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论坛上发的帖子的综合,综合过来大家探讨一下。
我们还有2个月实践就快满一年了。采用了听力优先的方法,为了建立英语《---》实际世界的联系,也尝试了很多方法,图片、动作、Rosettastoner软件、英文解释等等。目前孩子的听力很好,但我发现建立英语《---》实际世界的联系是失败的,虽然她可以很快理解出英文的意思,但据我观察她仍然将意思转换为了中文。我辛辛苦苦用英文给她解释的东西,她总是最后要用中文做个总结,那一刻,我感觉真是失败!!

因此,在国内、大孩子想要建立这种直接联系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母语在人的思维机构中是生理的基础性的东西,无法动摇。第二语言(对于我们来说还只能是外语)只能是很熟练、很熟练,直到看不出转换的延迟。对于输出口语来说,更是受母语影响严重,或者说迁移吧。所以针对EFL来说,形成这种真正的输入输出的英语思维好像可能性不大。
仅在专业词汇和概念上是外语领先的可能性是有的,我本身就是一个例子,我的专业中部分知识是通过直接阅读国外的书籍或文献得来的,所以有些专业概念英语知道,中文反而不确定。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形成了英语思维,我的整个思维、语言、情感,包括对整个世界的理解的基础框架都是基于中文的。
对于大孩子来说,因为学习英语远远滞后于孩子的心智发展,孩子的头脑中早已形成了上述的以中文为基础的思维框架,学了新的英文以后,会很自然地将该英文放入思维框架中对应中文的部分,也就是仅仅思维框架中的某个支点中增加一个英文属性,这远远不是英语思维,仅仅是中文思维上增加了英文属性。
我认为要形成英文思维只有一种办法,就是语言领跑,心智跟上。也就是说孩子是用英语学习的新的东西,这样学的东西多了,各种东西互为背景知识,而且都是基于英语的,这样形成思维框架后,就是英语思维了。但尚且不谈我们是否有能力这样做,即使可以,岂不是英语变成了母语?
当然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同时浸泡在两种语言环境中,使用两种语言引导孩子心智的成长,这样是否能形成“双语思维”?我不知道,也许可以吧。
所以,在国内学英语,也就是EFL,对一般人来说,要形成英语思维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为了让孩子快乐地习得英语,还是要尽早地让孩子开始。因为上述角度看,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在和孩子心智的发展速度比赛的过程,跟得上,那是享受英语。跟不上,那就只能是学习英语了。
沙发,慢慢看
你孩子是几岁开始学英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