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话说我最近读了坛子上的一篇热门日志“精英是怎样炼成的”,链接在这 http://www.ebama.net/blog-24455-97065.html
我把它发给了我的几个闺蜜和老公,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都是邮件回复的,觉得太有必要在这贴一下记录一下了。
1479 查看 13 收藏帖子 (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echozhang

    楼主 2012-6-14 15:11:25 使用道具

    华华的读后感(我的大学同学加才女闺蜜,现在英国)

    1,通篇都说的是孩子是怎么优秀,但根本没提到孩子自己觉得幸不幸福啊?这个难道不应该是衡量一个教育成功还是失败的最重要的标准吗?在我看来优秀当然好,但是一定要排在幸福后面的。
    2,你看文章里说‘平时小测验得个99分都认为是不满意的’,我真觉着孩子很可怜很可怜,测验以及比赛还有奖项肯定在他小小的心灵占据了很重要很重要的位置,甚至比知识本身还要重要。他妈妈说课外班“只要孩子不讨厌,又比较合适,就让孩子上。”,可是就算孩子一开始不讨厌课外班,可是如果周末时间都排满了,没时间玩了,孩子到后来怎么可能不反感呢?
    3,你再看那个妈妈简直快要变态了,孩子明明都不想去课外班了,她还说什么联合国席位之类貌似很高级的鼓励话语,她怎么不拿这样的混话去鼓励她自己?只怕是大人也觉得这样的话语中蕴藏的压力是大过鼓励的,小孩子若受得起也罢,一旦受不了你让那么幼小的心灵怎么去自我排解。孩子向来是把大人的话当真的。
    4,我感觉这个孩子他接下来最好是能一直这么拿着大量的一等奖,否则他和他的妈都要疯了,你想吧,全部的时间精力都搭上了,自己也把自己逼到那个高度,下不来了。
    5,这个孩子乖巧,他现在还不会激烈的反抗,但是过几年青春期到时可能会走另外一个极端。打死我我也不信,那种填鸭式的教育辅导,还会有人真享受它!
  • echozhang

    楼主 2012-6-14 15:15:16 使用道具

    我自己的读后感:
    华华说的真是太好了,其实昨天晚上到现在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想的如下:

    1)一切都是妈妈给安排好的,那有一天妈妈不给安排了怎么办
    这里有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高中的魔鬼学校你们都知道啊,和奥班的人住混宿,半夜两点她们起来学习,我起来吃;所有大小考试年级排名;跑步去吃饭,大家站着围圆桌吃饭,吃着吃着就剩我一个人了;老师永远说春节不看联欢晚会在教室自习什么的。。。我们的成绩都很好,我在那过了灰暗的郁闷的被动的排名的3年,我们的升学率是一本97%,是全国名副其实的最好,全国排名第三(落后四中,但四中没我们成绩好)。但我怎么样呢?我大学整个就废掉了,特空虚失落,完全不会自己学习,因为没自己安排过啊,最后课都不上,考四级时凭高考的底子还可以,考六级的时候就考了好几次,直到现在我也是个不会自己学习考试的人。

    这就是考研时为什么那些野路子出身,很差的没听过的三类学校的人最终都考上了。。。这是个自我学习奋斗的故事


    2)永远追求第一名,长大了会有什么心理
    有某某同学的例子

    你们都认识哈,从小到大永远第一名,心理压力特大,看不得任何人比自己好,自习和上课永远坐教室第一排,因为看不得别人比她学习认真,宿舍里谁要考个托福啥的她就完全受不了,心里一直有点阴暗,很多问题,非常悲观。她顺利的保研了,毕业进了四大,但是后来的发展也是平平。人不可能永远拿第一,永远和别人比较,永远靠分数说话

    3)什么东西年少开发过多,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
    我的例子,ABC的例子
    我的例子就是打扮自己,我从初中到高中6年因为家里还好,无限的打扮自己,每天的穿着都不一样,永远想着明天穿什么这样的问题,结果呢,到了大学,我对这方面完全厌倦,再没有一点心思打扮自己。据说早熟的孩子也会过早凋谢,感觉就这么个意思。

    ABC中有你们,哈哈,就是上学时特别用功,努力学习,但一旦不用上学了,就永远不爱看书了,完全没兴趣。
    什么事不是基于兴趣,那永远不能长久。。。
    昨天看那个文章我就想全上补习班了,拿什么时间看课外书,没有看课外书足够的视野,拿什么支撑起漫长一生的精神世界啊。

    大家讨论一下非常好,理真是越辩越明,多多讨论。毕竟我们是想养大我们的孩子,她只是个普通的孩子,而不是在塑造一个分数。。
  • echozhang

    楼主 2012-6-14 15:16:1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echozhang 于 2012-6-14 15:17 编辑

