家长未必有那么多时间去做到这些提示和监督。所以当别的孩子用半小时的时间做完作业的时候,她的孩子要一个多小时,速度的差别就是写字的基础。
写字的时候小李很在乎我的评价,我也从来不用“笨,不专心”之类的字眼来评价她。我只评价她写的字,写得好的就画红圈。写得不好的我会开玩笑似地说“哎呀,这个字的左右两边在闹别扭分得这么开吗?”“这个字看起来都写得不错,可是脑袋顶天脚踩地,这个巨人多累啊!”“这个字的两个土都站得歪歪扭扭的,难道他们喝醉了吗?
萱同学笑呵呵地看自己的字,写得好的时候很”得意“,写得不好的会注意。
所以只要写字不是孩子的负担而是有所裨益的,写写何妨?
事实上,学前的小朋友不应该追求写字的量,他们能专心写字的时间其实很短,一天一个字基本上就足够了,而且不需要每天坚持。同时如果家长没时间略做观察和提醒,不如不写。

再提数学。
萱妈的数学很烂,属于高中就经常不及格,高考也就刚好及格因此没上重点线的那种。
数学差劲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不喜欢初中的数学老师。
萱爸的数学正好相反,他大学的高数考满分。他喜欢数理化并且觉得分析和逻辑思考很有乐趣。
所以萱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就想,最好数学随爸爸,这方面的教育也千万别扔给我。
结果是老李基本上没时间管女儿,他也不算一个很会找办法引导孩子的老爸。
我记得萱接近三岁的时候玩过的是阶梯数学3岁,我必须用玩这个词,因为里面的游戏对萱来说就是玩,她总是用玩一下数学来形容。
暑假去日照的时候,我叮嘱奶奶“咱们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萱没她爸爸的天份,别逼她学数学,做做阶梯数学就行,千万别打击她的积极性,厌学比不学可怕。”(我就是厌学数学的典型)
要知道,萱爸在三岁的时候已经会乘除法了,我很怕奶奶以此为目标来教育萱丫头。
暑假结束的时候她三岁。奶奶欣喜地说,数数到50没问题了,数学嘛,掰手指头能做10以内加法了。
数数奶奶用的是每天爬楼梯和丫头一起数的办法。加法,奶奶经常逮住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抽问萱同学。比如上了车要她数多少个人,有人上下又马上数.....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停被打断了然后抽问,然后训练,然后检阅....
送回广州以后我让萱同学玩了一些日子,然后发现,加法她不会啦。奶奶的办法是短期的强化记忆训练,而数学是记忆的吗?
我问萱爸,咱们小时候怎么学十以内的数学阿?他说“这就是个熟练工种嘛,就是多了以后记住了!“
啊,数学的启蒙是死记硬背?那十以后怎么办?萱爸说”之后是技巧了”

