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bianyan01 于 2012-7-6 09:44 编辑
家长们想必有自己的想法吧。
现在国内教育要想升入好学校,比如南京外国语学校,像国外的那种很人性的教育恐怕难度很大啊。
这是矛盾啊,主要看家长取舍了。
家长的择校努力,不努力家长不安心
背景提示:
6月1日,两名南京拉萨路小学的校友分别实名发文,控诉小学期间曾遭遇暴力体罚、批斗、人格羞辱等粗暴教育。两人曾在拉萨路小学学习,后分别出国留学,被拉萨路小学认为是“杰出校友”。对此,南京教育局表示,十几年前的事没有讨论的意义,学生应该感恩。
转
新京报讯 今年6月1日,两名南京拉萨路小学的校友分别实名发文,控诉小学期间曾遭遇暴力体罚、批斗、人格羞辱等粗暴教育,引发网络热议。
昨日,南京市教育局人士称,十几年前的事没有讨论的意义。并称尊重言论自由,但学生“应该感恩”,不应“太极端”。两校友称,事发后已遭到来自学校的压力。
实名发文称遭虐待
据了解,两名撰文者分别名为章早立和李萱。章早立1997年至1998年在拉萨路小学学习,后经南京外国语学校、清华大学、密歇根大学读书,目前在美国西北大学工作。李萱,1993年至1998年在拉萨路小学,后经南京外国语学校、北京大学直至剑桥大学就学。
这两名被母校拉萨路小学认为是“杰出校友”的人,在今年6月1日,分别撰文《我在拉萨路小学的两年》、《拉萨路小学的前四年》。在章早立4500多字的文章中称,其在拉萨路小学的2年中,曾遭遇撕作业本、批斗、被检举、人格羞辱等侮辱,同时扇耳光、挨教鞭等暴力体罚,其中特别提到了校长打人的例子。
呼唤正确儿童教育
“即使是在清华的第一年,学业压力巨大,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自杀。但是,六年级的时候,我曾经拿着一把生锈的小刀在手背上比画。”章早立的文章称。
同时,李萱也撰文称,“光是我眼见的就能写出一部虐童史”,“……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唤起老师、家长们的注意,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成功的路径有很多种,不一定是非要经历暴力式、羞辱式教育”。
几日来,这两篇文章分别转发到几家大型论坛,引发热议。一名微友将此消息发到微博上,一天内引发数千条转发。多人跟帖描述自己类似的经历,发出共鸣,也有人认为两人“忘恩负义”。
家长的择校努力
不努力家长不安心
“虽然我们的小升初不太成功,但各方面都努力过了,无怨无悔。”这位家长的网名叫“太不容易”,一如这个夏天所历经的择校过程。推优轮空、特长失利、点招失败,在折腾一圈后,她的孩子还是回到原点到最早被录取的北京建华实验学校2+4实验班就读。
相形之下,另一位家长齐女士还未得到解脱,7月6日是北京市西城区公立学校电脑派位公布结果的日子,她正焦虑地等待孩子最终的归宿。“太煎熬了,真希望以后的孩子和家长可以不再如此受折磨,虽然很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梦……”
每个家庭的“小升初”之苦,浓缩的是整个社会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校际强弱悬殊几成民怨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