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owman 于 2010-8-15 20:02 编辑
春天无论男人女人都可以吃乌鸡白凤丸去疲劳,这时百年验方。
夏天心慌气短,吃点孙思邈的生脉饮,收敛心气。
秋天吃点秋梨膏利于润燥降气,促进气血内走。
冬天是进补的好时机,可以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补肾。
纤维性食物是中国人特有的饮食习惯,也是我们健康的渊源。
“蔬”菜有“疏通”作用,“荤”字下面就是一个“晕”
要吃新鲜的粮食才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七情和五脏休戚相关,情绪不好可以调五脏,平肝降逆。
“勤动脑体不动心”是健康长寿的最佳诀窍。
药用在不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毒,养生不是滥吃药。
元气不能补,养生就是要把生命过程中的元气消耗降到最小。
…………
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其他的窍全关闭着,一旦落生,一窍不通九窍通。”“窍”是什么?“窍”是人体精气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当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后,你自身的气,就和天地之间构成了一种特有的相关性。
中医学始终是建立在人和自然和谐的前提下,如果离开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就没法谈中医学的养生。中医学不是把人看成孤立的人,《黄帝内经》开篇就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是天地的产物,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按照《道德经》的观点,在地球、宇宙没有形成之前,是一种混沌无面目的“一”的状态,这个“一”,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是阴和阳的有机结合,它是一个阴和阳的统一体。古人所说的“太极”,圆圈中没有划一条直线,而是划了一条等分的曲线,这就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圆——太极。这边一个黑点儿,那边一个白点儿,这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把这个圆圈拉长了,就是“一”。
它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
在阴气和阳气的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二”,形成了清阳为天、浊阴为地的阴阳两极。如果只有阴和阳,没有“三”,是不会有万物的。太阳系里边,火星上有天有地,地球上有天有地,但整个太阳系除地球以外,还没有一个星球发现有跟人一样的生物。为什么?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因为它没有“三”。“三”是什么?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的上升与天气的下降,构成了一种“运气”的状态,这种运动着的气的状态,是地球上一切生物产生的根本原因。
《黄帝内经》里讲:“人法天地而生。”什么叫“法天地而生”?就是依照了天和地的状态,构成了人的形象。
很多北大的孩子问我,说:“老师,人的鼻孔下为什么叫人中?”我说:“大家想一想,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呢?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肚脐跟妈妈通着,其他的窍全关闭着,这时候妈妈就形成了一个保护层,天然的屏障在保护着他。一旦落生,一窍不通九窍通。”“窍”是什么?“窍”是人体精气和自然界交通的通道。当你一落地,“哇哇”一哭以后,你自身的气,就和天地之间构成了一种特有的相关性。
人的九窍中,口以上的窍全是偶数,口以下的窍,从口到前后阴都是奇数。上边3个偶数,是坤卦,《周易》里面的坤卦;下面的3个奇数,是乾卦。坤在上而乾在下,本来地在下而天在上,而“人法天地而生”,却得阴在上而阳在下,为什么?因为如果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上面是乾下面是坤的话,它在《周易》里是“否”卦,“否”卦的含意是不通。而人呢?天在上面地在下面,必须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必须升到天上,天气必须降到地下,这时候你才能是一个活着的人,而不是一个死了的人。所以一旦晕倒的时候,老一辈人都知道要掐人中,为什么呢?因为你晕倒了就说明你的地气不上升,天气不下降,你的这个交泰没有了,这个运动着的气不动了。他在这儿一掐,让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你就醒了。这个道理是说,人不仅仅是生活在社会中,人首先是生活在自然中,人是自然界中惟一可以效法天地的最高级的生物。所以中医说人是万物之首,万物之灵。要想讲中医的养生,首先就得把人放到自然界这个特有的环境中来谈养生。
古人讲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用中国文化的观点来说:构建整个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构成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最小物质就叫做气。这个“气”,你到道观里面去看,它的“气”字,上面一个“无”字,下面四个点儿,这是道家所说的“炁”,这个“炁”是个什么含义呢,“无”不是不存在,而是你看不见,下面四个点儿是什么?四个点儿在中国古代是个火,“火”代表的是运动。
现代物理学把所有的物质分解来,分解去,最后分解的是什么?是夸克。夸克是什么?一团没有质量也没有重量的东西在那不断地动。这和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气”何其相似!夸克是一团看不见的东西,它是地中海的一种鸟的叫声,天一黑它就“夸克、夸克”地叫,可你根本看不见它,但是它是存在的。
后天的水谷精气是人的生存之本
人一出生,就从父母那里得到先天的真气,这先天的真气是靠后天的水谷精气来维持的,不以食物加以补充的话,人只能维持7天的生命。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妈妈在保护着他,这时,我们的身体是九窍不通一窍通,这一窍就是肚脐跟妈妈通着。一旦落生,就会变成一窍不通九窍通,肚脐不通了。我们人体所有的窍节和自然构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属性。而在这种九窍中最重要的一窍是什么呢?就是口。
吃饭是人类的第一等大事,所以孔子说:“饮食男女者,人之大欲也。”就是吃饭是每一个人,只要生下来以后,先天就存在着一种本能。吃饭这个问题,是我们在人生中得以生存成长的基础。
我们人一出生,爸爸妈妈给了我们先天之气,就是我们说的元气或者说真气。这先天之气贯穿在整个人的生命中,但是,如果七天之内没有后天水谷之精气的维持,先天之气就用完了,用完了人就死了。所以,这个元气是靠不断的水谷之精微来维持的,任何一个民族都离不开饮食。中医认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除去爸爸妈妈给你的先天之气以外,就不断地需要用后天的食物来加以补充。
筷子和刀叉的区别反映了中西饮食习惯的不同