这时候阶梯数学和另外一套生活数学游戏类的书(书名我都忘了,也全是故事和游戏)萱同学也遇到了瓶颈。她玩不下去了。
在尝试中,我们用到了一套韩国的《奇迹数学》,这套书更类似一种思维的训练。比如它花了很多篇幅来训练数轴填数,当孩子对数轴和数数非常熟悉之后,它用数轴概念让孩子开始习惯摆脱手指头而是脑子里有个简单的数轴,知道几加几就往后数几位,几减几就往前数几位这种简单的加减法概念。它用分数组,比如五个糖果画个圈的办法来完成5,10,15,20的跳跃。用拆分数字的办法,把东西分成几和几,当然一开始不是用数字而是用糖果或者其它小朋友喜欢的东西来分。
在这个3、4岁的逐步练习过程中,我开始发现,如果学前的数学是一些思维的训练和启发,数学就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加减。我甚至第一次意识到(被萱爸嘲笑),原来排序,分类,归纳,大小,逻辑,这些都是数学。(汗)
我读到了一些国外的教育书,外国的数学教育如果以做计算能力来衡量绝对是比我们差太多了。我们常常笑老外数学很差,可是我们的科研又落后于他们。因为中国的早期数学确实在以计算能力为重心,而不是思维和逻辑推理为要务。(片面的观点,不争勿辩)至少以我这样一个填鸭教育出来的数学白痴而言,我没有体会过数学的乐趣。
但是早期数学启蒙要完全脱离计算能力是不可能的,当萱通过数轴概念熟练了十以内加减之后,她还需要下一阶段进位的学习。我们使用了凑十的办法,然后玩扑克牌。先比大小,玩得开心之后每人两张牌比大小,需要算出和。我发明了玩法之后老李负责后继陪练,两周之后萱的加减得到飞跃。她可以口算心算30以内加减法了。
除了开始减法的时候因为萱觉得太难抗拒而暂停过几个月,在她掌握了技巧之后我每天和她用十分钟做阶梯和奇迹,很快我们都做到学前最后一阶段,五六岁的水平。我们也用过一本美国的数学书,里面有些算法的概念用英语表示比较新颖。到了萱两位数的加法都没有问题之后我再次暂停了数学时间。
我不想她太超前,更主要的是,计算本身是没有乐趣的。
数学的学习大概持续了一年。这个过程虽然是靠一些数学思维的书来实现的,但真正要教会孩子的不是能完成什么书,能做什么题目,能算出什么程度和速度,而是1)数学的启蒙思维,包括比较,观察,排序,归纳规律,分组等等。这些对于开发智力是有益的2)克服畏难的情绪。在萱具备了学习的能力之后她有时候还是逃避动脑和巩固,我用每天十分钟的练习和反复的启发和鼓励让她意识到自己是可以的,只要坚持和乐观。不要轻易放弃言退。到最后萱对自己的数学能力很自信,当然也有萱妈乐观鼓励的结果。3)计算能力是一个坎,这个坎不是必须要迈的,但是如果找到引导和游戏的办法,这个坎也可以变得轻松有趣。但这个能力被很多中国家长理解为数学启蒙的全部,从而让孩子厌恶数学。
数学是一个让我很感触的过程。因为它对我也是一个教育。我曾经给萱贴过标签,认为她肯定随我没有数学能力;我曾经对数学充满无知的认识(至今也是非常局限的认识);我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偏见;我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发现耐心爱心和持续的鼓励如此重要;

英语以后另写。只能说我对教孩子英语是不断在学习和摸索的,但她学习的过程却让我充满惊喜和全新的认识。

我们到底要教会孩子什么?
如何在引导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乐趣,体会自己从零开始的进步的欣喜;
如何去克服你所面临的困难,什么时候是可以暂时放低,什么时候是你应该坚持下去的;
如何从图画书慢慢走向文字带来的乐趣,阅读的习惯受益终身;
如何保持你独立的思考和质疑能力。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永远正确,你接受的学习不是因为谁教给你它就是正确的,而是因为你自己亲自体验和发现它是正确的;老师和父母都不会永远正确;
每天的玩耍中,有一小部分时间是应该学习的(对学前孩子来说,这个时间应该是双方的共识不是父母强加的.这个学习时间应该是很短的,在萱的童年只有十分钟的数学时间是我安排的,但她如果说她某天不想做,我不会强迫。)学习在某些时候会短暂的显得无趣,但是一旦你掌握了这个本领,你就会发现轻松;
人生的事情,有些是你爱做的,无论你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你都乐意;有些事情是你不爱做的,即使只有几分钟你也不原意。但这些事情还可以分类为你必须做的和你可以永远不去做的,如果是必须的,那么唯一的办法是把你不爱做的事情上面找到乐趣,变成你爱做的,这样的人生才会快乐;
要学会观察,安静的观察让你发现很多我们会忽略的东西,而发现充满喜悦;
自己去体验失败,才能珍惜成功的经验;
不要去追求自己的完美,永远要和自己比,追求的是自己的进步和提升;
学习是有规律的,但是这个规律要自己去习得而不是被告知;
为什么比什么重要;
坚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坚持才能收获。
学习是质化的而不是量化的考核;