    我们家老公的读后感:

    刚刚看到大家的评论,真是好啊,昨天也没有和大贝讨论过,我这里也说说我的看法。我觉得这个妈妈做事有她极端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
    1、注重孩子普通课程、体育、音乐等全面发展
    2、学习不去死记硬背
    3、不玩电子游戏、要玩就玩一些健康的运动
    4、不去挑战老师权威
    5、学会和人相处,让人喜欢自己,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
    6、做事的坚持和毅力
    等等,

    同时,这个妈妈的一些做法或者理念问题也不少
    比如:
    1、关注结果比过程更多
          这里面可以说的很多,首先,孩子得到99分都不满意就说明问题了,成绩就是孩子关注的是结果,就像他妈妈说的得奖就要一等奖,二等奖都没有意义。妈妈追求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奖项,各种第一,这是她要的,孩子要什么,妈妈她知道吗?孩子要什么可能他现在也说不清楚,但是妈妈就能替他决定这是他要的吗,孩子就是要第一,要100分吗?但可惜的是妈妈在孩子还不太具备独立意识和反思能力的时候不断地灌输着她的意志。
          其次,还可以看出,孩子并不喜欢这些课程,或者说他并不是喜欢所有的课程(这也是人之常情,谁会是门门课程都喜欢都优秀?)他只是没有机会和力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他喜欢这些课程,他不会这样说的。想考100分,没有错,但问题是如果你很喜欢这门课程你干嘛那么在意是不是得100分。考试只是把你对于这门课程掌握的程度做个判断,让你去参考,还有哪些可以进步的空间。或者你对这门课程的某些方面很感兴趣,知道很多,但考试没考,说明考试也并没有代表你的真是水平,为什么对结果这么在乎呢?
          其实,考试结果是个外在的东西,孩子在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才是真正应该关注的东西。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合理的分配时间,如何找到这门课程的兴趣点,如何看待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等等,总之与孩子内在有关的才是真正的重点,但是这些好像妈妈并不在意。
          还有就是和之前华华谈到的,可能和幸福有关,也可能和人对世界、对自我的认知有关。就人到底要什么,到底什么是你想要追求的,你现在做的这些有意义吗?你幸福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别说是抛给孩子来回答,就是抛给大人来回答,也是一个头疼的话题。我也说不好,只说说自己的意见,我觉得幸福不是别人给你的,或者别人帮你塑造的,是自己在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寻找回来的。这个和孩子现阶段的成长可能离得有点远。
    2、灌输和塑造多过发掘和培养
          先不说妈妈让孩子参加的各类课外班,就是让孩子各种考试和考试培训在我看来都数量惊人。我真的很同情这个孩子,也很同情这位妈妈,她把全身心都投入进来,孩子很累,她也不轻松。是不是搞得的太累了,还是内心太执着了?孩子很累,很计较结果,没有时间去玩,他会轻松吗?他会快乐吗?当然孩子小时候的可塑性很强,尤其再给他创造了一个合适的大环境之后,他会进步很快,但是这种成长可能并不健康。第一,孩子的时间被占满了,他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第二,孩子现在目标比较明确,但是一旦孩子长大,对妈妈塑造的成绩目标导向产生了怀疑或者没有了当前的环境,依靠孩子还没有成长起来的内心如何去度过那段“心理断奶期”,将会是未来很大的一个问题。(参见大贝上大学后成长历程)
          妈妈看起来是很会利用孩子现在的可塑性的,比如她让孩子上大班学习,其实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此外妈妈还有一些激励孩子的手段,能把自己都没完成的目标变成孩子的目标去激励孩子,让我觉得这个妈妈有做保险和传销的潜质。孩子小的时候很弱小,他很渴望长大,渴望强壮,渴望被认同,但是不能用这个心理,给孩子塑造一个妈妈想要的目标。在我理解里,孩子更像一个小树,父母跟多的时候像个园丁。小时候,他需要很多营养,比如套用以前的”德智体美劳“ 的标准,但是你给他过多的养分,参加过多的课程,可能会烧坏他的根,这是在拔苗助长,过犹不及。小树苗有时候会长歪长斜,你要帮他修剪不必要的的枝杈,但前提是你要给他时间成长,而不是填满孩子所有的时间。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建立自己人生成长的参照物,树立自己的目标,而不是越庖代俎。小树苗长大需要阳光雨露,也会经历冰雪严寒。放在温室里,或者紧紧地攥在手心里,不会让他长成参天大树。据说伐木人砍橡树的时候,总会在一片林中孤零零的留几颗,为的是让这几棵树,在没有树林的掩护的情况下,独自去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以后才能成长为上等的栋梁之才。

