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是棵樱桃树》以一株樱桃树的命运为线索,讲述了祖孙三代的亲情以及他们之间因观念不同而造成的种种冲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正直、可爱甚至有些天真和顽固的外公形象。
小男孩托尼诺的外婆生过好几个孩子,但他们几乎不到一天就夭折了,托尼诺的妈妈是外公和外婆唯一的女儿。为了庆祝女儿的出生,外公欧塔维也纳到镇上买回了一株樱桃树苗,种在菜园里,并在树干上刻下“菲丽丝塔”,这是托尼诺妈妈和樱桃树共同的名字。但随着岁月流逝,托尼诺的妈妈和外公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在她看来,父亲已经变得不可理喻。而在与外公的相处中,托尼诺逐渐理解了外公,祖孙俩的感情也日益深厚。在托尼诺的帮助下,妈妈也终于理解了外公。在外公去世后,一家人搬到了乡下的菜园里,过起了像外公一样的幸福生活。
外婆去世后,外公一个人很寂寞。当菜园里的活儿忙完了,或者他一个人想静一静的时候,外公就会坐在樱桃树下的竹椅上,闭上眼睛,一句话也不说,或者聆听鸟儿叽叽喳喳,或者聆听树木的呼吸。回忆让他痛苦,如同心中扎着一根“刺”。他会把相册撕毁,但他又时时刻刻感觉到外婆回到了身边,只不过她是以名叫阿凤的鹅的面目出现的。尽管单独生活有种种不便,但外公依然不愿跟随女儿搬到城里,他把自己比做一棵树,树决不能从自己生长的泥土中移走,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
外公是慈祥的,对托尼诺充满了关爱。当托尼诺和他一起住在乡下时,他会每天给外孙做加上蛋、糖、红酒的“查巴欧”吃,每次光打蛋就要半个小时,他还坚持用当天下的新鲜鸡蛋。托尼诺幸福地回忆:当早晨他慢慢清醒过来,可以听到鹅在院子里散步,外公在厨房打蛋的声音,于是他一边等待外公,一边欣赏早晨的阳光从百叶窗中透过来,在空中挥洒成美丽的图案。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美丽的画面,祖孙间的深情跃然纸上,令我们为之感动。
外公从不循规蹈矩,他是一个敢想敢做又十分风趣幽默的人。他经常童心未泯,让托尼诺骑在肩膀上,往樱桃树上爬。他教给托尼诺如何爬树,让他喝甜酒。两个人到河里洗澡,还闹出笑话。外公扮成圣诞公公,到托尼诺的学校,分给每个小朋友礼物,还给他们讲菜园、樱桃树和鹅的故事,让大家度过了难忘的一天。圣诞节时,为了给托尼诺一个惊喜,外公在樱桃树上装饰了许多彩灯和蝴蝶结。狂欢节时,外公戴着一顶斜斜高高的大礼帽,鼻梁上挂着一副眼镜和一只纸鼻子,眼镜上还粘着一堆黑眼珠,脖子上打着有红色圆点的蝴蝶结,打扮得滑稽而可爱。正因为这些“出格”的孩子气的行为,他被托尼诺的妈妈戏称为疯老头、老顽固。
外公是一个非常执著的人,托尼诺也继承了这种性格。为了不让樱桃树的新芽冻坏,外公整夜都在树下生火取暖,当第二天早上被发现的时候,他整个人都快冻僵了。政府为了修建快速路,要征收外公的菜园的一部分土地。因为外公的反对,双方对簿公堂。在法院传票到达的前三天,外公去世了。政府胜诉,外公的菜园要强制拆除。视樱桃树为外公化身的托尼诺爬到树上与工人对峙,最后市长亲临现场,樱桃树才终于保住。
小说塑造的外公形象活泼生动,多姿多彩,让读者难以忘怀。他很固执,但又很开放,既痛苦忧郁,同时又幽默滑稽,不乏天真的孩子气。中国有句俗话说:“老小孩,老小孩。”用在托尼诺的外公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正因为他不合常理的言行,才造成了他和正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女儿之间的矛盾。而外公与外孙之间,虽然年龄差距很大,但就思维方式而言,却有着许多契合之处,使他们能够产生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共鸣。相比起沉闷乏味的成人世界,孩子的天地更加自由广阔,更加丰富多彩。大人们缺少的是孩子们那份与生俱来的执著、童真、纯净与简单。
读了这本书,让我不知不觉想起了我的姥姥和姥爷。想起寒冷的冬天,到了姥姥家,姥姥把我的双脚放在被垛下暖和的情景;想起姥姥和姥爷从柜子里拿出糕点让我大快朵颐的情景;想起姥爷领着我去逛庙会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一点儿都不因为岁月久远而模糊。至今,只要我回想起那条通往姥姥家的土路就无比激动,这条路,我曾在梦里、脑海里走过无数遍。虽然十多岁以后,因为修了公路,这条旧路再也没有走过,但它依然是如此熟悉而亲切。如今,姥姥和姥爷都已相继谢世,但那些美好的童年记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底……
感谢《外公是棵樱桃树》,它让我再一次体验了这浓得化不开的人间亲情,让我联想起童年的历历往事。是的,亲人虽已逝去,但他们会一直活在后人的心中,就像托尼诺的外公所说的那样:“如果有人爱着你,你就永远不会死去。”或许,他们会变身成为某个熟悉的事物,重新回到喜欢他们的人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