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想当然地认为,我家天天在学习上不会有任何问题。一则,父母学历和智商都不差;二则,孩子从小由爸爸带,没有隔辈人的溺爱影响;三则,爸爸从小就灌输和示范孩子『可以做不好,但绝不可以不认真』。万没想到,我家天天却成了一个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孩子。具体表现如下:
一、上课跟小朋友唠嗑。(老师一问,刚才讲的都会;再问跟他说话的小朋友,就不会了。没办法,未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学习,老师特别安排天天自己一桌,没有同桌。)
二、在外面上外语课,每次都是这样的评语——『有小动作』、『太调皮了』、『非常淘气』。(相关评价:非常聪明,学得很快,掌握很好。)
这就是我家天天的现状,应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学得还不错,忧的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要小瞧这个问题,也不要因为老师夸孩子聪明而被冲昏头脑。我始终认为,决定学习好坏的根本在于『习惯』,在兴趣因素大致等同的情况下,谁拥有更好的学习习惯,谁就会在最后胜出。而学习习惯的核心又在于『认真』,一切自认真开始,一切成就于认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已经能将这句话——可以做不好,但绝不可以不认真!——背诵如流的孩子,怎么竟会出现如此『不认真』的问题呢?
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不得不向『天性』、『剖腹产影响』等曾经认为根本不靠谱儿的因素屈服,莫非一切都是天意,非人力可为?
后来一想,不对!为什么问了周围好几个孩子的家长,他们几乎个个都说自己的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呢?它们不是来自同一个家庭,又不都是剖腹产,怎么会在【问题】上惊人地相似?而且,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和观察。其他孩子身上的问题,比我家天天好像还严重。天天只是在他学会了的时候才注意力不集中,而在他学东西、做作业的时候还是很专注的。其他孩子则是任何时候都有溜号的现象,包括做作业都坐不住板凳。(当然,这不等于说天天就没有问题。习惯这东西,须防微杜渐,会了之后的不认真,至少也是骄傲自满的表现,影响更大。)
那么,为什么现在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板凳呢?回想三十年前,我读学前班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是规规矩矩的,坐不住板凳的是极少极少的情况。我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坚信心灵白板说,如果说两代人着行为习惯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那么根源一定在两代人不同的成长环境中。如果这个问题真是【普遍】的,那么首先必须去认真地反思造成这个问题原因。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有普遍化的趋势?我们的教育究竟在哪里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