    写的有点多,大家凑合看吧~~
  • echozhang

    楼主 2012-6-14 15:18:52 使用道具

    牛牛妈的读后感,

    看来大家都是反对应试教育、填鸭教育的妈妈,我也一样,我每天看着牛牛单纯快乐的笑容,心就觉得软软的,我一想到这样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孩子要在学校中被打磨成前篇一律的样子,要在奥数英语的压力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就无比心痛。我看到精英妈妈用联合国席位鼓励孩子读书的时候,心里是反感的。

    但是,大家要如何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如何在唯成绩论甚至是唯奥数成绩论、唯竞赛成绩论的升学压力面前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我家隔壁的孩子前段时间被四中点招,问及经验,无它,唯奥数竞赛一等奖若干)

    牛牛有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就是散养的,他家的哥哥就在我家附近的一个不是太好的小学,他妈妈也没有给哥哥报任何奥数班、辅导班。我去年跟他家妈妈聊天的时候,他家妈妈还很坚定的说孩子不喜欢就不上,孩子的快乐最重要,以后这个老二也就在家门口的这个小学上。。。。他家哥哥今天小升初,我们小区的同年龄的孩子都已经陆续有中学点招了,这个哥哥目前没有什么消息。现在,他家的妈妈已经开始准备给这个老二报英语班了,而且,也开始打挺中关村三小。看来这个妈妈也只能无奈的对应试教育低头了。

    每个妈妈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直接在影响着教育观,精英妈妈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无疑是迎合了当前的教育现状和升学现状的。当自己的教育观和应试教育有冲突的时候,应该如何取得二者的和谐呢?

    大家来讨论一下呗!
  • xiner0696

    2012-6-14 15:23:04 使用道具

    没看过呢   不过感觉上又是一个恐怖妈妈和可怜娃的故事
  • wwwchem

    2012-6-14 15:41:15 使用道具

    大家都来讨论吧,顶起来,感觉孩子很可怜
  • 安妮妃儿

    2012-6-14 15:44:5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安妮妃儿 于 2012-6-25 16:08 编辑

    前两天仔细看过那个贴子,由于本人孩子初中快毕业了,孩子九年的义务教育快结束了,所以我说一下,我不是个牛妈,也没想做个牛妈,生活中变数太多,只要孩子做到学校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就行了,不被拉下就行,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是要有的,这个只有在家庭中坚持了,孩子的有些事情还是由孩子做决定,不管孩子多小,多不懂事,还是先讲道理,但也是打过不少次孩子。因为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父母不可能事事安排,但可以让她知道什么事情该不该做,应该有一个是非观的问题,不管她是爱你、烦你、恨你。。。我觉得这也不是推卸家长责任,这是一种意识的培养,应该管的管,不应该管的,还是渐渐让孩子自己决定,慢慢地放手,这样孩子才能成为她自己,她的生活由她过,不管幸福与否。谁能预先就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只有过了才知道,人生幸福与否是需要自己体味的,可不是他人眼光中看到的以为的幸福。

    我相信:环境可以造就人!

    中国人最现实也最矛盾,咱们国家在招生上也一样,看的是过去到目前的实力,想想也对,未来的实力和现在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未来是个未知数,你现在都不行,谁能说你以后就能行?!

    人说了:可以考查孩子的综合能力,这些年一直提倡非智力因素,可是这非智力因素,国家怎么考查?感觉国家不愿意做这些事情吧,这和国外不一样,所以也就是通过考试,通过考试来考查综合能力,这综合能力还是与那些学校相关的文化课内容,而不是生活中的实际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等能力,这得举办多少活动啊,多麻烦啊。 孩子上学后,每天在学校学习功课,回家要完成课外作业,家庭要做哪些事情?这个应该就是每个家庭的培养目标不同了,是不同的教育、人才等理念决定的,而且这个理念会因时间发生变化,适应现实社会。

    感觉国外,就拿美国来说,国家机构还是在教育上有着培养各种人才的措施,执行力各个地方不同吧,这个还因每个孩子、家庭等等不同,生活一直在选择中,于是呈现不同的人生。毕竟环境可以造就人!

    加拿大前不久大学学费涨价,不少大学生采用抗议的方式也比较有特色哈,

    国家在教育上的导向和行动是最主要的;办教育就是先投入,后产出的,这和家庭培养孩子一样,父母投入各种。。。回报却是由孩子来决定的;如果国家只是选拔,那还谈什么教育?!如果国家用教育敛财,教育是不是笑话?

    另外,家庭培养孩子,只求投入(精力、金钱、时间等),可能会被孩子视做理所当然,是应该的,就不会有感恩之心,那就谈不上回报;但家长会因为这个就不投入了吗?我想家长如果担心出现不回报现象,投入过程中会引入其他方面的内容吧,成长中要经历多少变数,无法预知,只有未雨绸缪;因为只有什么都不做,结果会预知,不会有好结果!

