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是史斯克兰·吉利兰《阅读的妈妈》里的一句话,有了女儿晓坤以后,它就成了我的心灵地图:一定要做一个让女儿富有而幸福的妈妈。
回首陪孩子走过的阅读之路,感触最深的是从打开耳朵到眼睛再到心灵的多维阅读。打开晓坤耳朵的是小姨在她三岁时送的整套法布尔的《昆虫记》,小姨还下载了与书配套的mp3,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委婉动听的配音一下子把孩子带进了昆虫的世界。当我也学着夸张地配音为孩子朗读时,孩子咯咯的笑声记录下了我们幸福的阅读时光。那套书孩子整整用耳朵读了一年,也用眼睛读了一年,对她后来的阅读影响是我当时始料未及的。从刚开始的只能听音频到后来的拿着书听音频,最后孩子完全自主阅读,这套书让孩子从耳朵过度到眼睛,从被动的接受书到完全的自主阅读,就连我自己也不相信仅仅只用了一年,那十本书上的字,在我没有刻意教导地情况下,孩子居然全部认识了。从听到看,初次让孩子充分地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孩子能进行自主阅读后,我们的阅读时光并没有因此而结束,而是内容更加的丰富,形式更加的多样。因为害怕孩子因为识字量的陡增而影响她看书时的观察力,这时我和孩子一起阅读了大量的经典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鼠小弟》、《彩虹鱼》、《荷花镇》、《花婆婆》、《好饿的毛毛虫》、《牙齿学校》、《胖国王》系列等,孩子开始为我讲图画书,而我也会给孩子创造机会把阅读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带孩子到自然博物馆探索昆虫世界、到国家博物馆看3D版的爱丽丝漫游仙境、木偶剧院的童话剧、科技馆感受牙齿学校……,晚上杨红樱和王一梅的童话又伴孩子进入了梦香,这些优美的图画书从此不仅仅是在书本上,也进驻到了孩子的心里。她不仅仅能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而且会随着书的内容展开想象,无限延展出更多更丰富的故事。阅读已经超越了书本本身,直达孩子的心灵,成为真正的悦读。
与大人相比,孩子认识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很有限的,但是就情感的体悟能力而言,孩子并不弱于大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比大人更加敏锐,而阅读又让孩子敏锐的心灵多了一对感知世界的触角。还记得带孩子去看童话剧《安徒生》时,当看到安徒生在哥本哈根的街头又冷又饿时孩子眼睛里剔透的泪、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不能听完的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故事、那套买了很久却一直不敢看的西顿故事集……到现在我能体会到很多大家在回忆自己幼时的阅读场景时,都不会认为那是一种单纯的阅读,那是一种爱,一种灵魂的塑造。感谢阅读让我拥有了一个善良、乐观、智慧的女儿。
记得 哈兰德有首诗这样写道:天堂不是一步就能到达/我们要建好攀登的梯子/从地面直到苍穹/然后我们一步一步爬到顶点/我深信这样的真理/高贵的行为让我们更靠近上帝/把你的心提升出众人的冷漠/到达更纯洁更宽广的境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建构好阅读的梯子,努力向上、向前,金色的童年,属于孩子;金色的童年,也同样属于深爱孩子的大人。
附:这是女儿学校跟家长约稿,写的一篇关于阅读的的体会.
该贴已经同步到 xiaokunmami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