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小虫子 于 2012-5-28 14:30 编辑

转:
     小学阶段的学生,考试成绩在95分左右的不在少数,但是到100分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少一些,仅仅5分的差距,却显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这5分的丢分,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大部分都是因为粗心,某个地方字写错或者算错了,家长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满分,所以每次拿到95分的卷子的时候,总是反复强调孩子要细心,下次要注意。但是反复强调之后,孩子还是很少能考到100分的。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说95分不好,95分已经十分不错了。而且,我这么说,也并不是说一定要拿100分,只是我们需要从这仅仅5分的差距中,看出一些问题来。
    如果说,这5分的差距是因为孩子真的不懂,那相对来说家长们还是可以放心的,因为要解决不懂是十分简单的。但是如果这5分是在懂的情况下,由于粗心而造成的,我个人认为就需要家长们警惕了。这5分的差距代表了一种学习习惯,也代表了孩子的一个能力。之所以丢了5分,是因为粗心,之所以反复强调还是粗心,就是因为孩子缺乏一种自我反省的习惯和能力。这里特别值得各位家长注意,粗心比不懂更具有破坏性!不懂可以学,但是粗心通过反复的强调是不会有任何作用的,因为在孩子的心理,这5分就仅仅只是5分而已,顶多只是班级排名不是第一,依然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对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后果。但是家长们不一样,如果孩子一直都是粗心而丢掉这5分,必须引起警惕,粗心是一种坏习惯,孩子认识不到这种坏习惯,这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家长需要教给孩子自我反省的能力,让孩子通过一次一次的考试来发现自己的问题,改掉自己粗心的坏习惯。     
    不过,估计部分家长也并没有认识到这5分显示出来的问题,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很多时候,强调往往不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对待孩子粗心这个问题上,就需要借助某一些工具,比如一些利益的刺激或是和100分之间的比较等手段,让孩子认识到95分并不是完美的分数,一定要达到100分才算真正的成功。而且,在网络上,也有不少同步自测之类的工具,孩子可以通过反复的自测,一直到100分为止,这样就可以逐渐改变粗心的坏习惯。
    95分固然好,100分自然会更完美,关键不是分数,而是这5分的差距中展现出来的孩子的问题才是值得大家去关注和改善的!
----------------------------------------------------------

   粗心是刚上学孩子的顽疾,在自家孩子身上充分感受到了这点.全会,可就是不能到100分.看到这篇博文,感觉就是针对我写的.每次写完数学作业,让自我检查后,结果还有很多失误..但是我检查指出错误后,不用辅导,她也能再做对...是态度不端正?粗心?或者想去看书,再或者着急想玩心爱的玩具?我站在边上的准确率比离开时要高出很多.{:soso_e101:}...大考时,情况也相对会好些..但是平时粗心随意的坏习惯,怎么能在仅有的几次考试中摆脱???

   一二年级,就是要建立好的学习习惯,..慢就是快,在这里又一次充分感受到了这句话的魅力.哪怕一晚上只做几道习题,一定要坚持做到仔细审题,认真答题,最后要反复检查.交给父母检查时,就要胸有成竹才行.{:soso_e127:}(这点我做的不好,.总是催孩子快点.因为求速度,我估计孩子压根就没好好检查..认真反省).

     这最后的五分冲刺,,不是基础知识的问题,也不是谁比谁聪明多少的问题,,最终于折射的应该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家长的教学方法及孩子的认真态度上..不单单是一门学科,应该是门门功课都有这些影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三年级的分水岭应该不成问题,六年级的小升初也不会太难了吧...
12663 查看 108 收藏帖子 (1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misxy328

    2012-5-28 14:37:20 使用道具

    但我同样也看过别的文章,说这5分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值得,还不如干些其他事开阔视野,丰富兴趣等,没必要追求那么完美
  • sucyxy

    2012-5-28 14:37:49 使用道具

    与其说是粗心其实还是基础不扎实,我是这么认为的。
  • 告别的年代

    2012-5-28 14:37:53 使用道具

    100分固然好,卷面无涂改且提前30分钟交卷自然会更完美,关键不是卷面和时间,而是这卷面和时间的差距中展现出来的孩子的问题才是值得大家去关注和改善的!
  • bunny8

    2012-5-28 14:39:59 使用道具

    同意沙发的观点。

    小孩子马虎很正常,过了10岁一般自己会改进的,没必要为此浪费时间。
  • zisedehuiyi1202

    2012-5-28 14:44:33 使用道具

    不必太紧张这个吧?我女儿今年数学也很少得100分,她数学老师跟我提过,她自己也总说自己粗心。我跟她说,这很正常、不是她粗心、其实别人也会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 math123