我们现在很多书上讲的西方人研究什么食物里有什么成分,含多少维生素、含多少蛋白质等等。那我们中国人到底该怎么进行饮食养生呢?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靠的是我们的中医,靠的是我们中国特有的饮食结构。
饮食是维持生命的基础,但这不是简简单单地摄入,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饮食结构更合理是养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特点,西方人有西方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很多书上讲的西方人研究什么食物里有什么成分,含多少维生素、含多少蛋白质等等。那我们中国人到底该怎么进行饮食养生呢?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在西方医学没有进来之前,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们的中医,靠的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要讲吃饭的话,我们来看看中国人的习惯和西方人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吃饭用一只手,西方人不是,老外在吃饭时得用两只手,一只手拿刀子,一只手拿叉子或者一只手拿刀子,一只手拿勺子,反正他总之两手得左右并用。我们中国人用一只手就可以完成,我们创造了筷子,用它来吃饭。筷子是什么?是两根棍儿,这两根棍儿实际上就反映了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即“一阴一阳谓之道”的理念。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家都知道,一根筷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根筷子只能扎,两根筷子给你的时候是合二而一,叫做一双。老子讲:道生一,这就是一,叫做一双;你吃饭的时候,要用筷子夹东西,这时筷子就得一分为二了,此为一生二;还有二生三,什么叫三呢?一阴一阳谓之道,一个动一个不动,动者为阳,静者为阴,这就是三的状态,如果你进入三的状态的时候,无论是芹菜、韭菜还是花生米,全都能夹起来。三生万物,有的人使筷子是上边动,下边不动,有的人是下面动,上边不动,这都是可以的,但如果你两根筷子一齐动,那你肯定夹不起来。
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中国人不是,中国人看到这面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那面,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
所以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和西方祖先是不一样的。我们通过我们祖先的事迹传说可以知道,有神农尝百草,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我们中华民族是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民族。而西方呢,他们的祖先是游牧民族,是以肉食物为主的民族,所以我们看大叉子把那羊一叉,火上一烤,小刀子一削,小叉子一叉,就吃了。
膏粱厚味会导致糖尿病等富贵病
高血压、糖尿病在中国古代是富贵病,是财主和皇上才能得的病。《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什么叫“膏粱之变”呢?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如果吃这些东西吃得太多了,你就该长“大疔”了,就是长疮了。糖尿病后期不都是那个溃疡吗?实质上这就是中国最早对糖尿病的记载。
这种饮食工具的差别就反映了我们东方人和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西方人因为几千年就是以肉食食物为主,所以他们消化肉食的能力比我们东方人强得多。我们东方人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就像前面论述的,我们如果用那刀子叉子,要想把芹菜、韭菜叉起来是很困难的,而咱们中国人用筷子,芹菜、韭菜全能很容易地夹起来。因此,我们说东方人的食物和饮食习惯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而西方是以肉食为主的。但是,现在我们的饮食出现了很多问题,那现在问题出在哪儿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来到,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我们现在拿着老祖宗给你消化纤维食物的肚子,老去对付那牛排、鸡腿这些食物,当经常食用这类食物,脾胃是代谢运化不了的,这个时候,它就在体内存积起来了。因此,我们现在的代谢病、糖尿病才有这么多,这跟饮食习惯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
想想我们困难时期,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甚至到7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有多少糖尿病、有多少高血压病人啊?几乎没有!那时候基本都是什么浮肿、营养不良。严格地讲,高血压、糖尿病在中国古代是富贵病,是财主和皇上才能得的病。《黄帝内经》里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什么叫“膏粱之变”呢?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如果吃这些东西吃得太多了,你就该长“大疔”了,就是长疮了。糖尿病后期不都是那个溃疡吗?实质上这就是中国最早对糖尿病的记载。
“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现在家里的生活跟原来的皇上差不多,很多人就天天都像以前过年似的。这种生活结构的急剧改变,是造成我们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对人来讲,小米也是补益中的上佳之品。作为五谷之首,你想想,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八路军伤员靠什么养好的?靠的是山西老大娘的小米汤;现在女同志生完孩子,从南到北为什么都要喝小米粥?就是因为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当女同志生完孩子以后,体质是衰弱的,老中医说“糜粥自养”,其实就是指的是小米粥。所以在五谷杂粮中,我认为,小米是最具生命力的。
维持人的生命仅仅靠脂肪和蛋白质是远远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没有一个民族说不吃粮食就能生存的。种子的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生命力量的源泉。举个例子来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千年前的种子,甚至到了现在还能发芽,可见种子生命力的强大。我们说种子是生命的延续,所以中医讲的吃五谷,其实就是各式各样的种子。不但吃饭需要靠种子,维持人的生命需要靠种子,中医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入药,比如车前子、枸杞子、覆盆子…那些补肾的药全是种子,五子衍宗丸全是籽儿。所以,我们说维持人的生命不能仅靠脂肪和蛋白质,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