    这其实和国家一样,如果国家能像父母一样关心民生,关心教育,就会父母一样投入、引导。。。(曾经不明白:为什么过去地方官员叫父母官?应该是造福一方人民),其实教育应该就是这样,特别是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人才观,人就是人,不是机器,当然人自己也可以选择做不做机器,但首先国家不是在制造机器!

    这里也提一下,网上经常爆一些人,呼吁取消高考,我觉得蛮笑话的,考试也是必须一个环节,也是测量、衡量一个人才的必备的文化基础水平;就算发达国家也没有取消考试啊,考试还是公认的相对具备公平性的方式。
  • nooneaert

    2012-6-14 15:59:26 使用道具

    看得心里酸酸的,孩子很优秀,但快乐吗?


    nooneaert于2012-6-14 15:59补充以下内容:
    看得心里酸酸的,孩子很优秀,但快乐吗?


    nooneaert于2012-6-14 16:00补充以下内容:
    看得心里酸酸的,孩子很优秀,但快乐吗?
  • wjjzw1111

    2012-6-14 16:17:35 使用道具

    看过那个日志,感觉自己是当不了精英的妈了。那个妈妈的一些观点还是值得学习的,不挑战老师的权威,让别人喜欢自己,不该表现的场合就很隐忍。都是很中庸的为人之道,细想还是有道理的。感觉这个孩子还是内心很强大的
  • echozhang

    楼主 2012-6-15 13:35:43 使用道具

    斐的读后感:
    看完这个帖,我觉得当今中国的孩子和父母都太不容易了。孩子自是不必说,被学校、被父母逼着学这学那、为成为所谓的精英付出整个童年的幸福作代价。父母也很难,虽然也知道不应该这样,但在整个社会现实下难以坚持自己的初衷。我觉得一方面是父母没有信心,对孩子的未来有太多的焦虑和担忧,另一方面也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太高,都希望孩子成为精英,成为优秀的人。
      我个人是个不太上进的人,对孩子也没有太高的期望和要求,我觉得只要将来能自食其力、自己养活自己,再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点兴趣爱好就挺好的。能成为精英的毕竟只是少数人,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咱们国家现在的教育体制是精英教育,不惜一切代价选拔精英,而且是单纯用考试来选拔,可能只成就了10%的孩子,却牺牲了90%的孩子的其他方面的发展的可能。所以我觉得,大环境虽然我们无力改变,但父母心里要有数,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成为精英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就降低要求,别硬逼着孩子当陪读垫背的,做个快乐的普通人不也挺好的吗。就像华华说的,幸福肯定是要排在优秀前面的。我有个同事的孩子,上五年级,从小就对数学尤其是奥数特别感兴趣,也上了奥数的班,成绩非常好,现在已经被实验中学预订了。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对奥数感兴趣呀,不想学的硬让学,那除了厌学我看不出还有什么结果。
      关于兴趣班,我觉得如果是以兴趣培养、锻炼身体等为目的的话可以适当上一些,但像帖子里那位妈妈完全以竞赛和考试为导向的班我反正是不会让孩子上。
  • dwj1218

    2012-6-16 23:35:00 使用道具

    同意楼上幸福最重要
  • erp000

    2012-6-17 18:29:02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erp000 于 2012-6-17 19:55 编辑

    我没想到我那个帖子还能热门起来。先说一下我为什么用“精英”这个词,主要是因为我还不知道有牛蛙这个网络词汇,但我又觉得孩子确实不一般,想了想就用“精英”,不代表顶级优秀,出人头地,但也确实与众不同。

    我把我写的日志给我的好朋友看过,刚看的时候,都会有抵触的思想,可是后来我和我的好朋友慢慢聊,会发现,这都是现代国内教育逼出来的。

    另外,我自认为我做不到帖子里妈妈那样去管教孩子,但我也不认为那样管教有什么对或者错,毕竟现在评述都还太早。不过,孩子妈妈大部分观点我还是认可的,因为我们都相信古话“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小孩子有时也要受些罪才好,只是自己到时候肯定做不到而已。

    每个孩子各有不同,我自己的孩子憨憨的,傻乎乎的,也挺可爱,怎样也做不到人家那孩子那么鬼精灵,所以,我觉得,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办法去教育孩子(只是我自己还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教育我家小子,估计到时候也就知道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感谢网络给了这样一个平台,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各种观点,百花齐放。
  • sohoer

    2012-6-20 18:37:50 使用道具

    我不认为这样的牛蛙将来能有多大的出息,充其量也是给别人做副手的材料。因为做老大的,事业成功的人士都是从小自己管理能力很强,这个牛蛙他妈已经剥夺了他的这个能力。。。。