    2012-5-28 14:45:36 使用道具

    精益求精,如果能从5分的差距看出问题所在并由此得到改善提高也挺好
  • dingfengjia

    2012-5-28 14:48:46 使用道具

    学习着,以后或许能用的着
  • hb可可2007

    2012-5-28 14:49:47 使用道具

    楼主说的很对,粗心如果不重视会成为以后学习的一个大问题。那么,该怎么做让孩子不粗心呢?有没有可实际操作的方法呢?
  • lzxmm

    2012-5-28 14:53:45 使用道具

    我非常重视和担心“粗心”这个问题。我同意楼主的看法,粗心的破坏力绝对比不懂大~ 

    但是很多人认为粗心不是什么大毛病,唉。。。
  • pipi妈

    2012-5-28 14:55:58 使用道具

    我们每次丢分都是这几分,每次卷子的评语都是粗心不自信或者未认真检查,但是怎么改,有好办法吗?
  • njqianwei

    2012-5-28 14:59:45 使用道具

    尽力就好。
    有时孩子的视觉分辨能力还不够完善。到了一定年纪,视觉分辨能力提高了,类似65写成56这样的错误也就降低了。
    从态度上端正,但对结果也要坦然。毕竟,一百分还是少数。别说孩子了,即使大人还会有粗心的毛病。
  • wwwchem

    2012-5-28 14:59:51 使用道具

    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要重要很多
  • heidigao

    2012-5-28 15:02:02 使用道具

    以前看过类似理论。
  • china_baby

    2012-5-28 15:26:41 使用道具

    为了这5分,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太大了!
  • 小虫子

    楼主 2012-5-28 15:48:49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小虫子 于 2012-5-29 08:04 编辑

    下面这篇文章,是个资深老师专门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写的,应该有点启发:
    --------------------------------------------------------------------------------------------------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是小学学习中最少的、分量最轻的,这时候应该让孩子拥有自由的空间,等到关键时刻再抓一把也不迟。”相信到了三年级会有不少家长感叹,孩子的很多或好或不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很多时候已经不再听家长的话了,这时候再下决心要紧跟孩子,往往付出的是比别人多很多倍的努力,还不见得有效。
        为什么会这样,相信很多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的老师们都会有同样的看法,小学六年,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二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父母的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以及大脑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

       三四年级,是孩子由依赖父母到自立能力增强的转型时期,会开始主动积极地接收知识,很多机智的表现,会不时地让父母惊叹。

       五六年级,是孩子自主、全力吸收知识的时期,我们发现,这时候我们口头上能教给他们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很多解题方法,孩子已经弄透,而我们思维还在旋转,作为家长,在这个阶段能做的,也就是多给孩子提供优良的学习空间与资料,借助书本给孩子传递丰厚的知识。  

        如此看来,能够让家长的努力产生事半功倍之效果的也就是一二年级这个阶段了。相信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我们都应该能时刻感觉到孩子对我们的依赖,孩子很听父母的话,觉得父母说的就是真理,所以尤其是在生活中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极其重要,需小心地言传身教。

       而在学习中,一年级作为孩子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转型期,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在课上的表现、在学校老师心目中的形象、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特点的形成。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因为父母的不重视,没有及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喜欢打岔、不爱抬头、不懂得听课等表现,从而在开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就出现不理想的结果,看到老师对优秀学生的表扬与称赞,孩子开始变得不自信,变得内向起来,而这种不自信一旦形成,将很难更正

        那么,究竟父母在孩子一二年级的学习方面,可以怎样“狠抓”而又见效?这里的“狠抓”并不是说得天天上学校监视孩子的表现,天天与孩子班主任通话了解情况,而是提前帮孩子铺设一条自信、乐观的道路,并注意细致地观察孩子的反应及变化。在我们可控制的这个阶段,先将孩子学校将要学到的一二年级知识点提前摸透,提前给孩子讲解并让孩子进行初步掌握,这样孩子在学校进行第二次接触时,他的表现会比较自信,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由于一二年级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学校将重点放在孩子课堂表现的打造方面),往往学校课本上的知识点非常的少且简单,在这个孩子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可以进行适当进行学科类及文体类的学习。在语文方面,则需要接触简单的基础写作,在培养好孩子听课习惯及观察能力的基础,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及写话能力,学会写短小的片段,重点是写一段通顺的话,例如按一定顺序描述一件物品,将一件事情说清楚、说明白等。作为开发智力的有效手段,适当的数学思维训练必不可少,在增加孩子的数字敏感度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同时,将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进行铺垫与拓展,让孩子在100分横行的低年级脱颖而出,以快速、准确的表现让老师刮目相看;在文体方面,游泳和跆拳道是目前比较兴盛的项目,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并增强孩子的体质。在此还建议家长适当给孩子安排练字,每天量不要多,避免影响孩子小手的成长,但是适当的练习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速度及卷面工整度,提高孩子的作业质量。