作为妈妈的思考:
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不如培养一个讲理的孩子;
从小尊重孩子,要弯下身来,耐心倾听,在生气之前保持倾听;
与其学习怎么复制别人的所谓成功,不如学习怎么去和孩子沟通,了解表象背后的信息;怎么和孩子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互动和亲子关系,这些学习比复制成功获益终身;
教养孩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
花时间去陪伴孩子,而不是花钱陪伴孩子;
平等的关系是她可以对你说不,她任何时候都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意愿。你不能仅仅因为你是母亲就要求她服从;
在某一个学习伊始,尽量坚持固定的时间和方式,孩子的秩序感和自觉性很容易由此培养;最后进入自发学习阶段;
永远坚持和孩子聊天,多用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打开她的心扉;
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瓶颈,没有找到方法引导孩子之前,不如放下;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妈妈。


一个超长的长篇,断断续续写了一年。第一次写给自己的小结。
2012年5月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4 贝壳 +60 理由 收起
hexingying + 20 很用心的妈妈,看了很有收益。
小薇526688 + 10
friday1103 + 10 我第一次的评分送给你,写的文章充满思考。.
xianyun0403 + 20 说的真好,很受启发~
教育观点
1497 查看 13 收藏帖子 (8)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lucky123

    2012-5-11 17:15:49 使用道具

    真的好长,但很有启发性。
    值得时常读读
  • xianyun0403

    2012-5-11 17:35:59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93776940

    2012-5-11 17:37:47 使用道具

    呵呵。我也是过了30岁才得一女,所以比较宠孩子。我的目标就是,女孩子只要成长后能自我满足,就会幸福快乐。所以我培养的很松散,自由。富养贯穿全程,包括精神富养和物质富养(我所能及的方面)。我没打算培养什么坚毅刚强的女强人,倒是乐于看到她以后在自我满足幸福快乐的基础上,偶尔逃避、偶尔撒娇、偶尔卖萌的那种俗状,淑女+俗女的共同体。
    精神上和性情上如此,其他方面也如是。包括学习、技能方面。我早教,但是目标很低。我早教是为了打开孩子未来的平台,目标很低是我让她能轻松站在今天她能站的坚实的地板上,脚步轻盈而不沉重。
  • joseyzhou

    楼主 2012-5-11 17:43:27 使用道具

    xianyun0403 发表于 2012-5-11 17:35
    关于兴趣,我觉得有一点应该要注意的,喜新厌旧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家长要帮助开发维系吧,实在不行再放弃。

    我觉得放弃往往是在一个新东西开始接触自己还不能克服和掌握的时候,但是家长要评估是否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这样才放弃,或者家长找不到好的引导方式的时候暂时放下。 你说的开发维系巩固我很赞成
  • yn3333

    2012-5-12 14:53:15 使用道具

    很多东西在现实中就变了
  • wanglirui

    2012-5-14 17:16:21 使用道具

    写得很好,值得学习,期待你的后续
  • 李一一的世界

    2012-5-14 19:36:34 使用道具

    非常不错,非常用心并且理智的妈妈,希望能继续保持这种理智.
  • wIS

    2012-5-15 08:45:02 使用道具

    和孩子一起成长...
  • hexingying

    2012-5-15 09:41:57 使用道具

    每个用心的妈妈后面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给我很多很多的启迪。
  • applepieshirly

    2012-5-15 10:07:55 使用道具

    学习受用,坚持才会有收获
  • jsxzhl

    2012-5-15 11:34:26 使用道具

    很受启发,楼主确实经过深刻思考和实践,收藏,多看几次
  • haifeng

    2012-5-15 11:52:57 使用道具

    看了很受启发,值得学习
  • tshlzt

    2012-5-30 21:13:41 使用道具

    谢谢楼主,做个记号,明天接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