        所谓的“狠抓”并不是说要“疯狂的强调”,也不是要“狠狠的逼迫”,而是要密切的关注并进行及时的引导,在这个阶段花费的心血,一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收效。

  • 小地主

    2012-5-28 15:51:51 使用道具

    粗心是个大问题,可一直找不到好的办法来纠正,希望有经验的家长给予指导。
  • 舞016

    2012-5-28 16:28:30 使用道具

    我们家现在也是一年级的小学生,100道题目总是要错1-2题,是粗心不是不懂。
    原来我的想法是现在还小,让他去吧,以后会好的。
    后来有一位同事告诉我,他们儿子(现在高一)就是应该计算不过关老是丢分,这个一定要从小抓起。
    于是,我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不过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只是多做,所谓多做也就是一周多做1-2张试卷,才刚刚开始重视起来,还没有看到很明显的效果。
  • qiansese

    2012-5-28 17:14:30 使用道具

    只要事后孩子能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就收到效果了。
  • njxy1001

    2012-5-28 17:38:19 使用道具

    粗心的毛病,个人感觉培养孩子总结教训的习惯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就是所有的问题都在早期萌芽阶段把它解决掉,而不要让这些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强化。一旦经过多次强化,要修正它需要花费很多功夫。在生活中就让孩子养成随时反思,随时总结的习惯。那下次不假思索就会用沿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事情。
  • zisedehuiyi1202

    2012-5-28 18:02:18 使用道具

    同意楼上的观点。
  • maiduo

    2012-5-28 18:20:56 使用道具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确实挺重要,不是说五分不重要,而是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很重要。
  • grapeputao2003

    2012-5-28 18:27:19 使用道具

    学习是精还是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你看重什么,度在哪里。
  • yuanyan153

    2012-5-28 20:56:47 使用道具

    我们家孩子一年级,考试总会漏题忘做了
  • 霖霖

    2012-5-28 22:43:26 使用道具

    粗心有个正常范围,过度就应该引起重视。具体这个度,有高人知道吗?
  • fujired

    2012-5-29 06:59:49 使用道具

    5分,还可以接受吧
  • 亲宝宝05

    2012-5-29 08:11:20 使用道具

    这个话题可大可小,人人看法都不同哦。
  • nancyzhang

    2012-5-29 09:30:21 使用道具

    对于应试来说,5分不知能甩多少人?
  • xuyodo

    2012-5-29 09:37:12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小虫子

    楼主 2012-5-29 11:34:35 使用道具

    10岁前是孩子定型的关键时期


           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们大都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主要应该强调学习习惯。即使孩子放学回家之后把书包随便乱丢,脱掉的衣服也不放进洗衣篮里,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只要学习成绩好的话,生活方面的事情长大了就会安排了。殊不知,生活也是一种习惯,生活习惯不正确的孩子,学习成绩也绝对不会好。其实,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与生活习惯也密不可分。一个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一个做事只凭兴趣所至,心血来潮,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的孩子,学习也不会持之以恒。

    生活习惯都是长期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有序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孩子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做事浮躁,敷衍了事,学习更是不会有成绩的。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培养孩子有序地安排生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培养要从孩子幼小的时候开始,6岁前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是最好的选择,也是给入学后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巨大的推力。

    家长们应该至少拿出一年的时间来集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短则一年,长则两年,如果能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养成一定的习惯的话,以后即使不用大人时时督促,孩子也会自觉去做了。

    优良习惯的力量

    我们可以看看“优秀儿童”和“不够优秀儿童”的作息时间表。不够优秀的孩子,他们或者总是看电视看个没完没了,或者磨磨蹭蹭地做事,而优秀的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吃饭、学习的时间都是分得很清楚的,从这些细微之处可以看到他们有很多区别.

    培养一个优秀孩子,就跟马拉松选手一样,大概在他10岁之前,父母要像教练那样培养孩子学习的基础体力,也就是优良的学习习惯,然后他就极有可能被同一集团的优秀朋友们带着跑向终点,否则越是在高速行进中是很难跟得上的。

    没有基础体力的孩子如果一开始跑得太快,甚至跑到第一的位置,就没有力气坚持到最后,有可能中途放弃。所以,不仅要培养孩子进入先头集团的基础体力,还要让他具有跟先头集团一起跑向终点的“持久力”。

    在学习上也是如此,首先要让孩子从小就具备在“优秀儿童”的集团里一直学下去的持久力。

    如果一开始没有进入先头集团,例如在中学的前半段,过后再想迎头赶上,成为学习好的孩子,是非常艰难的。跟落后集团的孩子在一起的话,总是觉得逃一天课也没什么,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养成坏习惯。

    另外,人其实还不是那种坚强到可以独自一人孤零零地努力的动物,如果他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只能靠自己,恐怕是不能成功的。只有在集团中被拽着往前走,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通过跟紧先头集团的节奏,有可能更加增强自己的“学习持久力”。

    四年级(10岁)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
           在孩子读三年级之前,家长可以多问孩子快乐、少问学习,但到了四年级,家长就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了。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学习,每天都要对孩子提及学习的事情。而是说,在四年级这个学习成绩即将定型期,家长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他们才会越走越顺畅。

    一至三年级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只要孩子把基础知识学会,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转折期,孩子的学习能力决定他的学习成绩,四年级的学习成绩决定着他将来的学习成绩。

    五年级是小学教育的提升期,那些在四年级之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具有了学习能力的孩子,在五年级,成绩将会出现很大的飞越。

    六年级是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孩子将为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


    另外,在四年级,学校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对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要求孩子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孩子养成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等等。

    所以,与之相呼应,家长要更加注重引导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维持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探索欲望等,这一切对孩子今后学业的成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0岁孩子的大脑发育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从婴儿期到儿童期,再到青年期,人的大脑都是在不断发育之中的,只是人脑的发育不是一个匀速和直线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非匀速和分阶段的过程。一般来讲,人脑的发育有两个“迅猛发展期”:一是从出生后到三四岁左右这个阶段;一是孩子10岁左右。也就是说,孩子上四年级时,他们正处于大脑发育的第二个关键期。

    生物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在10岁左右,虽然大脑的重量不再有明显的增加,但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在进一步地复杂化,大脑的各项功能也是逐渐趋于成熟。由于大脑结构的复杂和功能的成熟,四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研究还表明,10岁左右大脑前额皮层的发育开始完善,孩子玩的天性开始消退。

    四年级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可以胜任更加复杂的学习任务。

    孩子各种活动的目的性增强,内在动机开始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但是外在激励仍然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动力。

    我觉得孩子的性格、习惯等在10岁左右基本形成,因此,应该重视小学时的教育。家庭固然重要,学校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孩子小,辨识善恶的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我们都要为孩子选择好学校,目的不仅在于老师本身,而且包括周围的氛围。

    所以在6-10岁,也就是在小学四年级前,学习还是基础期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进入学习的转折和中小学的承上启下的高速发展期,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顺势发展。

    学习习惯不良是困扰很多孩子和父母的一个棘手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这一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日益突出,孩子做事拖拉、学习效率不高、成绩不佳、学习责任心不强等,都可能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也有些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行为表现尚可,但在家里却完全成了另一番样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让孩子今后终生受益的大事。初入小学的两三年,父母应当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作为最重要的事项,切实加以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贵在父母和子女双方的努力和坚持。

                         习惯的养成常经历3个阶段

    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养成都要经历下面3个阶段。
    制度制约。此时尚需有他人督促提醒,行为略显被动,却是必经阶段。例如孩子做完作业需要检查,有时还需要家长提醒,逐步养成习惯。
    自觉行为。在此阶段,行为由他人督促变为自我督促。这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例如,孩子做完作业后问自己:我检查了吗?
    自动行为。连自我督促也不需要的时候,行动已经自动化了,已经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了。例如,孩子做完作业如果不检查,自己就会觉得不舒服,一定要仔细检查之后才坦然。这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才算真正养成了。
    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自制力差和发展的不平衡,靠孩子自己实很难养成好的习惯的,需要父母的计划于监督,需要长期有效的训练。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因此,可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会自觉地学习。所以,要想孩子的学习成绩好,首先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就会自觉地学习了。

    人的学习习惯一般在小学便形成了。所以,小学中年级是建立学习好习惯的时机,荒废到中学再培养就实在不容易。如果从小不良学习习惯积累多了,时间一长,积重难返,今后一旦要改便大费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